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送料机:评陈平原教授《大学何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28:58

近年来,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学费暴涨以后,“大学何为”这一设问,就渐渐从伪命题蜕变成为一个真命题了。因为学费持续走高而且一直高企不下,大学已经从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捷径,一跃而为最大的拦路虎。同时,因为各种丑闻不断从“象牙塔”揭秘出来,大学一次次成为社会舆论风暴的中心。大学怎么啦?“大学何为”?社会各界一直在为此争论不休,有识之士纷纷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篇幅求解这一命题,而文学博士、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甚至就此话题写了一本书,他的书名就叫《大学何为》。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在中国诞生之初,两位在中国大学发展史上极具分量的人物就对“大学”一词进行了经典性的诠释。一是马相伯191210月代理北大校长时在就职演说中说的,“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一是梅贻琦193112月执掌清华时在就职演说中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要的是“道德高尚”、“学问渊深”,要的是“大师”,可是现在许多大学校长偏偏背道而驰,所贪婪的却是大楼,并且觊觎着学生家长的人民币。这与中国现代大学承担的意识形态工作密切相关,与中国独特的大学评价体系密切相关,当然也与大学严重的“媚俗”倾向密切相关。大学的行政官员一一相套行政级别,大学里官僚主义等一切“行政弊病”滋生的土壤十分肥沃。同时,大学要想多拿政府拨款,只能拼论文拼成果(很多时候拼的是数量),只能揠苗助长不切实际地搞升格,只能多多益善地申请硕士点博士点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如此权柄、钱柄皆受制于人,理想中的“教授治校”便成为空中楼阁,高校任何“特立独行”的企图,都将在坚硬的学术体制面前一一低头。于是乎,全国高校千人一面,所有人才按模子铸造、大批量生产,毫无创新意义的论文堆砌出了数量上的“世界第一”。更要命的是,社会上哪个行业热门,势利的大学们就立马“顺应社会所需”开办相应专业,完全没有自己的办学主张、人文品格和教育理想。

这样的大学,与早年“雏形期”的中国大学相去甚远。蔡元培曾经以“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原则,奠定了北大的辉煌,也确立了中国大学的崇高理想。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和时代的发展,如今高校已经无法再“蔡元培化”了。因此,我们看到了种种不合理的事情在如今的大学校园普遍存在。比如,陈平原在书中所诟病的“春种秋收”现象,说的是前几年北大为了发展文科,“春天开动员大会,秋天开表彰大会”,急功近利至此!而“对于人文学者来说,独立思考的权力、淡定读书的心境,以及从容研究的时间,是最为重要的。”又比如,高校对“天才”提供的发展土壤十分贫瘠、施展空间十分狭窄,那些“奇迹似的”、“给校徽增加含金量”(孙绍振语)的人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培养和大胆任用,这与民国初年大学校长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宽容做法也是大相径庭。陈平原说,“关于大学管理,我的理想是:为中才定规则,为天才留空间。”诚哉斯言!

    《大学何为》一书虽然都是“论文与随感、演讲与问答”,但是“大学何为”的种种玄机,已经隐藏其中!  福州晚报:http://www.fzen.com.cn/fzwb/20060913/GB/fzwb^9174^50^Wba50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