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统罗威纳中国哪里买: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43:58

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

她身上也有许多缺点,但那是那个时代的缺点,而她身上的美德则是她个人的美德。

相关影视作品  《路易十五的情妇》  

蓬巴杜夫人的美丽与权欲

 

 

 

蓬巴杜夫人像

  

 蓬巴杜夫人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她曾经是一位拥有铁腕的女强人,凭借自己的才色,影响到路易十五的统治和法国的艺术。她推动制定了法国的国内外政策,宏扬了法国的手工艺和英雄气概。她还控制了巴黎的警察局和邮局,所有相关的(还有无关的)信件都要经她过目。她在闺房的梳妆台边接待慕名拜访者,一边涂脂抹粉,一边对王公贵族和外国使臣恣意施舍恩惠和庇护。尽管路易十五对她也保留一些秘密,偶尔还对她的建议置之不理,但实际上,从高层任命、内阁文件、结盟与否、外交职位到重要工程以及请柬婚约,每一项决定都不曾违背这位侯爵夫人的意愿。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是蓬巴杜一手撕毁了联盟,才使法国卷入了那场不幸的七年战争。她寄给前线将领的作战计划里,有她用点美人斑的颜料草率标注的地图。


  灰姑娘


    蓬巴杜的枯荣兴衰几乎与拿破仑一样富有传奇色彩。她本名叫珍妮·安东安奈特·柏松,生于巴黎一个不起眼的中产阶级家庭。她的父亲出身卑微,四十多岁时续弦,娶了一位门当户对、远近闻名的年轻美人儿。 母亲的情人图尔内姆资助珍妮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还一手安排她嫁给了自己的外甥埃蒂奥斯,并帮助“外甥媳妇”进入了社交界。在上流社会的沙龙里,埃蒂奥斯夫人结识了文化大腕伏尔泰,他成了埃蒂奥斯夫人一生的良师益友。伏尔泰称赞她“有一个缜密细腻的大脑和一颗充满正义的心灵”,尽管他的这一判断可能会因为对她的痴恋而稍显晕头。


    珍妮九岁时,一个著名的女巫曾预言她会成为国王的情妇。1730年的路易十五不仅真正掌握着绝对的世俗权力,而且还是一位年仅二十岁的英俊无比的白马王子。不难想象,任何一位年轻的姑娘都会梦想得到他的爱情。不过,他在十五岁时就娶了一个并不出众的波兰公主玛丽·莱津斯卡,而且也曾对其非常溺爱。尽管如此,柏松夫人仍然鼓励她的宝贝儿“小王后”不要放弃灰姑娘的梦想。


   进宫觐见


   路易十五的王后比丈夫大七岁。1745年,路易十五认识埃蒂奥斯夫人时,莱津斯卡已经是一个乏味无趣的四十二岁的老妇人和七个孩子的母亲,其中有六个待字闺中的公主,还有一个自命不凡的王储。她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职责,现在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祷告、赌博(不过赌运很差)和慈善活动上。经过精心策划,埃蒂奥斯夫人这个“巴黎最美丽的女人”的美誉在宫廷里沸沸扬扬传开。王室打猎有时会穿过她家附近的森林。在那儿,“她或者穿着浅兰色的衣服、坐着粉红色的马车,或者穿着粉红色的衣服、坐着浅兰色的马车,”停在国王的必经之路上,终于引起了国王的注意。此后,她的马车不断出现在出入凡尔赛宫的路上。1745年,法国正与奥地利、荷兰和英国交战。路易十五有了新欢之后,就意气风发地开赴了前线,而埃蒂奥斯夫人则回到家中,开始为觐见国王做准备。


   路易的情书几乎每日一封,并加封埃蒂奥斯夫人为蓬巴杜侯爵夫人,同时赐予盾徽、城堡和土地。这位新侯爵夫人有着快速非凡的记忆力,才一个夏天,她就又学会了怎样像一位贵妇人那样走路和说话,而且还掌握了王宫特别是国王所独有的生活戒律。路易十五对她的转变极感自豪。不过,侯爵夫人却几乎懒得改变她的小市民风格,总是大声粗率地畅所欲言,而且无拘无束地想笑就笑,一点儿不摆架子。就连路易也被她的一些语言风格所吸引。不管怎么说,在她进宫觐见的那一天,尽管宫廷上下充满了敌意,准备用讥讽将她彻底打垮,而她却以自己的从容不迫和优雅大方成为完美的化身。


 伟大的天命


    关于蓬巴杜,人们几乎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众仙女或许是打赌,或许是一时冲动,决定创造一个完美的女性标本作为她们的玩具。于是,她们把各自的优点特点都赋予这个有生命的娃娃,目的是想看看这种天赋会在世上对她产生怎样的影响,看看她会怎样来使用这种天赋。像所有的艳妇一样,她的歌声萦绕在人们心头,令人难以忘却。她总是想方设法取悦路易,令国王对她神魂颠倒。她还专门组织了一个保留剧目轮演剧团,在她专门建造的几所私人剧院里以专业的水准演出业余戏剧,每家剧院都造价不菲。在这个轮演剧团的五年生涯中,这个国王身边的红人儿主演和导演了六十二部歌剧、戏剧和芭蕾舞剧中的一百二十二场演出,据说都超过了法国的一些喜剧名角。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蓬巴杜体质虚弱,患有慢性偏头痛、肺病和妇科病,四十二岁时便香消玉殒。有人说她是因为心肌梗死而病逝,有人说是蜂鸟一样的生活方式耗尽了她的生命。在受路易眷顾期间,他们总是在四处奔波。她的大部分精力和王国的相当一部分税收都挥霍在了买房、盖房和装饰上,实际上就是一幢又一幢的避身之所。在宏伟优雅的城堡里,在隐秘的僻静之地,不必遵守严格的宫廷礼仪,还能躲过成千上万双眼睛批判审视的目光。路易十五甚至喜欢在餐后亲自动手,为他们二人冲上一杯咖啡。在她□□□之前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凡尔赛宫第二豪华的卧室里,蓬巴杜作为法国的实际皇后——也可以说是法国的第一个精英公务员——统治着整个国家。


    后人不禁怀疑,蓬巴杜就像是最高明的神医,给了路易十五一剂不多不少、甘苦合适的良药。路易十五两岁时便失去了父母,他缺乏母爱和安全感,而她,就像母亲一样毫无条件地给他以安抚和慰藉,使他永远处于一种半昏迷状态,对自己形成一种习惯和依赖,以此来制约他的权力和怒火。然后,当她为了个人的利益需要他大发雷霆或普洒恩典时,她就会使出爱情的杀手锏。


   在先前等级森严的政权里,没有任何一位王室的情妇能够与王后平起平坐,但是这一位却使自己成了国王的主人。即使在她失去了销魂的容颜,路易十五又另寻他人来满足欲望的时候,蓬巴杜依然是国王的红颜知己,她用友谊的名义巩固和加强着自己的权力与威望。在她有生之年,不管是路易十五私人妓院“鹿园”里的妙龄少女,或是宫廷里不停密谋扳倒她的一个又一个阴谋小集团,或是把苛捐杂税和饥荒归咎于她的奢侈生活的那些平民百姓对她的强烈敌视,或是把她视为笃信基督教的路易十五背弃教会和家庭的罪恶根源的神职人员,亦或是七年战争中军事上的惨败(她、她的选人不当以及那些愚蠢的地图都对此难辞其咎),都丝毫不能动摇她的权力。除了拿破仑、罗伯斯庇尔和戴高乐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位法国的平民——当然更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获得过这样的至高权力和影响力。但是,即便如此,她又得到了些什么呢?


     蓬巴杜的顾问和密友贝尼斯神父写到,“侯爵夫人一点儿也没有那些野心勃勃的女人们的恶劣行径。不过,她却像那些沉醉于自己的花容月貌、自视聪明的女人们一样心胸狭窄、不可信赖。”狄德罗对她的盖棺定论更为严厉:“这个女人耗费了我们那么多的人力财力,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荣耀和力量,而且还破坏了欧洲整个政治体系。除此之外,她还剩下些什么?一纸《凡尔赛和约》(1783年,译注);会得到永远景仰的布沙东的《情妇》;会使将来的古董商们惊愕诧异的几幅盖伊创作的石雕;人们偶尔会看上几眼的出自范洛家族的一张精美画像;还有一抔黄土。”如果她像爱路易十五那样为法国效力,波旁王朝还可能延续。她留给世间的,除了一群文书历时一年才估算清楚的惊人财产之外,恐怕就只剩下一个谜了:蓬巴杜究竟是履行了还是背叛了一个伟大的天命?这个谜依然值得深思。


    蓬巴杜夫人与艺术


    蓬巴杜夫人因其爱情魅力而出名,但最出名的还是她在艺术王国留下的足迹。她是广为人知的文学艺术赞助人,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自学阅读了大量的手稿,自己的大型图书馆里有数千册藏书。她资助过著名作家伏尔泰,而这位在她成名之前就已结识的剧作家显然也是她宫廷角色中的一个重要顾问。另外,狄德罗编写的首部百科全书也是多亏了蓬巴杜夫人的慎重支持,才得到了这个君主国的认可。此外,她还资助过大量的宫廷艺术家,为世人所知的是深受贵族和宫廷贵妇喜爱的洛可可画家布歇和让·马里·法尔康涅(著名的圣彼得堡彼得大帝雕像的作者)


      蓬巴杜夫人最著名的两项建造成就是巴黎的塞夫勒瓷器厂和陆军士官学校。她把樊尚瓷器厂迁到了塞夫勒,自己的一所住宅附近。在她的推动下,塞夫勒瓷器成为写字桌上的一种流行饰品,塞夫勒瓷器的经典粉红色因此就叫做蓬巴杜玫瑰红色。


     蓬巴杜夫人钟爱新的建筑和装饰艺术,她所采用的式样也因此被称为“蓬巴杜风格”。在这些兴趣的促使下,她购买了戴弗农公馆(即现在的爱丽舍宫)等多处豪宅。她还参与设计了巴黎协和广场和凡尔赛宫的小翠安农宫。小翠安农宫是建筑师加布里埃尔最知名的建筑,专门为蓬巴杜侯爵夫人设计,被认为是法国最完美的建筑之一。在凡尔赛宫的王室教堂边,她还修建了两座剧院,并成立了一个剧团,为国王进行了122场演出。蓬巴杜发型也是以蓬巴杜夫人命名的,这种发型就是由她开始推行的。留这种发型的男性把前面的头发向上梳起,女性则在前额上留一绺卷发。

  
    蓬巴杜夫人与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来自法语词rocaille,原指用石块和贝壳装饰庭园,后引申为洛可可式布置或装饰,是18世纪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种高雅昂贵的装饰风格,常用于室内设计、绘画、建筑和雕塑。主要特点是轻快柔美、装饰精致,强调漂亮而不是深度,主题偏重于罗曼蒂克、神话、幻想、日常生活而不是沉闷的历史或宗教事务。这种艺术风格富有优美的动感,线条运用好玩有趣,着色柔美雅致。洛可可艺术的鼎盛时期大致与路易十五统治法国的时期(1715-1774)相对应,这与蓬巴杜夫人的促进不无关系。


   蓬巴杜夫人是一位很有才情的女性,对洛可可室内装饰具有很好的鉴赏力。她对凡尔赛宫进行了洛可可式的装饰,还雇佣时尚装饰用品经销商把□□□妃。她拥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殊荣,但殊荣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尴尬和伤感,这些都注定了她悲剧的人生。  
7年之痛

 

 路易十六是个木讷的男人,温文儒雅但是却不善语言,整天只关在铁匠房,冶铁是他的最大兴趣,他与新婚的妻子格格不入。更要命的是,在与路易十六结婚的头7年里,玛丽都保持着处子之身,并非她刻意的保留,而是因为,她的丈夫,法兰西的国王性无能。这是当时的凡尔赛宫,甚至巴黎人尽皆知的秘密。虽然7年之后,路易十六奇迹般地成为了真正的丈夫,并且成为了几个孩子的父亲,但是本该是法国统治者的他却是玛丽·安托内特的缺乏意志的奴隶,这仅仅是因为他没有及时地成为她真正的丈夫。

 

路易十六的性无能十分严重地影响了玛丽的精神发展。由国家分配给她的丈夫不是让她在保持贞洁的情况下度过了7年徒有虚名的婚姻生活,而是让那个笨拙的、心情压抑的丈夫在他年轻的身体上反复的尝试了2000多个夜晚。一年又一年,她的欲望受到刺激,却没有一次得到满足。不用神经医生就可以确认,她在以后的生活中危险的过度活力,对什么事情都不满足的态度,轻率的追求享乐的行为,正是她丈夫不断进行性刺激而又得不到性满足而造成的医学上的典型后果。因为她在心灵深处没有激动过,也没有满足过,所以这位结婚已7年而尚未被征服的女人就不断的寻求活跃而热闹的场面。开始她知识天真地快乐地玩玩而已,足见这种玩乐发展成为一种痉挛的、病态的、被整个宫廷认为是胡闹的享乐癖。

 

洛可可式的王后

 

 

              

                  

  电影《悲情王后》剧照

    

    路易十五驾崩,玛丽·安托内特像接受一件意外的礼物一样,轻而易举的拿到了王冠。其实只要她愿意,她可以轻易的操纵法国的外交大权。当时的欧洲控制在3个女人的手里:她的母亲玛利亚·特蕾西亚、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和她玛丽·安托内特。但她对历史的重大使命并无兴趣,她更愿意以一个女人而不是王后的魅力去征服世界。

 

       她是18世纪的典型代表,正是由于她完全接受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洛可可式艺术是古代文明精心培育出来的娇嫩花朵。它出于精巧、清闲之手,反映了贪玩、娇美的时代精神,它在消亡之前,通过一个形象来表现自己。没有哪个国王,没有哪个男人能够在历史的画册上体现出这个女人的时代。只有一个女人的形象,一个王后的形象能够集体的被临摹下来,这个洛可可时代的典型王后就是玛丽·安托内特。

 

       她每天将一半的时间用来穿衣、打扮和赌博,在登上王后宝座3个月后,便成为时髦世界的摩登女郎,成为服装和发型的典范。她的另一半时光则更加的丰富多彩,比如她会和贵族们一起骑马打猎,为了取乐骑着毛驴转圈,为了热闹,她不断在宫廷里举办盛大的舞会。她也热衷艺术和音乐,不惜自己登台演戏,并为不少音乐家在巴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伊菲姬妮在奥利德》的作者格鲁克便是其中之一。她将路易十六赠给她的特里亚农宫按照自己的意愿布置一新,后人评论,没有哪个地方的艺术能够把上流社会那种愉快、无忧无虑的精神面貌表现得那样恰当,那样真实,这是精心培育出来的花朵,特里亚农宫永远是这些鲜花中最精美、最脆弱但又最易断裂的一束。的确,在玛丽·安托内特的言中,宫廷和那几百个命妇便是全世界,她从来不曾想过这个世界还有穷人,还有饥饿,她随心所欲的花钱,惟恐不用其极的享乐,人们开始反感,开始用各种各样似是而非的证据对她进行恶意的诋毁,于是有了著名的“项链事件”,一时间,玛丽·安托内特无可挽回的作为全法国最淫荡、最邪恶、最阴险和最专横的女人而臭名昭著,这些都成了她日后被推上断头台最充分的理据。

 

迟到的觉醒

 

在卢梭、伏尔泰们的口诛笔伐之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山雨欲来风满楼。玛丽·安托内特犹如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标志人物一般成为众矢之的。她再也无法无忧无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哀鸣:“他们到底要把我怎么样……?我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事情?”其实此时,玛丽王后已经试图从她傲慢的冷漠中惊醒过来,她急匆匆地去纠正她那最令人气愤的错误,压缩昂贵的生活开支……但这一切似乎都已太晚,她终究逃不脱宿命的安排,就在她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要引退,以便遁世隐居的时刻,一种无情的意志力却偏要将她推进历史上最令人不安的事件中去。

 

面对革命的滚滚洪流,路易十六依然保持着他的懦弱和无能。玛丽王后在关键的时刻展现了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杀伐决断。但她毕竟不是能将政治玩弄得得心应手的政客,她的努力,阻止不了象征封建王权的巴士底狱被怒火中烧的革命者一举攻陷。

 

尽管玛丽王后给世人留下淫荡、轻浮的印象。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在她的情感生活中,只有汉斯·阿克塞尔·冯·费森,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关系绝非风流韵事,也不是什么浪漫的打情骂俏,更不是行吟诗人似的艳遇。他们的爱情在20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过千锤百炼,显示了无比的力量,有着如火如荼的狂热激情、藐视一切的气概以及宽宏大度的感情色彩。这些都在玛丽·安托呢内特遭遇厄运的那些日子得到了最好的证明。在最危急的时刻,这个善良的北欧贵族,冒着被牵连的危险,企图让她心爱的女人和她无能的丈夫能够逃出法国,但事实证明,爱情的力量还不足以改变历史。他们没能成功,逃跑未遂的国王和王后被定上“判国”的罪名,必须面临走上断头台的命运。

 

1793年10月,玛丽·安托内特在她丈夫亲手设计的断头台上,被刽子手砍下了头颅。至死,她都保持着贵族般的优雅和高傲,她在被处刑之前,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还因此跟刽子手说声抱歉。有人说这是她对以前所做的事情所表现的忏悔,我认为不是,这只是她所接受的教育所带来的条件反射,因为任何时候,都必须彬彬有礼,哪怕是面对死亡的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