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怎么读:高三语文第一学期半期考试卷评析(精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51:30
   

              2011届高三语文半期考试卷(2010、11、10)

                                            本文档由海天九龙  编辑整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抽样解析】误点:字迹不清;写错别字;句子续错。

 

1察——查;盛——胜。2、尊——樽;酹——(“寸”写成“子”)。
3、幽——忧。4、樯——墙;灰飞——飞灰。6、江——将。/同音、语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河南君墓志铭

韩愈

君讳署,字某,河间人。君/方质有气,形貌/魁硕(壮伟貌),长于/文词,以进士/举/博学宏词,为/校书郎,(4A)自/京兆武功尉/拜/监察御史。为/幸臣/所谗,与/同辈/韩愈、李方叔三人/俱为/县令/南方。三年,逢恩/俱徙/掾yuàn (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江陵。半岁,邕管/奏/君/为判官,/改殿中侍御史,不行。(4A)

拜/京兆府司录。诸曹(犹言各部。亦借指各部的官员)/()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啜,揖起/趋去,无敢/阑(阑或作闲)语。县令丞尉,畏/如/严京兆。事/以办治,京兆/改/凤翔尹,以/节镇/京西,请/与君/俱。(4B)改/礼部员外郎,为/观察使判官。帅/他/迁,君/不乐/久去/京师,谢/归。用/前能/拜/三原令,岁余,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守法/争议,棘棘(刚直)/不阿。 改/虔州刺史。民俗/相/朋党,不诉/杀牛,牛/以/大耗;又/多捕/生鸟雀鱼鳖,可食与不可食/相/买卖,时节/脱放,期/为/福祥。君/视事,一皆/禁督/立绝。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张/施讲说,民吏/观听,从化/大喜。(4C度支/符州,折/民/户租。岁/征/绵/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惟恐/不及事(不能成事;完不成任务)/被罪。君/独疏,言“治迫岭下,民不识蚕桑”。月余,免符/下,民/相扶携,守/州门/叫欢/为贺。

改/澧州刺史。民税/出/杂产物与钱,尚书/有/经数,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君曰:“刺史/可/为/法,不可/贪官/害民!”留牒/不肯从,竟/以/代罢。观察使/使/剧吏/案/簿书,十日/不得/毫毛罪。(4D)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君/年且老,当/日日/拜走仰望/阶下,不得已/就官。数月,大不,即以病辞免。       

 (选自曾国藩纂《经史百家杂钞》,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形貌魁硕                       魁硕:壮伟貌

B前能拜三原令                 用:任命(代入法;用的义项)

C.观察使牒州征民钱倍经           倍经:常数的两倍

D.观察使使剧吏簿书             案:查看(词性:动词;代入法;案的义项)







【参考答案2】2.B(用:因为)(3分)/(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用:因为。)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张署/“刚正”“爱民”特点的一项是(3分)(   )

①君方质有气                    ②诸曹白事,不敢平面视

③县令丞尉,畏如严京兆          ④守法争议,棘棘不阿

⑤言“治迫岭下,民不识蚕桑”    ⑥ 留牒不肯从,竟以代罢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参考答案3】选D。审清题意,排除法。(②③与直接表现张署“刚正”或“爱民”特点无关)(3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署为人方正质朴有气度,擅长文词。邕管奏请任张署为判官,后改任殿中侍御史,而张署没有就任。

B.张署平时做事认真,为人严肃,下属禀报事务都不敢平视。后来他因为办事能力强,由京兆尹改任凤翔尹。

C.张署在虔州任上非常重视教化,派人到别的大郡学习礼仪,回来进行宣讲和教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张署为人正直,勇于担当,竭力为民谋求利益,不惜违逆上级意旨,甚至不惧因此而获罪,深受百姓爱戴。






【参考答案4】B(“由京兆尹改任凤翔尹”的不是张署。注意人和事对应。)(3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幸臣所谗,与同辈韩愈、李方叔三人俱为县令南方。(3分)

(2)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3分)

 补充:(3)帅他迁,君不乐久去京师,谢归。

 

 

 

 

【参考答案5】(1)张署被宠臣谗害,和同辈的韩愈、李方叔三人一起被贬到南方做县令。

(评分建议:3分,被动句、“南方”的语序及整个句意的通顺各1分。)

【参考答案】(2)张署改任河南令,可是河南尹恰好是他平时所不喜欢的人。

(评分建议:3分,“改”、“适”、“好”及整个句意的通顺各1分。)

【参考答案】(3)大帅调任别处,而张署不乐意长久地离开京师,所以就辞官回家。

评分建议:“去”、“谢归”,及整个句意的通顺各占1分。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翻译)

 

 

【建议】认真细致阅读文言文本,通过划分节奏,解析句子结构,来培养语感,发现问题,积累文言知识,提高直译能力。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


【参考译文】张君名署,字某,是河间人。张君方正刚直有气节,形貌魁梧高大,擅长文词,以进士的身份考取了博学宏词科,被任命为校书郎。又从京兆武功尉任上官拜监察御史。张君被皇上宠信的臣子谗言陷害,与同辈的韩愈、李方叔三人一起被贬到南方做了县令。过了三年,逢国恩一起转做江陵属官。半年后,邕管上奏请让张君做判官,改任中侍御史,他没有去。 

后来(君)做了京兆府司录。众属官陈述公事,不敢平视他,一起在公堂吃饭,都是低头匆匆吃喝完就拱手起身快步离开,没人敢多说话的。县令县丞县尉,害怕君好像严厉的京兆尹一样。事情办好后,京兆尹改任凤翔尹,以节度使的身份镇守京西,请求与君一起前往。后来改任礼部员外郎,任观察使判官。大帅调任到别处,君不乐意长久离开京城,辞谢回来。因为以前的才能任命为三原县令,一年多后,升为尚书刑部员外郎,遵守法令敢于争议,刚直不迎合。

君)改任虔州刺史。当地老百姓的习俗,互相勾结,互相包庇,宰杀耕牛,也不报官,耕牛因此大大地损耗减少;(百姓)又喜欢大量捕捉活的鸟雀鱼鳖之类,不管可不可以吃,都互相买卖,按一定时节放生,希望得到吉祥。君到了那儿任刺史以后,一切都下令禁止,监督执行,立刻绝迹。又差遣懂得儒家经典的官史和儒学生到邻近的大郡演习乡饮酒和婚丧等礼仪,回到本州后,就大事宣传讲解,老百姓与官吏围观听讲,追随接受教育感化,大家都非常高兴。户部度支使到了符州,折算老百姓按户应该收的租税,每年要征收丝绵三万六千两。邻郡接到诏令,惶恐不安,怕到期之日,完成不了征收数目而被问罪处分。君独处上疏皇帝,说:“虔州(我所管辖的地方)挨近南岭山脚,百姓不知道什么叫蚕桑。”一个月后,免除符州租税下达,老百姓扶老携幼,守在州署的大门欢呼庆贺。

君)改任澧州刺史。老百姓的税收出之于杂产物品与钱,尚书省有一个常数,而湖南观察使行(公)文各州,征收百姓的租税比常数增加一倍。君说:“刺史可以守法,不可以做贪官为害老百姓!”于是保留公文,不肯听从,最后因为这件事被人取代免官。观察使派能员检查文书簿册,用了十天时间,没有发现丝毫罪证。(张署)改任河南县令,可是河南府尹正是(刚好)是他一生中最不喜欢的人。况且君年纪老了,都要天天仰望奔走在他的门庭阶梯之下,出于万不得已去做官。几个月后,身体很不舒服,就以病辞官。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    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2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4分)







【参考答案6】(1)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1分)。(评分参考:手法1分;内容1分,如笼统答“描写春风中柳树颜色的变化”也正常给分,但把变化答错了则不给分。)

【参考答案6】(2)“去年”、“今宵”对比,(突出)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评分参考:4分。每点2分,其中“找出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各1分。如果把两组“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合在一起答,只要对比关系不错,正常踩点判分。)

 【抽样解析】部分考生粗心,没有审清题意,不按题作答。如(1)中简要赏析的应是“搓”与“柳树变化”的关系,(“生动有趣”的效果已点出。)而他们答的不是变化。(2)中已确定了答题的对象、范围等,只要找出的是对比的内容,然后答出对比的效果就可以了。其表达模式是:写法的效果语+所表达的情感(意图)。有的考生另答“运用典故”的写法,显然是没有按照作答。有的考生答成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之类,显然是没有细读“注释”而犯的低级错误。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京任职期间为感爱妾之逝而作,为悼亡词。全词以感情为纽带,把旧时与今时的情景绾合一起,对爱妾寄予了深挚的悼念。

起首二句写春风轻拂垂柳,语言很通俗,意思也很简单,但却层折多变,富于婉约特色。句中的隋堤,指汴河一带的河堤。相传隋炀帝时开运河,自洛阳至扬州,沿堤广植杨柳。初春时节,和煦的东风轻拂隋堤上的杨柳,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而“著意”二字,更把东风拟人化。言外之意仿佛是说,自然界的东风对杨柳尚如此多情,而现实生活中的词人却如此孤单,再也得不到亲人的怜爱。词中写的是物态,蕴含的乃是人情。这里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依旧”二字,也就是说去年今日,正是东风骀荡、杨柳婀娜的时节,他和爱妾曾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春光。可是今日重来,东风依旧,人事全非,怎不让人心伤。第三句蝉联首二句。东风对杨柳的“著意”,主要体现一个“搓”字上。此字以俗为雅,说东风轻拂杨柳,给人以轻轻搓揉、抚摩之感。东风搓揉之下,柳枝上遂呈现出“鹅儿黄”的颜色。鹅儿黄,指柳色的嫩黄。杨柳初绽的嫩叶,宛如雏鹅的羽绒,而这惹人喜爱的颜色,竟是东风搓出来的,真是奇绝之笔。“天气清明时候”总括前文,写景中蕴含一股淡淡的哀愁。

过片对仗工整,词意对比鲜明。“去年紫陌青门”,与上片“东风依旧”相映射,是回忆从前郊外与爱姬共同游赏之乐。紫陌,指京城的道路,如唐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诗云:“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青门,汉时长安灞城门之别名,此处借指汴京城门。“雨魄云魂”,语本宋玉《高唐赋》:“妾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以之形容爱妾死亡之后,魂魄飘荡,有如朝云暮雨,非常恰切。词笔至此,悼念爱妾的主题便趋于明朗化。结尾二句,悲哀的抒发,至于极点。

“断送一生憔悴”,意即逗引得词人一生憔悴。是春风多情地抚弄杨柳,是清明时候的恼人天气,是爱妾业已消逝的雨魄云魂是这许多撩人愁绪的往事,触目惊心的现实,逗引得他黯然神伤而导致一生憔悴。尤其黄昏时刻,烟霭迷茫,景色惨淡,“能消几个黄昏”失去爱妾的词人看来,仿佛来到一个催人泪下的境界。明人沈际飞评曰:“‘能消几个黄昏’,恒语之有情者。‘能’字更吃紧。”( 《草堂诗余正集》卷一)确实,著一“能”字,则加强了感情的深度,更富于感染力量。这首词虽悼爱妾,非念正室,但其中沉痛哀伤之情,似不下于东坡的悼妻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如近人俞陛云所评,“抚今追昔,人之常情。此词结末二句,何沉痛乃尔!”(《宋词选释》)。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觉慧背着高老太爷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发此事,结果觉慧遭到高老太爷的严厉训斥,但觉慧没有屈服,高老太爷勃然大怒。(《家》)

B.孙权采用鲁肃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临行前交给刘备三个锦囊,并吩咐说:“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刘备和赵云等到了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东吴之计,娶了孙权之妹返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C.吴荪甫的脸色突然变了,僵在那里不动,也不说话;他脸上的紫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气来。这一阵过后,他猛地跳起来,像发疯的老虎似的咆哮着:他骂工人,又骂莫干丞以下的办事员……

正在为家乡农民暴动而烦恼的吴荪甫听见账房莫干丞报告说削减工钱的消息已经走漏了风声,引发了工人罢工工潮时,十分愤怒。(《子夜》)

D.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劫持时,弗比斯救了她。在弗比斯的马上,爱斯梅拉达被弗比斯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动,并与他互诉衷肠,而这位年轻的军官也爱上了美丽的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

E.“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孩子,我想过人的生活。”就在她迈着很快的步子,连眼皮也不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脑海里掠过这样一些想法……

“他”指的是涅赫柳多夫。涅赫柳多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长谢列宁的帮助,将马斯洛娃由原判服苦役改为一般移民流放,因此涅赫柳多夫觉得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妨碍他们共同生活了,于是萌生了这些想法。(《复活》)







【参考答案7】选BD。 B项鲁肃之计应为公瑾之计;诸葛亮没有把锦囊交给刘备,而是交给赵云;D项爱斯梅拉达并没有与他互诉衷肠,在问了弗比斯的姓名后就跑了,而弗比斯也只是看中了她的外貌,并不是真心爱上她。

 

 8.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5分)

(2)简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情节。(《三国演义》)

答第(    )题






【参考答案8】(1)孔明积劳成疾,(为延年益寿明灯祈禳北斗,被魏延不慎扑灭本命灯灯火后,)自知命不能久,(对军中事务一一做了安排。弥留之际还安排了蜀国的辅佐大臣。)//孔明奄然归天后,姜维遵其遗命,不敢举丧。//司马懿引兵追到,看到车上端坐的孔明木偶像,以为孔明还活着,大惊失色,急忙退兵。//从此便有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

【答案8(1)解析】本答案最后一句属于多余的。余下的分为两部分:前部分写孔明之死,后半部分答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很明显,该答案重心不突出。我认为前面部分应答出孔明积劳成疾,弥留之际安排后事:一是密不发丧,二是为防司马懿乘危追赶,嘱咐刻木偶遗像以防不测。后半部分才是重心。诸葛亮之死+死诸葛如何吓走活仲达的。对于所谓的参考答案,不可盲目照抄,要结合题意,重新思考整理,梳理出答案对象、要点、思路。

【参考答案8】 (2)为防曹操谋害,刘备下处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梅青之时,一日,曹操忽请刘备饮酒。两人煮酒对饮,展开论英雄的对话。曹操在对刘备所指的英雄一一否决后,指称自己和刘备为英雄。刘备闻言失惊落筷。时值雷声大作,刘备忙借惧雷掩饰失惊的情状,由此解除曹操的疑惑。

(2)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1分)。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2分)。曹操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箸落地,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2分)。

 【答案8(2)解析】显然答案(2)更为完整。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6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选自《论语·里仁》)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选自《论语·里仁》)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选自《论语·子张》)

⑴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人考虑的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

B.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不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候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C.孔子认为君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君子的错误如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他

D.在孔子的心中,君子是应该讲道德的,君子应该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





【参考答案9】9、(1)C(是子贡说的而不是孔子说的。3分)

⑵结合上面选段内容,你认为作为“君子”应该有怎样的人格?(3分)






【参考答案9】(2)作为君子要重视仁德修养,要严格要求自己,(1分)要重义避利,(1分)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如果犯了错误就要及时改正。(1分)(意思对即可,3分)/该题的答案没有离开文本,可参照(1)中的表述组织答案,但不可照抄。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在仓促忙碌之时一定与仁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之时也一定与仁同在。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一犯错,人人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人都会仰望着(敬仰)他。”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东方之冠

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设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梦想。

中国馆联合设计团队总负责人兼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须从总体意象中提炼。”//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匠人营国”中的九经、九纬之道,成为国家馆屋顶平台建筑构架的文化基础。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则成为国家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而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四面或以台阶步道,或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衔接;建筑外观上还镌刻着古代叠篆文字,悬挑在基地最外侧的环廊立面,印出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为休憩设置的小品表面,则镌刻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与进取。

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它不仅仅肩负着文化表达的功能,还必须有效诠释出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中国馆极度重视在环境与能源问题方面的探讨与贡献。(据介绍,中国馆有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策略体系,共由4个部分组成。这座中国馆,能把中国化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居文明给予形象化的表现。)/肩负诸多“使命”的中国馆还关照到国际性的审美,以吸引世界的目光。(中国馆为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中国馆对传统元素进行了开创性的现代转译。在这里,中国传统的斗拱造型有了大胆的革新,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中国馆选择了容易被世界理解的中国元素。如中国馆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虹”,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地区馆在建筑边界上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软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等。)

时间会对任何建筑有最公平的考验。我们期待着,黄浦江畔的“东方之冠”尽情展现上海海纳百川的情怀,气宇轩昂地印证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长久地成为面向世界的一个中国舞台。  (选自《解放日报》)


10、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中国馆体现中国文化内涵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

B.国家馆的位置、形状,屋顶平台的设计理念,以及构造上采用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传统建筑方式。

C.地区馆或以台阶步道,或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衔接,外观上还锈刻着古代文字,环廊立面印出中国历史朝代名称。

D.中国馆有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策略体系,能把中国化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居文明理念形象化地展现给观众。







【参考答案10】选D。 (D项是中国馆对本届世博会主题的阐释。与题意要求“中国文化内涵”不符。) (3分)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即使是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也不可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全部。(文本依据+推断/修饰限制性词语)

B.高度重视环境与能源问题的中国,在中国馆展示了在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方面的成就,/这些经验将为其他国家提供积极而有益的借鉴。

C.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这一色彩夺目的中国元素,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是因为这样会比选用其他颜色更容易被世界接受

D.既承载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展示了世博主题,走在“古”“ 意”“ 新”风之间的中国馆,//必将成为黄浦江畔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参考答案11】选C。(“比选用其他颜色更”表述过于绝对,“被世界接受”表述有误,应为“被世界理解”。) (3分)

12、请根据上文内容,试概括一下中国馆的设计理念。(3分)




【参考答案12】(1)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梦想。(2)中国馆肩负着文化表达的功能。(3)中国馆必须有效诠释出本届世博会的主题,重视在环境与能源问题方面的探讨与贡献。(4)关照到国际性的审美,以吸引世界的目光。(或中国馆从提供的自由交流空间、对传统元素进行了开创性的现代转译等方面关照了国际性的审美习惯。)(答出两点一分,三点两分,四点三分)(3分)

  【提示】明明白白答题:要概括、分点。

阅读文本时要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1、划出关键性语句。(    )(全文)2、以段为单位,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以2、3自然段为例)3、理清段落间、句子间的关系。(以2、3自然段为例))

【考点指导】(来自第一轮复习用书P128)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

    简而言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概括段落中心

     一般论述类文章中的段落,主要是议论性段落一个完整的议论性主体段落一般包含起始、展开、终结三个部分。(论述类文章段落特点)//起始部分主要是提出观点和论题,展开部分主要是分析论证,终结部分主要是重申论点和拓展深化。不完全的议论段落或者省去起始部分,或者减掉终结部分,但展开部分是必须保留的。概括段落中心,主要着眼于起始部分和终结部分的关键词句。没有起始和终结部分的段落,则要从分析论证的文字中提炼概括作者的观点。

(二)归纳内容要点

    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一个主体段落的中心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各个段落的中心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方式,如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总分式等等。在罗列全文段落中心的基础上,我们要在更高层次上归纳并组合段落中心,形成更为概括的内容要点。(主体段落中心+主体段落中心+……→→全文的内容要点)

(三)概括中心意思

   把握文章中心意思的策略有两种:

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策略,一种是自下而上的策略

     中心意思就是文章的大意,在论述类文章中主要指论者对议论的社会现象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把握文章中心意思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策略,即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作者的见解和主张。选用这一策略要跟对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把握相联系,使整体关照与局部分析协调一致,当整体关照与局部分析相冲突时,要在整合局部内容要点的基础上调整整体认知。一种是自下而上的策略即在把握文章各个局部内容要点的基础上,通过“并加”(把并列的内容要点相加)和“提炼”(抽取各个内容要点的共同点)的方式,概括出中心意思。在论述类文章阅读中,要把这两种策略结合起来使用。

解答这类问题要注意:

     1、从核心语句突破

     文章中能瞻前顾后、领挈全文的某一关键词或句子,往往是理解文章、概括文章具体内容的关键。这种句子或词语大多在篇首或篇末,也有些在篇中或标题中。

     2、循主要线索突破

     主要线索就是文章的思路或脉理。精研脉理,把握思路,概括文章具体内容,方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寻找主要线索也要善于抓住关键性和标志性的语句。

3、层层概括突破

     有些文章的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获得相关文字信息,层层概括,综合归纳,反复筛选,然后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4、挖掘隐含信息突破

     语境是表达感情、思想的铺垫。文章的关键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既有表层意义,又有其深层意义(即隐含意义),只有把语言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才算真正理解阅读材料,吃透作品的含义,从而准确归纳和概括文章内容和中心。隐含信息有时还体现在注释、说明或情景材料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题(15分)

这么近,那么远

          刘 璐

我坐在窗前写东西。拎着纸和笔走过城市的每个角落,不停地写。因为我知道,城市就要完全变样,这种改变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一点一点地侵蚀原本该有的宁静和安详
    眼前一切熟悉的陌生着,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房间后面的一片旧民房在不久前市政府的“消灭城中村”活动中终于全部被拆掉了,此时我坐在窗台前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不过,要不了多久,一定会有一群又一群的勘察人员来到这里,然后是一队又一队的建筑工人,最后就是一排又一排的高楼大厦。高楼的下面会开起各种各样的商店,从酒吧到舞厅。夜晚,这里会亮起炫目的霓虹,那是一种和纯朴无关的奢华夜景。街上会走来形形色色的男女,他们在深夜的疯狂嘶吼将搅乱我原本安然的梦境
    我感到有什么东西从我的生活中突然地抽离了,或者什么东西突然地袭入了我的生活。我感到深深的恐惧。
    窗口吹来的风弄乱了原本安静地躺在鬓角的发丝,我腾出手整理前额。微抬起头的那一瞬间,我看见一把又一把的标尺侵入我的视野。这跟我预想的毫无差池。我再也听不见窗台前面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声音,天黑时他们的母亲焦急却又慈爱的呼唤声。 总有一天,一切都会面目全非,我知道。
     学校门口的河水,已经由浅绿变成了深绿。水藻如同学生们课桌上的试卷般疯长,刺鼻的气味也从校门口蔓延至整个校园。//而城西的造纸厂依旧日夜不停地生产出洁白的纸张
    城市缄默的往昔,沉入斑驳的流光中,化做一缕青烟。
    拥挤的街道上“爬”满了如同蚂蚁般的汽车,从轿车到大卡,从大众到宝马。倚在车窗宽大的玻璃上,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想起小时候坐在爸爸的“凤凰大卡”上的那些日子。那时候的天似乎总是很蓝,空气也好得让人感动,就连那叮叮的车铃声也异常的清脆动听。而我总是快乐地唱着歌,或者幸福地听着爸爸讲故事。可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都回不去了。我只能一脸茫然地继续倚在车窗宽大的玻璃上,在这个到处都是立交桥的城市“爬”上去又“爬”下来,机械而又无奈
    我不禁在想,是否真的有一天,这个城市会变成由几百层的高楼和无数的立交桥组成钢筋水泥的森林?到那个时候,是否会有许多“可怜”的人“可怜”到从来到这个世界到告别这个世界都未曾见过阳春三月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不得而知。
  
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历史的脚步不会因为怜悯而驻足。除了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只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依然会柔软地想起那个
曾经温暖过你的小城熟悉而又陌生……
                          (选自《读写月刊》2009年1-2合刊,略有改动)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虽然对拆成废墟的旧民房感到惋惜,但是又对将要建成的排排高楼大厦充满了
深深期待。
  B.在“‘爬’满了汽车”的情境中追忆坐在“凤凰大卡”上的快乐日子,表现了作者对过去那种简朴而又幸福的生活的眷恋。

  C.文中最后一段“熟悉而又陌生”,既与第二段的“熟悉的陌生着”相互照应,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D.面对现代文明对人们生活的侵袭,作者感到“恐惧”,写下此文,意在表达能够回到过去那种宁静、安详、纯朴的生活的愿望。
  E.文章标题“这么近,那么远”言简意丰,短短六字,概括地揭示了现代文明对人们生活的侵袭及其引发的困惑和忧虑。






【参考答案13】选AD。(A 项错在,从下文“那是一种和纯朴无关的奢华夜景”“深夜疯狂的嘶吼将搅乱我原本安然的梦境”看,作者对“高楼大厦”所代表的“文明”,从感情上是排斥的,不存在“深深期待”的情感; D项错在,从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清楚地了解,现代文明对人们生活的侵袭,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虽然从感情上不能接受,但却也只能去“面对”。) (选对一项给3分。)

14、文中画横线处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14】文中划横线处采用的是对比的写法(1分),通过洁白纸张的不停产出与刺鼻味道不断蔓延之间的对比(1分),突出表现了人们对现代文明(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1分),却严重的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1分)
【提示】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分析与综合

专题整合2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P

分析主要表现手法,就是分析散文运用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等。

该题型题干的一般表述方式:

 1、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

 2、作者是如何写……的?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我们可以遵循一定的步骤:

     首先,明确文中运用了何种技巧、手法。其次,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什么表达技巧,写了什么内容。再次,分析评价文中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主要分析评价其在中心思想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意境的营造和布局谋篇等方面起到了什么效果。

(答题要诀:写法+具体内容+写法效果语+意图/所要表达的情感)

15、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虽然带给人们诸多的便捷和舒适,但同时也造成了新的问题。请结合文本,探究现代文明有哪些负面影响。(6分)



【参考答案15】结合文本可以看出,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破坏了宁静、安详的的生活氛围;二、疏远了亲近、温情的人际关系;三、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抽离””袭人”);四、损害了和谐共存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上四点,能答出三点即可,少一点扣2分;如从其他角度答题,言之成理亦可。)

【提示】“请结合文本”,就是要求探究的内容不能离开文本而言它。因此,解题时,首先要明确“现代文明”在文本中具体指什么,在哪些方面(角度)给人们带来了负面影响,然后再探究具体的“负面影响”。 答题时,要分点、概括。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许多成语和俗语意思相同,一庄一谐,一雅一俗。例如“强人所难”相当于“赶鸭子上架”,“臭味相投”与“一个鼻孔出气”意思差不多,“自相矛盾”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下面给出一些成语或俗语,请你写出意思差不多的另一个俗语或成语。(任选3个作答。)(3分)

 (1)直言不讳  

 (2)得过且过   

 (3)咎由自取                

 (4)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5)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6)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参考答案16】直言不讳——打开天窗说亮话;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咎由自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越俎代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010年堪称经典翻拍年,不光“四大名著”纷纷走上荧屏,银幕上同样争相向经典致敬。除了徐克筹拍3D版《新龙门客栈》外,《倩女幽魂》《唐伯虎点秋香2》等即将开拍,或已经上映。初步算来,纳入拍摄计划的翻拍影片就有7部之多。

 材料二  昨天下午,“经典文艺作品改编创作及法律问题”研讨会在上海市文联举行,面对时下的改编热、翻拍热,与会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7分)





【提示】对象、材料间的关系、高频语句、最关键的句子。一句话。总分总。
【参考答案17】(1)文艺作品改编热、翻拍热受关注。/文艺作品改编热、翻拍热引发热议。


(2)观点一:改编、翻拍不利艺术创新。

观点二:改编、翻拍也是艺术创造。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赞成翻拍的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一、风格唯美细腻更精致,整体气质青春靓丽也文化;二、能够推动年轻人重新关注名著;三、可以把随着年代久远,具象感觉越来越遥远的文化氛围,重新抛光与打磨,符合现代人品味;四、改变了老版中那个年代流行的话剧表演模式与节奏缓慢的问题……

反对翻拍的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一、浪费资源,很难超越;二、翻拍情节变化太快,仓促凌乱,少了些举重若轻的名著味道;三、名著展现的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景,现代的“西游”“北京胡同”使名著面目全非;四、迎合观众品位是亵渎名著……

  [示例一]改编、翻拍不利艺术创新。//文艺的发展,在于不断创作新的作品。如果不愿意开发新的故事创意,只向旧的成功的作品做一些改造,虽然省时省力,但对文艺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示例二]改编、翻拍也是艺术创造。经典作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通过改编、翻拍,可以让经典作品产生新的价值,这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创作模式。

【参考答案17】(1)文艺作品改编热、翻拍热受关注。/文艺作品改编热、翻拍热引发热议

(2)观点一:改编、翻拍不利艺术创新。观点二:改编、翻拍也是艺术创造。(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赞成翻拍的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风格唯美细腻更精致,整体气质青春靓丽也文化;能够推动年轻人重新关注名著;可以把随着年代久远,具象感觉越来越遥远的文化氛围,重新抛光与打磨,符合现代人品味;改变了老版中那个年代流行的话剧表演模式与节奏缓慢的问题……

反对翻拍的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浪费资源,很难超越;翻拍情节变化太快,仓促凌乱,少了些举重若轻的名著味道;名著展现的就是那个时代的风景,现代的“西游”“北京胡同”使名著面目全非;迎合观众品位是亵渎名著……

  [示例一]改编、翻拍不利艺术创新。文艺的发展,在于不断创作新的作品。如果不愿意开发新的故事创意,只向旧的成功的作品做一些改造,虽然省时省力,但对文艺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示例二]改编、翻拍也是艺术创造。经典作品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读。通过改编、翻拍,可以让经典作品产生新的价值,这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创作模式。()()

 

五、写作(70分)(2009年漳州市中考试题)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

    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考场作文,决胜在前20分钟,我们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一、细读材料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情感表达要从现在开始:压力、烦恼忧愁痛苦/彼此关爱,分担痛苦,分享快乐

二、直接审题目(重点)

●●“就/从现在/开始”

——与“从现在开始”有什么不同?——切合题意/符合题意/辨析“类似题”

我认为扣住“刻不容缓”“别无选择”来论述“就从现在开始”的意义与价值,才是切合题意的。

“就”——刻不容缓、别无选择

“从现在”——而非从以后、从明天(过去——现在——未来)

“ 开始”——“开始”什么?行动、改变、奋斗……

                  

●●本次作文 ,题本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第二部分是题目,第三部分是要求。

 我认为,关注社会、品味生活、思考人生、认识自我,应该成为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之一。题目中的关键词是“现在”,它显然区别于“过去”和“未来”。虽然从法理上讲,考生只需要根据题目作文就可以了;但是,从学理上讲,既然给了我们材料,适当地关注材料的引导语也是需要的,当我们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如“常想” “特别”“可贵”“现在”“开始” “做”等提取出来并加以观照之后,我们会发现出题者的意图十分明显,无疑是要考生从关注当下、把握现在这个立场去审视和经营人生(即便是谈到 “过去”“未来”,也必须选择“现在”这样一个视角),“就从现在开始”不是作为一个论题出现的,而是作为一个观点被提出来的。

三、不能不面对的逻辑思路

●谁?做什么事?在什么情况下?

为什么要“就从现在开始”?

如何“就从现在开始”?

“就从现在开始”做什么?

   “就/从现在/开始”——这一命题,是针对什么(背景、情况)而言的?/可用“化意为象”(从今到古/论据要鲜活)法来审题。也可用“添枝加叶”法来化虚为实。也可用“追问法”来解决逻辑思路问题。“就”字有限制作用。
四、联想

为什么要“就从现在开始”? 如何“就从现在开始”?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属于死神,现在/未来属于自己!”)就从现在开始。

失败(挫折等)已经属于过去,我们无力改变,抱怨也无益,何妨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积极乐观的勇者。//“遵义会议”转折点/扣住“刻不容缓”“别无选择”来论述就从现在开始的意义与价值。红军长征,而今迈步从头越,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迎来长征的胜利!就从现在开始,用鲜血铸就新的长城,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迎来全国的解放。/改革开放

就从现在开始,(因为)时不我待。/不能再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的!——列宁

机会稍纵即逝,不能再犹豫,再等待了,就从现在开始吧!

不必等待,没有借口,无需抱怨悲叹,就从现在开始,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功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那我们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行者。(现在——未来的关系)/就从现在开始,去圆人生的梦想;就从现在开始,去追求成功。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那我们就从现在开始。

就从现在开始,把活着的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就从现在开始,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就从现在开始!

就从现在开始,有错必改。

改变,就从现在开始吧!

就从现在开始,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就从现在开始,去抚慰那颗受伤的心。

就从现在开始,勇敢地走进风雨,为了我所挚爱的人。

●就从现在开始,还需要反思。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可以等待。”曾经红遍一时的经典老歌,如今依旧清晰可闻。是啊,似水流年,有多少时光可以让你等待?


【样卷总评】

  ●高分作文具有以下特质:旁征博引,层次清楚,论证有力,底蕴丰厚等。

  ●多数文章亮点不突出,四平八稳的文章比例较大,甚至出现了程式化倾向。

  阅读本次作文的部分样卷,能看到学生们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文体意识明显增强,“四不像”文章少了很多;二是文字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趋于自觉;三是卷面书写状况明显改进,乱涂乱画的现象基本杜绝;四是学以致用的取向明显强化,能从课本中取材,从经典中感悟。

  但是,总的印象是多数文章亮点不突出,四平八稳的文章比例较大,甚至出现了程式化倾向。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方面:

  文体选择趋同

  大部分学生选择写议论文,这可能与平时的训练有关;而这个题目完全有可能写成一篇情理兼具的记叙文,徐州一中获得满分的那个同学的作文就是一个例子。近几年,高考阅卷较为青睐记叙文,甚至在表达、内容差不多的情况下,记叙文可能会高出一个小的档次(一般3分为一小档)评分。所以,平时进行适当的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以叙代议现象较普遍

  “太平文章”盛行

  大部分同学现在已知道设置分论点,但是分论点之间要么缺少内在逻辑关系,要么在同一语义层面徘徊,殊不深入。我们还是建议采用“层进式”结构模式。

  选取事例陈旧

  项羽、屈原等仍出现在不少学生的作文中。我们不是一味反对向故纸堆要灵感,但是更希望同学们能关注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07年一篇非常“普通”的作文(写了自己和父亲麦地收割的经历)为什么在阅卷专家笔下获得了53分的“高分”?这中间体现了一种作文导向,就是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细节,增强对生活的感受力。不事张扬、不玩深沉、不搞铺排、不弄集锦,更真实、更本色、更纯净、更质朴将成为新的评价标准。

 联系自身简单化

  在作文中联系自己的实际不是不可以,但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自暴其丑,比如在样卷中有的同学说自己“成绩肯定是不行的”,这非但不能引起同情,反而让人产生不好的印象。二是切忌低幼化。比如有的同学一开始便说:“说实话,在看到这个作文题时,我真不知道应如何下题(当为下笔)”。

 材料运用角度一般、不理智

  70%以上的同学用了汶川大地震的题材,但多谈震后慨叹人生的无常,后悔当初没有“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 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等等,这当然比不上谈“面对灾难,幸存者及人民如何‘就从现在开始’,抚平心灵的创伤”。原则上讲,不能直接引用题目所给材料,间接引用也需慎重。因为害处有二:一是让人觉得你不够聪明,二是挤占了有效文字的表达空间。至于按照材料顺序,“注水作文”、敷衍甚至附会成文的做法就更不可取了。至今仍有人对此津津乐道,将其作为作文技巧反复操练,我认为是有害的。技巧永远是末,只有在“思考”和“表达”上着力,方是正途。

  扣题显得勉强。

如:昭君出塞,满地黄沙,荒无人烟,但她坚定地说:“就从现在开始。”

  转移话题

作文题目是《就从现在开始》,一学生在作文开头写到“就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目标——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并且从现在开始,我要为自己的这一目标而努力”。开头符合题意,可后文中列举例子:斑羚经过上百次的摔倒才能站立,小鹰忍受着被折翅的剧痛练习飞翔才能翱翔于高空;贝多芬用滴血的手指才弹出绝唱,许三多日复一日的摸爬滚打才成为一名优秀的特种兵……可以说素材很丰富,但仔细一看,作者把话题转移为“拼搏、磨练”了,就算结尾再一次点题“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大学会有的”,最后只有38分(满分60分)。

  卷本问题仍旧突出

  卷本的确比以前整洁了,但有三个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一是书写不够美观,二是错别字太多,三是标点书写不规范(虽然写作要求中已明确提出),一逗到底、“文不加点”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以下例文全部来自网络  

 
【例文选讲1】

就从现在开始(叙事类)

日落西山,斜长的影子划过公路两边莽莽苍苍的树林。千树万树,于无风的岑寂中肃立西望,参加一幕落寞的葬礼,而这葬礼,是我奶奶的。

  车子飞快往老家驰去。母亲兀自在前头落着泪,父亲左一支烟右一支烟闷闷地抽着。奶奶的死讯传到时,全家人都惊愕了,始料未及的哀痛连眼泪都呆在眼眶中落不下来。八十里路,父亲恨不得一下飞回去。可是,八十里的行程,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在接近死亡,饱受煎熬。

  瞥过窗口,血红的太阳引起了大宇宙的火葬,寒气逡巡在我的脖颈,一下一下舔走我的生气。我蓦然打了个寒战,才意识到有人远去了,我的削瘦的日日在门前搓草绳的奶奶随风散去了。我还没来得及握着她的手再撒一次娇,再向她重复一遍儿时的承诺———等我长大了,一定买成堆的糖给奶奶吃!

  垂坠的夜幕下,我仿佛看见奶奶手腕上的草绳一点一点散开,随风飘摇而去。我想抓却怎么也抓不住,时间无垠的荒野里,我大哭,却再没有苍老的手的抚慰;我自制的贺卡寄向何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奶奶守了几十年的寡,在乡下的那茅屋里执守着往事与孤独。印象中的奶奶少言寡语,但却总是祥和地笑。她有着旧式的小脚,身材却十分高大,所以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很是吃力,但有一次她却凭着这双小脚走了八十里路来看我。

  奶奶是感到寂寞难当了吧?子女在外,自己守着月黑风高,怎能不暗生绝望?几十年苦苦熬过来,奶奶却用一瓶农药结束了一生,把儿孙一生侍奉的许诺抛置了,把往事抛却了,只留一根草绳,随风荡啊荡,如自己的一生。

  悔恨在心。我明白,奶奶期许的不是我二十年后能为她做什么,奶奶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吻,一个电话,一个问候。

  对于逝去的人,我没法重新来过,只能对着坟头哭泣,而坟下的人却再无知觉,这当真是上天与人开的玩笑吗?

  不,不是。

  就从现在开始。逝去的人需要追忆,但身边的人更需要关怀!

  父亲仍然在哭,太阳却全部落下了。我看见父亲鬓上的白星,我知道自己还没有晚。

  就从现在开始,爱每一个人,珍惜每一天。

【得分点】本文是一篇满分考场作文,亮点如下:其一,文采斐然。深厚的语言功底是语文素养最真实的体现,既难以作假,也不会被埋没。其二,细节生动,捕捉了很多小场景、小动作,由内而外地展示着生活本身。(本文有两个线索:以我的“悔恨在心”为线索;以“奶奶的一生”为线索。运用倒叙的写法,扣紧题意,首尾响应。本文以反思“奶奶之死”为写作重点;(等待,总以为,借口——领悟并扣住题目材料中的提示,使之具体化、细节化、情感化)而略写“父亲”,是反思后的行动——“就从现在开始”。我认为“父亲”部分略显单薄,可以强化。)
【例文选讲2】

就从现在开始

故事中的寒号鸟(批注:可略述引该寓言的主要内容),日日做着自己的美梦,“明天就筑窝”,结果,在那个“明天”还未到来时,它却在寒风中失去了生命,因为它不知道“就从现在开始”。

  (《为学》中)蜀之鄙的贫僧,只有一件僧衣、一个饭钵,却在自己那富裕的同伴仍在等待时已从南海云游归来,因为他一旦确立了目标,就从现在开始。

(批注:一反一正,明确“等待”“梦想”“目标”与“从现在开始”的关系)

  生活中我们会有太多的想法、太多的计划,也有太多的借口把它们推迟到那个所谓的“明天”。然而大多数时候,在这样的拖延中,这些事情被我们忘却。当你再抱怨自己的平庸时,提醒自己,你离成功只差“就从现在开始”。

批注:从“个别”到“一般”,进行议论,使论证更深刻,更有说服力。

  当“劳力士”手表享誉世界,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时,许多人还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当年,瑞士一家制表公司的老总想开发一种新型高档机械表,一边组织人员开发的同时,他也在走访个体制表人员来获取灵感。一天,他在乡下的一个作坊里看到一块和自己设想几乎相同的半成品,于是表示愿意出价买下它,而作坊主却不同意。这位兼生产草帽的作坊主也想制作一块精良手表以卖掉专利,双方都不肯妥协,终于,公司老板灵机一动,提出不购买手表了,而转订一大批草帽。就这样,作坊主没有马上开始手表最关键部位———机芯的开发,而是准备等待草帽交货后再动手,这为那家公司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草帽交货时,世界上多了一个品牌———“劳力士”。

(批注:有了起,有了过渡,还要有承,有“转”。事例有概括的,也应该有具体的,但要注意“指向性”。/举这一材料的用意:制表公司的老总,用什么方法(时间就是成功的保证,他用拖延战术)让潜在的竞争对手把“想”搁置,而自己却是争分夺秒,“就从现在开始”,终于在对手前面获得成功。该论据有对比的作用,如何概述,如何把道理说清楚,需要有基本功。)

  作坊主只能依靠制草帽为生了,因为他并不了解成功(就)需要从现在开始。

(批注: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后,还要强调一下观点。)

  因扮演“傻根”一举成名,又在《士兵突击》中凭借“许三多”的身份而大红大紫的演员王宝强,出生在河南农村。七岁时,村里来了放电影的,那场电影在他幼稚的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我也要拍电影!”当年仅七岁的他告诉父亲:“俺想拍电影,从现在俺就准备”时,他坚持住了,七岁到少林寺当武僧,十四岁跪别方丈只身去往北京,每天在拍摄场地外等待当群众演员的机会,没有生活费时只能去建筑队打工……他坚持住了,他等来了拍摄《盲井》的机会,影片拿奖,他也一步步走向成功。

批注:上一材料用外国的,这一材料用中国当代的成功案例。这一材料想表达:许三多,从小就有拍电影的梦想,并就开始准备,最后获得成功。可再细读这一论据,就会发现,并没有扣住“就从现在开始”来概述,让人感觉是在论述“坚持”与成功的关系。

  当许多做着明星梦的少年少女感叹“傻根”的成功时,他们忘记了,他成功的秘诀只是“从(批注:有梦想的那一刻)现在开始”,从七岁,他开始努力,成功也终将垂青于他。

  (就)从现在开始,只有这样,寒号鸟才能免于死亡,迎来春暖花开的时节;

  (就)从现在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像贫僧一样赢得成功,创造奇迹。

  身在高三,在追梦的路上,让我们始终谨记:实现梦想,就从现在开始!

批注:联系高三学习的实际,让论点更有现实意义。只可惜只提一句作为结束语。

【评析】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美观。文章素材丰富,从文学作品到现实生活,由故事中的形象到生活中商界、影视界人物,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证“从现在做起才能成功”的观点。文章结构清晰严谨,首尾照应。文末联系学生实际,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


【例文选讲3】

就从现在开始

你是否觉得过去的年华很黯淡?你是否觉得现在的生活令人忙乱?你是否认为未来很黑暗?你是否觉得自己很失败而又不知如何改变?没关系,从现在开始,就从此刻开始动手,树立自信,创造机会,立刻行动,让未来的光芒照亮过去的黑暗,没错,就从现在开始。

就从现在开始,树立起自信心。“皇天不负苦心人”,“有汗水就有回报”。不怕目标远大,只要有信心。因为即使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有太白的醉酒高歌;即使是冰冻三尺的珠穆朗玛峰,也有旗帜的迎风飘扬。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人生三境界,而信心与理想是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信心是成功的敲门砖,是人生的铺路石。朋友,让我们树起自信,从现在开始,奔向那成功的彼岸。

就从现在开始,不再只是等待机会,而去创造机会。等待是懦夫的外衣,而创造是勇者的开山斧。比尔·盖茨放弃哈佛大学的高等教育与光明的就业之路,而创造了无数人才的就业机会。若比尔只是等待,又何来微软公司的神话呢?李开复,Google在中国的创始人,放弃了在微软等待高升的机会,转而去创造机会,最终让“谷歌”响彻中华大地,飘入万千电脑之家。假如李开复仅仅满足副总的职位,那么我们也就少了一种搜索信息的捷径,也就只能依赖于“百度”了。康乾盛世开创人之一康熙,八岁即位,然而鳌拜大权在握,对一个孩子不屑一顾。年轻的皇帝没有忍气吞声静待救助,而是创造机会铲除了朝廷大患。如果康熙只苦心于等待,那么历史长河中一朵璀璨的浪花也就会消失不见了。(批注:这里最好能有一个归纳总结论述,强调就从现在开始去创造机会的意义与价值。当然,如果三个事例中能有一个用“反例”,会更有说服力。

就从现在开始,立刻将脑中的想法付诸实践。岳飞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李白厌恶了官场中的污浊,立刻跳出宦海,一身青衫、一匹青驴、一壶浊酒走天下,让豪诗壮语点缀了他的人生,也滋润了历史的树苗。//相反,纳兰容若才情万丈,向往自由美妙的生活,却又顾虑皇上的需要、父亲的期许、世人的评价,于是将想法一推再推,迟迟不行动,最终郁郁而终,销毁了一段美好人生。就从现在开始,不去学寒号鸟的愚蠢,让自己立刻行动起来。

就从现在开始,无需准备;就从现在开始,不去等待;就从现在开始,不要瞻前顾后;就从现在开始,用双手装扮未来。

就从现在开始,立刻行动,将后悔的火星踩灭,让社会因你而多一抹光辉。

【评析】这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文章以设问手法引出论题“就从现在开始”。然后从三个方面展开充分地论述:“从现在开始,树起信心;从现在开始,不再只是等待机会;从现在开始,立刻将脑中的想法付诸实践”。最后再次点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例文选讲4】

就从现在开始

不知从何时起,“再等等”成了我的口头禅。要做的功课、要问的问题,我都以“再等等”将它们放过。有时,我想给妈妈一个拥抱;有时,我想给朋友一句问候,但同样也被我等过去了。时间如流水般在指缝间逝去,而我仍在等待。

直到我读到了西楚霸王的故事,我才有所醒悟。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他在等待中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当他在咸阳城下按兵不动,当他在鸿门宴上沉默不语,多少后世英雄为之扼腕叹息。多少年后,一个忧婉的女子在一个梧桐更兼细雨的傍晚叹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多少年后,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信马由缰来到鸿沟,醉中感慨:“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易安与阮籍的话语打动了我,我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等待下去了。

不学霸王,就从现在开始!

就从现在开始,我要以最踏实的态度面对学业,面对高考,面对这个人生中难得的机遇。梦想在前方,希望在召唤,我不能任凭它们溜过我的身旁!就从现在开始,我要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牢牢握住自己的命运。我不再等待———灯光下有我伏案苦读的身影,教室中有我质疑提问的声音。机会在我眼前,我会好好珍惜。

就从现在开始,我要以最真诚的孝心对待父母。十八年的养育之恩我怎能丝毫不知?以前的我太天真,总以为时间还多我还小,孝敬父母是以后的事。现在我十八岁了,我开始注意到父亲头上的白发与母亲眼角的皱纹,那是岁月刻在他们身上的印记,也是无知的我给他们的负担。就从现在开始,我会分担起家务,我会在他们疲倦时递上一杯热茶。我不愿再错过一次次让父母欣慰的机会,我不想品尝“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滋味!

就从现在开始,我要以最温暖的热情对待朋友。是他们给了我痛苦时可以伏在上面哭泣的肩膀,是他们给了我失意时一双温暖而有力的手。我的感激写在心里,却总不肯表达出来,我已失去了太多。就从现在开始,我会向朋友们敞开心扉,告诉他们我有多快乐或是多忧伤。我会给朋友祝福和问候来传递我的情意。一封信,一句话,甚至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我相信我可以做得到!

不再等待,就从现在开始,去做我想做的一切。

没什么可犹豫,我就从现在开始!

【例文点评】得分点:层次清晰,内容丰满。以“西楚霸王”作为触发感悟的引子,以“不学霸王,就从现在开始”过渡,分三个层次说明从现在开始如何对待学业、亲情和友情。语言真挚、畅达,蕴含激情。“父亲头上的白发”、“母亲眼角的皱纹”、“失意时一双温暖而有力的手”这些细节,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不足点:如果结构能再多一些变化就好了。


【例文选讲5】

就从现在开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不要等待明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海子说:从明天起,劈柴、喂马、周游世界。明天有太多的期待,也有太多的不切实际,它让人忘记了现在,放松了警惕,让时间白白地溜走了,只留下一个遥远的期待:明天我会……

会生活的人总是从现在做起。他们懂得“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他们总是将刚刚产生的想法付诸行动,从不拖延;他们知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三毛无疑是个懂得生活的人,她的一生就像云一样舒展,她热爱撒哈拉大沙漠,便立即动身,扑向她梦中的故乡。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绚烂多彩,因为她从不期待明天,而是怀着“就从现在开始”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史铁生在自己最狂妄的年龄忽然瘫痪了双腿,他受不了这样残酷的事实,不顾母亲的担心,自己摇着轮椅躲到了地坛中。母亲在地坛中苦苦寻找儿子的身影,而他却躲在树丛中不肯让母亲看见。最终是母亲用爱的钥匙打开了儿子封闭的心锁。史铁生用自己的笔撞开了再生的大门,他的作品也发表了,而母亲却永远地离他而去了。在没有母亲的日子里,他沉浸在深深的悔恨与自责中,他认为自己真的很不孝,让母亲走了那么多焦灼的路,他终于体会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苦涩,这生命中的遗憾,这辈子是没法弥补了。因此,就从现在开始,拥抱你的亲人,为妈妈洗一次脚,为爸爸捶捶背吧,陪小弟玩一次玩具汽车,给小妹扎一次羊角辫吧!就从现在开始,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品味浓浓的亲情吧!

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吧,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就从现在开始,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吧,和你的亲人和朋友通信,告诉他们你的幸福。

就从现在开始,立志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不论你的梦想多么远大或是平凡渺小,就从现在开始,为了你的梦想奋斗吧,脱离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你的双脚踏上厚实的土地的那一刻,你会清晰地听到风儿吹过树林的声音,那是在告诉你:从这一刻开始,你的光阴不再虚度!

【例文点评】得分点:开门见山,起手点题。这正是应试作文所必需的,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阅卷老师知道你要说什么。行文明晰:由海子的诗切入,分两层谈观点:会生活的人总是从现在做起;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最后又引用海子的诗,前后呼应。巧妙运用课文中的诗:“日月忽其不淹兮”,人物事例:海子、史铁生,活学活用,内容充实。

不足点:史铁生的前半部分不够简洁,未能直接扣住“遗憾”来写。结尾口号式的语言偏多。


【例文选讲6】

就从现在开始

梦想很多,所以总是等待;遗憾很多,因为总是等待。很多时候,我们心中的愿望被一再搁置,我们总爱说:再等等,明天吧!殊不知有些愿望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因此,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吧!

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绝不是简单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有意义的事情才会列入人生的日程表,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都要有从现在开始的气质。客居异乡、闯荡天下的人,想念父母了,现在就停下手中的工作,收拾行囊回乡吧!分崩离析、战乱重重的民族,想到民族文化的凋零,现在就握手言欢、共图发展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等行之,古语给了我们最完美的解答。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从现在开始,就是做好一切准备,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比尔·盖茨没有等到大学毕业就踏上寻梦之旅,最终成为微软总裁,因为他笃信:从现在开始。徐本禹没有等到功成名就就以诚挚之心回报社会,最后成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因为他笃信:从现在开始,就从现在开始,意味着确立一个目标,增加一股动力,从而为开辟自己的一番天地而努力奋斗。

就从现在开始,是一种精神,它像指路灯,让我们走出黑暗,减少遗憾。没有这种精神便寸步难行,没有就从现在开始的精神,洪战辉不会一个人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没有从现在开始的精神,李世民不会造就贞观之治的繁华;没有从现在开始的精神,牛顿不会建立经典力学体系;没有从现在开始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不会带领各族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这种就从现在开始的决心与胆识,给予一个人生存的勇气,更给了一个民族自强的信念。

就从现在开始的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因此,无论何时何地,请记住:要做的事现在就开始吧!去拥抱你的父母,告诉他们:我爱你们!去告诉你的朋友:愿友谊天长地久!去亲吻你的孩子,告诉他:你是我的骄傲!别惧怕生活的困苦,别惧怕人生的未知,只要你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做起,你的决心、你的意志将感动一切,而你,将成为真正的赢家!

花园里的芬芳,不是每个人都感觉得到,只有那些懂得就从现在开始的有心人,才会拥有更多人生的美好……

【例文点评】本文对题目“就从现在开始”的内涵把握深刻,认为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气质,是做好一切准备为梦想奋斗的精神。

文章扣题紧凑,点题很勤,每一段甚至每一句都围绕观点论证,并且时时不忘点题。

    本文内容丰富,谈到战乱频仍的民族、客居异乡的游子、支教山区的大学生、造就盛世的贤明君主……有正面,有反面,内容充实,且语言流畅。

 

 

【例文选讲7】

就从现在开始

      “从现在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首诗拯救了多少失意者沉沦绝望的心,使他们鼓起勇气,重新开始,走向成功。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重要面对的信心与勇气。是啊,大不了从头再来!

      寒号鸟的声声哀鸣至今犹在耳畔。试想,在燕子们辛苦筑巢、积攒过冬食物之时,假若寒号鸟们也能及早准备,何至于冻死在隆冬的崖缝中,只留下后悔莫及的号叫?又假若,在第一缕寒风袭来之时,它能认识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得从现在开始,赶紧准备自己能做的一切。那么,即便它筑的巢再怎么差,也不至于风餐露宿无处容身凄苦而死了。

      所以,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活在当下。必要时自己创造良机,而非等待。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中,有一个身影卓然独立,他就是罗斯福,他改变了胡佛采取的自由放任、等待经济复苏的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采取新经济政策,最终促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并且,还深深影响了其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想来,面对民生萧条、经济滑坡、失业率屡创新高的危机,罗斯福必定清醒地看到了要改变现状的难度,可他并未退缩,而是坚定地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迎难而上,哪怕阻力再大,也要进行到底!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啊!如果罗斯福不敢做这成功改革之第一人,那么,美国的历史必将改写,可以说,是他的决心和勇气拯救了一个国家。

      未来都是未知的,而当下是可以把握的。

      过去的一切都可以放下,现在的一切才是真实的,值得珍惜和能够把握的。

      如果你正因某个挫折而犹豫彷徨,请从现在开始吧!充满信心,不要退缩;如果你正因某种成功而春风得意,请从现在开始吧!调整心态,展望未来;如果你正因屡战屡败而无所适从,请从现在开始吧!走出阴影,从头再来!

      就从现在开始吧,因为,在这个十七岁的花季,我们的美好的人生也才刚刚开始……

【评点】作为一篇考试作文,本文的亮点十分明显:一、紧扣题目,行文清晰。从海子的诗句入题,然后引入寒号鸟因苟且偷生而悲惨死去的反例,继而引用罗斯福迎难而上把握当下而改写了美国历史的正例,最后联系实际,高度概括地分析了同龄人当下可能存在的三种情况,并一一指出从现在开始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有力的呼告,收束全文,既干净利落,又照应开头,并再次点题。二、语言朴实,形象凝练。第二人称娓娓道来,就像是促膝而谈的老友,又像是自我励志的私语;开篇引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文末三个“如果”构成的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精致工整的排比段,加上“十七岁的花季”这一意象,虽是一篇议论文,而读来倍感亲切,没有了坐而论道的枯燥乏味。    如果要找找存在问题的话,那就不妨考虑:列举的事例能否换几个时代感更强的?毕竟题为“从现在开始”,大到应对能源危机、保护地球环境,小到迎接不久之后的高考、化解未来不可知的就业压力,如此种种,更与时俱进,又能避免素材落入俗套,相信一定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练一练

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卷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1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

【解析】题目要求比较具体,要求分析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作用。而这无非是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结合5分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大点。

【参考答案】(5分)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1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了信息的筛选和归纳能力。围绕“都江堰”的建造功用方面,可以得出:理念正确、方法科学、功效长久、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然后加以阐释即可,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3点得全分6分。

【参考答案】 (6分)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解析】题目要求同样具体,要求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所以考生只要从平时积累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如表达方式上的议论、抒情,表达技巧上的托物言志、借古喻今、虚实关系等方面内容入手,就比较容易解答。

【参考答案】 (6分)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6分)

【参考答案】 (6分)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多从事和人的角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