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到丝绸的过程视频:小崔说会:“两会”留给了我们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59:40
小崔说会:“两会”留给了我们什么?崔宇

2011年3月3日-14日召开的“两会”,由于各路媒体报道的角度、深度和高度不同,让普通公众深切感受到了信息时代的苦恼。如果你没有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就很容易被信息烟尘迷住了眼睛。

作为一次大会,我们需要关注“两会”会议议程的完成情况,而不必过多纠缠于代表委员们在场外的只言片语或豪言壮语,“两会”不应该成为他们的秀场。对于政协会议,我们要关注提案的审查和办复情况;对于人大会议,我们要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审议、修改和表决情况。同时,也要稍微关注一下全国人大组织的多场记者会,其中包括国务院总理在历次全国人大闭幕后的记者会。

先说政协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时发布了过去一年政协提案工作情况报告,这里面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自2010年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全国政协共收到提案5678件,其中,政协全体会议期间提案5430件,闭会期间提案248件。经审查,立案5300件,占比93%;第二、截至2011年2月20日,提案已办复5273件,占立案总数的99.49%。其中,已经解决或采纳的占27.18%(这一比率同比增长了32%),列入计划拟解决或拟采纳的占58.53%,用作参考的占14.29%。

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闭幕时发布了本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工作报告,据统计,截至2011年3月8日下午2时,共收到提案5762件,比上一次政协会议增加6.11%。参与提案的委员2035人,占委员总数90.04%。经审查,立案5408件,占提案总数93.86%。

结合这几组数据,我们大致可以判断:第一、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热情还比较高(当然,在闭会期间热情较低),不仅提案数量出现了增长,而且参与提案的委员也占到了九成左右;第二、过去一年提案办复比率也比较高,几乎全部办复,尽管解决和采纳的占比也出现了增长,但占比还不到三成。当然,具体哪些提案得到了解决和采纳还需要具体分析,不排除会存在“拈轻怕重”的情况。

再看人大会议。本文第二段提到的那几个报告,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先要经过代表的审议,然后略作修改,再投票表决是否通过。据媒体报道,政府工作报告修改了9处,十二五规划纲要修改了38处,计划报告修改了14处,预算报告修改了4处,但具体到每一处究竟是如何修改的,截至目前,并没有公开信息详细披露。从已经零星披露的修改情况来看,并没有“动大手术”。

具体投票表决的情况见下表: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情况表

  赞成票数 占比 反对票数 占比 弃权票数 占比 总票数 政府工作报告 2793 97.11% 47 1.63% 36 1.25% 2876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2778 96.63% 59 2.05% 38 1.32% 2875 国民经济计划报告 2709 94.29% 119 4.14% 45 1.57% 2873 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 2391 83.28% 362 12.61% 118 4.11% 2871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2756 95.86% 82 2.85% 37 1.29% 2875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242 78.06% 475 16.54% 155 5.4% 2872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306 80.35% 434 15.12% 130 4.53% 2870

来源:中国人大网


从表决的情况来看,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共出席2882人,但从表决总投票数来看,每个报告不尽相同,且都低于总出席人数,按理说,赞成、反对和弃权票数之和应为总出席人数;二、从反对票和弃权票占比来看,代表们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不太满意,这也与社会舆论遥相呼应。但按照程序,只要半数以上通过就可以了。

对于一些媒体和公众来说,“两会”留给他们记忆最深的,也许是国务院总理答中外记者问。2003年至今,温家宝总理已经九次面对中外记者。回顾这九年的记者会,一个最明显的感觉是,涉及经济领域的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2005年中国宣布进入“改革攻坚年”开始,而且,涉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系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国内问题和国际争端日益增多,同时,也反衬出各国媒体对中国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的话题有些“疲劳感”。

从2011年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在回答十二五期间为何将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定位7%时,温家宝认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此前,许多官员和经济学家都表示,中国经济至少要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才能缓解每年1000多万的新增就业压力,这也是为何中国总是将8%作为增长目标的原因所在。温家宝的这番表态可以说是推翻了这种说法。其实这里面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要看各产业的就业弹性。第二产业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很快,但对于就业的拉动则不如第三产业;铁公基等行业对就业的持续拉动也不如其他第三产业。从温家宝的表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国意识到了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既降低经济增速缓解通胀压力,又不带来大量失业。但是,中国2011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依然定位为8%。

第二、在回答《华尔街日报》记者关于通胀压力的提问时,虽然温家宝认为目前的通胀是国际性的,输入型通胀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但也没有回避国内货币流动性的问题,特别是提到房价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列为稳定物价总水平要做的第一个工作。

第三、在谈到保障房问题时,温家宝有两个表态值得关注:一、中央今年将向地方补助1030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加大投入,但还必须更广泛地利用社会资金;二、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后,管理和退出机制现在就要着手制定规则。对于第一点,在《小崔说会:保障房“大跃进”》已有所论述,这里想强调的是,2011年保障房要建设1000万套,同比增长了约70%,但为何预算的全国财政住房保障支出只增长了不到10%?这并不是一个积极的态度。对于第二点,确实需要加快住房保障立法的工作,这样保障房建设才有长效性的制度基础。

第四、在记者会临近结束时,新华社记者提问“去年农民收入的增长是27年来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请问总理,这是否意味着在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个拐点?”,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历年数据,除了2010年,最近一次农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是在1997年,而不是27年前。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6%,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在温家宝总理回答提问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个有偏差的数据,“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到50%”,实际上,2010年这一比例为41%左右。
最后,转述一下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结束时主动对日本记者说的话(日本记者并没有提问):“我想借此机会,向在这次灾难中遇难的日本人民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全体日本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也把同样的祝福送给云南盈江地震灾区的朋友们。还想说一点的是,如果大自然乖戾无常,如果地震不可预测,至少可以把房子盖结实点。

(本文作者崔宇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其撰写的“财经点评”专栏曾获亚洲出版业协会2010年度“最佳评论奖”。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yu.cui#dowjones.com或通过新浪微博与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