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荒时代的老公txt下载:如何让“生活实践、问题”走进数学课堂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43:08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如何让“生活实践、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敦煌市五墩学区          张鸿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我们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既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那么怎样才能让生活实践和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把问题情境化、生活化,并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达到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旅游中的数学”时,根据我市是旅游胜地的特点,我将教材特意设计成:“五一放假,有39名同学来敦煌游玩,老师要尽地主之意做导游,领他们去游玩。租车时发现没有40座的大客车,只有限乘12人的“金杯”和限乘18人的公交,“金杯”每辆每天120元,公交每辆每天160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怎样租车最便宜?”一听能帮上老师的忙,大家马上拿起笔,七嘴八舌的开始边讨论边计算,很快就得出了四种方案。
公交车辆数
金杯车辆数
可坐人数
租金/元
方案一
1
2
42
400
方案二
2
1
48
440
方案三
0
4
48
480
方案四
3
0
54
480
经过汇总填表后,结果已经很明显了,我心底以为本节课的任务已完成,就问:“老师应选哪一种方案呢?”大部分同学说“方案一”个别同学却说:“方案四”。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本节内容,我就将观点是方案一的同学定为正方,而将观点是方案四的同学定为反方。让他们各抒己见,看究竟哪种方案最省钱。大家辩论地异常激烈。正方理由是:“四种方案中,方案一租金最少,座位也合适,而且3辆车中有2辆金杯车,比方案四的3 辆都是公交车烧油少,也环保。应选方案一。”反方理由是:“我们的租金比他们虽多80元,但多出了14个座位,五一来敦煌的游客特别多,有些人会租不到车,我们可以将14个座位按金杯车的价钱租出去。那么,老师就只需付360元租金,而且还帮助部分游客租到了车,更显得我们敦煌人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至于环保,部分游客坐了我们的车,就不去租用别的车,车少了,污染也就少了。我们强烈建议老师采用方案四。”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了,但同学们的争论仍很激烈。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锻炼了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拓展了思维,使教与学很自然的融为一体。只要我们经常像这样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结论,就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二、结合生活实际,感悟知识内涵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由于受思维能力的限制,头脑中还不能及时建立正确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及概念的本质属性还不能及时理解,认知还较为肤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把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点、难点。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我根据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对“千米”的认识较为模糊,以致出现用“千米”来做旗杆、楼房等物体的高度单位的现象,再加上“千米”这一单位不同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在课内不能直观演示。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而正确的认识“千米”,我把数学课堂移到了操场上,先组织学生到操场上绕跑道“跑一跑”,让学生亲自来感受“千米”的长短。通过实际体验,同学们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千米”的知识点。真正达到了将学习变为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玩中感悟,在学中玩乐之目的。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掌握更加牢固。在教学中我还经常把一些学生身边较为熟悉、易于辨认的实物引入课堂,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又如:在对“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我首先让学生分别制作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卡片,课堂中再与指甲盖、手掌等比较,加深学生的直观感知。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都有了深刻认识。
三、增加生活体验,提高认知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常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为基点进入新课。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时,我让学生提前准备1到12厘米长的小木棍各一节,并贴上长度标签。上课时,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发放统计表,让他们用小木棍摆三角形,很快同学们就发现有的能摆成三角形,有的摆不成三角形。然后,我让他们观察统计表,讨论能摆成三角形的三节小木棍有什么关系;再讨论摆不成三角形的三节小木棍又有什么关系。大家在操作、对比分析中很快就感知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定理。这样学习,不但使学生轻松中带着自信,愉快中带着乐趣,而且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定理的内涵,更好地掌握了知识点。使学生真正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自身体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做”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如: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我在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分组操作、讨论,来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数学体验中学会了思维,逐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智能成长的过程。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铺地面”时,正好班上有位学生家里正在建房,我就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李红家准备在6米长、4米宽的客厅铺地砖,有边长4分米的方砖每块5元,又有边长2分米的方砖每块3元,请帮助李红算一算,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多少块?大家都信心高涨,经过分析、讨论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可见如果能适时地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生活,这份体验和参与的激情就将会转化成学生真正喜欢数学的无穷动力。
再如,教学“桌子有多长”和“去游乐园”时,我发现两课内容实际是厘米、米的认识。就将两课组合在一起上,让学生分别准备了1厘米和10厘米长的小木棍各一节,还准备了100厘米长的绳子一根。学习时,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量一量1厘米和10厘米各有多长。感知厘米这一长度单位;再用手臂量一量100厘米的长度,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1米。这样新授,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血有肉、生动有趣、具有简洁美的一门学科,它实实在在融入我们的具体生活,又能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从而认识到学好数学有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实用性,进而感受到学习数学无限乐趣。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数学教学正逐步向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来组织教学,并将数学问题以生活情境和趣味活动等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使复杂抽象的数学定理、概念、命题等变得简单、形象而直观,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