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叮咬过敏性皮炎:★★★定向搜寻、架构整理,全面提升你的情报战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22:23

定向搜寻、架构整理,全面提升你的情报战力

2011年03月09日 17:00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提到资料搜集,人人都能说出一套做法。有些人只要数据看起来重要或有点意思,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先储存下来;有些人则是一股脑儿地累积成堆文件档案,结果不但看不完,也无力将资料变成对工作有用的知识。

  事实上,无论采用何种搜集方法,最开头的第一步,就是先“整理脑袋”。整理脑袋可分成两个层次:

  1.方向的整理: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如此后续的搜集行为才有意义。

  2.思绪的整理:面对大量信息时,抽丝剥茧从中汲取最菁华部分,以提升个人工作的质量。

  确定目标,搜集动作更聚焦

  针对方向上的整理,《整理达人》一书作者坂户健司指出,一般的商务人士最需要的信息,大致可归纳为工作相关、兴趣相关及一般常识等3类。

  就工作相关来说,以某位刚上任的营销主管为例,他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规画产品的营销策略,并且在每一季的组织策略会议中上台报告。因此,举凡市场调查、产业脉动、消费者偏好观察报告等能够让他充实简报内容的信息,就是他所需

  要的。同时,他也必须参考良好的简报模板、或精采的演说程序,以具备完善的表达能力。

  对他而言,因为任务明确、方向聚焦,所以和工作无关的枝节,就无需纳入考虑。

  至于兴趣,则是因人而异。想想看,你很喜欢重型机车,于是你上网搜寻所有与重机有关的新闻、部落格,加入爱好者组成的论坛、骑车会等。或是有些人因为特别关注心灵成长、健康养生等话题,因而会去阅读相关书籍、参与相关聚会。这些搜集行为,都是因“目标明确”而有的具体展现。

  另外像一般常识,诸如岛内外政经事件、花边新闻、体育消息等,虽不见得会提升个人知识水平,但是能够掌握当前的趋势动态,同样是现代工作者基本的要求。

  整理思考,由“质”取代“量”

  然而,即使已确定方向,面对不断涌现的庞杂信息,我们还需要进阶地筛选、整理、消化,最终才能得出有质量、可应用的信息。

  《这样思考,人生就不一样》作者外山滋比古在书中提到,“信息”必须经过层层转化,才能变为“知识”。举例来说,大部分的新闻报导多半只传达“事实”,而不说明这个事实存在什么样的意义,所以属于“信息”的层次。

  但如果翻到社论,由于社论基本上是从现有的新闻数据,再重新包装展开,它可能对比事件的异同、深入探讨、也可能挑战假设,读者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剖析其中的道理,这就可视为一种“知识”。

  因此,外山滋比古认为,思考或知识的整理,不该只局限在“量”的范畴,还要真正做到“质”的变化。他建议,可藉由摘取重点、抄录笔记的方式,让杂乱的信息在脑中排列整齐,然后再透过分析、模拟、归纳等科学方法,进一步地找出许多网络查不到、别人不知道的绝佳情报。经过这些准备工作,渐渐地就会形成一个较高层次、较抽象的原理原则,也就是胜间和代在《新.知识生产术》书中提到的“架构力”的概念。

  我们平常使用的4P、3C、STP、PDCA、项目管理九大领域等知识架构,都是从大量事实与观察中一再萃取并归结出的框架,让我们在面对全新、不熟悉的事物时,得以在第一时间内拥有合宜的判断基准,进而快速扩大摄取信息的范围,也强化知识的理解。

  没有方向的搜集,形同大海捞针而徒劳无功;没有整理的信息,也只是堆栈档案而无法产生知识。唯有两者皆备,才能确实提升自身的情报战力,使你在高度竞争的职场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

  (摘自台湾《经理人月刊》3月号 撰文/陈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