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冢图片:纳洛酮治疗中毒性脑病疗效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7:30
纳洛酮治疗中毒性脑病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1-21 16:27:26 来源:创新医学网推荐


纳洛酮治疗中毒性脑病疗效观察
李蒙霞   何汝强730700甘肃会宁县中医院
摘   要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中毒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治疗组28例,常规治疗组2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纳洛酮,首次0.1~0.2mg,连续用4~6次后按0.01~0.03mg/(kg·次),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待病情平稳后渐减量至停药,并观察记录两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纳洛酮治疗组在意识障碍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可明显减轻中毒性脑病患儿的脑损伤,有利于病情恢复,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关键词   纳络酮   中毒性脑病   临床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04年6月~2008年10月收治重危症患儿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6个月~10岁。按随机原则分为纳洛酮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0.5~3岁20例,>3岁8例,平均病程8.35天。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0.5~3岁15例,>3岁5例,平均病程8.23天。治疗组中重症肺炎所致12例,感染性休克所致12例,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所致4例;对照组中,重症肺炎所致8例,感染性休克所致7例,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所致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症状、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
治疗方法:均给予吸氧、物理降温、镇静、止惊、降颅压、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国产盐酸纳洛酮:首剂0.1~0.2mg,静脉加管,半小时或15分钟重复1次,连续用4~6次后按0.01~0.03mg/(kg·次),加入生理盐水50~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用药5天,待病情平稳后渐减量至停药。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每例患儿用药前后体温、呼吸及心率变化、意识障碍恢复情况(意识障碍恢复采用计分法:包括意识清楚、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若用药前后由嗜睡至清楚记1分,由昏睡至清楚记2分,反之记-1分及-2分,若无变化记0分)。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观察结果比较,见表1。
不良反应:纳洛酮治疗组患儿未出现心律失常、药物过敏反应、抽搐加重、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
诊断标准:⑴重症肺炎所致中毒性脑病:①有肺部体征: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或中小水泡音;②有神经系统的指征:嗜睡、烦躁或抽搐;③有循环系统的症状、体征:心率超过180次/分,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灰,指(趾)甲循环再充盈时间延长,肝脏迅速增大,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⑵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所致中毒性脑病:①有中等度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骤,头痛,发热,体温可达39.0℃,常伴有寒颤、精神萎靡、嗜睡、烦躁和惊厥;②口唇、甲床发绀,皮肤花斑,血压下降甚至昏迷;③颅内压增高,出现频繁呕吐,重者持续抽搐。⑶感染性休克所致中毒性脑病:①急性感染性疾病;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皮肤花斑,多汗,四肢发凉、紫绀,脉博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9.31kPa或比正常值低2.66kPa,脉压<2.66kPa。
在⑴、⑵、⑶的基础上突发高热、呕吐、烦躁不安、惊厥、昏迷、前囟隆起、张力高,以及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而不伴有其他变化,即可诊断为中毒性脑病。
讨   论
中毒性脑病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病变。中毒性脑病是人体对感染及其毒素产生的免疫反应或反应性脑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弥漫性脑水肿、脑血管痉挛,导致脑缺血、缺氧,主要为脑实质的充血性水肿,进一步发展出现脑实质的变性坏死。由于重症肺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感染性休克不仅出现脑实质损坏,还可出现心肌细胞的缺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的水肿变性至坏死。阿片受体大量存在于丘脑内侧、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脊髓胶质区,与疼痛刺激传入、痛觉整合及感受有关,边缘系统及中枢蓝斑核则与情绪及精神活动有关,在外周心血管及胃肠道也有分布。现已发现与阿片生物碱作用相似的肽类有20多种,统称为内源性阿片样肽或内阿片肽,其分布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外周如胃、小肠、外分泌腺、肾上腺髓质及神经丛等也有分布,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产生吗啡样中毒作用,使中毒性脑病患儿昏迷加重、加深,甚至有致死的作用。而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阿片受体完全拮抗,对阿片受体多种亚型如u、k、e、ó受体均有拮抗作用,使阿片样活性物质脑啡肽及啡肽的作用完全失活,起不到吗啡样作用,且能逆转脑神经功能障碍,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阻断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能对抗抑制性神经递质,激活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有中枢促醒作用。纳洛酮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大,对抗吗啡类药物作用是丙烯吗啡的10~30倍,作用快,可清除吗啡的中毒症状,如呼吸抑制、颅内压增高、胃肠道及胆道痉挛,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舒缩功能,预防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更可使昏迷患者迅速复苏、抗休克,对脑及脊髓创伤及内阿片肽代谢紊乱有关的疾病均有很好的疗效,但对体温、呼吸、心率改变不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21-1823.
2   吴梓梁,高铁铮,陈达光.儿科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55.
3   张渊,方忠宏.纳洛酮的临床应用进展.医药导报,2006,25(3):231-233.
4   陈益平,除志伟,石海矾,等.纳洛酮治疗小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动态变化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8):627-628.


纳洛酮治疗中毒性脑病疗效观察 20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