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毒九到泉水:D版唱片辨别和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05:06

D版唱片辨别和评价

 

过去网上流行的是mp3,音质么,大家也不在乎。现在网上都流行ape,许多朋友担心,我下载的会是D版么?万一是D版的,音质会很差么?

 

我买片子,有十几年的历史了,Z版、D版虽不多,但也都买过些。我在网上下载APE,也有两年的历史了,下载过许多片子,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音乐类型。而且,这里面我确认是D版的,也占了一定的比例。现在就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谢,对大家可能有所启迪。也希望这段文字能抛砖引玉,使我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D版唱片的界定

 

什么是D版唱片呢?

1、非法制作,没有任何版权的唱片,都属于D版唱片。包括通过某些渠道混入一些不很规范的正版市场的唱片(虽然上面照样有某某出版社,版号和防伪标志等)。

2、国内某些小出版社,通过一些手段,规避正规版权,蒙混过关出版的一些片子,我认为也应该归属D版。

在这里,我插个笑话,我曾经买过一张10元的小出版社出版的唱片,在上海某新华书店买的,那里不可能有第一条的那种D版片的。但拿回家一放,居然不是这个歌手的原唱,虽然模仿得比较像,但一听就能听出来了。你说他侵犯版权么,他说:我又没有用这个歌手的原唱。你说他欺骗消费者么?他说我又没写这是原唱的。晕啊,这是我亲身体验到“D版”。

3、还有一种特例:凡国内出版的,有正规引进手续、版权和出版手续,但网上许多朋友习惯称之为:“伪正版”。这种唱片最是良莠不齐,下面我们再慢慢讨论。

 

二、音乐类型和D版的关系

 

一般音乐,我们把它分为两大类(我想这种分类法不科学,但为了讨论方便,姑且为之吧):

1、流行音乐(包括中外流行歌曲,轻音乐,new age等)的D版相当比较多,因为听众广泛,买的人非常多,尤其是学生和中低收入的占相当比例。这个类型的音乐的D版资源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价格低廉,一般每张才4-5元,一般由有印制的正、反面的彩色封套,但没有CD盒。

2、古典类型的D版相对比较少,如果有,也是比较“耳熟能详”的曲目、指挥等的唱片比较多,比如“贝多芬”“卡拉扬”等等。冷僻的就不多见,因为做D版的怕卖不动。我发觉古典类型的D版,总体做工比比流行的好些,封套唱片印制也很漂亮,甚至某些唱片(如卡拉扬金碟系列)简直堪称D版的精品。

 

三、D版唱片的制作与质量

 

D版唱片,质量各不相同,其原因与制作很有关系。

我们能买到的唱片,不论Z版或D版,都是由许多不同地方出版,又有不同厂家压制的,因此即使是同样音乐的Z版,不同年代出版的或不是一个地方压片的,音质也会有区别,何况是D版的。因此唱片的制作对最终效果影响很大。

我曾购买过一些D版片,顺便与卖CD的小老板聊了一下,他说与出产地关系很大,某些地方出的,质量很好,音质也不错。而某些地方的,就很差。流行类的音乐,听说现在有某些D版商为了赶在Z版和其他D版商之前出,以抢占市场,不惜以0day-mp3略加修饰后灌片,真是混蛋透顶。

某些D版(包括某些“伪Z版”)为讨好买家,在一个专辑中多送几首不是本专辑的曲子,而且往往是这个歌手的有名歌曲,这种很常见。而Z版则较少有这种。

D版中的“精选片”也很多,甚至不是一个唱片公司的歌手都放在一起,这在Z版中是极少存在的。这种情况比较容易识别。

D版制作商的水平,市场定位,硬件水平(基本投资),也影响到他的产品质量。

某些D版商是打“品牌”的,质量比较稳定,也有比较好的制作和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很不错,都是数码编辑和制盘,如果你抓轨,会发现与Z版一样。数码复制确实可以做到100%准确,这是模拟技术无法比拟的。当然由于D版虽然能做到数码上一致,但使用的母盘刻制,压制的盘片,真空溅射金属的均匀性等等方面,与Z版仍有很大差距,那么在播放时,一般都能听出不同(除了您使用某些型号最新的顶级CD机。因为这种机子带有数码音频流重组技术,可以完美修复各种相位偏差的,播放这种D版可与Z版音质相同)。但某些D版商,并不重视“品牌”,使用模拟技术进行编辑,那就惨了,曲目间隙也变了,电平也不同了,音质更无保障。尤其是某些拼盘、大杂烩的片子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一个做唱片的压模,是有其压制寿命的,做Z版也好,D版也好,都会碰到这个问题。有些D版商,吝啬得很,非要压到实在读不出了,才换压模。这样压到后面的那些片子,可读性很差,就严重影响音质了。从EAC抓轨来看,这些片子的读取质量也就很差。可喜的是,由于市场的制约,这种情况这两年有所改善。压制的片子的片基,对CD片的正常播放,也很有关系。好的片基,材质和厚度均匀,几何尺寸都在公差范围内,播放时很少有振动和抖晃,保证了良好的重放效果,但是这种片基价格较贵,D版商一般不太舍得多花这个钱,买的一般是比较差一些的片基。至于溅铝的设备和材料,也是与成本有关。溅铝不匀的CD片,反射率不均匀,那就麻烦了,CD机读取时候,伺服回路会不定地更改激光头的功率,会影响电源回路的功率,对于中、低档CD机,由于数码和模拟部分的电源并不完全独立,将直接影响对模拟回路、解码回路产生电源扰动。发烧友们都理解这种扰动对音质的危害。

再来说说令人最头疼的所谓“伪Z版”。国内出版公司皓若繁星,每年翻版出版的港台和国外各种音乐专辑多如牛毛,而且质量相差很大。同样是周杰伦的专辑,卖十几元的有,卖三十几元的有,卖五十几元的也有,太乱了。比较正规的,比如中唱,上海音像,广州白天鹅等,制作比较精良,选择的制片工厂也很正规,一般质量有保障,但价格偏高。而某些小出版社,往往质量很不稳定,有时会不错,有时一塌糊涂,另人望而生畏。但价格低廉却是他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这个方面我经验不足,讨论不深,还望有这方面经验的朋友多谈体会。

刚说了D版唱片的音质与制作关系很大,那么播放设备呢,同样影响很大。要注意,我们看相关的CD机评测,是没有哪位会评测CD机(哪怕是普及型的)对D版盘的播放能力的。如果说,我有两张盘,一张是Z版,一张是D版(或者是自己刻录的盘),而两张盘上数字信号完全相同,那么,他们的音质相差多少呢?这个绝对是很难量化的问题,但这恰恰又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而你拿这两张片子,到各个不同的CD机上去实际放一些,用一套比较好的音响系统听,那么定性的答案很明确:Z版的音质一般总会超过D版或自己刻录的。但定量方面,却会相差甚远。有的CD机播放D版或刻录片,音质很接近于Z版。有的却惨不忍听(尽管这台CD身价不菲,而且不一定越贵的机子表现越好)。这与CD机对各种片子的兼容性,设计理念等各方面都有关系。如果您没有在多台不同的CD机上播放过各种不同的Z版和D版片前,最好不要对D版(包括刻录片)的音质主观地下结论性的意见:“D版的音质是完全不能听的”,或是相反。(所以我也不敢下这个结论)。

 

四、如何辨识D

 

歌中唱“给我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那D版唱片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歌词错了?没错,那是mp3man把歌词改了哦。

既然是D版,就像杀人凶手,即使手段再高明,但总会在作案现场留下些蛛丝马迹的。让我们来看看有那些证据可以证明这个唱片或者下载的ApeD版的吧

我们下载的Ape,到底是不是Z版,大家都很关心,但是下载又不同于买碟,许多方面的信息别丢失了。信息越少,判断就越困难。但是,毕竟还有部分信息,还是可以识别一下的。

某个专辑,有其特定的信息。比如:曲目数量和内容,唱片公司,唱片编号,商品条形码,封套,内插页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

国外唱片习惯都在唱片上附有商品条形码(UPCEAN码),比如:63年版的卡拉扬-贝多芬交响全集的第一张唱片,它的UPC码,被EAC抓轨时记录在CUE文件中了(抓轨时需打开相关选项),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信息:

CATALOG 0028942903722

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编码:

通过网络查询,该唱片是DG出品,编号:429 036-2UPC2894290362,其中0289是德国DG公司的编号,429036是专辑代号,因为是5张片,专辑的第一张就加1,也就是429037,与上面的CATALOG相符合。后面的2一般表示CD片,再后面的2一般表示第2版或第二批压制,但有例外的用法。前面不足的位数以0填充。因此该片UPC码完全符合。

我国1992年开始实施ISRC国际标准录音编码(ISO1986年颁布;国标:GB 13396-92),凡国内正规出版的任何出版物,都必须向国家或地方新闻出版署申请ISRC码(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 number),这个码由5个字符加7个阿拉伯数字构成,分5个部分:前2位是国家码,中国就是CN、接下来3位是出版者码;每个出版商都有自己固定的代码;再后面2位是录制年码,比如98就代表1998年;然后就是3位记录码,这个记录码就代表某个专辑。后面是记录项码,表示该专辑中的某个曲目,对于专辑本身来说,就是00;斜杠后面第一位,是记录类型代码,A表示音频记录,V表示视频记录;小数点后面2位是学科分类代码,J6表示音像类。一般的音乐CD,基本都是A.J6。每个专辑的ISRC码也是绝不重复的。举个例子看:黑鸭子-岁月如歌-经典校园民谣,它的ISRC码如下:“ISRC CN-A23-03-317-00/A.J6”其中:A23就是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03表示2003年出版,317就是这个片子的编号。由于这个编码,每个唱片都具有唯一性,因此可以作为是否Z版的证据。同时,大陆和港台在唱片上都印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也可作为参考,具体就不罗嗦了,各位可以到相关网页上查询。许多Z版唱片上每个曲目都有ISRC码的信息,那就更有参考作用了。

上面讲的这些编码就是唱片的身份证,可以到网络上检索来验证该唱片是否Z版。如果封套中条形码/ISRC码,或CUE文件中的CATALOG与该片不符,那就值得怀疑了。

由于抓取UPC/ISRC码,会延长抓轨时间,因而我们看到不少APE的专辑,并没有这些信息,往往是EAC“抓轨时读取UPC/ISRC码”选项未打开。所以,没有这些信息,也不能作为D版的依据。不过个人认为,大家抓取Z版片时,最好还是打开该选项。还有种情况,D版完全按照Z版数码复制的,那么这些信息也是有的。但我认为,如果有这些信息的话,那基本属于“精品”D版,是完全按照z版数码复制制作的,一般音质不错,而且抓成WAV后,甚至也会与Z版无区别。当然如果碰到作伪高手,先把cue文件给篡改了,那就难以辨别了。

最后就是封套的事情了,看封套的大图,往往也是分辨Z/D的重要手段。网上能查阅封套的图片,作为参照;封套上有条形码等许多重要信息可以参考。但是遗憾的是,有大幅清晰图片的APE专辑,占的比例不多,许多都是网上找到的小图,或者是模糊不清的DC(甚至怀疑是网眼)照的图片。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幅图片需要扫描仪,也比较麻烦,许多朋友没有或嫌麻烦。反之网络上有图片,随便弄个大家看得到就是了。还有就是片子是图书馆等处借的,不好意思拿出来。当然也不能排除拿了D版偷偷冒Z版的,当然不敢传大图了。

有了大图就准了吗?也不能轻易下结论。许多网站提供清晰度不错的大图以供欣赏,尤其是国外流行音乐,据我的经验,大约有70%的流行歌曲专辑可以获得大图。那些大图也可能被人利用。所以还要仔细核对大图中的信息与唱片是否完全一致。

最后,就是看上传者自己在上传帖子写的信息了。从心理学角度看,传Z版片的往往神气十足,会比较详细地写专辑的各种细节内容。而传D版的往往一笔带过,尽量避免细节的描绘。但是这只是一般情况,当然也有例外的。

 

五、我对D版唱片的个人看法

 

写到这里应该结束了,但我还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我不把D版“一棍子打死”,某些D版唱片音质确实不错,与Z版差异不大,而且抓轨后制作的Ape甚至与原版片相同,那些D版还是很不错的,还是值得收藏的。因此我对D版,首先是听一下音质再作取舍的。某些朋友对D版有一种绝对反对的态度,我个人持保留意见。其次,我也认为,以D版冒充Z版来获取积分、声望,弄得DApe到处飞的人,到是确实应该将他“一棍子打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