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绞教学:谁动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警惕家庭“虎爪”伤及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6:20

    新华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谢良)“中考、高考临近,毕业班的学生进入了频繁的周考、月考、模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最近他不断接到学校和家长的电话,称孩子心理压力大,造成学生精神失常、抑郁等现象。

    青少年心理纠结不仅只是局限于精神抑郁。近年,青少年因心理危机造成的自杀、校园暴力、沉迷网络等事件不绝于耳,有关专家表示,我国三亿多未成年人,他们最弱的是心理健康,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教养”方式不当,引发的心理健康危机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应坚持“成人大于成才”的教育观。

    全球20%的青少年有心理健康隐患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期发布的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指出,全球20%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抑郁。早在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对我国中小学生调查数据则显示,80%左右的中小学生是心理健康的,有16.4%的小学生、14.2%的初中生和14.8%的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不超过5%。

    “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0年来对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看,这组数据到目前基本没有改变”,孙云晓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曾对中学生心理咨询问题作过统计分析,发现42%是来自于人际关系的问题,27%来自于学习的问题,还有20%是来自于自我方面的问题,关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不到10%。

    在林崇德看来,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可以包括敬业、乐群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

    湖南女作家阮梅7年来跨省对2000—3000名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做心理和生存问题调查。在她与孙云晓合著的新书《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讲述了10余名男女中学生因心理危机而导致离家出走、沉迷网络、盗窃犯罪、割脉自杀、吸毒卖淫、同性恋爱等极端个案,让人触目惊心。在这些个案中,学生大多是在敬业、乐群、自我方面出现了问题,而家长、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致使悲剧的发生。

    这与家庭、学校、社会“教养”不当密切相关。阮梅分析说,父母的精神支持与物质给予严重失衡,高压、高期望值、包办一切,让孩子远离了心灵的快乐;应试“高分”成为悬在学生心头的一座大山;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脱节,学生社会知识贫乏,社会环境的灰色污染导致青少年对校园外的恐惧和漠视。如此,青少年人生坐标可能发生严重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