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严重吗:近义词辨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04:47
近义词
近义词
辨         析
爱好与嗜好
1.“嗜好”一般用作名词,“爱好”除做名词外还可以做动词。2.“嗜好”是指习惯成癖的爱好,因此,语义比“爱好”重,而且常含有贬义。
爱护、爱抚与爱戴
“爱护”“爱抚”与“爱戴”这三个词词义相近,但存在差异,是不能混用的。
“爱护”指爱惜并保护,指人时常用于上对下,如老师爱护学生、要爱护年轻一代;指物时,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爱护公物、爱护集体荣誉。“爱抚”指疼爱抚慰,如母亲爱抚地给女儿梳妆。“爱戴”的意思要高一层,指敬爱并拥护,只指人不指物,常用于下对上,大多用于对领袖,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可用于对有名望、有突出贡献的人,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科学家受到人民的爱戴。对一般领导不能用“爱戴”,只能用“爱护”,如尊重领导、爱护领导。
安静与平静
1.描写环境时,“平静”着重在没有动乱;“安静”着重没有声响。2.描写人物时,多用“平静”,如“心情平静”;“安静”为安稳,如“安静的小姑娘”。
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安详、慈祥、祥和
“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安置、安排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宽慰、安慰
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
按照与依照
1.介词,都有表示动作行为的根据和凭借的意思.2.“按照”可用于口语或书面语,适用范围较广,有时可以和“说来”“来说”搭配;“依照”是书面词语,多用于法律条文、军政文告中
安分与本分
1.“安分”指守纪律,不胡作非为;2.“本分”安于现状,不提出过分的要求,不进行非分的活动。“守本分”“安分守己”不能互换。
返回
黯然、暗然、岸然
“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摆脱与解脱
“解脱”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摆脱”是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
摆设与陈设
陈设:(动词)摆设。
摆设:(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把戏、伎俩
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颁发与发布
1.相同之处是,如“颁发命令”也为“发布命令”,意义用法相似。差别是,如“中央向硬骨头六连颁发嘉奖令”,着重受奖励者;“中央发布通令,嘉奖全体军人”,是让全军人知道这次嘉奖的命令。2.使用范围差别“发布新闻”,不说“颁发新闻”;“颁发证书”,不说“发布证书”。
颁布与公布
颁布: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
公布:(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保持、维持与坚持
“维持”“保持”与“坚持”这三个近义词,虽然基本意思相同,但仍有细微差别,使用时应认真辨析,不要混用。
“维持”,意思是使现有的状况继续存在下去,如维持秩序、维持生活、维持现状。“保持”,指维持原状,使之不消失或减弱,如水土保持、保持冷静、保持物价稳定、跟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坚持”比上述两个词的意思更进一步,指坚决保护、维护或进行,如坚持原则、坚持己见、坚持不懈、坚持到底。
返回
保修与包修
“保修”为保证修理。
“包修”不仅有负责修理之意,同时还包含承担全部费用的意思。
报道、报导:
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报复、抱负
: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抱怨、报怨
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急躁、暴躁
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爆发与暴发
爆发:多用于大的抽象事物。(战争、火山)
暴发:常用来指洪水、疾病流行;突然发家。
编辑与编纂
编辑: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纂:编辑(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编辑、编撰、编纂:
“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变幻与变换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变化之义。“变幻”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世界上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事物,如“变换一下位置”。
变换与更换
意思相似,与词语搭配时有不同。“更换零件”、 “更换领导人”、 “变换手法”、“变换姿势”,不能互换
返回
背弃与背离
1.程度“背弃”较重,“背离”较轻。2.“背弃”是自觉行动;“背离”可以是自觉行动,也可以是不自觉行动。
崩溃与瓦解
1.“崩溃”着重在破坏程度很深,“瓦解”重在分裂程度很深,因此,“崩溃”词义较“瓦解”重。2.“崩溃”常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体系等,“瓦解”常用于组织等。3.“崩溃”不能带宾语,瓦解可以,如“瓦解敌人”。
必须、必需
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蔑视、鄙视、藐视
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逼迫与强迫
“逼迫”程度比“强迫”深。“强迫命令”“强迫劳动”。“强迫降落”不能与“逼迫”互换
究竟、毕竟
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 “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庇护与袒护
“庇护”有意识、目的的掩护;“袒护”是由于偏爱或出于私心而无原则的加以偏袒保护。
边陲与边境
都是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边境”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国家或省、县之间;“边陲”只用于国家之间,指靠近国界的地区。文言色彩浓。
辩解与辩护
1.“辩解”分辨解释(原因或真相),“辩护”指以申辩来保护或维护(别人或自己的言行)2.“辩护”也为法律用语;“辩解”不是。
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
“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返回
辨别、辨认、辨析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辨(辩)正、辨(辩)证
“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标记与标志
标记 标明某种东西的记号。
标志 ①表明,显示;②同“标记”。
表明与标明
标明 用文字或符号标出来,使大家明白。
表明 清楚地表示出来。
表率与榜样
意思相近,与词语搭配不同。如“树立榜样”而不能互换。“表率”用于个人,而“榜样”可用于指集体。
返回
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表现与表演
表现 显示出来。
表演 ①戏剧、杂剧、曲艺等的演出;②做示范性的动作。
表彰与表扬
1.“表扬”对象一般为好人好事,“表彰”对象是伟大功绩或重大事迹。2.“表扬”方式较方便,可书面,可口头;“表彰”方式较严肃、庄重,往往要做决定,授予称号、勋章、建纪念碑等。
表示、显示、显露:
“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08、边疆、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摈弃、摒弃: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返回
赔偿、补偿
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比赛与竞赛
“比赛”与“竞赛”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见词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开展的比赛与竞赛活动十分频繁,“比赛”与“竞赛”也“因时走俏”成为当今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但由于这两个词词义相近、用法相似,使得一些人使用起来发生混淆。
一、词义
比赛在体育、生产等活动中,比较本领、技术的高低。如象棋比赛,比赛篮球等。
竞赛互相比赛,优胜。如劳动竞赛。
二、辨析
二者都是动词,都表示互相比较本领、技术等的高低或工作、劳动的快慢、效率,通过较量,得出谁为优胜的结果。
“比赛”强调比较或较量,多用于文化娱乐或体育活动方面。比如“几个小朋友,组织了一个‘童子足球队’;常常要求大学生,和他们比赛”。“比赛”也可用于劳动方面,但“比较”的意味较突出。比如“我在社里一定要好好生产,和他比赛”。“比赛”有时比“竞赛”更强调次序和时间,比如“歌手们用抽签的方法确定比赛顺序,每个歌手的比赛时间为五分钟。”
“竞赛”强调互相竞争而夺取优胜,意思较为郑重,比“比赛”重,使用范围也比较广。1.可用于一般文娱体育活动,比如“今天进行半决赛,四个国家的羽毛球强手竞赛激烈。”
2.可用于劳动生产、文化艺术创作等较重要的社会活动,比如“和他们车间竞赛以来,咱们车间月月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3.还可用于动物的活动,比如“这一天,天气又转热了,庭中槐树上两三个蝉竞赛似地高叫着。”
三、练习
在下边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A比赛B竞赛)
(1)       下午两点钟,我还要参加学院团委组织的演讲(  )呢!
(2)       这个月,工人们在进行劳动(   ),干起活来热火朝天。
(3)       据说,藏羚羊在交配之前,公羊要进行生死格斗,用这种(   )方式淘汰弱者。
(答案A B B)
捕杀和扑杀
2003年秋冬之际,为预防“非典”复发,全国部分城市大量捕杀果子狸等怀疑携带“非典”冠状病毒的动物,一时之间,“捕杀”一词屡见于各新闻媒体;2004年初春,为预防禽类流感蔓延,全国乃至整个亚洲“大力扑杀”禽流感,“扑杀”一词又取代“捕杀”而屡见于报纸杂志。“捕杀”与“扑杀”虽一字之别,意义却有不同。笔者试就两词简作辨析。
捕杀,捕捉并杀死(《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捕”与“杀”之间是前后相承接关系,即先捕捉住再杀死。由此可推知,“捕杀”的对象是体形较大、可以并能够一一捉住的虫、禽、兽、鱼甚至人等,如捕杀青蛙、捕杀白头雁、捕杀马鹿、捕杀鲸鱼、捕杀示威者,等等。至于“扑杀”,笔者查阅了包括《辞源》《辞海》《汉语机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在内的十余种汉语工具书和现代汉语专著,均未发现该词条。因此,笔者认为“扑杀”系一新词。根据词素叠加释义法和当前“扑杀”的语用实际,笔者提出,“扑杀”的准确含义及其语用规则是否可作如下解释扑杀,扑灭或杀死。“扑”与“杀”之间是选择关系,即扑打消灭或杀死。由“扑”义亦可推知,“扑杀”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形体较小或甚小、不易或无法一一捕捉住的昆虫、病毒类或微生物,如扑杀蚊蝇、扑杀禽流感、扑杀钉螺,等等。
由上简析可知,“捕杀”的对象形体较大,“扑杀”的对象形体较小或甚小;“捕杀”侧重于捉住,“扑杀”侧重于消灭;“捕杀”对象的数目有限,“扑杀”对象的数目数量惊人;“捕杀”侧重个体对象,“扑杀”侧重群体对象;“捕杀”可一一进行,而“扑杀”则根本无法一一进行……明乎此,则两词各得其所。试将两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
1.  林业部门三令五申,严禁非法_________野生动物。
2.  为防止血吸虫病死灰复燃,湖区人民开始全面_________钉螺。
3.  为保证市民安全,市政府及时下发了__________流浪犬的紧急通知。
4.  空调运行所滋生的军团杆菌可以通过空调清洗予以__________。
5.  市人民法院今天公开审理了非法________藏羚羊一案。
6.  对H5N1这样的高致病性病毒要坚决________。
7.  要彻底________禽流感,必须_________病源周围三公里以内的所以家禽。
( 参考答案1、捕杀2、扑杀3、捕杀4、扑杀5、捕杀6、扑杀7、扑杀/捕杀)
不屑与不惜
不屑 轻视,认为不值得。
不惜 舍得,不顾惜。
哺育与抚育
哺育 喂养。
抚育 爱护,养育。
抚育、哺育、抚恤:
“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不详、不祥
前者指(1)不详细、不清楚;(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返回
不免与难免
1、副词。都有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的意思。2、(1)“不免”是“免不了”的意思,后面跟肯定形式;“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跟否定词,但虽为否定时,意思却是肯定的。(2)“难免”还可以用作动词。“不免”没有这个用法。
不止、不只:
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不齿、不耻
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不肖、不孝
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才能、才华
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裁夺与裁定
前者指考虑、决定,后者指推测、断定。
猜想 推测 估计
都是对未知事物的想象。1.“推测”,“估计”多有已知的事物做依据,“猜想”只是凭主观想象,不一定有什么根据。2.“估计”对象可以是情况,变化,数量等;“推测,猜想”对象一般是情况,变化等,数量不多见。3.“推测,猜想”多用于事前,估计可用于事前事后。
采用与采取
二者对象都很广。1.“采取”选取施行,多为抽象事物;2.“采用”着重使用和利用,可是一些抽象事物,如技术、经验等;也可为具体事物,如品种、工具、药物、稿件。
草率与轻率
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操行与品行
1、名词,都有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意思。2、(1)“品行”指品格和行为;“操行”指遵守有关规则所具有的道德行为。(2)“品行”使用范围比较广,可用于一切人。“操行”使用范围比较窄,多用于学校的学生。(3)“品行”常和“端正”“恶劣”搭配,“操行”常和“优”“优良”“良好”“好”“坏”“差”搭配。
返回
操纵与把持
1、动词,都有按自己的意图、对所掌握的对象随意支配的意思。贬义。2、(1)“把持”强调公开地控制、垄断,多至霸占位置、权力,不让别人参与;“操纵”则指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某事或某人,这种支配控制大多是在幕后进行的。(2)“操纵”有凭技能、技巧控制或管理机器、仪器等的意思。“把持”没有这种意思。3、“把持”的同义词另有“把揽”;“操纵”的同义词另有“驾驭”“掌握”
参加 加入与参与
1.“参加”应用范围宽,无论具体组织或某项活动,甚至意见、建议等都可使用。2.“加入”只用于具体组织,如加入共青团。3.“参与”多用于活动。4.“参加”“加入”既用于书面又用于口头;“参与”多用于书面。
察访与查访
查访:调查打听案情。
察访: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查看、察看
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查核、察核
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查访、察访
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查阅、查验
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刹那、霎那
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返回
嘲笑、讥笑
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哆嗦、颤抖
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产生与发生
是一对同义词,可以互换。但仍有差异。“发生”指没有的事出现了;“产生”已有事物中生出了新的事物。
猖狂与猖獗
“猖狂”着重于狂妄、任意妄为,一般形容敌人进攻、破坏行为;“猖獗”重指凶猛、放肆,程度比“猖狂”更重,此外,还可以形容病害、谣言、错误的的思想,多用于谓语。
常规(成规)与陈规
前面指的是久已通行的规则,后面说的是不实用的旧规章。
常、长
“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 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 写成“细水常流”。
场面与局面
“场面”与“局面”这对近义词,因意思差不多而常被混用,其实是有细微差别的。
“场面”指一定场合的情景,所表示的范围较小。如舞台的场面、晚会的场面、婚礼的场面。“局面”通常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如稳定的局面、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也可指规模,如这家商店局面虽然不大,货色倒齐全。书报刊上常有滥用“局面”的现象,如形容宴会“那局面真气派”,形容精彩演出“那局面真动人”,形容球赛“那局面真热烈”,这里“局面”都用错了,应用“场面”。
返回
场所与 场合
“场所”指地点或处所;“场合”除地点处所外,还包括时间、条件和情况等因素。“娱乐场所”“外交场合”不可互换。
向往、憧憬
前者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后者指想象向往美好的事物,多指对未来的。
传诵、传颂
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船、船只
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称赞”“称道”与“称颂”
“称赞”“称道”与“称颂”这三个近义词,词义基本相同,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词义有细微差别,表达的程度不同,要根据内容使用不同的词,避免混用。
“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如:他做了好事,受到老师的称赞。“称道”也表示称赞的意思,“道”表示述说,“人人称道”,说是人人夸奖。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不值得称道。而“称颂”表示称赞颂扬,比“称赞”“称道”表示的程度要重,一般对功德业绩卓著的人,才用“称颂”,如:称颂民族英雄,某某的丰功伟绩万民称颂。对一般需要表扬的人和事,用“称赞”“称道”就可以了,不能随意用“称颂”。
沉重繁重
1“沉重”表分量大、负担重;“繁重”除表分量大、负担重之外,还兼有头绪杂乱的意思。2“沉重”可以形容具体物品重量,也可以比喻情况严重或 精神、心情等 不舒畅、不轻松,如“沉重的打击”。“繁重”不可这样用
沉重、繁重
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返回
沉重与郑重
沉重 ①分量重;②情况严重时的心理状态。
郑重 严肃慎重的态度。
沉静与沉寂
都表寂静。1.“沉寂”表程度重于“安静”。有比喻用法,例“大地沉寂”“音信沉寂”。“沉静”没有这样的比喻用法。2.“沉静”除形容环境外,还可形容人的神色、心情和性格。
沉思、深思、寻思、神思
“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
衣服、衬衫
“衣服” 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战果、成果、结果、后果、恶果
“战果”战斗中获得的成果;“成果”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褒义词;“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中性词;“后果”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恶果”坏结果或坏的下场。
成就与成绩
1.“成绩”用于一般事物(如工作、学习、体育运动等),中性词;“成就”用于重大事情(如革命、建设、科技等),语气郑重,褒义词。2.“成绩”可用“大、好、优秀”或“小、不好、差”等形容;“成就”只用“重大、辉煌”等词形容。3.“成绩”只为名词;“成就”还可有动词用法。
成长与长成
“成长”与“长成”这两个近义词,词义是有区别的,不能混用。“成长”表示生长而成熟,或向成熟的阶段发展,着重在“长”,指在“成”里长,表示发展变化。如年轻一代在茁壮成长,不能说“茁壮长成”;又如阳光雨露哺育人成长,也不能用“长成”。而“长成”,表示因“长”而“成”,指成为、变高。如长成有用人才,不能说“成长有用人才”;又如当年一片小树已长成森林;也不能说“已成长森林”。总之,表示“长”的结果,用“长成”:表示怎么“长”的,用“成长”。
呈现、浮现
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返回
体现、表现、呈现
“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1)行为或作风中表示出来的(2)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呈现”显出、露出。(呈献:把东西或意见等恭敬的送给集体或敬爱的人)
吃劲与吃紧
吃紧 紧张。
吃劲 费劲,吃力。
斥责、叱责
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连续、持续
前者指一个接一个;后者指延续不断,强调事物出现的绵延性。
充溢与充满
1.“充满”中性词,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对象较广。2.“充溢”不仅是填满,而且像水装得过满要溢出的样子。用于文学语体。
“充分”与“充足”
“充分”与“充足”是一对近义词,书报刊上常被混用。这两个词词义基本相同,都表示足够、不缺乏的意思,但同中有异,不能互相代替。
“充分”表示足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理由不充分、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还有尽量的意思,如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而“充足”表示多到能满足需要,适用对象均为具体事物,如光线充足、经费充足、时间充足、商品充足、物资充足等。
充足与充实
1.“充实”着重指内部不空虚,有足够内容或力量;“充足”指数量足够能满足需要,2.“充实”常形容内容、力量、知识、人员等;“充足”常形容物品、资金、光线、空气等具体的东西,有时也形容理由、论据等抽象的事物。3.“充实”有动词用法,“充足”无
筹划与筹措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
筹划、筹备
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踌躇与迟疑
都表拿不定主意。1.“迟疑”从时间角度说,该拿定主意时拿不定,不果断;“踌躇”是就具体行动角度说,犹豫而不果断行事。2“迟疑”多为口语,“踌躇”多用于书面语;3“踌躇”可组“颇费踌躇”“踌躇满志”。
返回
辞退与解雇
“解雇”与“辞退”作为用人现象,在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企业、单位和部门里时常出现。作为词语,  “解雇”与“辞退”也经常出现在广播电视、报刊图书和人们的谈论中,成为现代汉语中常常使用的两个词。由于这两个词意义上有相似之处,因此不少人在使用时发生混淆,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这两个词的词义并加以辨析。一\词义解雇,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停止雇用。
辞退,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①解雇~保姆。②辞谢,不接受;~礼物1导演请他饰演该片的主要角色,他~了。二\辨析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停止雇用的意思。
“解雇”强调解除雇用的合同或信约,含有较明显而强烈的雇用关系色彩以及比较严厉而不留情的“按规定不再雇用”的意味。如他被公司解雇了,只好在一家饭店里做勤杂工o
“辞退”在表达停止雇用的意思时,强调恢复没有雇用关系的原来状况,含有“使雇用者离去”的意味,意思比“解雇”略轻。如  “但到春天,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鲁迅  《孤独者》)。另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辞退”还表达辞谢,不接受的意思,如他辞退了外国公司的高薪聘请,回国干起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就这一点而言,  “辞退”与“解雇”没有同义关系。三\练习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A\解雇;B\辞退)
1.他的手医好以后公司给了他五十磅的恤金,把他 _____了。  (巴金  《马赛的夜》)o
2.老板与她翻了脸,这位十分善良的妇女也必然被________而回老家。
3。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她毅然_____工作,做起了家庭主妇。
[参考答案]1.B;2.A;3。B。
从而与进而
进而:表递进关系。
从而:承接,及因果关系
破坏、摧毁
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出席与列席
列席:参与会议而无发言权。
出席:参加会议。
矗立与屹立
1.都含高耸之意。2.但“屹立”常用于比喻义,多了一层像山峰一样稳固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既可用于屋,也可用于人。3.“矗立”不是比喻,有高耸的含义,又着眼于直,一般只用于物,不用于人。
处置与处理
1在用于具体人时,两词通用,“处置”较重于“处理”。2“处理”使用范围较“处置”宽,不仅可用具体人或事物,还用抽象,如“处理关系”“处理矛盾”,这里“处理”不能换为“处置”。
返回
处罚、惩罚
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处世、处事
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
粗暴与粗鲁
1“粗鲁”意思着重于“鲁莽”;“粗暴”意思着重在“暴躁”。2“粗鲁”可形容人性格,更多形容人的具体行为、言谈等;“粗暴”多形容人的性情、态度、作风等
列席与出席
列席指参与会议而无发言权,出席指参加会议。
篡改与窜改
1“篡改”指用假的、错误的东西取代、曲解真的、正确的东西;“窜改”指对原来的东西错误的进行改正、变更;2“篡改”对象一般为历史、理论、学说、精神等;“窜改”对象一般是具体书面材料,如文字、文件、古书等
返回
篡改、窜改
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
大事与大肆
“大事”是中性词。“大肆”是贬义词。
大概与大约
1、副词。都有对事情的情况、数量、时间的推测和估计的意思。2、(1)在表达推测或估计的意义时,“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大约”却表示不十分肯定。(2)“大概”还可以用作名词,表示事物的基本情况、概况。“大约”没有这种用法。(3)“大概”还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情况的不够准确和详尽。“大约”很少有这种用法。
带动与拉动
通过动力使全体或个别动起来。1“带动”着重相关部分相应动起来,也有起带头作用的意思。2“拉动”拉力推动,着重促使经济发展。
戴、带
“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
到底与终于
1“终于”多用于书面,“到底”是口语、书面都常用。2“到底”修饰的动词性词语必带“了”,如“问题到底解决了”,“终于”不受此限。3“到底”可用于问句,加强语气,“终于”不能,例如“你到底去不去?”,不能换成“终于”。4“到底”还有“毕竟”的用法,“终于”没有。如“他到底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而不能换成“终于”。
到、倒
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1) “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2) 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3) 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4) 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5) 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几句中的“倒”都可以说成“倒是”。
代替与接替
1“接替”的对象只能是人以及人所从事的工作、所担任的职务等。2“代替”对象比较广,除上述外,还可以是组织或事物
返回
诞辰与生日
“生日”多用口语,除说一般人外,还常用于比喻。如“党的生日”;“诞辰”多用于书面,带有庄重色彩,一般只用对有贡献受尊敬的人。
诞生与诞辰
“诞生”与“诞辰”这两个词义近而有区别,意思并不相同。每逢伟人诞辰之际,这两个词频频见诸报端,若不正确掌握这两个词的意思和用法,便常会误用。1995年周总理百年诞辰之际,有家刊物发表了题为《为周恩来诞生100周年设计纪念邮票》的文章,文内却说“……为设计总理诞辰百年纪念邮票组稿”。同是说周总理出生100周年,题目用“诞生”,文内却用“诞辰”,哪个对呢?需要辨别清楚。
“诞生”意为出生,是动词。这是个中性词,对任何人部可使用。而“诞辰”意为生日,是名词。这是个褒义词,多用于值得尊敬的人,除诞辰外,还有华诞、寿诞,都用于值得尊敬的人。周总理无疑是最值得人们尊敬的伟人,可用“诞生”,更应用“诞辰”。问题在于“诞辰”是名词,不可带上“百年”这个宾语。正确的用法是:将“百年”移至“诞辰”之前,改成“百年诞辰”就对了。
抵御与抵挡
1“抵御”比较主动,是有计划地,投入相当强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防御。2“抵挡”则是较被动的行动,往往是事到临头而采取的应付措施。
抵制、抵御:
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聆听、倾听、谛听:
“聆听”指(书面语)听。“倾听”指细心的听取。“谛听”指仔细听。
惦记、思念:
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典型与典范
1“典型”是中性词,“典范”是褒义词。2“典型”有形容词用法,可受“不、很修饰”;“典范”没有这种用法。
典雅与高雅
典雅:优美而不粗俗。
高雅:高尚而不粗俗。
电讯、电信
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订阅与征订
“征订”是出版社发出的。“订阅”是读者的行为。
叮嘱与丁宁
都有嘱咐的意思。但“叮嘱”词义较重于“丁宁”。更多的用语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有语重心长的含义;“丁宁”是多次反复的嘱咐,有不厌其烦的含义。
定式与定势
定式指固定不变的方式或格式,思维定式。定势指固定的套势,传统定势
返回
陡峭、峻峭:
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独立与独力
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断定与确定
1.两词有时可换用,如“确(断)定是否为肺炎。”2.“确定”指明确地肯定,决定,“断定”指由推断而下结论。
对于、关于
: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度过、渡过:
“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不过,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如《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隔绝,虏军岂能飞度?”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多余与盈余
1、都有有剩余的意思。2、(一)“盈余”作为动词,只收支两抵剩下的;“多余”是形容词,指超过需要数量的。(二)“盈余”使用范围窄,只限于钱财;“多余”适用范围较广,既可用于钱财,也可用于其他事物。(三)“盈余”可以用作名词,表示获得的利润,“多余”就没有这个用法。
遏制与遏止
遏止 阻止。
遏制 控制。
而后、尔后:
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恩惠、恩赐:
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返回
偶然、偶尔
: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
废除与解除
废除: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
解除: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
奋发与发愤
1“奋发”着重指精神振作,情绪高昂;“发愤”指内心立下大志,决定尽一切努力改变现状。2“奋发”常与“图强、努力、有为”连用;“发愤”除常与“图强”连用外,可单用,且单用时“发愤”不可换为“奋发”。
发奋、发愤
“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 “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发扬与发挥
1“发扬”是使好的进步的事物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加强,对象多是优点、传统、作风、精神;“发挥”是把事物内在潜力充分表现出来,对象多是才能、作用、特长、积极性等。
发现、发明:
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
弘扬与发扬
1“弘扬”着重指扩展使光大、多用于精神、文化等。如“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佛法”,不能换用“发扬”;“发扬”着重指发展提倡,多用于作风、传统等,如“发扬民主”“发扬优良传统”,不能换用“弘扬“。2“发扬”还有“发挥”之意,如“发扬火力,消灭敌人”“弘扬”则无此意。
法制与法治
法制名词,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完善法制。法治动词,指依据法律治理国家。民主和法治
繁华与繁荣
1“繁华”形容城镇、街市的热闹,人群的众多,商业的兴旺。“繁荣”形容经济、科学、文化等事业的蓬勃发展。2“繁华”只是形容词,而“繁荣”用法既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的用法。
反复与繁复
繁复 多而复杂。
反复 ①多次重复;②变动,改变。
凡响、反响
“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返回
范围与范畴
“范畴”是哲学名词,“范围”不是;虽然“范畴”有时可以当类型、范围用,但更多情况下是不能换用的。如“考试范围”而是“考试范畴”。
反映与反应
“反映”与“反应”读音相同,个别义项也颇类似,但两者也有区别。
反应,现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有五个义项(1)有机体受到体内获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2)化学反应。(3)打针或吃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4)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5)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反映,《现代汉语词典》有三个义项(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3)把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反应”的第(1)个义项与“反映”的第(3)个义项的区别在于前者泛指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任何回答,如含羞草的叶子因触动而闭合等,较具体;后者是物质的普遍属性,较抽象。如人能在感知的基础上以思维的方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练习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合的词语(A反应     B反映)
1、  这部小说_________了严重的现实生活和斗争。
2、  他__________的意见很值得重视。
3、  小孩见到五颜六色的玩具的第一_________往往是停足不前。
4、  人的感觉、表象、情绪、意志等都是客观世界在人头脑中的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BBAB)
防止和防治
防止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防治预防和治疗(疾病、病虫害等)。它们都是动词,都有通过预防使之不发生、不发展下去的意思。使用时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防止”通常用于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如“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呼吁民众理解政府防止‘非典’蔓延的措施”。“防治”通常用于疾病和病虫害等的预防和治疗,如防治“非典”。下一例则属用词不当“为防止‘非典’,昨天上午,市文化局通过各区县文化主管部门,向歌舞娱乐及网吧场所发出紧急通知。”此例中,“非典”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一件事情,因此“为防止‘非典’”一句,应改为“为防止‘非典’蔓延”,或“为防治‘非典’”。
2.所及对象发生的时间不同。“防止”通常用于坏事发生之前,如“南京市要求防止‘非典’从口岸蔓延”,该例中,南京在尚未出现‘非典’从口岸蔓延的情况下,要求防止“非典”从口岸蔓延,用语是准确的。“防治”通常用于问题发生之后,既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又采取措施治理已经发生的问题。如“‘非典’疫情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后,全国各地积极开展防治‘非典’工作”。这里,“防治”的意思为一方面对已患“非典”病人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做好预防措施,不让更多的人染上“非典”。
另外,在短语中,“防止”和“防治”都可发用作动词,如防止“非典”蔓延、防治 “非典”。但“防治”还可作定语,“防止”则不能,如关于“非典”的防治知识、防治措施。
返回
防涝与防痨
防痨 预防痨病。
防涝 伤御涝灾。
仿造与仿照
仿造 照样于制造。
仿照 模仿,参照。
妨害与妨碍
1“妨害”着重指损害,程度较重,对象除“工作、学习”外,还有“健康、利益、荣誉”2“妨碍”着重指造成障碍,使不能顺利进行,程度较轻,对象常为“工作、学习、交通、进步、活动”等。
沸腾与飞腾
飞腾 很快地上升。
沸腾 ①液体受热达到沸点;②形容情绪极高涨。
废除、废黜、解除
“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分辨、分辩
“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风俗与风气
1“风俗”着重指风尚、礼节、习惯等,是社会长期形成的。2“风气”着重指习气,是社会或某个集体普遍流行的如“风俗习惯”“划龙船的风俗”“带有封建迷信思想的旧风俗”“风气未开”“大开风气”“这个班风气不正”,其中“风气”与“风俗”不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