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祈高清图片:甘泉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54:48
据明嘉靖《常德府志》:“府北六十里甘泉寺。宋寇莱公南迁日,过武陵甘泉寺,尝汲井饮泉,题诸东楹,云:‘平仲酌泉经此,回望北阙,黯然而去。’后数年,丁谓南迁,亦过此,题诸西楹,云:‘谓之酌泉,礼佛而去。’人皆嗤之。张南轩乃特书‘莱公泉’三字,令郡人匾于寺门。”
  甘泉寺,在今鼎城区大龙站乡。寺前是古驿道,为澧州至常德通南方特别是西南的必经之道。明代文学家袁中道从公安至常德就经过大龙站。一V1普通的井,牵动了三位北宋名人,两人题字,一人书匾;尤其有特色的是庙门东西两侧题词的是政治上对立的一忠一奸,由此引出了后代不少名贤题咏评议,构成了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观。
  寇莱公即寇准(961~1023),字平仲,官至参知政事,曾封莱国公。他有大功于宋朝。景德元年(1004),契丹入侵,寇准力排众议,促使真宗亲征,进驻澶渊(今河南濮阳附近)督战,击退辽兵。但真宗最后不敢再战,签订了澶渊之盟。同为参知政事的王钦若开始主张迁都金陵,事后又攻击寇准把真宗当作“孤注”一掷,订立“城下之盟”,是奇耻大辱。真宗因此而罢寇准相位,出知陕州。天禧初年,寇准复相。但不久,又遭丁谓等人排挤,免相。
  丁谓(962~1033),字谓之。他极力迎合真宗,大兴土木,建造玉清官、诏应宫,以作迎仙祭神之用,并怂恿真宗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耗费财力人力不可胜计。寇准不喜欢丁谓的为人,认为他不正派。丁谓也知道寇准不喜欢他,官至参政知事后很谨慎。一次两人同时参加一个宴会,有位中书吃饭时菜汤溅污了寇准的胡须。丁谓起身用手徐徐地为寇准拂去胡须上的污汁,寇准不无鄙夷地笑着说:“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耶!”丁谓羞愧难当。两人构怨愈深。丁谓为相后,对寇准一贬再贬,天禧四年(1020)六月,去相为太子太傅;七月,降为太常卿、知相州(河南安阳);八月,徙知安州(湖北安陆),不久再贬道州(湖南道县)。寇准罢相后接连远徙,全是丁谓等人所为,病中的真宗并不知道,一天他问左右:“吾目中久未见寇准,何也?”左右迫于丁谓淫威,不敢如实回答。乾兴元年(1022)二月,丁谓再贬寇准为雷州司户参军。这次丁谓手段更毒,企图置寇准于死地。寇准于次年即天圣元年(1023)闰八月卒于雷州。
  据以上情况分析,寇准南迁经常德是天禧四年C1020)八月,是由湖北安陆至湖南道县,新编《常德县志》说“宋寇准贬雷州”不准确。寇准酌泉,回望北阙,定有无限感慨:本来宋朝江山就风雨飘摇,现在又落在奸佞之手,怎不担忧!英雄黯然,谁料竟成永诀。寇准写有一首题为《南平驿》的诗,从诗中所描写的情和景来看,似为此次南迁的作品:
心随流水还乡国,身向青山上屈盘。
远梦不成秋雨细,西风一夜客亭寒。
南平驿在今安乡县城北,西晋初和南朝梁曾为南平郡治所.
  不过丁谓的好景也并不长。先是因为他宫中的同党允恭负责的先帝陵寝工程出了事故,选址不准,塘穴冒水,只得另掘,允恭坐“擅移皇堂”罪,杖死于巩县,丁谓受牵连。皇太后大怒,也要治丁谓的死罪,后经人求情,被贬为太子太保,分司西京。不久,曾经在丁谓家出入的刘德妙女道士受牵连被内侍逮住,招认她曾与丁谓、允恭在一起装神弄鬼,哄骗先帝,丁谓进一步失宠于太后,被贬到崖州。这是乾兴元年七月的事,距他进谗贬寇准于雷州仅五个月,过大龙站甘泉寺,丁谓与寇准时间相距整整是两年。同是“酌泉”,丁谓大抵此时回首往事知道自己作恶太多,有负罪感,所以自谓“礼佛而去”,乞求“我佛慈悲”。说也凑巧,常德旧志也记载了丁谓的一首诗《题甘泉寺》:
翠影人竦度,波光瑟瑟凝。
帝家金掌露,仙署玉壶冰。
晓井侵星汲,霄厨向月澄。
岂惟蠲肺渴,灌顶助二乘。
“灌顶”、“二乘”均为佛家语,诗与题记所表现的情绪是一致的。
  寇准去世没几天,朝廷任寇准为衡州司马的诏书抵达雷州,但已经迟了。寇准的妻子朱氏请求归葬西京,诏准。因此,寇准的灵车应是再次走常德甘泉寺经过。据载,经过荆南公安县,人们赶到道路两旁设祭,折竹枝插于地,上挂纸钱焚烧。几个月之后,枯竹都长出了新笋,百姓认为莱公显灵,在此立庙,号“竹林寇公祠”。
  一对政敌题词,张拭书匾爱憎分明,书“莱公泉”而不书“谓之泉”。论官职,都任过相,官极一品;论二人处境,都是逐臣。但是有忠、奸之别,有天理良心在。张税(1133~1180),宋绵卅1人,迁于衡阳。字敬夫,号南轩,官至吏部侍郎,右文殿撰修。他与大理学家朱熹、吕祖谦为讲学之友,时称“东南三贤”,宣传“理者天之理”、“明理居敬”等理学观点,著作有《论语孟子说》、《太极图说》、《南轩集》等。
  甘泉寺题词、书匾在宋代就已有很大影响.范讽与寇、丁是同时代人。丁谓为相时,范不买他的账。范讽通判郓州,原知州李迪被贬衡州,丁谓催促李迪上道赴任,范讽偏偏挽留数日,并“治装祖行”。范讽写了一首题为《莱公泉》的诗:
平仲酌泉回北望,谓之礼佛向南行。
烟岚翠锁门前路,转使高僧厌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