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篮球汤姆:阊门历史街区(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6:32:19
              阊门历史街区(下)

阊门是一本本厚重的志书。

阊门漫长的历史,记录着岁月的演变。阊门街区的至德庙,奉祀着古吴国始祖泰伯。这所庙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154年),从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年)起就在今址。经宋、元、明、清和民国,都曾修缮。庙中有康熙、光绪及民国时重修记碑。现尚存桥、坊、殿、庑等建筑。庙前耸立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柱端雕卷云纹,横额镌“至德坊”,为光绪二年(1876)巡抚吴元柄所书。享殿广三间,面阔14米,进深10米,硬山顶,前加卷棚。殿内立有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建至德庙碑记》、二十五年《巡抚江南汤公长生碑》等石刻。东西两庑各三间,壁嵌泰伯及诸先世画像刻石,镌于光绪二年。泰伯庙把苏州古城两千五百年历史便可一下子追溯到三千年,自春秋吴国灭亡后,吴王后裔都以国为姓散落四方,如今天下吴姓均将泰伯视为始祖。其中仅海外吴姓就达300万之众,其吴氏宗亲会名誉会长即为新加坡政要吴作栋。

清末,基督教传入苏州,在阊门一带建立教会学校,现在的在市四中里,仍保存着当年校舍的旧貌。严家淦、钱钟书等著名人物都曾经在此就学,小巷深处,藏龙卧虎。

阊门内西中市一带,自明、清以来即是商业繁华地段,清末民初,欧风东来,工商业者纷纷在此设立店铺商号,所以西中市的建筑大多是海派风格,有点类似于早期的上海南京路。据1908年商会统计,这年苏州有钱庄24家,其中21家就在西中市,仅有3家在观前,可见当时西中市的规模超过观前。直到抗日战争前夕,苏州主要的金融机构和商号还在西中市一带。目前在短短的西中市南北两侧,排列有30多幢风格相似的民国建筑,使西中市成为原汁原味的民国老街。在阊门向东遥望,仍能看到当时作为时尚的西式店面建筑外墙,一座座矗立着,让人给这段渐远渐去的历史留下了抚古思今的新话题。无论是追溯近代苏州发展的轨迹,还是从体现古城风貌的多样性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西中市还有一些著名的商家,如六宜楼、雷允上、杜三珍、孙春阳南北货、五福来等等,历来是脍炙人口的老字号招牌。

阊门还记录着历史的屈辱,侵华日军在阊门仓桥浜建立了所谓“慰安所”,至今遗迹尚存,成为激励我们民族精神的反面教材。

    阊门是一处处宜人的家园。

阊门一带,粉墙黛瓦,宁静安详。西中市南侧是典型的苏州小巷风貌,街巷幽雅。小巷里的明、清、民国历代建筑基本完好,体现出历史脉络。古民居小巧精致,各种民居宅门如墙门、石库门、遮堂门、将军门、雀宿檐门等形式皆备,有如一座民居博物馆。德馨里系国民党第五任总统严家淦家族的房产,有着上海里弄的布局风格,是近代街坊的典范。西中市北侧街坊则以以水巷风貌取胜,沿阊门水陆城门,城下吊脚楼民居、水关桥、盛泽码头、仓桥浜河、宝城桥河、尚义桥河和阊门横街河一线约4华里,水巷曲折,韵味深长,且该处位于古城水系上游,水质相较好。

阊门历史街区还有着优美的古典园林,文衙弄的艺圃是明代文徽明曾孙状元文震孟所居,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山回水绕,饶有情趣。五峰园也是文氏后人文伯仁(文徽明侄)所建,园中五座假山传为北宋花石纲遗物,并有柳毅墓等古迹,小而精致,引人入胜。

  小巷深处,有位于周王庙弄的周王庙,相传为祭祀周王(周朝)而建,清末明初为玉器公所,照墙、大殿、古井及附房均在;天库前里,有清光绪河南武安旅苏绸缎商人集资建造的武安会馆,照墙、头门、戏台、正殿等,布局完整,建筑工艺精美,为市文保单位。

    阊门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的一个缩影,漫步阊门历史街区,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凝重,也会领悟到历史的使命,生于斯,长于斯的苏州人,除了保护好这块风水宝地之外,继承文脉,开拓未来,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传承文明,珍惜遗产,将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