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功生死决和舍身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辩证施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53:44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晨僵,对称性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甚至畸形、废用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类风关发病年龄大多在20~45岁,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诱发病因。本病持久反复发作,易导致关节骨质破坏,功能障碍而残废,其预后不良与年龄(30岁以下发病者)、病变典型、持续发病一年以上等因素有关。类风关属中医的“痹证”、“历节风”、“鹤膝风”等范畴。痹证迁延不愈,痰瘀内阻,气血渐耗,精血衰少,肝肾两亏,肌肉、关节、经络失养,风寒湿等邪久恋不祛,常致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则肾阳虚衰,关节冷痛肿大,小便清长。

辩证分型

  1)风寒湿痹症状:关节冷痛,疼痛较剧,肿胀难消。舌淡,苔白,脉弦紧。

  证候分析:风夹寒湿,阻于经络,痹阻气血,故关节冷痛;寒性凝滞,寒盛气血凝滞络脉,故疼痛剧烈;湿性黏滞,风寒夹湿,留注关节,则肿胀难消;舌淡,苔白,脉弦紧,均为风寒湿偏盛之征。

  2)风湿热痹症状:关节红肿疼痛,甚则痛不可伸,得冷稍舒,或兼身热恶风。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风湿热邪,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故关节红肿疼痛,甚则痛不可及;邪在肌表,则身热恶风;舌红,苔黄,脉弦滑数,均为风湿热邪偏盛之征。

  3)痰瘀痹络症状:关节肿痛日久,渐现强直畸形,屈伸不利,并伴皮下结节,肌削形瘦,神疲面枯,腰膝酸痛,头晕目花等。舌黯淡。苔薄,脉细或细涩。

  证候分析:痹证迁延,正虚邪恋,瘀阻于络,津凝为痰,痰瘀痹阻,气血不通测关节肿痛日久,渐现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痰瘀内结,可见皮下结节;因脉络瘀阻,气血渐耗,精血衰少,无以养形,则肌削形瘦,神疲面枯;肝肾两亏测腰脊酸痛,头晕目花;香黯淡,苔薄,脉细或细涩均为肝肾亏虚,痰瘀痹络之征。

  4)肾阳虚亏症状:关节肿大,僵硬冷痛,恶寒,四肢厥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证候分析:邪恋日久,伤及肾阳,肾阳虚亏,命门火衰,阳气不得温煦,寒湿之邪无以温化,滞留关节汽血痹阻,则关节肿大,僵硬冷痛;阳虚血脉失温,则恶寒,四肢厥冷;腰为肾腑,肾主骨,肾虚则腰酸腿软;肾阳虚衰,不能蒸化水液,则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迟,均为肾阳虚亏之征。

  诊断要点

  1)早晨关节僵硬,关节肿胀积液呈对称性,病变易累及小关节。

  2)类风湿因子(RF)阳性,X线检查示骨质疏松及破坏,骨突处及伸面关节有皮下结节,关节间隙变窄。

  施治原则

  1)风寒湿痹治则:祛风散寒滁湿通络。

  2)风湿热痹治则:祛风除湿,清热通络。

  3)痰瘀痹络治则:滋养肝肾,祛邪通络。

  4)肾阳虚亏治则:温补肾阳,散寒通络。

  注意事项

  1)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疑难顽症,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是预防致畸致残的前提。

  2)避免长期居住于潮湿和寒冷的生活环境。

  3)精神达观,加强营养,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中医治疗1.滋补肝肾、调补脾胃气血为治本大法

  由于本病顽固,病程长久,病因以肝脾肾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故治疗上以滋补肝肾、补气益血、调补脾胃为主,佐以清热毒、祛湿浊、祛瘀血、化痰浊、搜风剔邪、宣痹定痛的治疗大法。补肾以仙茅、仙灵脾、蚂蚁、杜仲、菟丝子、牛膝为主,同时辨阴阳之亏虚而分别选加,偏阴虚加女贞子、龟板,偏阳虚加附片、肉桂、补骨脂;养肝宜用熟地、当归、白芍、木瓜、鸡血藤、桑寄生;健脾益气选黄芪、白术、党参、山药。肝脾肾同健,则痹病自歼;祛风用威灵仙、全虫、乌梢蛇、桂枝等;清热毒祛湿浊宜用防已、薏苡仁、石膏、知母、苍术、黄柏等;祛瘀生新化痰通络用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白芥子、僵蚕等;活络止痛用络石藤、海风藤、清风藤,甚者用麝香、马钱子、蜈蚣、全蝎、细辛等。

  经多年临证筛选,自拟扶正蠲痹汤,疗效满意。处方:黄芪30克,人参10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仙茅10克,菟丝子30克,仙灵脾10克,白芍15克,鸡血藤30克,威灵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方中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配合人参大补元气;白术健脾补气,脾旺则湿自去;菟丝子、二仙温补肾阳壮督;桂枝温经散寒,运行气血,开闭达郁,促进邪毒速去;白芍和营敛阴,润养筋脉;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止痛;灵仙为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要药;防己除湿通络定痛;姜枣调和营卫,以利血脉;炙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还可缓和药性,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补肝肾,健脾益气,散寒祛风除湿,祛瘀通络定痛之功。

  加减:疼痛甚者加蜈蚣二条、全蝎3克(为末冲服);偏风盛加防风、乌蛇、羌活、独活各10克;偏寒盛加熟附片10克、细辛6克,甚则加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偏湿盛加苍术12克,苡仁30克,海桐皮、木瓜各10克;偏热盛加石膏30克、知母、秦艽、地龙、络石藤各10克;肾虚症明显加破故纸30克、鹿角霜15克;顽痹日久酌加水蛭、露蜂房、穿山甲、土鳖虫、千年健各10克;屈伸不利者酌加伸筋草15克,路路通、木瓜各12克;麻木者酌加僵蚕、半夏、南星、白芥子各10克;红斑、结节者酌加丹皮10克、丹参20克、皂角刺、甲珠各10克;下肢痛加川牛膝、独活;肩臂痛酌加天仙藤、片姜黄;颈项痛酌加葛根、羌活;背脊部痛加狗脊、鹿角霜以引经。

  2.肝脾肾气血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病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缠绵反复,其病程长,其病理因素初起主要为禀赋素虚,肝肾亏虚,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关节,阻碍气血运行而发病。《素问·痹论》所述,“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主骨,肝主筋,筋骨关节皆赖肝肾精血濡养。邪客筋骨,筋损伤肝,骨损伤肾,肝肾损伤则筋骨失养,肌肉不充,而致关节拘急掣痛,屈伸不利,甚则导致肌萎、筋缩、骨损、关节畸形僵硬、行动艰难等功能严重障碍。脾主肌肉,运化水湿,脾虚则痰湿内生,湿痰互结,肆虐作祟,流淫肌肉经脉可见体重节肿、关节积液等,所以肝肾脾气血亏虚是本病的主要内在因素。又因为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必有外邪为之引动,风寒湿热之邪的反复侵袭,深入经隧、骨骱,经脉不利而成瘀血,湿浊粘滞而成痰饮,痰瘀交阻则留著关节,瘀阻经络,形成骨节僵硬肿胀、畸形,日久难复。故曰本病以肝脾肾亏虚为其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机制,病变机制可归纳为“虚、邪、瘀”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