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网客服电话:两会频频“触网”深意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30:16
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黄庭满 本期编辑:杨理光


2011年两会期间,“网络”频频受到关注。从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8次提到网络,到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组织的一系列网络访谈,再到代表委员热议“网络问政”,以及网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中的特殊作用、网络监督推动廉政建设,两会频频“触网”,背后深意何在?…[详细]
政府工作报告8次“触网”
3月5日上午,无数网民打开网络视频,观看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的盛况,感受着会场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温家宝总理所作的精彩政府工作报告热烈鼓掌的激情豪迈,更从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切身感受着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奇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网络的表述多达8处。而透过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有关表述,与中国国力同步壮大的中国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轨迹清晰可见,而在一“网”无前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详细]
“稳定物价”“分配”“保障房”,“反腐倡廉”“幸福”“十二五”……2011年全国两会,不仅在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引起了亿万网民的空前关注。而一个个凝聚了两会重要成果、代表委员铮铮建言和网民殷殷期待的两会“网络热词”,凸显出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盛会的时代记忆,更让人们聆听到一个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民族的强劲足音………[详细]
网民意见为法律体系“添砖加瓦”
从2003年孙志刚事件到醉驾入刑、车船税修改,亿万网民已经成为中国法制进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一件件法律法规背后也有了越来越多来自网民的“草根声音”。近年来,来自网络上的积极声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和普及的今天,公民通过网络对法律制度和司法案例发表积极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相关立法、执法部门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理性客观的网络舆论往往可以和社会其他舆论、专家意见一起形成合力,合理的部分也能被立法机关虚心吸取,并体现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上。…[详细]
网络对法制问题的互动讨论,不仅能让司法和法律工作者第一时间获知民意,而且能很好地在网络上向广大网民普及法律知识,引导网民依法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仅仅是完成了“有法可依”的工作,如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逐渐培养社会公众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除了要靠立法机关、司法部门做大量的工作外,也需要网络力量从中发挥更大的监督作用。…[详细]
网络监督推动廉政建设
近年来,周久耕、韩峰等一些因贪腐、违纪在廉政风暴中落马的公务人员,背后都有网络举报的推动。这些因“网”落马事件的背后显示出一个积极的信号:网络廉政监督已经逐步在民间推动力和官方引导力的协调下逐渐实现与制度反腐、司法监督的良性互动。网络监督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廉政建设、加强反腐败工作进程中的新生力量,应该对其加以善用和规范。…[详细]
目前,官方网络监督渠道逐步建立。2005年12月28日,中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截至2010年12月,全国31个省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部开通举报网站。2010年12月发布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中提出要“切实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完善举报网站法规制度建设,健全举报网站受理机制及线索运用和反馈制度,为公民利用网络形式监督权利提供便捷畅通的渠道。”探索官方网络监督渠道如何更好地发挥效力,成为群众信任依赖的监督渠道,应该是下一步的主要工作。…[详细]
投票与调查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8853
扩展阅读
·代表委员眼中的“网络问政”
·从“官腔官调”到“网言网语”

代表委员建议用三大手段遏制网络犯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网事贡献
话中音
“立法引入网络民意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 ”
——全国人大代表龚佳禾
“网络监督取得实效往往经历‘发帖-热点-介入调查-官员落马’的过程,这是网络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等独特优势决定的。 ”
——全国人大代表缪瑞林
“无论何种交流方式,平等、平和对话,是代表和网民成功交流的基础。 ”
——全国人大代表姚晓英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网络问政”、“网络民意”、“网络议政”、“网络舆情”成为参会代表委员频频提及的“热词”。互联网在为中国百姓带来便捷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他们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通道。与此同时,“网络”也植根于各级政府的工作理念中。重视网络、积极回应网络民意、主动接受网络监督,正成为越来越政府官员的自觉行动、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