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手幽灵键盘说明书:古大同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1:09:05


 古大同寺位于湖南省津市市城区以南、新洲以北的大同山上,始建于唐朝咸通年间(公元860年—874年),唐代高僧广澄济祖取大同无我之意,直指人心,同归于一,命寺名为“大同”,并赋为为九祖道场。又有“古以别于今诸大同”之说。两山北面,澧水西来,浩浩荡荡,环山抱麓,南折而东,直泻洞庭。寺周重峦叠嶂,青山滴翠,云气瑷碌,古树荫翳,景色幽美。历史上被尊为第四十四福地。

  古大同寺历来是九澧一带具有传戒资格的选贤十方丛林。曾有不少高僧驻锡,如唐朝的大同广澄禅师、大同济禅师。他们分别是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的法嗣,与百丈清规的创立者百丈怀海禅师及曹洞宗始祖药山惟俨禅师是师兄弟,因此古大同寺又被尊为九祖道场。这九祖是从禅宗初祖达摩大师算起,历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神秀;七祖怀让、行思等;八祖道一、希迁等;九祖大同广澄禅师与大同济禅师。这里还是大同济禅师与唐代著名居士庞蕴论道之处。这些史事见录于《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禅宗典籍。宋元明清以来,代有高僧,如香岚和尚,空了和尚,镇海和尚等。民国时有广福和尚,广豫和尚,有黄埔三期学生,曾任国民革命军某师师长的觉化和尚,还有在本寺受戒,跟随觉化和尚四年之久,任湖北省佛教协会理事,沙市章华寺方丈的宽莲和尚。这里还办过佛教讲习所,是澧县佛教协会所在地。


千百年间,倏毁倏修,至明清,几经扩建,殿宇栉比,规模宏大,同时纳200余名僧人。山门书有“十方丛林”,庙门镌有“古大同寺”四个金字,前殿供关羽神像,背立韦驮。大雄宝殿供奉西天佛祖,佛祖头顶塑有殿翅大鹏,两厢排列十八罗汉,佛祖背后供千手观音。大殿左有斋堂,右有禅堂,后则有念佛堂、藏经楼及延寿堂等。四周山岳起伏,古木参天,气候宜人,为避暑佳境。古大同寺与关山烟树、中武当相望呼应,形成旅游小区。古大同寺森林风景区位于湖南省津市澧水关山之西侧,由山门、正门、前殿、大殿、后殿、殿堂,左右是厢房、耳房,藏经阁和延寿堂等组成。其山层峦迭嶂,古树荫翳,庙貌宏厂,绵延六七里。是以人文景观,融自然风光于一体的九澧一带知名风景旅游区。自唐代善信陈氏改宅为寺,供佛香火历千余年,在“文革”期间遭严重损毁,后几经扩建,殿宇栉比,规模宏大,逐步修缮如新,同时纳僧侣100余名。山门书有“十方丛林”,庙门镌有“古大同寺”四个金字,格外醒目,前殿供关羽神像,背立韦驮。大雄宝殿供奉西天佛祖,佛祖头顶塑有殿翅大鹏,两厢排列十八罗汉,佛祖背后供千手观音。自唐以来有多少高僧在此弘扬佛学,普渡众生,大革命时期贺龙元帅每到津市必在此居住。现在的古大同寺,又吸引了四方游客,成为人们朝圣观光的热点,朝钟暮鼓,梵音袅袅,香雾不散,九澧福地重现了往日的风采。特别每逢佛节,有游人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来车往,声如烟,人如潮,一起融入仙境中。清风徐来,剪断一切烦恼,丢掉一切杂念,纷繁的思绪消融在缕缕梵意中,听其歌,人可以进入另一种境界,让人流连忘返。善男信女,每求必应。景区内气候宜人,为避暑佳境,其景色优美,并不逊色于“桃花源”、“夹山寺”。

近年来,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津市市委于一九九一年正式作出决定,“修复和开放津市古大同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当年津市林场迁出,原有幸存僧人纷纷返寺,修复工作开始,在各级宗教部门的关怀下,九澧数万四众弟子群策群力,筹款捐资,逐渐修复了寺院山门,大殿及观音殿,重塑诸佛菩萨金像,再现了九祖道场昔日的风釆与辉煌。 如今正在新建的观音阁,用巨资请进全玉雕全身观音像,高约2米高,以全新的面目,迎接八方香客。古大同寺与关山烟树、中武当三个景点遥相望呼应,正逐步形成一个崭新旅游小区。

2.座落于大同山北麓,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建。初为九祖道场,名慈云庵,后改为寺庙。寺为砖木结构,主体建筑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为山门、前殿、大殿、后殿。大殿左右为钟鼓楼,寺前立舍俐塔。殿宇屡毁屡建,最后一次修复为清嘉庆年间(1796~1820)。1967年,该寺再受破坏,仅剩前、大殿及碑刻4方,残存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寺前矗立明代古枫1株,胸径1.04米、高22.45米。冠盖如云。

3.。慈云古枫——津市古大同寺

  古大同寺位于湖南省津市市大同山北麓,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年)建。初为九祖道场,名慈云庵,后改为寺院。古寺为砖木结构,主体建筑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为山门、前殿、大殿、后殿。大殿左右为钟鼓楼,寺前立舍利塔。殿宇屡毁屡建,清嘉庆年间、光绪年间(1796-1820年)的重修有史可考。1967年,该寺再受破坏,仅剩前殿、大殿及碑刻四方,残存建筑面积一千九百二十平方米。寺前矗立明朝古枫一株,胸径1.04米,高22.45米,遮天蔽日。1991年修复和重建了大雄宝殿、药师殿、三圣殿、钟鼓楼、念佛堂、弥勒殿、僧房、客房、齐堂、大寮、法物流通处等。塔墓14座。碑刻12块。

  古大同寺现任住持宗能法师,73岁,湖南省澧县人。

4.

津市古大同寺历史上著名的禅师

 

朱湘泉收集整理

 

澧州大同济禅师

 

澧州大同济禅师 《 五灯会元 》    P269

《水月斋指月录》  P590

石头希迁禅师 法嗣   第一十二人

   澧州大同济禅师:米胡领众来,才欲相见,师便拽转禅床,面壁而坐。米于背后立,少时却回客位。师曰:“是即是,若不验破,已后遭人贬剥。”令侍者请米来。却拽转禅床便坐。师乃绕禅床一匝,便归方丈。米却拽倒禅床,领众便出。师访庞居士,士曰:“忆在母胎时,有一则语,举似阿师,切不得作道理主持。”师曰:“犹是隔生也。”士曰:“向道不得作道理。”师曰:“警人之句,争得不怕!”士曰:“如师见解,可谓警人。”师曰:“不作道理,却成道理。”士曰:“不但隔一生,两生。”师曰:“粥饭底僧,一任检责。”士鸣指三下。师一日见庞居士来,便揜却门曰:“多知老翁,莫与相见。”士曰:“独坐独语,过在阿谁?”师便开门,才出被士把住曰:“师多知,我多知?”师曰:“多知且置,闭门开门,卷之与舒,相较几许?”士曰:“秖此一问,气急杀人。”师默然。士曰:“弄巧成拙。”僧问:“此个法门,如何继绍?”师曰:“冬寒夏热,人自委知。” 曰:“恁么则蒙分付去也!”师曰:“顽嚣少智,腼臔多痴。”问:“十二时中如何合道?”师曰:“汝还识十二时么?” 曰:“如何是十二时?”师曰:“子丑寅卯。”僧礼拜。师示颂曰:“十二时中那事别,子丑寅卯吾今说。若会唯心万法空,释迦弥勒从兹决。”

   《水月斋指月录》上卷九 P590补充

   一日问:“庞居士是个语言古今少人避得,只如庞公还避得么?”曰:“诺。”师再举前话。士曰:“甚么去处来?”师曰:“非但如今,古人亦有此语。”士作舞而出去。师曰:“疯癫老!疯癫老!自过教谁检?”士来访提起笊篱唤曰:“大同师!大同师!”师不顾。士曰:“石头一宗瓦解冰消。”师曰:“若不得庞公辈灼然如此!”士抛下笊篱曰:“宁教不值一文钱!”师曰:“钱虽不值,欠他又争得?”士作舞而退。师乃提起笊篱曰:“宠公!宠公!”士曰:“你要我笊篱,我要你木杓。”师作舞而退,抚掌笑曰:“归去来!归去来!”

 

大同广澄禅师

 

大同广澄禅师  《五灯会元》     P164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 法嗣  第二十八人

   澧州大同广澄禅师,僧问:“如何得六根灭去?”师曰:“轮剑掷空,无伤于物。”问:“如何是本来人?”师曰:“共坐不相识。” 曰:“恁么则学人礼谢去也。”师曰:“暗写愁肠寄与谁!”

《祖堂集》卷第十五

江西马祖下第二十五位弟子

   大同和尚嗣马大师,师讳广澄,未覩行録,不决化缘终始。

问:“如何是玄?”师云:“返去。”“如何是玄中又玄?”师云:“不返去。”

 

古大同寺现存古碑整理文稿

 朱湘泉收集整理

碑记之一

重修方丈补修小序

 

   斯寺之建,始于明清之际。相传为九祖道场,脉接衡岳、地连彭峰,远拖澹水之兰,近挹关山之翠,无宝地金田,古树荫翳,庙貌宏厂,诚澧阳一最幽道场也。奈道风不振,自雍正年来,进斯院者,多事剥削,假夤缘作阶级,藉羽翼为陛进,以致山朽寺颓,势成岌岌者,皆培植无人,规条未立故也。道光三年,交公进院,颇革前弊,而数年亦无所措施。交公院满,例应余师上本下善接住,因得法未久,不敢滥据曲盝,以致退让未进。承法眷淡远公、心恒公,暨近山檀越黄配元、赵维新、刘玉和、徐益三、傅   占、刘天朗等同举悟空师代理,每年提谷六十石存公,余付用度,四年内积金二百余。道光十年,师上山仍照悟空,斋粮外加十石略别代理,三年复积金百余。数年聚积不下五百金。十二年,诸山公议乃鸠工庇材,重修方丈至佛殿、关殿两廊,缺者补之、弊者葺之,未几焕然一新矣,嗟乎!数十年颓不复振之势,一旦重见中兴,藉非法眷之培理、檀越之护持、和尚之培植。曷克至此哉?但善始者尤须善终,倘不立规勒石、永垂不朽。榧惟有没诸公之意。恐人心不古,复蹈前辙。而诸公之辛勤终归乌有矣!至于将来培补,是又不无有望于后起者云

释囗囗囗囗撰并书

 

该碑是一残碑现保存在群仙殿

 

碑记之二

万古流芳

 

   盖闻名山有庙,庙有丛林。澧东二十里澹水之阳,关山耸峙、烟树缭绕,有古大同焉。粤自汉唐,佛法始兴,觉路频开。西天二十八祖达摩禅师为东土初祖,宝筏金绳,遂令西方象教法雷慧日,遍于震旦乾坤;衣钵相传,屡代流芳至马祖道一;禅宗墍怀海百丈大师置立清规。复有广澄济祖,取大同无我之意,直指人心,同归于一,开大同为九祖道场。既有蔡氏乏嗣,舍产业以施丛林。遴选主席方丈、三年递举,传戒说法、执事一切、历有成规。迩来人心不古、剥蚀常住,以致庙宇倾圮、寮房颓败、滋端生事、往往不息。是以佛面尘垢、慧灯不明。乃于咸丰辛酉爰集同志,随愿解蘘,庀林鸠工,重修大殿,补葺山场、方丈、寮舍。焕然中兴。谨议条款,遵示泐碑,庶不负祖师遗志。特弁数语,以志巅末云。

 

                             自在僧莲峯甫撰并书

 

同治二年九月吉旦 公立

 

该碑镶嵌在大殿前天井西侧走廊墙璧内

 

 

碑记之三

 

佛日增辉

   关山据澧东之胜,层峦叠嶂、绵亘六七里,由峰巅迤逦而来,有彰观山相对峙,其间古树阴翳、老松拙盘,夹两山而蔚然深秀者、则古大同寺在焉。曷以古名?自唐代善信陈氏改宅为寺,供佛香火历千余年,称古以别于今诸大同也。自初祖航海东来,象教聿兴,泊唐五祖,传衍宗派,祖锡飞震旦,足迹几遍名山,惟此间最久。所谓地以人传、人亦赖道传也。尝慨宇宙名胜,或数十年数百年磨灭不彰者,曷可胜道!道场自唐宋迄有明,代增式廊,逮国朝乾隆年间,州主陈公三恪复葺前殿,金碧辉映,固永作祗林之巨观。然而倚伏者、机也,盛衰者、势也。吾辈皈依莲座,际梵宇之日盛,固皆禅参上乘、法通不二。而劫未脱、而魔未消者,亦未始不有也。咸丰时,昔住持通彻,迷落贪障,墙垣任倾圮,茂林恣斩刈。诸山屡戒不悛,乃鸣之官。州主陈公秉钧、稔知寺务之宜择人而理也。不以岚不敏,命总厥务。岚等虽肩巨任,犹幸有镇海师誓力共济焉。设副管悟醒、永泰,排协帮慧圆、朗润公,举空了住持。于是重修大殿及罗汉金身、单房、寮舍、园囿台榭。欹者扶、圮者葺、朽者易,树木则补种而广植。亦将复旧观矣。讵同治己巳,突遭宵小飞语诽谤,诬清修为异教、指梵刹为邪籔,遂使寺之所有搜搂一空矣。可胜叹哉!未几,空了示寂,副管协帮亦复相継西归。岚以负荷无人、善后甚难,非有巨观永镇,未获赫濯声灵也。爰约澧、津清众,创供法像,而镇海师即成众之志以坚其志。心发菩提,手运兜罗,普结诸山之缘。重塑金身丈六,恒沙为体,黄金为容。于光緖五年十一月蒇事日,不期而来者又有持戒二僧:一广和师、一大松师焉。广和师者躬亲操作,大和师则倾尽缁囊以助开垦之资。爰与监院万全师齐誓愿力,以襄盛举。荷锸携畚、垦山为田。共计    亩。行见法会之盛,庙貌之隆,香积瞻而传灯远也。不盖见我佛之灵显有以潜庇而默佑乎?!抑又闻之,天下福地八九,,而寺居三十六,肇置于彰观山东北之麓。今而后鼓锺堂皇,振宗风于迩日,衣钵承继,宏佛法于万年。岚不揣固陋,缕叙巅末,以志不朽云。

                     

                          自在衲香岚莲峰甫撰并书

 

大清光绪玖年岁次癸未蒲月毂旦

 

该碑镶嵌在大殿东侧便门内面墙壁内

 

碑记之四

重修佛像碑志

 

   澧水东流,经关山北折复抱山转而南。中间怀襄陵阜,草木蒽蔚,山去水远,益高绵亘十数里,最西林壑幽邃,峯岭回环如堵。相传大同和尚与庞居士论道处。唐以来有寺松杉云水与锺磬梵韵相出没。咸丰年间澧阳诸山曾葺治之。又十五年,湘中镇海和尚驻锡澧城,道行圆妙,千里景仰;士女布施百万,悉委净地以光绪己卯五月倡修大同佛像;恒沙为体,黄金为容,长合丈六。以是年十一月蒇事。费铜钱二十八万有奇。寺故有租百十余石,僧广和万全荷锸治士成新田五亩。寺壁倾圮,均躬治之。嘱照临为记。盖尝论之:静为天之性,感于物而动流为欲,物之初感交于耳目引于心。此时有以怵之,因敬生静,可返其初,易所谓不远复也。缁流之供养佛像,亦立监佐史,以怵其心之动云尔。若由色而空,诸相悉化,何有于佛。是和尚今日之所,几乎后之。衣租食税者,勉乎哉!

钦加二品衔前任署理山西按察使司按察使黄照临沫手敬撰

大清光绪十一年乙酉岁九月领修镇海

该碑镶嵌在大殿前天井西侧走廊墙壁内

 

碑记之五  

重修罗汉碑志

 

   尝考澧志,去城二十里曰古大同,为古丛林之胜迹也。叠经诸山护持,佛法相継维新。所可叹者惟佛像曁两廊之罗汉金容脱落,装彩无资。光绪五年得镇海老和尚倡首捐资,领修大佛丈六金身。迨后,上殿礼拜,不啻生佛宛在。尚有未修之两廊罗汉,于甲申岁又得监院空相大师商及诸山捐资续修,费用不足,复于澧阳、澹津广募有缘,幸逢众善士福田广种、踊跃乐捐、赞襄成事。故不数月而两廊之罗汉偕佛容而齐放光明,与廊貌而同壮巍峨。于斯时也,乃圣、乃神尊其瞻现矣。以妥、以侑告厥成功矣。自今以往,山秀神威、地灵人杰。足以壮千古之大观。亦能垂万载于不朽之耳!是为序。

大清光绪十一年乙酉岁桂月吉日  住持空相  

该碑镶嵌在大殿前天井西侧走廊墙壁内

6.

唐懿宗咸通年间(八六○年至八七四年)建。初为九祖道场,名慈云庵,後改为寺院。

古寺为砖木结构,主体建筑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为山门、前殿、大殿、後殿。大殿左右为钟鼓楼,寺前立舍利塔。殿宇屡毁屡建,清嘉庆年间、光绪年间(一七九六年至一八二○年)的重修有史可考。

一九六七年,该寺再受破坏,仅剩前殿、大殿及碑刻四方,残存建筑面积一千九百二十平方米。寺前矗立明朝古枫一株,胸径一.○四米,高二十二.四五米,遮天蔽日。一九九一年修复和重建了大雄宝殿、药师殿、三圣殿、钟鼓楼、念佛堂、弥勒殿、僧房、客房、齐堂、大寮、法物流通处等。塔墓十四座。碑刻十二块。

寺现任住持宗能法师,七十馀岁,湖南省澧县人。

寺址∶湖南省津市市大同山北麓

电话∶(0736)4236563

7.

佛光中的星华--记法通法师

在风光秀丽的岳麓山中,我们坐在湖南佛学院的办公室里,对法通法师进行采访。他是这里的教务长,工作非常忙碌,我们之间的交流不得不经常中断。法通法师正是精力充沛的年纪,做事十分麻利,处理好几件重要的事情后,才安安心心地坐下来,所以,采访十分顺利。

法通法师是1967年3月出生的,父亲名叫黄金海,是江西省信丰县加定镇的一名工人。母亲名叫谢云莲,是湖南资兴县人。法通法师谈到父母的情况时说:"我身上流淌着湖南的血脉,这使我对湖南佛教事业产生本能的热爱。"法通法师的父母皆具有大专文化水平,在他三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后,后母李石林也是知识女性,这使法通法师在青少年时代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于1987年在信丰县信丰中学以良好的成绩高中毕业,到1990年在信丰县稀土冶炼厂工作了三年,聪明才智受到厂领导和广大工人兄弟的赞赏,都说他是不可多得的技术工人。

人们更为感叹与敬佩的还是法通法师后来的生活,因为他进入佛门之后,他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闪烁出醒目的光华。法通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常务副会长、湖南佛学院教务长、长沙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长沙市古麓山寺方丈等,是湖南佛教界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作为僧人的法通法师念欲归真,颇有造化。法通俗名黄刚,他于1990年5月1日在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剃度出家,师父传开上人为他取法名法通,字号星华。当时,法通法师年仅23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他毅然了却风尘,放下万念,献身佛教事业的决心和毅力真是一般人难以想象到的。在南华寺里,法通法师不论春夏秋冬的每一个日子,都是早起晚睡,刻苦修行,他尊师所教,将前辈们和师父们名言警句都抄录到笔记本上,平时慢慢地琢磨与消化;他精持律行,一切行动按寺内的规章戒律而行,从不越雷池半步,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深入佛典,将寺内的历史上的佛教著作都经过?quot;通读、复读、背诵"这三个层次的学习,并能时常向师父求教,解决未懂的问题;他博学多才,向师兄们学,向书本学,学习佛教以外的众多知识,包括文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门类,用以提高自己的佛学水平。法通法师的这些表现,受到恩师及长老们的赏识和赞许。1992年11月,他征得恩师上人的许可,赴福州市林阳寺求受三坛大戒。受具足戒后,他更加精进,日益走向成熟。

作为佛学生的法通法师心有灵犀,扬帆跃进。为了探求佛法真谛,解破人生玄机,法通法师于1990年到1997年间,先后求学于福建佛学院和中国佛学院。可谓寒窗苦读,矢志不移,成绩十分优秀。最为可贵的是,法通法师努力研习佛法的理论和修行方法,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论文。他的手头保存了一大叠内地和台湾的佛教杂志。那里面就有他的文章,像《从“有和空”谈到“我和无我”》、《略论缘起性空》、《般若业用论》等,在佛教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谈到"有和空"与"我和无我"时,法通法师说出自己最近的体会:一般人认为,"有"是存在、具体,“空”是精神、境界。其实,精神也是"有",而具体事物也可以"空",二者看似不同,实为一体。我们只有将它们看深看透,才能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和"无我"其实也就是同样的道理。法通法师的这种认识足以体现出他学习的灵动与水平的超人。

作为教务长的法通法师工作认真,兢兢业业。在1997年7月,法通法师于中国佛学院毕业后,毅然决定到基层去锻炼,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快尽好地传给更多的学佛弟子。首先,他计划在广东省选择一个地方开办"佛教培训中心"。正待启程时,他的传法师父圣辉大和尚命他到湖南,协助湖南省佛教协会创办"湖南佛学院"。在圣辉大和尚和湖南省的许多著名法师的具体指导下,"湖南佛学院"得以正式成立,法通法师也就担当起了教务长的重任。湖南佛教一直是被国内各省佛教四众弟子所瞩目的,所以,湖南佛学院的学员除了本省人员之外,还有来自外省的,这使得法通法师的工作十分繁重与忙碌。教务长的工作事无巨细,既有教学方面的,还有教务方面的,连课程安排、作息时间的制定等都不能落下。法通法师尽自己的才智搞好每项工作,还亲自讲课。他的备课时间是挤出来的,每每夜深人静,他的办公室窗口还亮着灯光。有时候,他为寻找一份资料,要在资料室翻个满头大汗甚至还要上长沙市的图书馆。他讲的课深入浅出,极有启示作用,深获学员们的好评。近年来,湖南佛学院为佛教界输送了许多的优秀人才,是与法通法师勤奋的工作分不开的。

作为寺院住持的法通法师以身作则,成绩显着。2001年9月,法通法师受津市市统战部及津市市佛教四众弟子礼请,来到古大同寺担任住持。古大同寺距今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是省内外著名的寺院。法通法师接受重任,深感自己"唯有为古大同寺增光增色"才是唯一的愿望,所以,他几年来一直带领寺院僧众精进修行,着力恢复上殿、过堂、诵戒等佛制。他想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率领津市市四众弟子和寺院僧众一道,修建山门,装饰佛像,还改善经堂设施,创造优美的修学环境,寺院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受到广大信教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2006年元月,法通法师又受省佛教协会和湘潭市佛教协会等组织的委派,担任湘乡云门寺住持。

2006年8月,经长沙古麓山寺常住执事研究,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和中国佛教协会、湖南省宗教事务局批准同意,两序大众共同推举礼请法通法师为麓山寺下一任方丈。2006年10月3日,麓山寺隆重举行了法通法师晋院升座仪式。

法通法师在人们的印象中,仁慈温厚,性情和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他能够谆谆教诲他人,鼓励每一位善男信女去"发掘自己,自求解脱",以自己不懈努力和聪明智慧去解脱缠缚,达到最高最圣洁的目标,去亲证最终的佛理--涅盘。

法通法师字号星华。"星华,我自己是这样理解的……"法通法师说,"在佛光之中,我只是一颗小小的星星,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要为佛教事业发光发热,让自己的光泽为中国佛教之祥光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