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拉拉好吗:为何A股市场不缺重组道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1:00:23

为何A股市场不缺重组道具?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世凤 2011-03-18 23:06:26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类似哈药集团整体上市的闹剧,总会让我们不断追问,为何A股市场上总是充斥着类似完全没有理性可言的并购重组行为?究竟什么才是这些不正常现象背后的幕后推手?

利益,我想除了这个词汇,很难找出更多的理由。

作为进入火热资本市场的一条捷径,借壳上市历来都是急需融资企业上市的首选方案之一。

更为吸引眼球的是,这种乌鸡变凤凰式的重组往往会伴随着巨大的股票涨幅。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一本来被定义为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资本运作方式,很容易便被各类资本玩家所利用,以攫取惊人的资本暴利。

令人担忧的是,在这种资本游戏中,国资企业成了越来越常见的主角。

虽然在这些案例中,仅仅只有类似高淳陶瓷重组政府官员内幕交易案、盐湖钾肥重组任淮秀内幕交易案等少数案例爆出了内幕交易丑闻,但我们无法否认,在类似的不合情理的资本运作中,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肮脏交易。

否则理由何在?

还有一个需要我们探讨的话题是,为什么充当类似无厘头重组道具的总是国有企业?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并不复杂。

尽管政府设立了各级国资委,但国有企业出资人主体的天然模糊性永远存在,谁能保证国资企业的监护人永远忠心,更何况是在一切都不显山露水的资本市场上?

在推动国有资产上市的光环下,一切的不正常似乎都显得合情合理。

同样是国资煤矿企业,淮南矿业集团借壳芜湖港的案例就颇为有趣,高高在上的大型国企,拿着18.74亿元的资产前去妆扮一家民营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却眼睁睁的看着芜湖港的股价从2块多钱一路拉到13元以上才懵然停牌。

当然,淮南矿业集团也可以说自己是在股价已经高企的时候才突然想起来要借壳上市,但在市场上并不缺乏更便宜的壳资源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还要坚持花11.11元每股的价格借壳上市?

在提前一个月停牌就能为国资多取得至少四分之一股权的情况下,谁能说清淮南矿业集团的选择究竟是为国资保值增值还是另一种意义的国资流失呢?

当然,我们不能臆断淮南矿业集团是在等待庄家建仓完成,但毫无疑问,出资人主体的缺失让这些管理者对于这些细节不可能加以重视。

更为可怕的就是这些国资企业与庄家联合起来,拿优质国企作为道具,寻求借壳上市,而自己则提前埋伏、顺道发财,这种可能性并非没有。

相比国有企业,同样是借壳上市,民营企业的老板一般不太会作出此类事情,因为消息一旦走漏,股价暴涨,会导致其资产置换的股份变少。

而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却并没有此类担忧,正所谓“崽卖爷田心不疼”,更何况股价究竟多少合理,谁能说得清?只要老鼠仓建得足够隐蔽,这种生意无异于一本万利。

当此类事件越来越多的出现的时候,相关部门或许要想出应对之策,谨防国资企业成为资产重组游戏的道具。

当然,尽量降低发行门槛、限制借壳上市、完善退市机制、规范资产重组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