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二中官网:卡扎菲向何方 -齐鲁晚报数字报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18:37
卡扎菲向何方 解密利比亚的政治困局
  • 2011年03月21日 作者:
  • 【PDF版】

    >>发迹

    一场未曾流血的革命

    “告诉纳赛尔总统,我们将这场革命献给他。”1969年9月1日,奥马尔·卡扎菲带领着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宣布了伊德里斯王朝的终结。

    这场不流血的革命,从头到尾充斥着荒诞的色彩。

    1942年,卡扎菲出生于苏尔特沙漠的一个羊皮帐篷里。卡扎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而且是唯一的男孩。

    按照贝都因人的传统,父母和邻居经常给卡扎菲讲各种各样对抗外族入侵的英雄故事,这让卡扎菲从小就决定做一个民族英雄和精神领袖。

    在中学里,卡扎菲收听到了埃及电台“开罗之音”的广播,埃及第二任总统纳赛尔的演讲和其中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精神让他对政治产生了兴趣。17岁,卡扎菲便将推翻与英国合谋的利比亚执政者定为人生目标。他雄辩滔滔的鼓动和指点江山的气魄,使其很快成为学生领袖

    1963年,他进入利比亚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在军队中建立以他为首的、由12人组成的“自由军官组织”中央委员会以及下属的“人民委员会”,着手策划推翻伊德里斯一世的统治。

    1965年,卡扎菲从班加西军事学院毕业,获少尉军衔。次年,他到英国比肯斯菲尔德装甲兵无线电通讯学校受训。半年的培训学习结束后,卡扎菲回利比亚担任通讯兵团上尉军官。服役期间,他亲自设计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通讯网,把一大批年轻的下级军官联合在一起。后来,他的计划得到了美国中情局的支持,得到了大量的物资支援,还获得了许多重要情报。卡扎菲决定提前行动。

    但那是一场有了物资和情报支援还进行得稀里糊涂的革命。

    在开始行动之后,卡扎菲命令手下乘飞机前往首都组织塔尔霍纳军营的接管工作。可当此人到达班加西机场时才发现,机票售罄。他坐计程车赶赴军营,却把武器落在了车上。

    在班加西,卡扎菲亲自带头行动。他坐在装载武器的车里,一马当先地率领手下前去占领电台。半路他发现,在前往班加西电台的路上竟然只有自己一人,后面的车辆在岔路口浩浩荡荡地跟丢了。“革命”的车辆绕城一周,竟然没找到要占领的电台,无奈之下只好原路返回。

    与此同时,在的黎波里城外负责接管防空部队的伙伴们,到行动伊始才发现起事的弹药不够:600个人只有1050发子弹可供分配。幸好一路折腾下去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老国王正在土耳其,而留守国内的王储兼首相哈桑·里达王子则在王宫中喝得酩酊大醉。

    1969年9月1日,“那一天,从头到尾毫无章法,阴差阳错”,卡扎菲就这样蹩脚地政变成功,后来被形容为“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这一年,他27岁。

    >>传奇

    一位首鼠两端的斗士

    在执政的头30年中,卡扎菲的最大敌人,一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

    在里根时代,利美关系到达了冰点。1981年,以利比亚涉嫌恐怖主义为由,美国在锡德拉湾上空击落两架利比亚飞机,两国断绝外交关系。1986年4月,美国再次动用3艘航空母舰、34艘其他舰船和几百架飞机大规模超低空轰炸的黎波里和重要港口班加西市。在这次空袭中,利比亚伤亡700多人,其中包括卡扎菲的养女。

    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被美英认为是卡扎菲的蓄意报复。在美国倡导下,1992年,联合国开始了对利比亚实行长达11年的制裁。制裁切断了利比亚的经济生命线。

    这场较量并没有让卡扎菲失去一切。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卡扎菲和萨达姆一道,被视为中东地区的反美领袖。卡扎菲激进的政治改革令其他阿拉伯国家感到害怕,但他以武力对抗以色列让他变成了阿拉伯世界的英雄。

    然而一切都发生了变化。“9·11”后,卡扎菲是第一个要求缉拿本·拉丹,并向美国表示哀悼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2003年,他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同意接受高达27亿美元的赔偿。随后,卡扎菲清除了与西方关系正常化的最后一道路障,宣告停止相关核计划,将导弹射程限制在300公里内,并且无条件准许国际原子能总署入境检查设施,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与开发。

    这是一次各取所需的交换。在政治上,双方成为反恐的伙伴;在经济上,西方获得了石油,利比亚则得到了石油收入。滚滚的石油资源让利比亚成为非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然而,卡扎菲并不愿意在政治上与美国彻底媾和。2009年联合国大会,卡扎菲在联合国迎来了“处女秀”。在各国外交官面前,卡扎菲发表了长达100分钟的演说。他先是斥责美国前总统布什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大屠杀制造者”,接着称“甲型H1N1流感是某个国家为了军事目的而释放的细菌武器”,还要求彻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和民权运动先驱马丁·路德·金的死因,甚至替塔利班“维权”,称应该维护塔利班建立“伊斯兰酋长国”的权利,怒斥安理会无能,变成了一个惩罚小国的“恐怖理事会”,并作势撕毁《联合国宪章》。

    当演讲进行到第90分钟,卡扎菲猛烈抨击美国前总统里根是个“疯子”时,负责为他担任同声传译的口译人员崩溃了,他打断了卡扎菲的演讲,失态地大声说:“我已经完全无法忍受了!”

    >>改革

    一次理想主义的尝试

    很难用一种性格来为卡扎菲盖棺论定。他看上去慷慨激昂,但城府极深,一言一行都有明确的目的。他有很多怪癖,比如喜欢住帐篷、害怕飞越水面、拒绝攀爬超过35级的台阶等。支持他的民众相信,这是卡扎菲坚持信仰的表现,而实际上这是他在生死存亡的艰险环境中养成的警觉。因为他狐疑善变的性格,中情局针对卡扎菲的7次暗杀都未能成功。

    所以,他在利比亚的一些改革举措,也充满着理想主义的色彩。

    卡扎菲在反映他个人革命理论的绿皮书中认为,最好的政体就是让人民直接管理国家,自我统治,政党、议会和政府都是没有必要的。1979年,卡扎菲不再担任总统和其他行政职务,他的称号是“革命领导人”。

    2000年后,卡扎菲曾多次提出要改革利比亚,以“适应21世纪的变化”。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二儿子塞义夫·卡扎菲开始走向前台。

    在经济上,利比亚开始允许一些公司私人化,但这一举措并不成功,许多私有化企业并没能生存下来。私有化改革的艰难也使利比亚对公共部门的改革举步维艰。

    巨额石油收入可以在教育、医疗、基本食品和住房方面给予居民补贴。但普通利比亚人并没有从经济改革中得到太多好处,绝大多数受益者依然是有权有势的精英。利比亚是典型的国富民穷、贫富悬殊的国家,人均GDP上万美元,但老百姓实际收入很低,失业率在20%-30%之间。

    这样的社会矛盾加上根深蒂固的宗族势力,最终造成了利比亚的内战。早年卡扎菲通过离间和联合的方式,操纵部落系统。他与那些具有地理战略重要性的部落结盟,确保能从中招募安全人员。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卡扎菲可以在部落帮助下控制反对力量和背叛者,解决地区争端;但各部落在军中的分权,使得军队呈现分裂状态。

    这些最终造成了卡扎菲如今四面楚歌的局面。

    “如果的黎波里失守,卡扎菲的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而即使他能够保住的黎波里,他对示威者的镇压已经使他失去了利比亚人和国际社会的信任,他几乎不可能再担任统治者的角色。”英国中东与北非问题分析家艾利森·帕格特说,“政治真空将成为利比亚的巨大挑战,目前没有任何一个个人和团体具有填补空白的能力,这将使利比亚陷入长期的混乱。利比亚的未来依旧是漫长的未知。”

    (本文据《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