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复新凝胶能用几天:某方面的老实人:民国总统蒋介石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04:44
在天理和人欲之间挣扎的民国总统蒋介石


作者: 佚名

蒋介石年轻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养成了许多坏毛病。1919年7月24日,他回忆辛亥革命时的个人经历,在日记中对自己写下了“荒淫无度,堕事乖方”的八字考语。由于这些坏毛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朋友们不大看得起他。1920年3月,戴季陶醉酒,“以狗牛乱骂”,蒋介石一时激动,闪过与戴拼命的念头,但他旋即冷静下来,检讨自己,“彼平时以我为恶劣,轻侮我之心理,于此可以推知”,“我岂可不痛自警惕乎”!

    为了克服这些坏毛病,蒋介石曾以相当精力阅读道学著作,企图从中汲取营养。宋明道学有所谓理学和心学两派。前者以朱熹为代表,后者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蒋介石涉猎过朱熹的著作。宋明以后的道学家中,蒋介石最喜欢曾国藩,很早就用功研习他的著作。

    1922年岁首,他曾节录曾国藩的“嘉言”作为自己的“借镜”。其内容有:“虑忘兴释,念尽境空”;“涵咏体察,潇洒澹定”;“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以志帅气,以静制动”;“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爱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军事之要,必有所忍,乃能有所济;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等。

    1925年1月2日,他又将曾国藩的“惩忿窒欲”,“逆来顺受”,“虚心实力”,“存心养性”,“殚精竭力”,“立志安命”等“嘉言”抄在当年日记卷首。可见,他在力图按曾国藩的训导立身处世。

    蒋介石不仅认真读道学书,而且也真的像道学家一样进行修身。道学家中朱熹一派普遍主张“省、察、克、治”,蒋介石也照此办理。

    1920年1月17日日记云:“中夜自检过失,反复不能成寐。”

    1922年10月25日日记云:“今日仍有几过,慎之!”

    1925年2月4日日记云:“存养省察工夫,近日未能致力。”

    1925年9月8日日记云:“每日作事,自问有无疚心,朝夕以为相惕。”

    可见,蒋介石是经常检讨自己的。

    1920年1月1日,蒋介石决定自当日起,至第二年4月15日止,“除按日记事外,必提叙今日某某诸过未改,良知未致(或良知略现),静敬澹一之功未呈也”。他所警惕的过失有暴戾、躁急、夸妄、顽劣、轻浮、侈夸、贪妒、吝啬、淫荒、郁愤、仇恨、机诈、迷惑、客气、卖智、好阔等16种。如果一旦发现有上述过失,就在日记中登录。因此,他的日记对自己的疵病,常有相当坦率甚至是赤裸的记载。

◆戒色

    从蒋介石的日记里可以看出,他好色,但是,同时又努力戒色。为此,他和自己的欲念进行过长达数年的斗争。

    1919年3月5日,蒋介石从福建前线请假回沪,途经香港。8日日记云:“好色为自污自贱之端,戒之慎之!”这一天,他因“见色起意”,在日记中为自己“记过一次”。次日,又勉励自己要经受花花世界的考验,在日记中写道:“日读曾文正书,而未能守其窒欲之箴,在闽不见可欲,故无邪心。今初抵香港,游思顿起。吾人砥砺德行,乃在繁华之境乎!”

    到上海后,蒋介石与恋人介眉相会。4月23日,蒋介石返闽,介眉于清晨3时送蒋介石上船,蒋因“船位太脏,不愿其偕至厦门”,二人难舍难分,介眉留蒋在沪再住几天,蒋先是同意,继而又后悔。日记云:“吾领其情,竟与之同归香巢。事后思之,实无以对吾母与诸友也。”

    此后的几天内,蒋介石一面沉湎欲海,一面又力图自拔。日记云:“情思缠绵,苦难解脱,乃以观书自遣。嗟乎!情之累人,古今一辙耳,岂独余一人哉!”在反复思想斗争后,蒋介石终于决定与介眉断绝关系。5月2日,介眉用“吴侬软语”致函蒋介石,以终身相许,函云:

    介石亲阿哥呀:照絶说起来,我是只想铜钿,弗讲情义,当我禽兽一样。絶个闲话说得脱过分哉!为仔正约弗寄拨絶,就要搭我断绝往来。

    我个终身早已告代拨絶哉。不过少一张正约。倘然我死,亦是蒋家门里个鬼,我活是蒋家个人。

    从信中所述分析,介眉当属青楼女子。蒋有过和介眉办理正式婚娶手续的打算,但介眉不肯订立“正约”(婚约)。蒋批评介眉“只想铜钿,弗讲情义”,而介眉则自誓,不论死活,都是蒋家人。

    蒋介石收到此信后,不为所动,决心以个人志业为重,斩断情丝。1919年5月25日日记云:“蝮蛇蜇手,则壮士断腕,所以全生也;不忘介眉,何以励志立业!”

    蒋介石谋求与介眉断绝关系是真,但却并未下决心戒除恶习。10月15日日记云:“下午,出外冶游数次,甚矣,恶习之难改也。”同月30日,蒋介石赴日游历,这次,他曾决心管住自己。关于这方面,有下列日记可证:

    10月30日:“自游日本后,言动不苟,色欲能制,颇堪自喜。”

    11月2日:“迩日能自窒欲,是亦一美德也。”

    可见,蒋介石的自制最初是有成绩的,然而,没过几天,蒋介石就无法羁勒心猿意马了。日记云:“色念时起,虑不能制,《书》所谓‘人心惟危’者此也。”当日蒋介石对自己稍有放纵,结果是,“讨一场没趣”,自责道:“介石!介石!汝何不知迁改,而又自取辱耶!”


    同年11月19日,蒋介石回到上海,过了一段安静日子,心猿意马有所收敛。12月31日岁尾,蒋介石制定次年计划,认为“所当致力者,一体育,二自立,三齐家;所当力戒者,一求人,二妄言,三色欲”。他将这一计划写在日记中:“书此以验实践。”看来,这次蒋是决心管住自己了,但是,他的自制力实在太差,于是,1920年第一个月的日记中就留下了大量自制与放纵的记载:

    1月6日:“今日邪心勃发,幸未堕落耳。如再不强制,乃与禽兽奚择!”

    1月14日:“晚,外出游荡,身分不知堕落于何地!”

    1月15日:“晚归,又起邪念,何窒欲之难也!”

    1月18日:“上午,外出冶游,又为不规则之行。回寓次,大发脾气,无中生有,自讨烦恼也。”

    1月25日:“途行顿起邪念。”

    蒋介石时而自制,时而放纵,处于“天理”与“人欲”的不断交战中。在整个1921年都是如此。

    当时,“吃花酒”是官场、社交场普遍存在的一种恶习,其性质类似于今人所谓“三陪”中的“陪酒”。同年9月6日,蒋介石“随友涉足花丛”,遇见旧时相识,遭到冷眼,自感无趣,在日记中提醒自己交朋友要谨慎,否则就会被引入歧途,重蹈覆辙。11月6日谓蒋介石寄住香港大东旅社,晚,再次参加“花酌”,感到非常“无谓”。这些地方,反映出蒋介石思想性格中的上进一面。

    1922年,蒋介石继续“狠斗色欲一闪念”。日记有关记述仅两见。9月27日云:“遇艳心不正,记过一次。”10月14日,重到上海,日记云:“前曾默誓除恶人,远女色,非达目的不回沪。今又入此试验场矣,试一观其成绩!”次年,也只有两次相关记载:3月1日云:“近日心放甚矣,盍戒惧来!”6日云:“出外闲游,心荡不可遏。”两年中,蒋介石仅在思想中偶有“邪念”闪现,并无越轨行为,看来他的修身可能确有“成绩”。

◆惩忿

    蒋介石除“好色”外,性格上的另一个大毛病是动辄易怒,骂人、打人。1919年1月3日日记云:“近日性极暴躁。”同月7日,有黄定中者来谈报销问题,蒋介石“厉斥其非,使人难堪”。事后追悔,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日骄肆殊甚,而又鄙吝贪妄,如不速改,必为人所诬害矣。戒之!戒之!”几个月之后,蒋介石接见邓某,故态复萌,“心怀愤激,怨语谩言,不绝于口”。这样的情况发生多次,蒋介石“自觉暴戾狠蛮异甚。屡思遏之而不能”,因此,写了“息心静气,凝神和颜”八字以作自我警惕之用,还曾有意阅读道学著作,用以陶冶性情。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种弱点如果已经成了性格的一部分,要改掉是颇为艰难的。1919年6月27日,蒋介石感叹说:“厉色恶声之加人,终不能改,奈何!”7月29日再次为“会客时言语常带粗暴之气”而对自己不满,在日记中写下“戒之”二字。但是,蒋介石有时刚刚作了自我检讨,不久就再犯。同年8月5日,蒋介石与陈其尤谈话,谈着谈着,“忽又作忿恚状”,蒋深自愧悔,但是当晚继续谈话时,蒋“又作不逊之言”。这使蒋极为苦恼。

    除了骂人,蒋介石有时还动手。

    1919年10月1日,蒋介石访问居正,受到人力车夫侮辱,不觉怒气勃发。居正家人与车夫辩论,发生殴打,蒋介石见状,忿不可遏,上前帮力,自然,蒋介石不是车夫的对手,反而吃亏。接着,又“闯入人家住宅,毁伤器具”。蒋介石自知理屈,他想起1917年在张静江门前殴打车夫,被辱受伤一事,真是与此同一情景。当日日记云:“与小人争闲气,竟至逞蛮角斗,自思实不值得。余之忍耐性,绝无长进,奈何!”蒋介石打车夫毕竟只是个别情况,更多的是打佣人。1920年12月,蒋介石在船中与戴季陶闲谈,戴批评蒋“性气暴躁”,蒋声称“余亦自知其过而终不能改”,认为要杜绝此病,只能不带“奴子”,躬亲各种劳役。

    1921年4月,蒋介石因事与夫人毛氏冲突,二人“对打”,蒋介石决定与其离婚。4日,蒋介石写信给毛氏的胞兄毛懋卿,“缕诉与其妹决裂情形及主张离婚理由”。正在此时,发现毛氏尚未出门,又将毛氏“咒诅”一通。当日,蒋在日记中自责说:“吾之罪戾上通于天矣!何以为子,何以为人!以后对母亲及家庭间,总须不出恶声。无论对内对外,愤慨无似之际,不伸手殴人,誓守之终身,以赎昨日余孽也。”然而,自责归自责,蒋介石仍然时发暴性。暴躁狠蛮,几乎成为他的终身“痼疾”。

◆戒名利诸欲

    道学家们既反对纵情声色,也反对沉溺名利,视之为“胶漆盆”,要人们通过修养,从中滚脱出来。

    蒋介石早年修身时,也很注意戒名利诸欲。1919年,他作《四言箴》自励:“主静主敬,求仁学恕,寡欲祛私,含垢明耻”,明确地要求自己“寡欲”。蒋介石要求自己将事业放在首位,而不汲汲于求名求利。这一层意思,他在1920年2月的一则日记中表述得更清楚:“事业可以充满欲望,欲望足以败坏各种事业,不先建立各种事业,而务谋餍足欲望,是舍本而逐末也。”

    多欲必贪。蒋介石既要求自己“寡欲”,因此,特别注意戒“贪”,保持廉洁。1921年,蒋介石因葬母等原因,花销较大,欠下一批债务。次年9月,孙中山命他去福建执行军务,蒋乘机写信给张静江,要求张转请孙中山为他报销部分债务。写信之前,蒋矛盾重重,思想斗争剧烈,日记云:“今日为企图经济,踌躇半日。贪与耻,义与利四字,不能并行而不悖,而为我所当辨。如能以耻字战胜贪字,此心超然于利义之外,岂不廉洁清高乎!一身之荣辱生死,皆为意中事,安有顾虑余地乎!”

    1923年7月,蒋日记有云:“戏言未成,贪念又萌,有何德业可言!”可见,像他努力戒色一样,对“贪念”,也是力图遏制的。

    蒋介石长期生活于上海的十里洋场,习染既久,难免沾上奢侈、挥霍一类毛病。1920年岁末,蒋介石检点账目,发现全年花费已达七八千元之多,顿觉惊心,严厉自责说:“奢侈无度,游堕日增,而品学一无进步,所谓勤、廉、谦、谨四者,毫不注意实行,道德一落千丈,不可救药矣!”1925年4月,他到上海的大新、先施两家著名的百货公司选购物品,自以为“奢侈”,在日记中提醒自己:“逸乐渐生,急宜防虑。”同年5月,自觉“心志渐趋安逸,美食贪乐,日即于腐化”,曾严厉自责:“将何以模范部下,而对已死诸同志也?”

    道学家们大都要求人们生活淡泊,甘于“咬菜根”一类清苦生活。上述日记表明,蒋介石早年在这一方面同样受到道学的影响。

◆其他

    诚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原意为信实无欺或真实无妄,后来被视为道德修养的准则和境界。道学家无不尊诚、尚诚。北宋的周敦颐将“诚”说成“圣人之本”,要求人们经过“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之后,回归“诚”的境界。

    蒋介石深受道学影响,他在早年也曾一度尊诚、尚诚。1922年11月20日日记云:“率属以诚为主,我诚则诈者亦诚意矣!”这里,“诚”被蒋介石视作一种驭下之道。1923年5月4日日记云:“凡事不可用阴谋诡计,且弄巧易成拙,启人不信任之端。”这里,“诚”被蒋介石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1924年5月3日日记云:“机心未绝,足堕信义与人格。”这里,“诚”才被蒋介石作为一种道德修养准则。

    然而,政治斗争讲究手段、计谋与权术,即所谓纵横捭阖,不可能和“诚”的要求契合无间。1926年以后,“诚”字就少见于蒋的日记了。




胡佛研究员:蒋公日记是认识中国新窗口



    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郭岱君博士6月10日在旧金山庆祝黄埔建校83周年庆会上演讲中表示,蒋公日记,数量浩大,旷绝古今,描述了已故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所主掌经历、参与、决策的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和人物。它不只是在于历史的研究,它在中国当时有关政治思潮、国家发展、国际关系、国民党内部的成长、社会的变迁等方方面面,提供了很多很珍贵的内部历史资料,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去认识20世纪的中国,了解21世纪的中国,甚至预期中国今后发展新的窗口。


蒋介石日记 内容庞大 每日不缺 

    郭岱君说,已故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遗下的日记,本身就是一个“旷绝古今”的奇迹。因为蒋介石的日记从1915年至1972年,也就是至75年过世前,从不间断,每天都写,没有一天缺的。蒋公一生每天都记日记,还有日反省、周反省、月反省,叫人觉得不可思议。 

    蒋介石的日记,是用毛笔写的,共77册;每张纸都写得满满的。因为蒋介石许多记日记的年代,正处于战乱,有很多的困苦和挫折。这里可以看出蒋介石的个人毅力。 

    有的日记是日后黏补上去的,可能因在外带兵打仗,未带日记本,或没有单独地方,就另用纸写,回来再黏到日记本上。
 

创办黄埔陆军官校的艰辛和贡献 

    郭岱君介绍了一些蒋介石日记中记载的事件。其中1924年6月6日黄埔陆军官校成立时,有499位学生,没有一杆枪。蒋介石向兵工厂借了五百枝枪,所以后来蒋介石一直在说“五百枝枪”建军,原来出处是这样的。没钱,还到处借钱,当时还向汪精卫夫人借了钱;有的甚至立据要双倍的还。 

    六个月后,第一批学生就毕业参加东征。东征时子弟兵死伤惨重,这其实也是蒋介石第一次真正带兵打仗,他在日记中说,死伤都是最好的同志和学生,“心甚忧也”,“吾不愿带兵杀人为事也。” 

    当时,广州商人曾对黄埔陆军官校收税发难,组织了一个900枝枪的队伍,甚至运来9000枝枪,想把孙中山和黄埔军校赶走。当时,孙中山先生曾想迁校去韶关,但蒋介石不同意,认为“革命必需坚持,要有立足之地。”后来,黄埔陆军官校缴了商人的枪,才使得黄埔军校得以立足,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蒋介石和宋美龄互相爱慕情深   

    最有趣的是日记中,少年的革命家蒋介石老骂自己,责备自己轻率、爱打架、喜欢交女朋友;说那里做得不对了,“己打己责己罚”,必需要改,但也屡写屡犯。 

    但是,蒋介石和宋美龄互相爱慕情深。婚前蒋介石以兄弟相敬,称宋美龄为“三弟”,有时也称“三妹”;婚后到抗战时则慢慢改称“爱妻”。 

    蒋介石不是一个罗漫蒂克的人,日记中很少谈私情感觉,都是谈国事和战争。但1927年12月1日结婚当天的日记,却充满感情,如散文:“从礼堂出来,见吾妻姗姗而来,如雾中仙子,美奂美仑,如仙子之下凡也、腾云驾雾而来…” 等等。 
  
    至于宋美龄是否能怀孕?蒋介石能不能让宋美龄怀孕?日记中有记载宋美龄于1928年6 、7月间小产。当时,蒋介石曾被人多次暗杀,座车也被人炸翻过,所幸命大躲过。但有一次,刺客买通警卫,竟然在晚上直接闯入蒋宋的卧室,蒋介石当时大叫一声,刺客吓了一跳,弃枪逃走。但宋美龄因惊吓而小产, 蒋宋为此都相当伤心。 


蒋介石信教的过程 

    蒋介石是因为与宋美龄结婚而接触基督教。和宋美龄结婚前,宋母倪太要求他信基督。蒋是军人,他回答说,“我可以去信,但不是说你叫我信就信,我必需先认真研读圣经后,同意了再信。”

    目前胡佛研究所,就珍藏蒋介石当年曾读过的一本手抄本圣经,尺寸很大。这本圣经蒋介石就曾认真研读过至少三遍,留下了他许多眉批和问号等。
 
    蒋介石还未成为基督徒时,倪太夫人就过世了。为了感念岳母,他就提早成为基督徒了。但日后,他经常写下“早起、静坐、读经。” 

    抗战中,仗实在打不下去了。蒋曾两次想自杀,就是依靠祷告而度过。他写道:“主啊,如果你让我赢得抗战胜利,我就会铸一个大大的铁十字架。” 


宋子文“非常了不起” 

   郭岱君对记者表示,她对蒋介石的认识,在看日记前后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对于宋子文,与很多看过日记的人一样,却让她“非常惊讶”。宋子文对国家贡献真的很大,“非常了不起。” 

    宋子文是了不起的一个人物,他哈佛大学毕业,当财政部长四进四出,毫不妥协;宋子文出类拔萃、非常有智慧,对于蒋公在经济政策上帮助极大。 

    比如,当时南京政府,并没有统一中国。南有孙科和汪精卫、北有冯玉祥和阎锡山几个中央政府;他们各自发放政府债卷,但又不愿承认别人所放的债卷。宋子文就建议蒋对所有各地中央政府发的债卷都认帐,宋子文对商人们说“南京政府是没有钱,但是,允许我们分期还、打折还;但我们一定还。”就这样,却取得了全国商人们对南京政府的承认,南京政府才成为公认的中央政府。“这是一种政治智慧,可孙科、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都没有看到这一点。” 

    宋子文在抗战时期,在美国的所作所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可以直接去见罗斯福总统,还成立一个国防工业公司,请了罗斯福总统的叔叔当董事长,使得美国援助源源不断运往中国支持抗战。


西安事变时宋子文劝说蒋介石 

    西安事变时,宋子文是第一个去西安见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回来后,再带宋美龄去西安。 

    当时,一个军人、一个言而有信之人,蒋介石不能接受张学良任何谈判。蒋介石见到宋子文,就说他是不是当张学良的说客;蒋要军事解决,他宁死不屈。

    宋子文说,军事解决不是国家之福,“他们不会让你死,他们会把你挟持去延安,作为要挟国民政府的一个筹码。”918后不能内战了,你坚持要军事解决,就是内战,不是国家之福。 

    蒋介石在宋子文劝说下,才同意政治解决。 
  
    蒋介石原谅曾反对过他的冯玉祥和阎锡山,甚至让阎锡山当了行政院长,但蒋在日记中写到,他实在无法原谅张学良,原因之一是冯、阎是蒋同一辈的人,而张学良是晚辈。

    而且,原来病中的蒋介石的哥哥在西安事变惊吓后,在蒋介石回南京两天后就不幸去世,也使得蒋非常难过。 


蒋介石抗战之前的政策 

    蒋介石在日留学过,深知日本图谋中国,也深知日本和中国的军事实力,因为中国没有能力抗日。中国军队是三人一枝步枪加草鞋,而日本已经是全机械化。

    所以,蒋介石秘密派孔祥熙、宋子文等去欧洲寻求武器和军事的援助。当时,德国和苏俄最热衷,苏俄军事顾问在中国有上千。蒋介石也积极争取推延时间,准备抗日。 

    而且,蒋介石清楚今后中华民族的大难会来自苏俄,不光是日本,他的政策是在苏日之间周旋,苏日对抗,中国才能求生存。 

    蒋介石也有情报显示,日本内部对于侵略中国有分歧,可能不会最后侵略中国。所以,蒋派一批人,一直与日本周旋,希望日本与苏俄开战。这里也有蒋判断失误的地方。 


蒋介石从崇共到坚决反共的过程 

    蒋介石早期其实是最信马克思主义的,他读了很多马列的书,向往共产主义。1923年,孙中山先生派蒋去苏俄考查,蒋介石在船上还不停的学习俄文,“终于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的祖国了。” 

    但是,三个月的访问,蒋介石从崇拜共产主义到慢慢放弃,得出了“共产主义不适合于今日的中国”的结论。并给国民党写了一份观感报告,可惜这份报告已经流失。 

    其实,在“中山舰事件”发生时期,蒋介石还是一个左派。但他开始怀疑:“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为了革命事业,还是只是为了扩大共产党的势力?”他“不能理解。”而且,“为什么共产党到哪里,夺权和分争就带到哪里?” 

    最后,蒋介石才变成坚决反共,他的思想是一步步变过来的。 

    胡佛研究所对蒋介石的日记花了很多的精力修复、保存、整理,对已经修复后的日记,胡佛研究所已经开放两次,内容包括从1915年至1945年;其它部份,今后还会陆续公开。公众可以查阅所有蒋家日记中已经开放的资料。其中有很少部份内容因为涉及隐私、尚在世之人、个人病况、家人财务等尚且不公开,但胡佛研究所与蒋家协议25年后将全部公开所有内容。 

    郭岱君博士演讲的题目是“中华民国的形塑--蒋公日记揭密”。当天旧金山庆祝黄埔建校83周年庆会活动由陈碧霞和于爱珍担任司仪。前旧金山波顿高中校长徐隆德介绍郭岱君、并赠郭岱君书法:“不容青史烬成灰,有待岱君展新页。”

 

 

颜昌海:蒋介石日记透露了哪些历史秘辛?


  关于蒋介石,大陆的中国人知道得太多,但又知道得太少。


  从1949年起,大陆舆论一直将蒋介石作为“独夫民贼 ““人民公敌”来宣传。1960年代,新华书店是一片红色海洋,红宝书的各种版本,红太阳的各种图片,把里里外外映得一片红彤彤,而此前那怕是红得发紫的如《红岩》、《红日》、《红旗谱》都被取消了“红”的资格,被扫进黑书的垃圾堆。此时此际,却有两本香港出版的非红书,在中国大中城市的新华书店公开地“内部发行”。为什么又公开又内部呢?因为书是万恶的资本主义香港出版的,怎么能在社会主义的阵地公开发行?所以打上“内部发行”几个字。这两本书,一本叫《侍卫官杂记》,一本叫《金陵春梦》。这两部书都是写蒋介石的。在全民都读红太阳的红宝书的岁月里,突然间允许人们读描写蒋介石这个最黑人物的黑故事书,所以这黑书销路必然红火。


  可以说,从此中国大陆人知道的很多关于蒋介石的故事,很多都是从这两本书中获得的。比如蒋介石与孔二小姐偷情,宋美龄与美国军官鬼混,蒋介石的光头是因为得了梅毒,蒋介石其实不姓蒋,祖籍也不是浙江奉化,而是河南许昌一个姓郑的人家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郑三发子,郑家女人逃难到浙江奉化,走投无路嫁给一个姓蒋的盐商当了盐商的小老婆,郑三发子作为“油瓶”到了蒋家,改名成了蒋介石……。


  总之,在红太阳最红最红的时候,蒋介石这块石头最黑最黑。


  很多年过去了,红太阳已经不是那么红,黑石头也已不是那么黑。然而关于蒋介石的故事还在人世间流传。特别是近年间蒋介石日记逐步公开,这个坚持每天记日记的“顽石”,在日记中事无鉅细包括生活小事日三省其身,连某天晚起半小时竟自责“禽兽不如”,见了美女多看了几眼也自责“见艳心动”,把自已一生的种种“劣迹”一一记载下来,供世人传播。回归真实的蒋介石,彻底颠覆了当年《侍卫官杂记》和《金陵春梦》的故事。


  蒋介石一生保持写日记的习惯,从1917年起直到1975年去世,除了去世前病重外,几乎没有一天中断。蒋介石生前从未公开自己的日记,他的日记是为了“吾日三省吾身”,完全是写给自己的,因此他的日记展示了一个完全真实的蒋介石。


  蒋介石去世,日记由儿子蒋经国保管,蒋经国去世则由蒋介石的孙子蒋孝勇保管。蒋孝勇去世,2004年末,蒋孝勇的遗孀蒋方智怡把共50本《蒋介石日记》全部交给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保存,并同意胡佛研究所将日记原件进行永久保存的技术性处理后,从2006年到09年,分四批向公众开放。


  胡佛研究所华裔研究员、近代中国档案及特藏馆负责人郭岱 君,全程参与了《蒋介石日记》的接收,并主持整理和研究工作。郭岱君指出:《蒋介石日记》的公开,对于了解一个真实的蒋介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她说:“蒋介石几乎半个世纪都是中国的主导人物,所以他的日记里面记载的东西,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重大政策,重要人物,重要决策过程,等等,是非常有帮助的。不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数据,更对于很多我们一知半解,或者扑朔迷离,或者似是而非的事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的脉络。”


  郭岱君表示,《蒋介石日记》的公开,其意义不仅在于了解蒋介石本人,更有助于人们研究从1975年上溯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真相,“所以我们看日记,也看到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的变化和发展,包括政治的变化,经济的变化,领导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有领导人物与外国的关系,包括非常广泛。”她说,研究《蒋介石日记》,人们还可以清楚了解到,蒋介石为什么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领导国民党和领导中华民国,“ 孙中山 先生逝世的时候,在国民党留下一个权力真空,当时,如孔祥熙、宋子文,还有汪精卫、胡汉民,他们都是很重要的人物,不管是汪精卫,或者胡汉民,他们主政,都需要蒋介石。为什么?因为他是孙中山先生所信赖的人;他创办了黄埔军校,他有军事的基础;他看事情会想到中国的东南西北,北方的外患,西方的边疆,东边的日本,南边的其它国家,他会有一个权衡;他自己非常努力自修;然后苏共也对他另眼相看;加上他本身的政治手腕也相当圆熟。假如历史重来一遍,他还是要脱颖而出。”


  《蒋介石日记》早年部分,记录了北伐,围剿红军,国共合作,抗战,国共内战,等等。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后,记录了台湾的发展、台海两岸关系、台湾与国际交往的重大事件,包括朝鲜战争、改造国民党、台湾的经济改革、中国的大跃进和文革、核试验、越战、台湾退出联合国,等等。除此之外,日记中还大量记录了他与夫人宋美龄的关系,宋美龄在蒋的一生中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他非常爱她,非常尊敬她。而宋美龄也非常有智慧,她在很多地方给了蒋很多帮助。抗战的时候,她率领妇女做了很多事情;新生活运动的时候,她的妇女工作组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在外交方面,她是蒋的一个非常得力的顾问。夫妻在生活上、在宗教信仰上、以及在健康上,都互相帮助。


  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现越来越多公正评价蒋介石的声音,这与包括《蒋介石日记》在内的大量史料公开,不无关系。《蒋介石日记》对于人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蒋介石,了解从 1975蒋介石逝世上溯半个多世纪中国近代史的许多真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撰写的历史中,最能激发不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中国人对蒋介石义愤的,就是共产党所描述的,在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中国期间,蒋介石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而称自己是八年抗战的领导者。阅读《蒋介石日记》,可以知道与共产党的宣传相反,抗战期间,蒋介石指挥国军与日军浴血奋战,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而“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日记》中有详细的解释,郭岱君说,“实际上日记公开了以后,我们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在30年代初的时候,经过几次围剿,共产党所剩不多,就两万多人了,蒋当时并不认为这是一股没有办法消灭的力量。可是他想到抗战,九一八以后,他要争取时间,所以要赶快迁都西南。四川、云南、贵州都不是中央军能够去的地方,因为都是军阀控制的。蒋介石其实一生都没有真正控制中国。那么怎么办呢?他想要迁都重庆,他后来想得一计,他说:借剿共以掩护我抗日准备之决心,借剿共以安定西南。他说日本最怕我们西南安定,我就不让日本人得逞。'我要借剿共以掩饰我安定西南的决心'这样的句子非常多。他想借剿共,把红军往西南赶,中央军在后面追,这样中央政府才可以进去。”


  除了抗战以外,人们对与蒋介石非议最多的,就是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认为其原因在于国民党的腐败。从《蒋介石日记》中,可以看到,蒋介石对此早已有所警醒,他在抗战末期就开始注意这些问题了,他经常在日记里写:为什么工人不听我们的?为什么妇女要支持共产党?为什么青年学生不相信我们?他提出很多问题:土地问题怎么解决?农民问题应该怎么办?他有很多想法,他认为将来一定要改革,他要把国民党改成中国劳动党,他说党员要到乡村去服务三年,青年学生高中毕业后要到农村去服务两年然后才能考大学。也就是说,国民党建立了一个上层的制度,但跟下层还是有距离的。他非常非常希望改革,特别在内战的时候,连战皆败,他在日记里几乎每天都在反省,当时国民党的贪渎,士气低落,等等问题,他非常清楚。但是,实际上他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让他来改革,因为每天都在战争之中,所以一直到了台湾,才真正有机会来改革。


  国民政府败退到台湾后,国民党的改革终于成为可能,1949年后的《蒋介石日记》,大量内容都是记录蒋介石痛定思痛,决心改造国民党,和在台湾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国民党脱胎换骨,彻底改革。这种改革不仅是党的改革,政府的改革,也包括经济思想的变化,奠定了后来台湾的发展基础。


  最近,有学者从蒋介石日记发现历史秘辛。美国底特律大学政治系前系主任戴鸿超多次阅读蒋介石日记,他发现,苏联曾密谋联合台湾攻打大陆,蒋介石为了顾虑与美国邦交而加以拒绝,但美国尼克松总统却为了与中共建交抛弃台湾,让蒋介石十分悲愤。


  戴鸿超教授阅读蒋介石从1917到1972年多达一千万字的日记。戴鸿超透露,前去阅读日记的有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以及台湾的学者近两百人,他与当中许多人都谈过,大家共同的印象是记载的内容都是事实。戴鸿超说,“研究中国近代史或是现代史是必须一看的。很多事情只是外面的传说,可以用日记来澄清。”


  戴鸿超在日记中发现,1968到1972年间,苏联因为政治意识形态和珍宝岛及新疆边境问题与中共交恶,双方在边境集结重兵战争几乎一触即发。苏联有意联合台湾一起对中共进攻,居间联系的人有苏联的驻英记者路易斯( victor Louis ),此人曾去台湾与蒋经国谈了一星期。另外还有蒋经国的亲信曾任新闻局长的魏景蒙,以及双方驻日本、巴西、墨西哥等国的大使。蒋介石日记中有详细的记载。戴鸿超说,当时正值文革中国大陆情势混乱,蒋介石也有意进军反攻大陆,双方遂同意接触。但是蒋介石不信任苏联,日记中甚至说要以吴三桂为鉴,所以蒋介石始终没有应苏俄要求提出供给武器的清单,苏俄在与中国边境问题缓和之后,也终止了与台湾的联系。


  台湾独派人士多年来总是责备蒋介石不应该退出联合国,甚至说美国有意让中华民国以台湾的名义留在联合国内,但是被蒋介石拒绝了。戴鸿超则指出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联合国的宪章和运作方式。戴鸿超说,“因为基本上是美国向中共让步了,是美国要接纳中共的代表权,他(蒋介石)没有选择的余地。现在民进党认为台湾不应该退出来,但实际上1971年联合国投票时,台湾是被排除的,不是退出来的。”


  年高102岁的中华战略协会副理事长李正中,与蒋介石、蒋经国和蒋纬国都有多年的共事经历,也看过部分的日记原件。李正中推崇蒋介石一生的勇气和牺牲,并常朗诵蒋介石晚年日记中的一首诗:“一身当世界,双手扶中华;石拳托宇宙,铁肩担乾坤。”


  存放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蒋介石日记近年来成了研究近代史的重要依据,有哈佛学者陶涵根据日记写成《蒋介石传记》,正面的历史评价与几十年来对蒋介石负面的看法有所不同。也有一些学者摘取部分日记内容,写了一些秘辛故事发表。戴鸿超则是为他英文著作《蒋介石与毛泽东》进行查证,该书预计在2010年底出版。


  郭岱君是蒋家后人把《蒋介石日记》交美国斯坦福大学保存,并向公众公开的推手。郭岱君指出,保存真实档案是千秋大事,希望将来有一天,《蒋介石日记》能够送回蒋介石的故土存放和公开,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可能阅读到这部日记。
 

来源:台海网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read/article_2010091819382.html ]

 

蒋介石自撰联句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http://blog.stnn.cc/rain804/Efp_Bl_1002221561.aspx

 

蒋介石和宋美龄(组图)

http://blog.stnn.cc/rain804/Efp_Bl_1001971519.aspx

 

蒋介石参加基督教礼拜活动的珍贵照片(组图)

http://blog.stnn.cc/rain804/Efp_Bl_1004770039.aspx

 

毛主席语录(精华版)

http://blog.stnn.cc/rain804/Efp_Bl_100251334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