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能查出癌细胞吗:从一个截面看1955年元帅与大将的评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41:11

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关于元帅和大将这一层次的军衔评定,其实考虑到红军时期(这里可以定格在长征结束的时间点)各位老帅和大将在军内、党内的地位,大家就会就得非常可以理解了。(下表中军职与党内职务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这里只记最高职务)

朱德: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家当然是老大啦,中共靠枪杆子打天下,可是几个军人进得了政治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彭德怀:红3军团军团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彭老总在军内党内的人望极高,不然林彪不会想到建议彭老总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

林彪:红1军团军团长,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林总的军事才能在十年内战中就被高度认可,只是当是资历还是浅,虽然长征中一直列席政治局会议,但党内职务有点不起眼。林总在党内地位的飞速上升是到了东北以后)

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刘老总被国共双方都认为是当代孙、吴,党内地位却是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可能是由于但是还是王明、博古这帮白面书生掌权的缘故)

贺龙:红2、6军团总指挥,川黔滇省革命委员会主席(贺老总从来是称霸一方,自立为王的,这使他在红军时期的地位非常高,而且是连中央也要“敬畏三分”的那种,但是这也是他后来在中央没有人脉的原因之一)

陈毅:无军职(长征时期在南方),中共中央分局委员(陈老总用兵的才能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但是领兵治军的才能绝对一流,当年在南方那么艰苦,只有陈毅才能让南方游击队坚持下来;后来新四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又是陈老总打开了新局面;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也只有陈老总能镇得住众多的骄兵悍将,可加其威望之高,能力之强,所以授衔的时候才给已经转入地方的他授以元帅)

罗荣桓:红1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党内职务不明(大家老是认为林彪是毛泽东的头号亲信,其实如论亲信林比罗可是差多了,罗帅是跟着毛参加秋收起义,而后开创井冈山根据地的,毛泽东创立的军内政治工作体制,罗帅不仅参与了草创,而且一直是在第一线的实践者,可以说,罗帅就是毛泽东在军内的投影。如果不是罗帅太早去世,副统帅能不能是林彪都是问题,所以毛才在罗帅去世后有“国有大事可问谁”的慨叹)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徐向前: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中革军委委员(个人认为徐帅的军事天赋只在林、粟之上,可惜徐帅是个职业军人,性格有比较沉稳老实,更不幸的是不小心上了张国焘的贼船,一辈子就被耽误了。西征军得惨败也与以上因素有关,中央的指示不仅迟疑,而且反复无常,徐帅考虑到长征中的分裂事件,又不敢临机专断,最后导致贻误战机,全军覆没。此后徐帅就成了摆设,长期不受重用,当当一方统帅抗战时只能屈居副职。但是金子总会发光,解放战争中带领着一只偏师把盘踞山西30多年的阎锡山打得惨不忍睹。如果中原野战军由徐帅指挥,恐怕小诸葛在大别山占不到那么多便宜)

聂荣臻:总政治部副主任、红1军团政治委员,中革军委委员(聂总也是那种会领兵不会用兵的人,但是聂总曾长期在上海工作,离着中央近,才华也容易被发现,也比较符合当时中央负责人的胃口。长征中在红1军团实际上是林彪的“监军”,地位当然在林彪之上。顺便提一下,聂总也列席长征中的历次政治局会议)

叶剑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即中革军委)参谋部参谋长(实在不愿意提叶剑英,此人在军内属于高开低走,及看不到军事才能,拉队伍的也没见有他什么事。但是叶剑英不仅资历非常老,背景非常厚,而且靠着超人般的政治嗅觉,每次都能在关键时刻押中了宝,实在是军内的一流党棍)

从十位元帅当时的情况,就基本看到了后来每个人在军内的地位了,他们此时要么身居中枢要职,要么处于关键位置,要么就是称雄一方,全都手握重权,只是由于后来各自在打天下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以在政治斗争中的结果,地位有所升降。比如林彪由于在东北吃掉了国军最精锐的部队,尽管又打下了未来的都城,在中南最终赢光了国军最后的本钱,所以才能位居第三。徐帅本是一方诸侯,可是西征把政治资本丢光了,没了亲信的队伍,政治斗争又站错了队,丛然功高才显,也只能屈居第8了。

下面是十位大将的情况,就更有启示意义了。

粟裕:抗日先遣队挺进师师长,闽浙边临时省委组织部长(无数为粟大将没有成为元帅的粉丝们可以想一想,以粟大将如此的地位,如果位列元帅,前面那十位会怎么想?贺龙恐怕会直接回家不干了。不要说元帅,就是和排在他身后的9位大将相比,粟大将的资历也是够惨的了。但是这里要说句公道话,粟大将的军事才能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开始闪耀了,21岁那年就得到朱德“青年战术家”的美誉。粟裕的不幸在于两点:一是没有受过任何系统的军事教育。虽然共*党军队的干部大部分是泥腿子,但如果只看高级将领,则不比国军逊色多少,要么是老一代的“讲武堂”系统,要么是黄埔出身,后来还有许多在苏联进修。粟裕则是难得的另类,所以他的军事才能完全是“英才天纵”加上经验主义,很难让他的下属,准确说是他的整个作战体系,学习传播。可以对比的是,林彪部下们则有机会从林总那里学习到很多东西。所以我认为四野比三野强,不是强在统帅,而是在纵队和师一级的指挥员,还有部队的基本战速素养、合成能力。二一点就是粟裕没有政治靠山。有政治靠山的好处倒不是可以无功受赏,这在当时打天下的艰苦环境中做不到,关键是有了靠山,就有了被培养的机会。还是林、粟对比,林彪正是由于有毛这个靠山,军事才能才会不断受到锻炼和提高,也才有机会到苏联系统研修现代军事理论,才能一次次被推向关键位置,这也是林彪用兵谨慎的原因——在这种位置上,不是露脸就是显眼啊!粟裕的天赋也极好,但是老是上不了关键位置,能力难以大幅提高,军功也无从谈起,而且老是带着偏师孤悬敌后,很难有机会学习和实践大规模正规作战,只能一点点的摸索积累,但是关键时刻就难免力不从心。实际上,粟大将最后被批判,丢到了总参谋长的位子,也是因为见识太浅,虽然这已经无关军事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黄克诚:红1方面军政治部、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党内职务不明(黄克诚抗战中的地位和粟裕差不多,解放战争中也是兵团政委,但此时的地位却是要比粟裕高一些,而且也受重用得多)

谭政: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党内职务不明(谭政的经历和罗帅很相似,也是秋收起义的底子,但是在红军初期表现一般,是在长征中立下功劳,抗战开始时就成为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到东北后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是罗帅最主要的助手)

肖劲光:红3军团参谋长,陕甘宁省委军事部部长(肖劲光早年流苏,红军时期基本上是军级政委,资历在大将中不浅。抗战中都是留在陕甘宁边区搞政治工作。解放战争中曾任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兼党委书记,当然,最知名的还是他后来成为首任海军司令。)

王树声:红4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王树声早年是跟着徐帅的,当时的地位比粟裕要高多了,当然倒霉的过程也和徐帅差不多。从抗战到解放战争一直跟着刘伯承混,基本上担任地方军区的司令员,干的是巩固后方,打扫战场的活。1949年居然才是湖北军区副司令员,负责剿匪。)

陈赓:红军第1师师长(陈赓大将的经历真是让人唏嘘感叹,早年黄埔三杰之一的风云人物,长征是只是干部团团长,而且因为之前的被捕,正被停止党籍,接受审查。要知道陈赓早就当过师长,军团参谋长、徐海东、陈锡联、许世友都曾是他的部下(其实林彪早年也是他手下的排长)——所以后来陈赓开玩笑说:“我虽然是个大将军衔,但是当年却是当元帅般神气,统帅过2位上将和一位大将!”(还是不敢提林彪的)陈赓其实在大革命时期就非常受重用,但是这位黄埔生却长期从事情报特工工作,错过了红军的创立,失掉了很大的资本。但陈赓的对是值得称道,从长征路上的抢占皎平渡开始,他的军事才能就拦也拦不住了。抗战里出尽了风头,解放战争中更是独当一面,还参加了淮海战役,中南追击,直下广州城。建国后,先战越南,后入朝鲜,建立哈军工,为解放军的正规化出力不少。从陈赓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一定要找准自己的特长再干事业,如果陈赓不是在特科耽误了难么久,而是一直在军内干,也不至于以那么深的资历和后来显赫的战功才名列大将第6;还有就是一定要有靠山,陈赓的身后我们隐隐地能看到周恩来的影子,如果没有这个靠山,陈赓恐怕很难有机会翻盘,搞不好要和周士第一样,混个上将就不错了。)

罗瑞卿: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罗瑞卿差不多是贝利亚一般的人,专门搞内部清洗的。其实罗瑞卿也算是政工人员,于罗帅、谭政大将不同的是,前两位是负责鼓动人、激励人的,他是负责探查人,杀人的。但罗瑞卿也是毛最早的班底之一,算是毛的心腹。而且政治保卫机构在中共内部绝对算是要害部门,所以他当时的地位还是高于粟裕的。罗瑞卿在长征之后漫长的岁月中,一直没什么太出色的表现。解放战争中,罗瑞卿与杨得志搭档,指挥19兵团参加了平津战役。重要的是,解放后他成了首任公安部长,成了对党内党外大清洗的负责人。大批在国民党内部潜伏中立下大功的地下党,在小心翼翼地坚持到了“胜利”之后,被他毫不留情地清洗掉了,大批他在党内的同行也同样惨遭他的毒手。可以说,罗瑞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把戴笠、毛人凤、徐增恩二十多年没能完成的事业完成了。最后连毛都厌烦了他,他在文革中被整得够呛。一米九出头的罗瑞卿在文革中为了“反抗”,纵身跳下了二层楼,导致脚跟粉碎性骨折,最后这小小的骨折竟要了他的命,不知道算不算是天理循环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许光达:无职务(许光达的经历在军中实在是古怪了。他资历不算深,在红军中最高只做到师长。南昌起义他没参加,还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系(在此后,他曾数次和组织失去联系,怎么搞的!),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担任团长。1932-1937年,许光达一直在苏联养病和学习。抗战中主要是在后方维持治安,再就是主持抗大。解放战争中一直在彭老总手下当纵队司令。从哪个角度看,许光达也就是个上将,甚至可能是中将(四野的参谋长刘亚楼也就是上将啊,后来他还是空军司令呢)。但是,仔细想想,许光达的大将也是必然的。许光达和亲苏派的关系不同寻常,要不然1932年他区区一个团长也不可能去苏联养病。许光达后来还在苏联边防军中任职,干涉新疆事务。另一方面,许也是贺龙的人,代表着二六军团的山头。加上他建国伊始就担任装甲兵司令员——考虑到装甲兵在当时属于高科技武器,这绝对是要职——他在苏联学到军事技术很被看重。综合考虑,许光达的大将是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徐海东:红25军军长兼政委,鄂豫陕省委书记(徐海东的主要功劳都是在抗战之前建立的,而其中最重要无疑是先期到达陕北与刘志丹汇合,为长征中的红军找到了一个目的地,功莫大焉!徐海东的功劳可不是侥幸建立的,徐海东被在红四方面军任职,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他和红25军就一直在强敌包围中苦苦周旋。长征开始后,他带领红25军四处漂泊,但是在北上的过程中,找到了在陕北的刘志达。刘志丹在陕北也是苦苦支撑,在红25军到达后,陕北的局面才算是打开了。如没有徐海东,中央红军恐怕很难想到去陕北,即使到了陕北,还能不能有人接应也是问题。到达了陕北之后,徐海东的红15军团(红25军与刘志丹部队合并而成)对于几乎走跨了的中央红军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还可以进一步设想,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后,如果没有红15军团,中央恐怕还是难以控制拥兵自重的张国焘。抗战中,徐海东作为344旅旅长,还是打过几个漂亮仗的。但是徐的身体越来越差,时不时的病倒。解放战争他基本没有参加,只是辗转四处养病,建国后他也没有担任什么实职。)

张云逸:军委纵队先遣队司令员(张云逸的年资实在是够可以的,他和刘帅同岁。张云逸在北伐时就是国民革命军第25师参谋长、第2方面军参谋处处长,最高做到了国民革命军海南岛绥靖司令,和叶剑英很相似。后来和邓小平一起组织百色起义,张是红7军军长,邓是政委。到了中央苏区后,曾任红1方面军副参谋长兼第1局局长、红军总司令部作战部部长,位居中枢。张云逸在长征中一直打先锋,进军贵州、抢渡乌江、占领遵义都有它的功劳。抗战中曾任新四军副军长,主持华中的局面,华东野战军的底子,很大一部分是张云逸打下的。到了解放战争,张云逸一直在山东搞后方工作,没有什么军功,建国后也是一直主管检察、民兵之类的工作。张云逸的经历其实和叶剑英、、贺龙、刘伯承这些人有些相似,都是带着一定的资本参加共*党的队伍。遗憾的是张云逸地位没有叶剑英高,实力没有贺龙强,人脉没有刘伯承广。张云逸排名大将之末多少有些委屈,但是也是形势所迫,无可奈何了。)

10位大将在红军时期,都有一定的军事建树,但很少有独当一面的任务(徐海东也是被迫独撑局面)。虽然大将中有很多政工人员出身,但是10个人在党内的职务还是不高的。如果说元帅的评定还要考虑解放战争结束时每个人职务和掌握的实力,那么大将的评定很大程度上是论功行赏,往往只凭当年的一件大功,或者某个山头需要某人代表自己受功领赏,就可以当上大将(许光达的例子)。当然,即便是代表山头领赏,本身也要有摆得上台面的功劳,起码是苦劳。

从以上的资料看,实际上在长征结束时,军中大佬们得地位就基本奠定了,日后只是在自己所在的层级里争个先后了,像粟裕这样的黑马几乎没有。原因大体如下:

到长征结束,共*党军内的局面基本形成了,抗战中的发展基本是沿着此时的格局。直到抗战胜利,抢占东北时,才新生成了一个“四野系统”,关内各派的局面没有根本性变革。即便是由各个军区人员重新整合而成的四野系统,内部也一样有各个山头的特点,只不过四野纵队一级的指挥员大部分是到了东北才被提拔重用,所以表现的山头特色不明显。相比之下,粟裕在山东的指挥其实很苦难。除了叶飞、陶勇几个是他在新四军里带出来的,很多受他指挥的将领早年不是和他平级就是比他级别还高,如果没有陈毅,粟裕像随心所欲的指挥这帮悍将兼昔日同僚,恐怕很难(许世友就是例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红军时期,虽然各个苏区分散各地,但党中央对苏区的控制极严,看似不联系的各方诸侯其实在一个比较统一的系统中,再加上这个系统还比较小和简单,如果有人有抢眼的功劳,很容易获得全党全军的承认,建立的威望就更高。相比之下,抗战期间各个根据地自成体系,相互之间联系要差多了,所以粟裕在苏北打得那么漂亮,党内军内的反响却非常一般。解放战争中,军内的局面已经形成,无外乎是一些当面的“红小鬼”前线立功,努力挤进将军的队伍。如果对比四野、三野和一野、二野的军长的军衔,就很容易的发现,四野、三野的军长实力强,打得大仗多,军衔却普遍偏低,一野、二野的军长没什么实力,自然也没打过太多大仗,军衔却较高。也就是因为格局层次已经形成了,“红小鬼”们很难超越“老革命”了。

还有一点可以作为补充,就是长征之后,军内牺牲的高级将领已经很少了,而且他们大多正当壮年,病逝的也不多,不会像十年内战中那样,由于高级指挥员的战殁病逝,而突然打破局面。(能打破局面的,也就是董振堂的死。董当年哪怕是逃回延安,授衔时也是大将了。左权之死对大局的影响很难判断,左权当时的地位并没有后来人们想象的那么高,他在红军时期也没有什么卓著的功勋,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也只是彭老总的助手,如果没有解放战争中的加分,左权很难成为大将。可惜左权42年就殉国了,以后的事情就只能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