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皮的蚕有什么特点:砍柴莫忘磨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6:27:37

砍柴莫忘磨斧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伐木工人在一个木材厂找到一份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特别珍惜,下定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了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范围。这一天,他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感动,第二天干得更加起劲,结果只砍了15棵树; 第三天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去道歉,说自己不知什么原因,自己一直很努力,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砍的树越来越少了。老板问:“你上一次磨斧子是在什么时候?”“磨斧子?”工人诧异的说:“我天天砍树,哪有功夫磨斧子啊?”

记得大学刚毕业时,我和我同学雄心勃勃,想考研,晚上经常挑灯夜读到十二点,凌晨五点又会精神抖擞的捧起书继续苦读。互相鼓励着,支持着,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可以说那是我毕业后最充实的一段时光。后来结婚了,生子了,本科证也拿到手了,也变得会“享受”了。因为忙于家务,似乎与书告一段落,再也想不起读书了。偶尔拿起一本书,也只是蜻蜓点水,大致翻翻完事。有时为了应付学校的某些活动,不得不再拾久违的书本,也只不过是捡“重点”的看看。2005年儿子上学了,为了给儿子做个表率,回到家一有空就会拿起一本书像模像样的“看”起来,其实也就是做个样子给儿子看。慢慢的,读书成了一种习惯。平时我看的书比较杂,有教育类的,有小说,有杂志,也有儿童读物。(儿子的书往往我是第一读者,目的是能和他有“共同语言”,他提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我都能答上来) 曾经有一段时间儿子特别崇拜我,认为我无所不知,把我当作他的偶像。同时我自己的视野也开阔了,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一次闲来无事,去图书馆借书看,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真正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栗。”  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多读文学作品,特别要读一些当代的有关儿童,青少年的文学作品。除了文学作品,教师也要读杂书,读杂书就像吃杂粮。鲁迅曾说过:“读书就像蜜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很有限。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一直订阅科技类报刊并坚持每天读书给学生听。郑洁校长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变得沮丧而没有活力。这将会使教师的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

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也许不能改变你的物质生活,但能改变你的精神生活,使你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会改变你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