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论坛下载:给历史留个脚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27:28
王勇超
《 人民日报 》( 2011年03月14日   24 版)
关中这片皇天后土养育了勤劳、质朴、刚强、善良的关中人民,在数千年多民族思想文化的集散、碰撞和交融中,他们独特的个性和长久形成的民风民俗,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我是农民的儿子,父母从小教育我做人要“眼大心实”,多长志气和傲骨,多干正事和善事。对生养我的这片皇天后土,常怀感恩之情,对在这片土地上积淀的深厚文化,常存敬畏之心。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了我发展的机遇,为我的收藏活动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从自发的爱好,到自觉投身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事业,抢救关中民俗文化,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在古城西安南郊终南山下,我创办了民俗博物馆——关中民俗博物院,这里有周秦汉唐以来历代民俗遗物33600余件,尤以迁建的四十院关中古民居和收藏的8600余根精美的拴马桩最为典型,还搜集整理了许多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等。这些藏品凝固了祖先的哲学观、道德观和审美观,见证了中国北方数千年来多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对整理研究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光大具有史料价值和历史意义。
干事难,干文化事业更难。以个人绵薄之力,投身公共文化建设,耗财费力,吃苦劳神毋需多言,关键症结在于“摸着石头过河”,步子迈得太大,以致很长时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始终认定,自己干了一件正事,就是总要给社会存些念想,给历史留个脚印。欣慰的是,经过20多年的筹备和建设,成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基地,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填补了我国大型优秀民俗文化展览、教育、研究基地的空白。博物院抢救的是以关中农耕文明为主体的文化遗产,它的建立不仅是对关中文化的自信,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作为一家民办博物馆,博物院能够成长至今,全因它与国家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大方向相吻合,也全赖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鼎力相助,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民族自信心的高扬,国家已把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到新的高度,博物院面临的政策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只要抢抓机遇,精心培育,民俗文化就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