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王 魔蝎大帝:静养心,动养身---静养比“动养”更长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4 06:12:20

静养心,动养身---静养比“动养”更长寿

发布时间:2009-07-29 浙江培训认证网 编辑:网络部  阅读:767 来源:网络部 字体: 大 中 小

       

现代医学指出,真正的健康必须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完满结合,必须具备  良好的社会能力。其实,相对“动养身”来说,“静养心”对健康更为重要。静养心,就是通过各种怡情养生的手段.努力使自己保持心理健康、精神愉悦,保持昂扬向上  的思想、意志。                   

     晋代的嵇康在“静养生”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地阐述了”静”对于养生的重要性,在著名的《养生论》中,他写道:“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人的精神好比一国之君。人的身体就好比一个国家,只有作为“一国之君”的精神时常保持宁静,作为“国家”的身体才能保持健康。如果一国之君的精神常处于躁动中,则人的身体健康必然要受到损害,所以养生的最重要环节是时常保持自己心神的宁静祥和。

     这一点,在沈阳市新城子区居住的边子贤老人深有体会。“以动养身,以静养心”是边子贤老人对自己养生之道的总结。边子贤老人每天4点钟起床,之后会练习一套由健脑功、八段锦、六段功、按摩、眼球操等组成的保健操,每次3小时。而后呢,他会选择听京剧、收藏书画来修身养性,老人说:“养心的原则是淡泊乐观,情绪稳定,遇事能忍。”

     而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先生的养心之道则是读书写作。2005113曰,是周有光先生的百岁寿辰。谈起长寿之道,周老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年近百岁还能工作,我说也没有什么秘诀,主要是思想开朗乐观。我的主要兴趣是看书写文章。看书,有的是看着好玩,有的是为了写文章。”

     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觉得读书、写文章那么费神的事情,怎么可能养生呢?事实上,这种看法很片面,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读书可以很大程度上锻炼一个人的头脑,而写文章则是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是一项“动静皆宜”的活动,只要不让自己过度疲劳,做到“劳逸结合”,是非常有利于健康长寿的。

     对于老人来说,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身体状态又日趋下降之后,更应该学会“静养心”,以静制动,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如何做到呢?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做点脑力劳动

     老年人退休在家,生活比较清闲。儿女认为老人辛苦了—辈子,应该享清福过晚年,什么都不让他们做。其实这样对健康不利。老人可通过看书学习、著书立传、写回忆录、做社会调查等,使自己的大脑得到锻炼,减慢衰老,思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这样既能愉悦心境,又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还能充实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心境曰趋平静。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释放压力的方式,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一种极好的“养心”方式。离退休之后,往往有更多的时候来认真研究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据调查,那些对看书、下棋、弹琴、书法、绘画、收藏、集邮、垂钓、养花等活动有强烈的兴趣,甚至达到难舍难分程度的老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孤独。培养一两种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调节身心,使生活丰富多彩,让人乐而忘忧,充实、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珍惜老来之情

    “少年夫妻老来伴”。很多夫妻,年轻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方对另一方照顾比较多,到老了,一方心里总会充满怨恨,闲来无事,总喜欢“揭疮疤”。这时候,就需要双方多体谅,与老伴多多相处,多理解对方,相互容纳,白头偕老的情义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有条件的鳏寡老人也可以考虑再寻伴侣,以利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