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人工栽培:清初的苏州廉吏群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57:36

清初的苏州廉吏群体

苏州五中   张长霖

熟悉苏州历史的人会惊奇地发现,清代初期全国最著名的廉吏多多少少都与苏州发生关系,在苏州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业绩。我们不妨先看看这张引人注目的名单,掂一掂分量。在清初康熙、雍正两朝,担任过苏州地方官的先后有汤斌、张伯行、陆陇其、陈鹏年等,而这些人都是数遍整个三百年满清皇朝第一流的大清官,都先后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人称“豆腐汤”的汤斌,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号潜菴。  康熙二十三年四月,江宁巡抚出缺,康熙钦点内阁学士汤斌出任,驻节苏州。在江苏任职期间汤斌整肃吏治,惩办贪官,兴办教育,养护民风,江苏吏治为之一变。汤斌上任后,实行了一些稳定封建秩序的措施,如打击豪强,蠲免苛赋,建立义仓社学,宣传儒家经典,毁弃五通神淫祠等,从而受到康熙帝的宠任而被尊为“理学名臣”。汤斌自奉极俭,经常采巡抚衙门后园的野菜供膳,豆腐就是美食了,所以得了“豆腐汤”的别名。汤斌死后,家中仅有8两银子,还是他的朋友送来了20两银子方让汤斌入土为安,将他安葬在宁陵县己吾城。乾隆元年(1736年)追谥 “文正”, “文正”这个谥号,是封建社会文臣最高的谥号,在清朝的历史中,得到这个谥号的只有8个人,其中包括挽救了清皇朝的曾国藩。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四十八年,调任江苏巡抚。当时总督噶礼贪横,与张伯行屡屡作梗,康熙五十年,江南乡试副考官赵晋舞弊,发榜后,发生骚乱,应试者抬财神入学宫抗议。张伯行在会审此案时发现噶礼有牵连的痕迹,而噶礼恶人先告状,遂酿成大案,双双免职。诸多大员袒护噶礼,而皇帝相信张伯行清廉,罢免噶礼,张伯行复职。张伯行在拒收贿赂时写下这样的句子:“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至今都可以成为官员们的座右铭。伯行在外做官三十余年,“未尝携眷”,每次上任,所带随从人员很少。雍正三年(1725)二月十六日,七十五岁的张伯行与世长辞。雍正帝赠谥“清恪”,追赠太子太保。

陆陇其初名龙其,后改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十四年七月实授嘉定知县(现在是上海市嘉定区,当时属苏州府)。陆陇其在嘉定任职三年,严守法令制度,勤于公务,善于收缴赋税,广泛推行教育,善于断案,杜绝行贿,端正社会风气和读书人的风气,所以不满一年而嘉定大治,惠政不可胜纪,被称之“为醇儒,为循吏,为直臣。”陆陇其对待自己近乎苛刻,非自己种的蔬菜不吃,非自己老婆纺纱织布做的衣服不穿。他夫人穿着朴素,以至被人误会成仆妇。陆陇其做官动真情,为了劝解百姓母子和好磨破嘴皮。甚至自己跪在大太阳地下来责罚自己的劝解效果不佳。但是这样的人在官场实在是异类。他给上司慕天颜生日送礼只是自制布鞋一双,使慕天颜忌恨,终于找个由头罢了陆陇其的官。陆陇其卸任时依然两袖清风。卸任时嘉定百姓聚而相争,围而力辩,陆陇其好言相劝方才散去。难怪有人写诗称赞道:“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也难怪著名诗人叶燮因为与陆陇其同登白简遭贬而引以为荣。陆陇其去世后,嘉定百姓认定他做了嘉定的城隍,对他的祭祀一直延续到清末。

汤斌、张伯行、陆陇其是整个清代仅有的配享文庙的三位文官,这足以让苏州人骄傲。

陈鹏年,字沧州,又字北溟,湖南湘潭县环山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陈鹏年任苏州知府。当时苏州正闹饥荒,他呈请发放国库的米粮以平定市场的米价,提倡节俭以戒除奢靡之风,难得的是他还亲备药方,驾着小船遍访周边村落,按人口发放方药和赈灾物品,救活了数千民众,做好了灾后的防疫工作,因其所到之处瘟疫就绝迹了,甚至有百姓把他视若神明,并在门上写上陈鹏年的名字以镇瘟疫。在张伯行与噶礼案件中坚决站在张伯行一边而遭到噶礼忌恨,几乎遭遇不测,终于置于闲职修书,在武英殿修书10余年。值得一提的是,两袖清风的陈鹏年在武英殿担任修书总裁官期间,因经济拮据租不起房子,只能朝夕以殿庐为家,令后人唏嘘不已。是陈鹏年把著名的廉石请进了苏州文庙,为苏州士林树起永远的警示。

苏州历来是富饶,居官富乡易生奢靡之风。难得清初有这么多清官治苏,这真是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