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聂晓黎:110万农机补贴款,谁领了?企业争相行贿 监管形同虚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02:28
2011年03月21日 08:29:07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农民在河北定州市一农机市场选购农机。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补贴农民购置农机具。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内部监督形同虚设等原因,部分农机管理部门官员干起了坑农的勾当,使国家的惠农政策大打折扣。
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相“勾结”,骗取农民信息
2010年年底,河北省保定市检察院调查发现,博野县农机管理部门于2007年伪造50份农机补贴手续层层上报,在获得省财政厅补贴后,农机管理部门负责人与一些农机生产企业负责人将国家下拨给农民的10万元补贴款私分。
记者按检察机关提供的名单到博野县刘陀店村村民李振兴家调查发现,农机部门与李振兴签订的补贴协议显示,一台节水精播机价格为3940元,国家补贴2000元。但李振兴对记者说,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过,协议上的签名是伪造的。
记者还了解到,在河北的安国、定州等县市,也存在此类问题。
保定市反贪局局长张华介绍说,出现骗取国家补贴款的情况,主要是一些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管理部门相“勾结”,骗取农民的个人信息,伪造补贴手续,再到财政部门冒领补贴款。这些农机企业在当地往往有“业务员”,定点负责一个或几个村子,有很多就是当地村民,相对而言与其他村民关系较熟,为骗取农民个人信息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补贴资金投入的增加,相关部门资金管理的权限逐步扩大。“这些官员既是惠农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惠农资金的管理者,集行政、财务权力于一身,容易出现违规问题。”保定市反贪局副局长张克说,该系统内部的监督,通常以自查形式进行,基本上形同虚设。
据知情人反映,一些主管部门出于对本地区经济利益的考虑,往往对此类问题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他们担心问题一旦暴露,国家会减少下拨给地方农机补贴的金额。”
搜索更多 农机补贴 的新闻
谁在干坑农害农勾当?--河北保定农机补贴使用问题追踪
媒体称农机补贴领域腐败高发 农民未受益反受害
农机补贴领域腐败高发:个人受贿多伴有单位“创收”
农机补贴隐藏生财之机 农机部门成"香饽饽"滋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