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机飞机合集:曲阜过年风俗(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2:55


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又称“花灯节”,因为闹花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之一。这种以花灯为道具,进行各种娱乐的风俗,各地都有许多独特的情趣。四十年前,笔者曾在孔夫子故乡曲阜古城度过一次元宵节,与旧京北平相比,迥然不同。 

印象最深刻的是“点天灯”、“放天炮”。当年的北平,每至元宵,家家户户皆在大门前挂花灯,或左或右,或多或少,但总是要有的。曲阜则不然,除在门前挂灯,还在院子正当中,埋上一根高大笔直的朝天杆,将花灯挂到杆子顶上,名曰“点天灯”。而权势仅次于皇宫的衍圣公府,则从正月初一开始,就在号称“大观园”中心的前上房大院,举烛“点天灯”了。红木雕架的大玻璃穗子灯,日夜不息,点燃半月之久,一直点到正月十五之后。因孔府的朝天杆最高,所以在元宵节这天夜里,环顾曲阜古城,一灯之下,万灯竟放。灿烂的灯火,与明晃晃的月光交相辉映,人间天上,尘寰碧空,令人难分。

 “放天炮”也是曲阜元宵特有的奇景。富裕人家,早在元宵之前,就把各式各样脆响的鞭炮,悬挂在朝天杆上,日夜点放了。元宵之夜,家家户户,把一串串,一挂挂的鞭炮,悬挂在朝天杆上点放,从黄昏一直放到第二天天明。真乃家家火树,户户银花,此起彼消,彻夜不绝。举国之内,唯曲阜有此独特的元宵风俗。追本溯源,据百姓讲与孔夫子有关。自古以来,人们把孔夫子看作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盏光焰万丈的明灯。孟子曰“天不生仲尼,万古犹如长夜。”孔子学说历史之悠久,影响之广大,举世无二。正因如此,曲阜百姓对孔子的敬仰,也远非它乡它地所可比。当地百姓尊称孔子是“文曲星”,说他是“魁星下凡”、“主管文事”。曲阜群众感谢玉皇大帝派孔子来曲阜。所以,在祭祀至皇元君的上元之夜,“点天灯”,“放天炮”,一则表示曲阜是圣人之乡,非等闲之地;二则禀报玉皇大帝:曲阜因有孔子而殊荣,百姓以奇风异俗的祭祀礼节以报答。世间最讲究一个“诚”字。曲阜百姓祭天,至诚之至。天灯、天炮,燃放半月之久,数量之多,耗量之大,在神州大地,哪一个县城都不能与之媲美。因之,千百年来,曲阜也成为举国闻名的花灯、爆竹之乡。 

“点天灯,放天炮,礼花对着龙灯照。”这是曲阜元宵节的一大特点。曲阜人耍龙灯,技艺十分高超。耍龙灯的人,在焰火四射的烟雾中穿行,火不得烧身,龙灯必须丝毫无损。艺人稍有疏忽,那灼热的火星,便把衣服烧个大窟窿。非精明强干的小伙,难以胜任耍龙灯的游戏。因此,耍龙灯的高手,倘若未婚,就成了少女们极为注目的人物。听当地人讲,“龙灯会”所以特别受青年人欢迎,与此密切相关。不少美丽的姑娘,在“龙灯会”上觅到了自己的心上人。“龙灯会”的另一特点,是必须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去汇演。全县所有村镇,只要耍龙灯,就要准备赴孔府表演一次。如此一来,孔府自然成了名符其实的“龙灯艺术中心”。为使村镇居民都有机会进孔府表演耍龙灯,孔府主人明文规定:自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孔府全天开放,自由进出,真正做到“金吾不禁,玉漏无催”。耍龙灯的地点,通常选择在悬挂着“圣府”和“恩赐重光”的孔府第二庭院。届时,衍圣公高坐庭院正北的大堂之内,从华丽的暖阁处向外观看。那气派,那风度,颇有些帝王“御楼观灯”,“与民同乐”的味儿。龙灯会历代在孔府汇演,据说也是出于对孔子的热爱和尊敬。孔府是孔子历代嫡孙的住宅,也是在孔子故宅的基础上扩建的。曲阜人视孔府为“圣人之家”,“风水宝地”。在“圣土”上隆重祭祀上帝,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十八罗汉闹元宵,也是曲阜独有的风俗。元宵之夜,孔府到处红灯高悬,烛香点燃,红毯铺地,彩棚满院。明珠在金光中闪耀,碧玉在银彩里争辉,当华灯齐放时,锣鼓家什一敲,表演十八罗汉的游戏就开始了。仆人们身着十八罗汉的衣冠,戴着十八罗汉的面具,表演杀贼、除贪、灭奸、受供等种种扣人心弦的节目。罗汉本是佛家供奉的神仙,一般讲,是不能耍弄的。但儒家不信佛,故有让罗汉在儒家圣地供玩耍的游戏。 

 曲阜元宵风俗,很多与孔子有关,“提灯上学”就是其中之一。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尊师之风 在曲阜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花灯敬师”就是典型事例。至少在明代之前,曲阜城乡各类学校,逐渐形成了“春节放假,元宵开学”的制度。腊月二十三,学校关门,老师回家过年,尊师的学生,为感激老师一年的辛勤培育之恩,免不了赠送些过年物资。开学之日,适逢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细心的家长,或亲自制作,或用钱购买,让学童提着精致的花灯返校,请老师点燃。一则期望日后孩子学业有成。前程光明;二则表示对老师的敬爱,报答老师对孩子的教诲。见到那五彩斑烂的花灯,老师很高兴,学生也认为尽了一份心意,整个校园自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于是,所送花灯的质量和多少,无形中成了考察教学成绩的一个标志。“提灯上学”的元宵节风俗,就这样慢慢延续下来。 

曲阜花灯,不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骄傲。其精巧多姿,毫不逊于京都。从外形看,有四角、六角,单层、双层等传统的宫灯,色彩鲜艳,灯画讲究,或装玻璃,或糊绫绢,美观大方,高雅庄重。也有花卉、人物、禽兽、山水之类的造型灯,千姿百态,几可以假乱真。有小巧玲珑的无骨灯,还有用“机械控制”的动力灯,将牵引器暗藏于灯内,使灯上的人物、动物能跑、跳、行、飞、打,作各种有节奏的动作。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有规律地敲打化装成美女的白骨精等等。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奇巧的走马灯了。它利用蜡烛燃烧产生的热力,使冷热空气对流,吹动安装在灯内的纸滑轮,使纸做的人物、动物,迅速旋转,快疾如风。也有不点蜡烛的,而用油、漆作燃料。到了四十年代以后,才有以电灯作光源的花灯产生。

曲阜花灯,历史相当悠久。据说宋代就有专为孔府制作花灯的人家,名曰“花灯户”,可见花灯之盛。据花灯师介绍,花灯主要靠“扎架”。俗云:“灯架扎得巧,花灯做得好。”贵重的灯架,要在上面雕龙刻凤,镶珠嵌玉。灯架扎好后,才贴纱、装玻璃、钉羊皮、剪纸、刻皮影、写诗作画等等,进入灯画工序。最后在灯上涂金抹银、串珠吊玉、缠丝悬缨,做成美观的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