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卵形状:十岁当上总统幕僚的民国第一神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27:42
 一二岁识字,三四岁能弄翰墨,朝廷大臣力荐其做皇帝伴读,五六岁能注释经书,七岁被康有为盛赞,愿收为弟子,十岁被聘为国民政府代总统幕僚……江希张的一生从起步就让人惊叹,堪称“第一神童”!

神童江希张

       江希张,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初二生于山东济南历城县江家庄,父江钟秀出身农民,但苦学20年,有所成就,在济南星宿庙办义学,曾编著《孔孟图歌》、《兴学创文》等通俗读物。母王崇孟上过私塾,后考入济南女子师范学校。父母都是文化人,对其教育功不可没。江希张一二岁而识字,三四岁能弄翰墨,五六岁能注释经书。四岁那年春,父亲偕其到趵突泉小板桥,边游玩,边临泉吟诗作对,引起一垂钓老者注意。老者随口说出上联:“钓鱼”,江希张脱口而答:“放鹰。”老人叫他再对一句,只见河边有一小木片漂来,上面有只蚂蚁,江希张一面将木片捞起,一面对了个“救蚁”。老人乐而击掌,对他父亲说:“您少爷将来必中状元。”

       原来,老者是山东提学使陈荣昌的幕僚。陈得知此事,次日便到江家庄面试。陈提学问其志愿,希张答:“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4岁小儿,竟有如此高远志向,令提学惊讶不已。陈提学回府后,即禀告山东巡抚孙宝琦。孙随即传令在珍珠泉畔抚署大院召见江希张。孙先出上联:“五大为天地君亲师。”此联难度较大,即使成年学者也难应对,岂料江希张应声答道:“一生守仁义礼智信。”惊得孙连呼:“神童!神童!”孙遂上报学部,推荐他作宣统皇帝的伴读。这就是《正宗爱国报》报道的那次晋京。江希张在京城的考试轻松过关,学部大臣报告摄政王载沣,希望选定江希张做皇帝的伴读。可此时恰逢辛亥革命前夕,载沣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江氏父子在京滞留一月有余,不见回音而返。

       1914年,江钟秀见儿子对古文言文有极好领悟能力,遂突发奇想指导儿子编写一套《四书白话解说》。但担心他难以独立完成,便请人和儿子共同完成。据江希张多年后的回忆,该书一半是他自己所写,另一半是师兄周乐三和其他几人合写,但全书署名“七岁童子江希张”,两年后正式出版。该书语言浅显易懂,解说新鲜明晓。书一出,立刻轰动国内学林,印行上百万部,江希张遂成国内外报刊竞相报道的热点人物。康有为读后,写信勉励,盛赞江希张“堪称民国第一神童”,表示愿收江希张为弟子。

       1916年,欧战正酣,江希张感慨万千写了《息战论》,劝导战争操纵者息战。该书要旨是:1.倡导宇宙全息生命结构论。2.奉劝世界各国要爱护全人类的生命而息战止杀。3.崇尚世界五大宗教的教理教义,以尊道贵德,使全人类互敬互爱、和睦共处,形成世界大同、和平无争。小小年龄能写《息战论》,堪称奇迹,时人皆以“江神童”誉之。

        鉴于江希张的天资聪慧和社会影响之大,1917年,国民政府代总统冯国璋曾聘其为幕僚,时年10岁。学者陈赣一在《新语林》中记载:“江希张甫五龄,博通经史,著《孔子发微》诸书,每谈人休咎罔不奇中,群呼为‘小神仙’。……杨士骧、孙宝琦先后任鲁抚,耳闻其名,召而面试之,江对答如流,有神童之目。民国六年,冯国璋代总统特召见之,聘为公府咨议。”

       但神童也是人,只是智力超凡而已,对各科学术不可能都懂,故随感写的一些东西也并不科学。1918年10月15日,第五卷第四号《新青年》杂志,刊有鲁迅《随感录·三十三》,专门论述“鬼话与科学”。文章说:“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讲鬼话的人的对头。于是讲鬼话的人,便须想一个方法排除他。……捣乱得更凶的,是一位神童做的《三千大千世界图说》。他拿了儒,道士,和尚,佛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地插入鬼话。”被鲁迅指斥的那位“神童”,指的就是江希张。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江希张的著作畅销全国,版权收入颇为可观。于是,一些人便盗用“江神童”的名义出书。被鲁迅点名批评的那本书就是冒名之作,该书大肆宣扬所谓“天眼通”能看见天上地下的情形,内容荒诞绝伦,纯属胡说八道,却让江希张背了一辈子“黑锅”。

        12岁后,江希张思想明显成熟,他越来越热爱自然科学,厌倦了令人烦扰的“名人”生活。有个理解他的长辈找到时任山东省长田中玉,说国家应珍惜“人才”。田中玉召见他父亲,责令他将江希张送到泰安萃英中学(现泰安一中)接受新式教育。两年后,江以第一名成绩转入北京汇文大学预科。1927年春,年方20的江希张抱着科技救国的理想,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就读巴黎大学化学专业。他原本天资聪颖,再加上后天努力,应对考试总是名列前茅。

       在一次留学生聚会上,江希张结识了来法学钢琴的宋以莲。二人一见倾心,三个月热恋后结婚。宋父时任中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希望女婿日后进入外交界。于是,江遵岳父之嘱,考入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毕业后携妻赴澳,在岳父身边谋事。但因水土不服,在澳一年即返。此后,宋在青岛山东大学当音乐讲师,江仍靠写作谋生。1933年春,二人定居北京,张重写《四书白话解说》,旨在纠正谬误。次年完成,更名《四书新编》,一时引起轰动,两年内竟印行14版。姨兄归还的那套书,正是外祖父在北京行医时从琉璃厂购买的。

        江希张还打算写《五经新编》,由于“七七事变”爆发而搁浅。1939年春,应岳父邀请,江希张痛别爱妻,赶往南非约翰内斯堡任当地华侨报纸《侨声报》总编辑,宣传中国抗战。就在他任满两年准备回国时,珍珠港事件爆发,从此交通断绝,他在南非一直呆到抗战胜利才回国。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经济封锁,许多工厂缺少原料濒于停产,江希张建议,挖掘国内资源以代替进口原料。他撰写十几份调研报告,在刊物上发表,引起领导和专家重视,被调入化工部所属公司任总工程师。1956年,又改任上海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直至退休。2004年春,江希张以97岁高龄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