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黑客在线:构筑新一轮大芜湖规划的战略框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4:56:44

构筑新一轮大芜湖规划的战略框架   

近年来,芜湖作为皖江最富活力的城市之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挑战,面对剧烈整合的长三角区域,芜湖如何重新打造融入长三角的关系坐标?规划对芜湖未来空间结构如何精心构架?在皖江城镇带中,芜湖能否名副其实地担纲主演?
根据芜湖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及时提出了重新构建3317平方公里大芜湖的城市规划框架体系。在规划部门众多规划师的共同努力下,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最近编制完成。为此,市政府及规划部门多次召开征求意见会、座谈会、论证会,省建设厅也于近日在芜举行了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论证会,邀请了包括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崔功豪,同济大学教授、博导吴志强、戴慎志等在内的一些专家学者来芜论证,国家建设部规划司唐凯司长,孙安军副司长等领导也专程来芜指导,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现代城市的竞争法则,城市是以功能比强弱,以文化论输赢,以空间视优劣,以环境定胜负。因此,本次规划在构建宏观规划框架,建立组团式空间结构的同时,非常重视确立回归自然的城市发展生态网架,十分珍惜历史文化遗存,以凸现鸠兹文明的城市底蕴与个性风貌。
此前,尽管规划部门作了许多积极的不懈的努力,但欠缺之处仍然在所难免,因此,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征求公众意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调动全市人民的集体智慧,以共同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美好家园。通过扬弃、融合、再造,将新构芜湖在长三角、在皖江城镇带的关系坐标,重构大芜湖的发展战略目标,使芜湖成为接轨国际,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辐射带动,功能卓越的中心之城; 组团布局,弹性生长的滨江之城;山水城林,人居最佳的生态之城。
市城市规划局局长、高级规划师徐昌华认为,城市规划研究城市一般有两个基本视角,一是将城市视作区域中的一个点,研究一定系统中的群体发展;二是将城市看作一个面,研究个体的发展演变规律。因此,广大读者既可以就宏观方面畅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可以就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方向等方面陈述自己的高见。可登陆规划局网站(网址:http://www.wuhu.gov.cn:8080/ghj/whghua/index.html),也可寄信至芜湖市城市规划局办公室李爱东收。
衷心感谢您的热情支持,
真诚期待您的积极参与!
一、芜湖市城市发展的宏观战略分析
---经济全球化为芜湖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向纵深发展:一方面,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另一方面,加工制造业重心正在向东亚转移。在此背景下,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正迎来一个国际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新高潮。改革开放前20年,国际资本的主要投向是加工配套产业,并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大都市及周边地区;现在,国际资本已明显出现投向重化工业和整装设备制造业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临近制造产业带和人口密集区、环境容量大、滨江临海、交通便利、劳动力成本低、土地资源丰富、市场进入成本低又有一定城镇依托的地区,将成为新一轮国际资本转移特别是发展重化工业的重点地区。
芜湖拥有吸引国际国内大型制造业项目的良好条件:1、芜湖的改革开放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吻合,工业化中期发展加工业的内在要求与国际资本投资相契合;2、芜湖所具备的成长性空间和资源环境容量可以用来承载新兴产业的进入,与发达地区城市相比,芜湖后发优势明显,为今后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预留了具有成长性的产业空间和资源环境容量;3、芜湖是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芜湖港是国家主枢纽港,全国内河十大港口之一;此外,芜湖还有安徽省第一个建成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芜湖港口、区位、劳动力等优势的逐步发挥,芜湖的投资环境将会有重大改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将更加优越,芜湖吸纳国际国内转移资本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芜湖融入长三角提出了新要求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我国的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集团。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合和优化长三角及其周边地区多种资源、提升长三角整体竞争力,不仅已成为江浙沪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成为周边省份(包括安徽)发展的需要。
芜湖市紧邻这一地区,对接受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及融入这一地区都有十分有利的条件:首先,芜湖具有对接的人文基础,芜湖与长三角一衣带水,人员交往密切,风俗习惯相近,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有诸多共同之处;其次,芜湖与长三角具有较好的产业链接关系,芜湖的电子电器、汽车、纺织、服装、机械、船舶工业等,在相当程度上融入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的产业体系或市场体系;再次,芜湖与长三角互通的通道建设步伐加快,随着皖江高速公路和合杭高速公路等快速通道的建成,芜湖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的交通状况大为改善,这将明显加快皖江地区与长三角的资金、人才、物资、信息交流,芜湖融入长三角将更加便捷;此外,与长三角地区相比,芜湖具有产业转移所需要的更为低廉的资源与劳动力优势。
----区域竞争与合作要求加速建设芜-马-铜经济带
区域之间、城市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但竞争是主流。在目前情况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内部加强了合作与联合,已经形成了"16+1"的城市经济圈模式,各种促进区域内部经济要素流通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芜马铜三市地域空间相近,尤其是芜湖市与马鞍山市之间,城市间距离不足40公里,且城市建设在空间上有连为一体的趋势;经济发展上,三市在产业结构上既互为补充,也存在同构化的趋势,三者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我们认为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芜马铜经济带,把三个城市联合起来,必将极大地增强了这一经济带的综合竞争力,形成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要构筑马芜铜经济带,乃至形成马芜铜都市带,必须首先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建立经济带联合协调机制政府,引导区域资源与产业的重组,实现整体优势。其次,加强产业分工与协作,合理进行产业布局。马芜铜三市不仅要强化其自身的优势支柱产业,而且应着力寻找和培育新的优势支柱产业,同时应实现相互的合理分工和错位发展,加强相互间的产业协作,形成产业整体优势。同时,要在都市带内部更大的范围进行工业选址,结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合理布局产业。再次,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区域化,协调共用,不仅可以节约有限的建设资金,还可以使大型基础设施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其使用价值最大化。对于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要在广泛征集意见和科学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在经济带内合理布局,共同投资、共同受益。最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二、市域发展及空间布局框架。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到2020年,中心城市芜湖发展成为200万人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分别达到当时中等以上发达国家水平,形成较为强劲的核心竞争力,较为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的市场机制,国际化的开放格局,和谐的生态环境,协调发达的社会发展体系,高效的城市管理运转机制,高标准的城市公共设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服务能力的高标准、高效率、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化大城市。
---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依据现状市域人口基础,综合芜湖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及发展水平,预测市域总人口在2010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285万人和410万人。
市域城镇人口2002年为91.07万人,预测2010年达190万人,2020年达到348万人。城镇化水平2002年为42%,预测2010年达66.7%,2020年达84.9%。
---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芜湖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80-200万人;设置芜湖县城、繁昌县城、南陵县城3个副中心城市。
结合芜湖市城镇发展现状,芜湖市的城镇发展战略宜采用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按城镇功能进行组团化发展的方针,各级城镇分类指导,具体如下:
优先发展的重点城镇:芜湖市、繁昌县城、南陵县城、芜湖县城;积极发展的重点城镇:三山、荻港等8个重点城镇;创造条件发展方村、峨桥等7个城镇;形成若干个产业特色各异、功能齐全的城镇功能组团。
---市域城镇体系等级序列
规划将芜湖市域城镇划分为四个等级。
芜湖市将建设成为宁汉之间沿江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安徽省一级中心城市、市域中心城市;繁昌县城、南陵县城、芜湖县城为芜湖市域第二级中心城市,即市域副中心城市;三山、荻港等8个城镇为市域第三级城镇,即市域(重点)中心镇;其他建制镇为市域第四级城镇。
---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
到2020年,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如下:
大城市一个,即芜湖市,人口规模180-200万人左右;中小城市三个,芜湖县城、繁昌县城、南陵县城,城镇人口分别为20万人、30万人和15万人;市域中心城镇八个;人口4-8万人;一般建制镇人口为1.0~1.5万人。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为组团式空间结构,具体为"一个主中心、三个副中心,三条城镇发展轴、六个城镇组团"。
"一个主中心"是指中心城市芜湖市,"三个副中心"是指南陵县城、繁昌县城及芜湖县城。
"三条城镇发展轴"分别是芜湖--三山--繁昌--孙村的城镇发展轴、芜湖--许镇--南陵--三里(沿二0五国道)的城镇发展轴、芜湖--六郎--湾址--三元(沿芜屯路)的城镇发展轴。
"六个城镇组团":三--峨组团、繁-荻组团、许-陶组团、南-弋组团、三-烟组团、湾-六组团。
---市域交通规划
通过提升道路等级、完善道路网络,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架,形成"高级、一级--二级--三、四级--等外道路"四级道路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市域城镇之间以及城镇与农村地区之间的通达性。
高速:建成沿江高速芜湖段、建成芜淳高速芜湖段;一级公路:扩建205和318国道以及芜铜路、芜屯路芜湖段;二级公路:新建荻港--繁昌县城--许镇--三元段;扩建湾石路,新建石石危--峨桥段,扩建繁昌县城--峨桥段;扩建新港--繁昌县城--南陵县城段;扩建横山--新港--荻港段;扩建南陵--工山--河湾段;三级和四级公路:提升中心镇到一般镇、一般镇副中心村道路等级,使其分别达到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的水平;等外道路:完善农村地区交通网络,中心村与基层村应有等外道路相连。
---市域生态保护规划
按照自然特点、环境现状、社会发展需要和保护与恢复生态功能的要求,进行科学的生态分区保护,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建设密集区:以建设密集区为主体,该区居民集聚程度最高、人文活动强度最大、并有不断向外扩展的趋势。城镇建设区在不断扩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保证其对外部的干扰最少,减少对周边生态的侵害;另一方面,也应该完善内部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以保持良好的人居环境。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农村、耕地为主体,该区是生态分区中的主体。农林生态分区是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减少过度开发,推行生态农林业,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生态敏感区:以自然景观、景点与其周边地区等为主体。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与要求,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科学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旅游线路,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旅游区的污水、烟尘和生活垃圾处理,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切实加强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监管,防止生态功能退化。
三、中心城区的发展战略
一、城市性质
依据芜湖市现状发展水平、区域地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及城市发展目标,确定芜湖市的城市性质为:
宁汉之间区域性经济中心,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化滨江山水城市。
二、城市主要职能
1、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运输枢纽;
2、安徽省的现代物流中心;
3、先进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4、安徽省南部商贸中心与科技文化中心;
5、现代滨江山水旅游城市。
三、城市规模
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面积:
一、在芜湖市行政区划范围内:涉及到芜湖、南陵、繁昌三县的部分区域,城市规划区面积为645平方公里。
二、突破芜湖市行政区划范围:涉及到马鞍山市年陡乡、查湾乡和巢湖市等部分区域,城市规划区面积为880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
2010年市域总人口285万,其中芜湖市城市人口145万。
2020年市域总人口410万,其中芜湖市城市人口180-200万。
远景设想(2050年)芜湖市与马鞍山市联成一体,形成"芜马经济联合体",城市规划区人口发展到500~600万人。
用地规模:
201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152平方公里,人均规划建设用地为104.8平方米;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210平方公里(不含规划提出的马鞍山市年陡乡和江北发展用地),人均规划建设用地105.2平方米。
四、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1、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芜湖市城市发展方向的现实性选择只能是向南和向东方向。
理想的城市发展用地选择有马鞍山市当涂县的新桥乡和年陡乡用地以及江北的无为县二坝镇用地。
2、城市空间结构
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紧密依托现状城市和上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结构,在城市东布置开发区新区作为城市产业拓展区,上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中商贸区、城南科教行政文化区和居住区适度发展,组成城市核心区。形成由北部产业区、东部产业拓展区、中部城市核心区、南部高教高新技术区、西部产业拓展区构成的规划形成"一心四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3、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在现状带形空间形态的基础上从其中部沿城市发展轴向东发展,形成"三叶"状城市空间形态。
五、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为铁路、公路、水路和轻型轨道交通,远期考虑建设芜湖民航支线机场。
(一)铁路
建设宣杭铁路复线,局部改造皖赣线。保留原来的小杨村编组站和铁路客运站场,客运站至峨山路之间的铁路东移工程目前正在实施,规划将原有铁路线路(长约6公里),作为城市轻轨线路用地。
(二)公路
芜湖市对外公路交通现有沿江高速、芜合高速和芜宣高速公路以及205国道、318国道,城市有快速公路通达湾址、繁昌和南陵三县城。
规划建设芜湖市(咸保)至江苏高淳的高速公路,与苏南高速公路网打通,形成通往上海的又一条高速通道。
城区中部的过江汽车轮渡迁移到城北天门山以北,作为公路交通过江的备用通道。
规划位于繁昌县境内的长江二桥作为城市通往江北地区对外公路交通的第二通道。
(三)水路
1、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及万吨级港口的有利条件,充分挖掘和利用港口资源,大力发展水上货运交通。
2、充分利用江北的中水岸线港口资源,江南的港口岸线加以整合,将一些企业占用的岸线退让出来。
3、发展水上旅游业。利用中水和浅水岸线建设为游艇码头。
4、打通芜太运河,加强芜湖与苏、浙、沪之间的内河联系。
芜太运河规划按四级航道标准进行建设,通航1000吨以下的船只(芜湖段现行仅按五级航道通行500吨以下船只的标准在控制)。
芜太运河上接长江水道和巢湖、裕溪河水道,下通"长三角地区",它的开通将使芜湖又多了一条水上黄金通道,使芜湖至上海的水上航线比长江航线缩短100公里,提高了中小船只航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对运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芜湖的对外开发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航空
城市航空运输近期利用南京禄口机场和合肥骆岗机场,远期结合沿江城镇区域发展和芜湖市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需要,拟在芜湖市南陵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约10公里的平坦地区建设民航支线机场。
(五)轻型轨道交通
为加强芜湖市与马鞍山、南京等沿江其他城市之间的快速联系,建设芜湖--马鞍山--南京的轻轨交通。
2、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方式为轻轨交通与道路交通。
(一)轨道交通
规划结合现状芜铜铁路改线,建设一条南北向城市轻轨铁路,解决城市南北向大客运量的交通联系;另外往东规划了一条轻轨交通环线,解决城市东部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二)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的重点是解决城市南北向交通和城市东部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联系。规划的市区城市道路主干道骨架为"十纵十四横"路网结构。
十条南北向干道中长江路、银湖路、九华路、二环路、三环路为南北向最主要交通干道。
十四条东西向主干道分别为纬一路、纬三路(泰山路)、纬五路(龙山路)等十四条道路。
六、城市景观系统规划
一、景观系统空间结构
根据芜湖市的自然条件及历史文脉,规划形成"四条景观轴,五大景观功能区,六个特色风貌地带"的整体格局。
二、景观系统规划
(一)四条景观轴
沿江景观轴、龙山、凤鸣湖--莲塘--神山自然景观轴
青弋江景观轴、合杭高速城区段景观轴线
(二)五大景观功能区
城中商贸景观区。城南行政文教景观区。城北现代工业景观区。城东现代工业景观区。城市外围生态农业景观区。
(三)六个特色景观地段
镜湖风景区地段。长街、儒林街地段。城南中心地段。滨江公园地段。长江大桥地段。奇瑞厂区。
七、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一)加强对芜湖市历史文化的发掘与保护,保护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
(二)严格按照相关文物法规保护历史文物,加大对历史文物保护的人力物力
(三)严格保护芜湖古城,保护古城原有格局、街道及历史原真性,保护历史建筑并加以维护,要修旧如旧;对于古城内与历史建筑风貌相协调的建筑也要加以保护和维护;
(四)加大对古城的旅游开发,形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
(五)加强对历史文物和古城保护的规划设计和方案制订,并落实以切实可行的财政政策,吸引全社会的热情与投入,使历史文物和古城保护落到实处;
(六)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宣传,让全市人民和全社会了解芜湖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