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科技校园招聘:名老中医张重华的(一)鼻渊(慢性鼻窦炎)介绍-医理验案验方-张重华文章选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57:41
老中医张重华的(一)鼻渊(慢性鼻窦炎)介绍-医理验案验方所属Tags:张重华   (一)鼻渊(慢性鼻窦炎)
点击查看:关于张重华的详细介绍及他的所有相关文章
2010-12-16 07:01:08 来源: 收集于网络  显示次数: 13   作者:网络收集  

1、周×× 男 17岁

初诊:1993年7月15日。双鼻塞、流脓涕3年,冬天尤甚,伴头额胀痛,嗅觉减退。检查发现双鼻腔粘膜慢性充血,双鼻中道后端有积脓。舌苔根黄腻,脉细。证属肺胃蕴热,痰湿内生,壅塞鼻窍。治拟清肺和胃,利湿化痰。处方:藿香9g 陈皮9g 丹皮9g 丹参9g 米仁30g 白芷9g 天花粉12g 生黄芪12g 皂角刺9g 蚤休9g 桔梗4。5g 生甘草3g。7剂。

复诊:药后鼻涕减少,鼻通气改善,但晚间仍有鼻塞,大便欠实。舌根黄腻,脉细。上方去皂角刺,加川芎6g 路路通9g 炒白术9g。七剂。

三诊:鼻塞好转,稍有涕,色偏黄。检查示右中道少许黄涕。拟清肺化痰,利湿排脓。上方加黄芩9g 败酱草12g。14剂。

四诊:药后鼻已不塞,涕少,大便次数增多。苔根稍腻,脉细。上方去败酱草,加防风9g 炒白芍9g 茯苓12g。14剂。

按:本例鼻渊涕脓,鼻塞重,头额胀痛,辨证属肺胃湿热内蕴,壅塞鼻窍,故以藿香、陈皮、米仁、白芷等和胃理气化湿通窍为主,黄芪、皂角刺托毒排脓,丹皮、丹参活血消瘀,疏通鼻络,二诊又加入川芎、路路通,以增强活血通窍作用。

2、吴××,男,20岁。

初诊:1993年12月4日。双鼻塞、流黄脓涕8~9年,伴头胀、头痛,嗅觉减退。检查发现双鼻腔粘膜充血,下鼻甲肿大,中甲肿,中道洁。舌苔薄黄,脉带弦。证属肺热内蕴,聚湿生痰,鼻窍不利。治拟清肺化浊,利湿排脓,通鼻窍。处方:藿香9g 陈皮9g 辛夷9g 前胡9g 蚤休9g 黄芩9g 天花粉12g 桑白皮12g 皂角刺9g 白芷9g 桔梗4。5g 生甘草3g。7剂。

复诊:鼻流脓涕减少,时有粘涕,交替性鼻塞,自觉记忆力减退。苔薄黄腻,脉细弦。上方加丹皮9g。14剂。

三诊:仍交替性鼻塞,鼻内有气味,涕少。检查示下鼻甲表面薄痂,右中甲肿,鼻道洁。证属脾运不健,痰湿滞留。加强健脾化湿,托毒排脓之功。藿香9g 陈皮9g 蚤休9g 丹皮9g 丹参9g 炒米仁12g 茯苓12g 天花粉12g 炒白术9g 生黄芪12g 煅牡蛎30g 白芷9g 桔梗4.5g 生甘草2.4g。14剂。

四诊:通气改善,少涕。检查示双下鼻甲稍肿,苔脉同前。上方去茯苓,加桑白皮12g 冬瓜子12g 败酱草12g 路路通9g。 14剂。

按:上方连服3月,症状完全消退。

3、郑××,男,22岁。

初诊:1997年5月23日。反复双侧鼻塞、流脓涕4~5年,伴头胀、头痛,以前额痛为主,曾行双鼻息肉摘除加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窦CT摄片报告为“双慢性鼻窦炎”。烦躁易怒,寐差。检查发现双鼻腔宽,下甲小,中道尚洁。苔腻,脉弦。证属脾虚失运,痰浊内蕴,肺窍不利。治拟健脾化湿,宣肺化痰,通利鼻窍。处方:藿香9g 陈皮9g 蚤休9g 生白芍9g 白芷9g 川芎9g 淮山药12g 吴茱萸6g 茯苓12g 桑白皮12g 苦参9g 桔梗4。5g 生甘草2。4g。7剂。

复诊:药后头痛减轻,鼻涕倒流。检查示双下甲小,鼻腔宽。苔薄腻,脉细弦。加强滋水生金,濡养鼻膜之功。藿香9g 陈皮9g 蚤休9g 生白芍9g 白芷9g 川芎9g 米仁30g 吴茱萸6g 天花粉12g 丹皮9g 丹参9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2g 女贞子9g 牡蛎30g(先煎) 桔梗4.5g 生甘草2.4g。14剂。

按:带方回原籍,连服中药3月,头痛消。本例鼻息肉术后,头痛甚,白芷、吴茱萸温胃平肝,是治阳明、肝逆头痛之要药,再加川芎,止头痛效果更佳。另外,患者下甲小,肌膜萎缩,用仙鹤草、旱莲草、女贞子滋水生金。据临床报道,二至丸对萎缩性鼻炎有一定疗效。

4、李××,女,51岁。

初诊:反复双鼻塞、流脓涕20余年,曾行右上颌窦根治术,术后脓涕仍多,鼻窦CT示“双侧筛窦炎”。屡发肝炎。检查发现双鼻腔粘膜慢性充血,下甲略小,双中甲肿,右中甲息肉样变,中道及嗅裂未见脓涕。鼻咽粘膜增厚,光滑,对称。苔薄白,脉细弦。证属肺胃痰热,肝胆湿热,壅聚鼻窍。治拟疏肝利胆,清肺化痰,通窍排脓。处方:柴胡9g 生白芍9g 藿香9g 陈皮9g 蝉衣9g 蚤休9g 天花粉15g 丹皮9g 丹参9g 米仁30g 桑白皮12g 前胡9g 当归9g 冬瓜子30g 山栀9g 桔梗4.5g 生甘草3g。7剂。

复诊:药后脓涕减少,分泌物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上方去前胡、桑白皮,加制黄精12g 淮山药12g 黄芪12g 五味子6g 14剂。

三诊:粘涕已无,鼻道洁。上方加川芎6g 百合9g。14剂。

按:经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本例辨证属肝胆湿热故在鼻渊基本方“逐渊汤”中加入柴胡、生白芍、山栀等加强清利肝胆湿热之药物。复诊时,因脓液培养有白色念珠菌生长,考虑其为免疫力较低,加入黄精、山药健脾扶正利湿。  

5、厉××,女,60岁。

初诊:反复双侧鼻塞、流粘脓涕2~3年,晨起受凉后喷嚏作,鼻涕黄白相间,嗅觉减退。检查发现双鼻腔粘膜肿胀,双中鼻甲病变,影响鼻窦引流,中道及嗅裂粘涕积聚。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证属肺脾气虚,湿浊内生,聚湿为痰,壅滞鼻窍。治拟健脾益气,利湿化痰,通利鼻窍。处方:藿香9g 陈皮9g 当归9g 黄芪15g 炒白术12g 米仁30g 蚤休9g 丹皮9g 丹参9g 皂角刺9g 苍耳子6g 桔梗4.5g 炙甘草3g。7剂。

复诊:连服上方4周,脓涕已消,苔脉同前。上方去苍耳子,加茯苓12g 路路通9g。14剂。

按:本例初诊时,局部病变重,引流差,曾建议手术治疗,切除息变中甲,以改善鼻腔引流,但患者拒绝,要求先保守治疗,服药四周,效果明显,免除了手术之痛苦。

6、陈××,女,59岁。

初诊:1999年1月29日。双鼻息肉摘除加筛窦开放术后1年,仍有时鼻塞,流黄涕,头痛甚,平时怕冷,容易感冒,手足发冷。检查发现双鼻腔内粘脓涕积聚。证属肺脾气虚,痰热内蕴,气机不利,肝气上逆。治拟健脾益气,温胃平肝,理气化湿。处方:藿香9g 陈皮9g 丹皮9g 丹参9g 蚤休9g 生白芍9g 白芷9g 当归9g 川芎6g 吴茱萸6g 葛根12g 皂角刺9g 茯苓12g 桔梗4.5g 生甘草3g。7剂。

复诊:上方连服二周,脓涕减少,头痛消失。检查示鼻腔内少量粘涕。加强益气固表。藿香9g 陈皮9g 白芷9g 皂角刺9g 黄芪15g 炒白术12g 防风9g 生白芍9g 蚤休9g 桔梗4.5g 生甘草3g。十四剂。

三诊:头痛已去,仍怕冷,四肢发冷,素有胃窦炎。再拟健脾温胃。党参15g 茯苓12g 炒白术12g 制香附9g 生白芍9g 白芷6g 仙鹤草15g 川芎6g 吴茱萸3g 陈皮9g 桔梗4.5g 生甘草2.4g。14剂。

按:本例兼怕冷,容易感冒,故二诊时加入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扶正御邪。
 7、徐××,男,45岁。

反复双鼻塞、流脓涕20年。近来右鼻涕多,且有臭味,咽干,口苦,纳差。检查示双鼻粘膜充血,右中道内脓涕,右上颌窦穿刺III+++。舌苔薄黄,脉弦。证属肝胆湿热,上移于脑,复感外邪,肺经不利,痰热内蕴。治拟清肺泻肝,利湿化痰,通窍排脓。处方:藿香9g 陈皮9g 黄芩9g 山栀9g 天花粉9g 蚤休9g 黄芪15g 皂角刺9g 米仁30g 桔梗4.5g 生甘草2.4g。7剂。

复诊:上方连服三周,脓涕已无,通气改善,臭味已消,左鼻腔少量鼻涕,口淡,纳差。苔薄,脉细弦。拟健脾化湿。藿香9g 陈皮9g 黄芪15g 党参12g 炒白术9g 米仁30g 蚤休9g 皂角刺9g 白芷6g 丹皮9g 丹参9g 桔梗4.5g 生甘草2.4g。十四剂。

按:本例为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加黄芩。山栀泻实火。

8、陈××,男,11岁。

初诊:1999年4月2日。双鼻塞、流涕一年余,伴头痛,头顶痛甚,呈发作性,曾用西药治疗无效,并不得不休学。检查示双侧鼻粘膜充血,双中鼻甲肿大。证属素体肺胃痰热内蕴,肝气夹痰热上攻于巅顶。治拟温胃平肝,化痰利窍。处方:藿香9g 陈皮9g 生白芍9g 皂休9g 白芷9g 吴茱萸4。5g 皂角刺9g 天花粉9g 桔梗4.5g 生甘草2.4g。7剂。

复诊:药后鼻塞、流涕减轻,头顶仍时痛。上方加黄芪12g 米仁30g。14剂。

三诊:上方连服14剂,头痛减轻,鼻塞亦减轻,检查示双鼻底粘涕,鼻甲缩小。上方再加牡蛎30g 冬瓜子9g。14剂。

按:上方连服三月余,头痛全消,并已复学。

9、潘××,女,46岁。

初诊:头痛1年余,前额痛为主,常需用散利痛止痛,怕热喜冷,性急,烦躁,有甲状腺肿大史。鼻腔检查未见异常。舌尖红,舌下脉瘀,脉细弦。证属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络瘀阻。治拟疏肝解郁,理气活血,通窍止痛。处方:柴胡9g 生白芍12g 枳壳9g 制香附9g 白芷9g 天花粉12g 丹皮9g 丹参9g 川楝子9g 薄荷6g(后下) 代赭石30g(先煎) 桔梗4.5g 生甘草3g。

复诊:上方连服12剂后,前额头痛即止,3天前头痛又作,失眠,多梦。上方去天花粉,加石决明15g(先煎) 红花9g 夜交藤12g 山栀9g 绿萼梅3g。14剂。

三诊:药后头痛已。上方加川芎9g 羌活9g。巩固疗效。

按:本例治病兼有肝气郁结,肝火偏亢之象,故用逍遥散为基本方加减。

10、张××,男,20岁。

初诊:1999年12月3日。眉间痛2~3年,遇冷风则痛,有流鼻涕,量不多,平时畏寒怕冷,纳可,便调。检查示双侧鼻粘膜慢性充血,舌胖,尖红,脉弦。证属肺气虚弱,腠理疏松,风寒外侵,滞留不去,寒阻血络。治拟益气固表,温肺散寒,和营通络。处方:桂枝3g 炒白术12g 藿香9g 陈皮9g 生白芍12g 天花粉12g 白芷9g 蚤休9g 川芎9g 牡蛎30g(先煎) 延胡索9g 桔梗4.5g 生甘草3g。7剂。

复诊:药后眉间痛好转,苔稍剥。上方去桂枝、白术,加桑叶12g 制黄精12g 北沙参9g。14剂。

三诊:眉间痛消,偶有血涕。上方去玄胡,加仙鹤草15g 旱莲草12g。14剂。

按:本例眉间痛遇风冷则发,兼有其他肺气虚寒征象,故方用逐渊汤合桂枝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