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胆疮是怎么治疗方法:难倒委员的考题考出了什么(今日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20:03:57

难倒委员的考题考出了什么(今日观察)

在教育界别小组讨论结束时,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孙惠玲给在座委员们出了一道孩子考小学的试题,结果在座身为教授、副教授和大学老师的委员们,没有一个人能给出所谓正确答案。(3月13日《新京报》)

先来看看这道题:1、3、5、7、9;2、4、6、8是按照奇数、偶数来分,那1378、59、246是按什么分类的?笔者不才,同广大教授委员一样,思索良久尚找不到突破口,不过看罢答案后,颇有“醍醐灌顶”之意,答案乃按声调划分,1378都是一声,59都是三声,246都是四声。

应该说,在死板的教科书教学模式上,这类题型却有推陈出新之意。如果老让孩子摆弄“多少乘以多少”、“多少除以多少”的把戏,自然是墨守成规,也激发不出啥活力和思考力,因而,在形式上,这类新题型放在升学考试上却有打破常规,摆脱应试教育死板教条之意。

不过,这种“革故鼎新”却只是停留在形式表层。原因很简单,这顶多能算做一道脑筋急转弯。说它是脑筋急转弯,并非只是它在思维上同脑筋急转弯异曲同工,需要独特思考方式来破解,更在于它的答案是唯一的,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标准答案”,也就是说不管你多异想天开,你不能契合到“标准答案”这条思维线索上,那很抱歉,你就只能是“异想天开”。如此一来,扛着创新求异,一洗应试教育尘垢大旗的升学考试最后又落入“答案唯一”的窠臼,创新模式只是在形式上风光了一把,立即成为应试教育的一抹“炮灰”。

 

其实,这也反映了我们在教改模式上的一个误区,一方面盲目求新求异,出的题目让人摸不着头脑,两件事物看起来别说八竿子,八十竿子都打不着;另一方面却无实质突破,把试题搞成脑筋急转弯,人为限定你的思考轨迹,不切中这条脉络,你还真着不了道。漏洞其实很明显,标准答案本就是出题者自己的思考方式,将之界定为“标准答案”无异于将这套逻辑强加给孩子,至于其他再另类再别出心裁的思维发散,都要被打入死牢。

这也提出了教育的一个时代拷问教改如何创新?循规守矩,却跳不出呆板的牢笼;吐故纳新,却又逃不出“考试为重”的背景,还是得主观给分。因而,上述试题只不过在教改上走了一小步而已,还是沦陷在应试教育的领地之中,创新徒有其表,新瓶装的还是旧酒。

创新之所以重要,并非在于另辟蹊径的逻辑习惯,而是能培养孩子独立的思维模式,不至于在一套“标准”下被牵着鼻子走。考题难不难得倒委员、教授倒是其次,关键在于这种试题不至于画地为牢,要能给孩子自由发挥的足够空间。

作者:熊志

(本文来源:江南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