衣柜先刮灰还是先装柜:轰动哈佛的宁波女孩朱成是怎样长大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21:09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11:20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跳扇子舞的小朱成

 
朱成在哈佛大学校园。
从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博士生,到该院历史上首位中国籍学生会主席,再到首位获哈佛大学“杰出工作奖”的中国学生,直至不久前当选为哈佛大学研究生院首位中国籍学生会总会主席,宁波女孩朱成以令人惊羡的一系列成绩,轰动了大洋彼岸的这所世界名校。
现在的朱成无疑当得上“优秀”这个评价。然而,小时候的朱成与中国千千万万普通的孩子并没有多大差别———从普通到不普通的这条路,朱成是怎样走过来的呢?昨天,本报独家采访了朱成的母亲。她向本报记者讲述的自己育女历程中的点滴故事,也许会给众多渴盼儿女成材的父母一些启迪。
孩子开心就是最大的幸福
“如果说孩子的爱好是杂乱无章的‘窗棂’,那么从小培养起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窗框’,规定了孩子成长的大方向。当‘窗棂’偶尔突破‘窗框’时,父母与孩子间平等的沟通,就是调校孩子成长道路指向的最好方式。”
朱成的母亲是名医生。出于职业的原因,朱成出生后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她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至于孩子成不成材、成什么样的材,朱成母亲说自己从来就没想过,“孩子开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父母的这种态度,让朱成小时候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只要朱成喜欢上了学什么,父母就满足她去学什么,从不逼着她专心于某一样:“先让她转一圈,她才会知道自己最喜欢做什么、最适合做什么;如果硬逼她专心于某一样,阻止她自己喜欢做的事,孩子反而会很不开心。”
当然,让孩子“为所欲为”并不是放任自流,朱成父母从小就言传身教,不着痕迹地培养她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到吃饭时的规矩,大到待人接物时的礼貌,朱成父母都会以自己的行动来作出表率。而更重要的是,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均要求朱成一以贯之地坚持,不能因一时环境的变化而放弃。朱成母亲说,有了这些习惯的支撑,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不着边际。
而在孩子的自由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突破既有习惯的、无益甚至有害的举动,此时,朱成父母并不高扬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以父母的身份“要求”朱成“应该”如何如何做。他们的方法是,以言语或行动平等地和朱成沟通问题。朱成母亲说,这样就保证了朱成在成长过程中,一旦偏离好的方向,总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做孩子的第一“粉丝”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第一‘粉丝’,凡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我们都报以烈火般的热情。即便孩子做事‘小猫钓鱼’、‘喜新厌旧’也不必担心。因为我们相信:发展多种兴趣有助于孩子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快乐生活,这才是目的。”
4岁左右时,朱成有一次被父母带去市青少年宫玩,看到在学电子琴的孩子,觉得电子琴的声音很好听,弹琴的孩子样子很酷,便嚷嚷着也要学。当时电子琴学习班已开课一个月了,母亲打算报下一个学期。但在小朱成坚持不懈的“纠缠”之下,最后母亲只有妥协,给她报了名。
之后的一年里,朱成家每餐晚饭后都是“家庭音乐时间”:父母坐在沙发上,看朱成练琴。会的乐曲多了以后,朱成就开始让父母点歌,每次父母都“劈里啪啦”地鼓掌,而她呢,则学着电视里歌星的样子冲父母鞠躬,还带着当时流行的港台腔说“谢谢”———父母就宛如朱成的忠实“粉丝”,不断参与朱成的活动,分享她的热情。
女儿琴艺进步飞速,父母心里暗暗高兴。不过,一年后,朱成突然提出要学画画。开始,母亲觉得半途而废很可惜,担心如果孩子三心二意,什么都学不好。家里人多次跟朱成谈话、疏通劝导。但看到朱成浓厚的新兴趣,最终,母亲按照朱成的要求,又报了绘画班……
就在这种“不受限制”的家庭氛围中,朱成又学会了唱歌、跳舞,学会了多项球类运动,学会了溜冰、游泳……她还会唱京剧、越剧和豫剧;她扇子舞跳得很有神韵,经常做哈佛学生舞蹈团的义务教练,教欧美学生练中国民族舞;她从初中到大学校运会田径跑步比赛都能跑进年级组前三名……
让孩子当家庭“财政部长”
“我们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财商’观念,施行‘家庭经济民主化’,逐渐培养她形成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良好习惯,增强她的家庭责任感和应变能力,希望她能终生受益。”
小朱成慢慢长大,她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一开始,父母总会想办法满足她。不过逐渐地,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变得不爱惜东西。怎么才能两全其美呢?朱成父母出了个险招: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孩子不懂得珍惜,试试让她来当家吧。
于是,小朱成当上了家庭的“财政部长”,管理一家人整个月的全部收入。上任没几天,小朱成给家里添了不少东西,大部分都是她看中和喜欢的玩具和漫画书。毕竟有点心虚,每次买的时候,她都和父母说一下,看看有什么反应,父母虽然担心很快就会入不敷出,但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的判断能力,总是答复“你当家就你作主”。不出所料,半个月过去了,小朱成发现剩余的钱不多,有点慌了。父母一点也不心慈手软,该买什么东西,还是一样去找女儿领钱。
月终前,账户上几次出现赤字。小朱成先是把家里所有的废品、旧报纸收集在一起,都卖到了废品收购站,靠着这笔“意外之财”坚持了几日,后是垫上自己的“压岁钱”勉强度日,这是她首次体会挣钱不易。
第二个月,小朱成改变了作风,还向妈妈取经。妈妈趁机帮助小朱成找来一个小本,教她工工整整地开始记账,大致安排好每天花费,预算一点机动金。她正好刚学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掌握开支情况,不仅培养理财观念,还锻炼数学运算,真是一举两得。同时,小朱成还发动全家一起制定了“节约用水用电细则”,精打细算。不过,最大的变化还是她买东西不再随心所欲。逛商店的时候,遇到喜欢的玩具,小朱成跑上去看看、摸摸,拿起来又放下,说能过眼瘾就够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小朱成终于学会如何保持当月的收支基本平衡,父母笑称女儿这个“负翁”正式坐稳“财长”交椅。
父母考前反常,孩子考试失常
“孩子考试,我们做家长的首先应调节好自己的心理,考前不要过度关心孩子,否则会造成负面压力。最好成为孩子倾诉的对象,帮助缓解考前焦虑。”
从小到大,和每个学生一样,朱成经历过数不清的考试和测验。不过,朱成父母却特别谈到了初中的一次普通的期中考试。
那时朱成刚上初中,换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期中考试要来了,父母想趁此机会检验孩子学习成果。考试前几天他们不断提醒朱成多吃点鱼补脑,多穿点衣服预防感冒,多省些时间看书。虽然他们表面上对朱成说“没事”,但是心里对考试却异常“重视”,对于这一点其实朱成早已察觉出来。
既然女儿不让说,父母只好选择少说多做。首先是给朱成创造一个“无声”的学习环境:他们把孩子的房门关得紧紧的,拉上窗帘;平时喜欢交友的他们也暂时和亲朋好友“断交”了,考试之前暂不会客;电话的声音被调到了最低;甚至电视也变成了“哑巴”……只要朱成在学习,夫妻俩连说话都轻声轻语,也不去做家务,生怕发出什么声响。
那段时间,他们每天要等朱成睡下,才开始准备就寝。而且看表的次数特别多,虽然嘴里劝女儿早点休息,但是心里巴不得她能多学习一会儿。考前几天,妈妈开始加强早餐营养,平时女儿都是吃一个鸡蛋,喝一杯牛奶,考试那天却一定要女儿吃两个鸡蛋。没想到妈妈的努力却弄巧成拙,考试时女儿肚子不舒服,思想集中不起来,根本没有精力考试,发挥得非常不理想。
经过那次事情,朱成父母总结出一个“父母考前反常,孩子考试失常”的结论。从此,朱成考试前的起居习惯也都和平时一样,使她的生物钟与考试时间一致。每天适度地抽出一点时间,比如做体操、慢跑等低强度地锻炼,松弛脑神经;饭后与孩子散步,跟她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帮她减压。至于朱成考前家里的菜谱,朱成妈妈早在考前两个月就开始做调整:“因为肠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临时去调整反而会影响孩子身体状态,增添紧张情绪。”
朱成父母的育女心得
(在高中前注重):
从小要对孩子进行三项教育:行为习惯的教育,健康常识的教育,道德品德的教育。
从小要培养孩子的三种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
从小要培养孩子的三“心”:孝心,爱心,责任心。
■朱成的不完全简历
26年前生于宁波,在宁波镇明中心小学就读4年后移居北京,1997年考入北京大学。
2001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
2002年6月,以全A成绩获硕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351届当届毕业的700余名教育硕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2002年9月,被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聘为全职教师。
2003年9月,再次获得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同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时在哈佛大学作演讲,朱成是现场惟一得到机会提问的中国学生。
2004年9月,以62.7%的高票当选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学生会主席。
2005年6月,获哈佛大学“杰出工作奖”———这是哈佛教育研究生院对1200余名在院硕士、博士生颁发的最高学生奖项。
2006年5月,当选2006—2007届哈佛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记者程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