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形弹簧生产厂家:抓良种基础 促滇红品质步上新台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3:21:57
抓良种基础 促滇红品质步上新台阶

蔡 新

(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昆明,650201)

       摘 要:针对近几年来云南茶叶生产发展迅猛,红茶生产利益较低的实际,分析了影响云南红碎茶在国际红茶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竞争力的品种缘故。提出从抓茶树良种基础入手,努力提高云南红碎茶质量水平,打造云南红碎茶的国际品牌,力促云南茶叶产业发展步上新台阶。

       茶叶产业是云南的重要传统优势产业。产茶历史悠久,汇萃了茶树的优越生长环境、丰富的茶树良种资源、精湛的茶叶加工工艺和多彩的茶叶品饮文化等诸多特定要素,主要生产红茶、绿茶、普洱茶和花茶等茶类。近几年来云南茶叶产业发展很快,并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不断研究和解决生产发展的问题,对提高云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进茶叶产业发展步上新台阶,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滇红茶的现状
       茶叶产业是云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近几年来茶叶产业发展很快。虽从2007年下半年遭遇普洱茶市场疲软,茶价低迷的困境,2008年云南茶园面积发展至489万亩,茶叶总产仍达16.98万吨。尤其是红茶生产发展迅猛,2008年全省红茶产量达2.52万吨,是2007年0.69万吨的3.65倍,为云南产茶历史之最高产量。尽管2008年云南红茶快速发展有着普洱茶的生产严重滑坡,茶类结抅调整的深刻背景,但滇红茶生产的这种发展速度确实令人惊叹。同时,我们亦必须正视云南红茶快速发展所凸现的红茶生产效益低的严酷现实:据云南省茶办统计,2008年云南全省毛茶平均价为15.4元/kg,而 2008年1~8月底, 71家茶叶企业生产红茶24230.29吨,产值32769.17万元,平均单价13.524元(其中CTC红碎茶产量6047.29吨,产值7984.55万元,平均单价13.2元/kg); 红茶出口量为3633.46吨,出口额5516.2万元,出口单价15.18元/kg( CTC红碎茶出口量1403.74吨,出口额1848.9万元,出口单价13.17元/kg),无论红茶平均单价或出口红茶平均单价,尤其是红碎茶出口的平均单价均低于全省毛茶平均价格。决定茶叶商品价格的因素固然较多,但由于品质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使茶价较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商品生产的良性发展均有赖于生产利益的获得,而茶叶商品生产利益则取决于茶叶产品是否适销对路、附加值的高低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目前云南红茶质、效问题已成为影响滇红茶的市场竞争力的“瓶颈”,且云南红茶生产利益较低,势必影响云南茶业可持续发展。
       二、茶叶品种是影响滇红茶品质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茶叶产销,红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2005年全球产茶344万吨中,红茶产量246万吨(占茶叶总产的70%),155.6万吨出口茶中红茶有113万吨(占出口总量的82%),而且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红碎茶占红茶销量的95%。显然,世界茶叶市场是由红碎茶所左右。
       云南是中国传统的红茶生产大省,红茶历来是云南茶业主要的优势茶类。云南省所生产的红茶有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两种,统称为“滇红”。云南工夫红茶素以特有的“条索肥硕,金毫显露,香高味醇,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香气高持久”的品质特征和云南红碎茶具有的“汤色红艳,滋味浓强、鲜爽,香气高持久”品质特征而成为中国红茶中的佼佼者。基于对滇红茶品质优良的认识,加之由于从2000年以来云南红茶生产量基本在l万吨左右且近几年还呈下滑趋势,2007年仅生产0.69万吨,其生产利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当2008年云南红茶突然快速发展,产量大增,产销矛盾、经济效益问题日趋突出时,人们才认真关注云南红茶经济发展问题。云南红茶生产者质疑:为何优质的云南红碎茶在国际红茶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其价格为何难与目前占有优势地位的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国生产的红碎茶一拼高下?
       究其原因,首先茶叶最基本的属性是饮品,作为一种饮用商品,茶叶最典型的品质特征表现在其嗜好性,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依消费者对茶叶色、香、味、形的嗜好进行茶叶品质的评价。每一种类茶叶,它的色、香、味、形品质都有不同的内容和含义,在长期的饮用过程中,国际市场上对优质红碎茶己形成了明确概念,对内质“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鲜爽,叶底红匀明亮” 的红碎茶倍加青睐,并以此要求和评价红碎茶的品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国生产的优质红碎茶正是具有这种品质特征,故适应消费的需求而处于当今世界红碎茶茶市的强势地位。
       再从茶叶生产角度看,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归结于鲜叶、加工环境和加工技术等,尤以茶树品种鲜叶的生化物质种类、含量及其比例对茶叶品质影响最明显。茶鲜叶经不同的加工工艺,其所含化学物质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增减和质的变化,形成了各种茶类所特有的色泽、香气、滋味和形状,色、香、味因子的形成,都是以鲜叶的生化成分为基础的。红茶的加工与其他茶类最大的区别在于加工中首先通过萎凋提高鲜叶中酶的活性,随后在发酵中利用酶促氧化作用,使茶叶中叶绿素的氧化降解,多酚类化合物及儿茶素物质在多酚氧化酶与O2的催化作用下,很快被氧化形成初级产物邻位醌类物质,这些初级产物聚合形成联苯酚醌类的中间产物,继续在O2的作用下,氧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等有色物质,构成红茶特有的外形褐红润泽,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高爽浓烈,滋味浓醇,活泼甘甜,叶底红明的品质特征。茶黄素为黄色物质,是红茶茶汤亮度、香味的鲜爽度和浓烈度的重要因素;茶红素系红色物质,是茶汤浓度的主体,收敛性较弱,刺激性小,具有酵甜滋味。红茶品质的差异取决于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三类色素的含量及其组成比例。品质优良的红茶,茶黄素和茶素的含量比例较大,茶褐素含量较少,陈文怀研究表明[1](表1),茶黄素与茶红素和红茶滋味呈高度的正相关,而茶褐素与红茶滋味呈负相关。许多研究显示:茶黄素含量高,茶红素与茶黄素两者比值低,茶汤淡薄欠红艳,滋味不够浓醇;茶红素含量高,茶红素与茶黄素两者比值过高,茶汤深红欠亮,滋味平淡,叶底暗红,品质下降。茶汤中茶黄素含量少,汤色亮度差;茶红素含量少,汤色红浅;茶黄素、茶红素含量越多,汤色越红艳明亮,茶褐素含量多,汤色趋暗;茶褐素含量越高,汤色越暗,茶汤品质越低;茶黄素比例大,叶底橙黄明亮,茶红素多,叶底红亮。茶褐素比例大,叶底红暗。只有茶黄素与茶红素含量水平都较高而且比例适当才能形成优良的品质。
       云南红碎茶系用云南大叶种生产。云南大叶种,叶质柔软肥厚,多酚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含量较高,是适制红茶的良种,但其加工的红碎茶的茶黄素含量通常低于1%,而印度、斯里兰卡与肯尼亚等国生产的红碎茶的茶黄素含量高达2%以上,故云南红碎茶的浓强度稍逊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国生产的红碎茶,质量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何用云南红碎茶的茶黄素含量较低呢?据阮宇成[2]、程启坤[3]研究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由于在长期生育过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生态因子的影响,生化特性不同而造成其生化成分的差异,从而决定了茶类的适制性。据分析(表2),云南大叶种与肯尼亚品种儿茶素总量差异不大,但主要是没食子儿茶素组分比例上存在较大差异,云南大叶种的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含量比肯尼亚品种高,而肯尼亚品种鲜叶中较云南大叶种含有较多的表没食子儿茶素(L-EGC)(肯尼亚品种L-EGC为63.17mg/g占27.91%;云南大叶种L-EGC为21.67mg/g占9.64%)。从对马拉维不同无性系品种中儿茶素与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揭示,凡品种鲜叶中含有较多L-EGC,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的加工制成的红茶中常含有较多的茶黄素,红茶品质亦较好。即鲜叶中茶多酚、儿茶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其总量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组成茶多酚的各组分的含量及其比例。因此,云南大叶种品种鲜叶中由于尚存在L-EGC含量较低的缺陷,故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茶黄素较少,从而影响了滇红红碎茶的质量水平。
       杨贤强[4]认为:茶叶中儿茶素的生物合成首先形成的是表儿茶素(L-EC)与儿茶素(D,L-C)等非酯型儿茶素,再经羟基化或没食子酯基化,才形成了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原始型的品种含有较多的L-EC和D,L-C。云南大叶种其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组成中L-ECG含量较高,而且L-EC和D,L-C的含量超过了L-EGC,茶叶中儿茶素类的含量与组成异于别的品种,是它保持了原始特性的缘故。由于儿茶素中的酯型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是合成茶黄素的重要基质,尤其是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高的品种,在制茶过程中形成更多的茶黄素。这从另一方面亦诠释了保持了原始特性的云南大叶种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茶黄素较少的遗传种性原因。
       三、从抓良种基础着手,力促云南红碎茶的国际品牌
       目前,云南茶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我国茶叶发展正往中西部地区转移,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新农村奔小康的步伐加快,对茶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入世后我国享受最惠国待遇,并且中国一东盟贸易零关税计划的实施,关税大幅度降低,出口成本下降,多元化外贸经营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的外贸经营格局极大地活跃了茶叶出口贸易,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十分有利于云南茶叶出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云南生产的具有"安全、健康、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茶"倍受推崇;龙润普洱茶成为2008年奥运会特许商品等,这些难得的机遇为实现云南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云南茶产业展示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面对近年来云南茶业遭遇的普洱茶生产滑坡以及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现状,如何把握良机,采取怎样的举措,对实现云南茶产业稳步、健康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鉴于云南大叶种品种鲜叶中存在L-EGC含量较低,茶叶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茶黄素较少的缺陷,云南红茶生产利益较低的问题,从技术层面应从抓茶树良种基础着手,采用适制优良红碎茶的品种,提升云南红碎茶的品质,打造云南红碎茶为国际品牌。因为放眼国际茶叶市场,可以肯定未来几十年仍是红碎茶占主导地位。云南红碎茶的发展必须顺应潮流,努力生产符合世界消费要求的优质红碎茶,拓展国际市场,只有不断增强云南红碎茶竞争力,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从抓茶树良种基础着手,要加大选育和引种适制优良红碎茶的品种。云南大叶种群体的丰富基因为今后深入研究铺平了道路。广东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己成功地筛选了一批高茶黄素茶树品种,其中云大淡绿于2001年审定为国家级良种,试验研究表明具有适制优良红碎茶的特性。依李家贤等[5]在广东试验研究,将云大淡绿与云南大叶种一芽二叶鲜叶的L-EGC含量以及其制成的红碎茶中儿茶素氧化物含量分析和品质评分结果列于表3,十分清楚地说明茶树良种对加工优良红碎茶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文怀,茶树品种主要性状的相关性[J]. 茶叶通讯,1985(3)
       [2] 阮宇成,茶叶鲜叶品质的生化问题[J]. 茶叶,1982(2)
       [3] 程启坤,茶化浅析[M].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982
       [4] 杨贤强等,茶多酚化学[M].上诲科技出版,2003
       [5] 李家贤等,高茶黄素品种鲜叶化学组分与红茶品质特征指标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