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疼图:古代“刑警”五花八门的搂钱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7:54:08

古代“刑警”五花八门的搂钱术

 

古代“刑警”五花八门的搂钱术

文/赵炎

    曾读过张鸣先生关于古代衙门捕快的文字,感觉非常有趣。他根据衙役的分工,将其分为三班倒,其中有一“快班”,非常类似今日之刑事警察,主要工作是“拿贼,破案”,当然也干些“催租税”等杂活。

    这些聚集在衙门里的“刑警”,虽然也穿制服,却没有今天警察的公务员身份,他们清一色是贱民。“一族有捕,三代禁科,犹娼户及伶人也。”(《历代官衙琐记》)“刑警”混得好像唱戏和卖淫的,真是够呛!

    这个现象很奇怪,为何“公权力”要让贱民来执行?赵炎是这样理解的:古人大概拘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教条,成天与犯罪分子打交道的人,注定不是好人。也就是说,既然不是好人干的差事,那就让贱民来干吧。“刑警”居然属于贱业,说什么也不会有人相信,但在古代却是真实的,一点也不夸张。

    在官员士绅的眼里,这些“刑警”简直一文不值,比奴隶还奴隶,甚至那些连饭也吃不起的穷酸秀才,也打骨子里瞧不起他们。大多数时候,这些“刑警”还是官老爷的替罪羊,案子破不了,税负收不上来,轻则打屁股,重则充军、杀头。像《包公案》里的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等人,很是威风,那是文艺作品在戏说,千万别当真。

    可是,老百姓看见“刑警”却怕得很,为什么怕呢?原因就在于他们手中掌握着“公权力”,可以动辄不问青红皂白拿人、锁人,铁链子往你头上一套,有罪没罪先请你蹬几天大狱再说。

    有了老百姓的怕,“捕快老爷”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因为他们可以想方设法搂老百姓的钱。根据赵炎的统计,古代“刑警”的搂钱术可谓五花八门,拣主要的来说,大抵有以下几种。

    保护费。本来这是黑社会的财路,专门针对那些做小本买卖的商贩。到了“刑警”这儿,收费的人群就无限扩大了,小商小贩、街坊邻居、外来走亲访友之人,你想夜间走路不撞鬼,白天出门不遭事,请交保护费。钱不在多少,三贯五贯不嫌多,两吊三吊不嫌少,关键在于你的“孝心”,显得“刑警”有面儿。

    酒饭钱。这个花样就多了,走到哪吃到哪,暂且不说,谁敢跟“刑警”要饭钱?莫非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如果老百姓摊上官司,过堂讯问,不免要挨板子,想挨得轻一些吧,送些酒饭钱来,让老爷们吃好喝好,一切都好说,否则,就往死里打,打死你丫反正不偿命。

    脚鞋钱。也叫跑腿钱。罪犯的家属一般是见不到官老爷的,而“刑警”却能经常见到,躲都躲不开。想花钱疏通,以减轻罪行,只能通过“刑警”这“华山一条路”,人家为你跑腿,当然要收取好处费。

    宽限钱。有些罪犯家属自认为路子野,只要尚未过堂,总指找关系望私了,可免去牢狱之灾。这个时候,就需要“刑警”帮忙宽限些时日,于是,就有了“宽限钱”的名目。其实对于“刑警”来说,套路很简单,只需修改抓捕时间就可以了,可谓举手之劳。

    买放钱。花钱可以把罪犯买放,这是古代缺少法制的表现,够黑暗的。事实上,古代“刑警”收钱释放罪犯的例子非常多,操作起来也不难,特别是一些犯罪情节较轻的案子,根本不需要过堂,也不需要记录,直接放人就成。大案要案,也有办法,只要钱给的多,随便找个替死鬼,改个名字,再割掉舌头,审破天也无法翻案,秋后问斩。而元凶早回家抱老婆去了。

    说和钱。在古代,官老爷办案,是不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只要有人告状,逮着了都得判。当然,也有空子可钻。比如,有一个成例叫“民不告官不究”,如果当事人不追究,或者主动撤诉,那么,官老爷会乐得袖手。可是,如何才能说动当事人不追究或撤诉呢?有办法,找“刑警”帮忙两边“说和”,这个时候花的钱,就叫“说和钱”。

    攀指钱。也叫“贼开花”,具体做法是:一旦有了窃案,“刑警”会指使窃贼多加攀指窝赃的人家,被攀指的,多半会央求“刑警”想办法开释,这样,大笔的钱也就收来了,还落个人情。

    钓鱼钱。前不久网络曝光某地交警部门搞“钓鱼执法”,网民们很是群情激愤。其实,古代“刑警”也擅长此道。弄个赃物往人家里一黑,第二天上门查赃,你是跳下黄河也无法洗清罪名的。即使碰到海瑞这样的清官,把案子查清了,为你洗了罪,估计家财十有***也散尽了。古代也有“刑警”利用妓女勾引路人,然后以拐卖妇女罪,敲人家钱财的,这也是“钓鱼”。

    古代“刑警”之所以想出这么多捞钱的手段,关键有三个原因。一是他们拥有“公权力”,却无有效制约和监督,追根溯源,还是体制问题;二是“刑警”队伍素质、品行低劣,恶人、匪人、无赖、流氓等充斥其中,这些人等闲都要欺负老百姓的,何况还穿了制服?三是“刑警”收入过低,不抓些外快,无法养家糊口。甚至还有只干活不拿钱的,称为“白役”,明摆着就是想通过做“刑警”榨老百姓的油。(赵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