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城市花园 租房:《罪恶之城》三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16:28
《罪恶之城》影评三则

一、暴力下的艺术



很想写些关于《Sin City》的评论,碍于这两个星期考试不断,因此作罢。今天终于可以解脱,于是当我看完《Sin City》后,压抑在心里许久的那对该片的喜爱之情终于可以得到释放了。看过本片的人,相信都会被它的黑白两色的高反差摄影风格,印象派风格式的色彩点缀,人物的张狂而扭曲的个性,以及令人窒息的血腥暴力场面所吸引。不错,在我看来,可以说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论风格和暴力场面,它超越了《Kill Bill》, 论思想内涵,不亚于《Silence Lamb》和《Pulp Fiction》,甚至比它们更黑暗和压抑,令人感觉到在Sin City里人类的希望早已泯灭。可以说它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要感谢导演Franker Miller(当然也是漫画的作者),Robert Rodriguez, 和Quentin Tarantino为我们奉献的一道黑色的具有颠覆性电影大餐。
事实上,整部影片的风格充满了表现主义流派的气息,不论是黑暗的城市,白色的雨水,张狂的人物性格,和黑白底片式的剪影风格都深深地印上了这个烙印。本片展现了的Sin City的混乱、堕落、冷漠和罪恶,充满了隐逸的伤感,无奈和宣泄的情绪;并通过异乎寻常的对人物外形和性格的扭曲和变形,并伴随着低沉、快速、冗长的内心独白(旁白),来揭示不正常的,变态的内心世界和充满暴力、罪恶的都市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该影片角色的不真实。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暴力效果的处理方式。通过黑色和白色来淡化鲜红的血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减轻了观众的心脏负担,和降低了呕吐袋公司的收入。 尽管如此,当我坐在电影院观看本片的时候,极度的暴力效果仍然让我感觉到不适应(特别注意了隔壁的几个观众,似乎也有同样的感觉),和强烈的触动。这样的触动并不是暴力带给我的视觉感受,而是一种深深的对Sin City 的无奈,和对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渺小的人的同情。让我深思的是,像Marv和Hartigan这样被人们所期待的近似英雄的边缘人物,等待他们的最终还是死亡,而那些挣扎生存在这个城市里弱小的人,等待他们的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尤其是当我看到Keven始终不变的微笑表情,甚至两腿被肢解之后仍然还是那副麻木的表情,让我感到了一丝凉意和恐惧。这个场景,把人性的冷漠和麻木表现到了极致, 并以此对现实社会的无情嘲讽。
影片的主题思想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和黑暗的。一些朋友认为,这是一部非英雄影片,因为它缺少了许多英雄片里积极向上的因素,例如《Spider Man》里的高昂的主题,善良的人性,和拯救人类的行动。 然而,我的观点:它是一部非传统的英雄式电影。因为,在Sin City这样的充满罪恶的城市里,相对于控制这个社会的统治者而言,道貌岸然的主教,以权谋私的议员,Marv, Hartigan, 和Dwight难道不是善良而单纯的吗?他们所做的一切,不是在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吗?他们不是在为人类在Sin City下唯一仅存的一丝人性光辉在做抗争吗?这个唯一的人性光辉就是“爱”。Marv为了一生中唯一爱她的女人而抗争;Dwight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而抗争;Hartigan更是为了让心爱的女人活下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虽然这些做法在现实社会中都缺乏可行性和可信性,但是,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不单只是现实主义的表现工具。其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的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包含了浪漫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表现手法。于是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在一个不真实的社会下,以一种不真实的方式,去保护自己所爱的人,以此来升华电影的主题,一个高昂的主题,那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在他们所保护的人眼里,他们就是英雄,是生活在这个冷漠,无情社会下的弱小人的唯一希望。因此,该片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单纯的暴力,也不在于单纯的风格化,就在于在其表面下的那一点微弱的光芒。
另外,我想谈谈的是偶最喜欢的一段场景,那就是Jackie Boy和Dwight在车里的一番唇枪舌战。当我看到那一段的时候,我还真有些吃惊,导演真是疯了,居然死人和活人在交谈。 不过转念一想,这是一部漫画电影,运用夸张的对话手法来表现当时Dwight的内心世界。实际上就是Dwight内心矛盾以及自我抗争的体现,因此,此段的不真实,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并增加了影片的张力。
OK, 说了这么多废话,也该结束了,第一次在这里发稿子,望各位给予宝贵意见。   二、黑白两色的暴力漩涡






2005年乏味可陈的年初影市几乎可以让北美的观众抱着撞大运的心态走进影院。Sin City在这个时候横空出世,颇有去年四月Kill Bill挺进的架势。复古的黑白双色,极致的暴力渲染,《罪恶之城》要在好莱坞影史金光灿灿的小本本上毫不客气的划上重重的一笔。

其实早先预告片推出的时候,令人血脉喷张的画面和背景音乐(该段音乐并未在正片中出现)就已经让部分影迷迫不及待。另一方面影片的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斯之前的作品(《墨西哥往事》)不尽人意,而《特工神童》系列更是给吃奶的孩子看的,所以此番等待的心情颇为复杂。直至Sin City的首映,影片才正式浮出水面。这时人们突然发现,原来电影也是可以这么拍的……

Sin City由三个不怎关联的故事组成:Hartigan(布鲁斯·威利斯)的半生旅程、Marv(米基·洛克)的孤胆复仇记和Dwight(克里夫·欧文)的城市历险。性格截然不同的三个男人,都有一身不怕死的蛮劲和一个深爱的女人。三个故事都发生在这个堕落荒废,纸醉金迷的罪恶之城,彼此之间的链接只有个别无关紧要的NPC角色:布鲁斯故事中长大成人的Nancy是酒吧里的舞娘,酒吧里的女侍者是欧文故事中的开头关键人物,在第一个故事中被Marv杀死的Kevin又出现在被分为两段的布鲁斯故事后段的场景中,而片中唯一重复的场景——酒吧里起舞的Nancy又将第一和第三个故事在时间和地点上连接起来。于是整个故事在套用《低速小说》1-2-3-1的故事结构之后,再用片头和片尾同时出现的杀手美男,为影片画了一个完美的圆。

片子使用黑白两色,不,实际上还有被渲染极致的红和黄,绿。无论是血红的天空,金黄色的怪物,还是碧绿的美人双眸,在黑、灰与白的纯色世界里,都更显得气势逼人。除了能够完全拟合漫画原著的双色世界,这样做还有几个好处——在不丢失视觉冲击的前提下,适度降低暴力血腥的为观众带来的负面效果,甚至让某些血腥镜头显得相当幽默。尽管如此,该片的血腥指数仍然令人发指,血液四溅,肢体与头颅乱飞..(R级限制其实根本不够级别,好在电影分级协会的人也不会太和一部漫画电影过不去),影片似乎丝毫不顾及正当流行的暴力美学,有意把界限提高,用更纯粹的视觉和心理错觉渲染罪恶之城的漫画暴力。

独白作为影片的另一特色,在其他漫画电影中也不常见。三位主人公或多或少的独白——低沉阴冷的声音,展现给观众性格角色的同时,刚好配合影片黑暗、冰冷又即时狂热的背景。其中Marv的独白最多,这也和他在堕落之城里的孤独性格符合;Dwight的独白最少,恰好是他冷酷的标牌。表演一向是影片最重要的环节之一,Sin City里众角色仿佛独身打造。尤其是米基·洛克扮演的Marv,这张可以和Ron Perlman竞演Hellboy的大脸终于在2005年愚人节这天有了不同以往的亮相;布鲁斯韦利斯依然是以往的豪情警察,多了苍老和无奈,纵有悲情的结局;刚刚拿得金球最佳男配角的欧文独当一面;Elijah Wood扮演的食人魔也让人印象深刻……鉴于篇幅关系,其他身着SM行头的女性角色就留给别人(譬如红袖 )来评说好了。

想必会有人指责影片的道德含量不高,除了毫无意义的影像和缺乏内涵的故事情节之外,电影似乎没有说明什么,崇尚暴力?要知道就连蜘蛛侠也意味深长的告诉我们:世界是需要英雄的,而英雄也是需要信仰的。在《Sin City》里边几乎没有英雄。米基·洛克为了一个妓女舍生入死,布鲁斯威利斯为了深爱的女孩射穿自己的脑袋—— 影片在近乎完全脱离现实世界的基础上用最基本的人物感情(甚至肉欲)来维持主观上的正义,这在现实世界的道德观中是不可取的。对于这样一部完全忠实原作的电影,那样的反对意见也无非是那些仍不解与漫画为何物的迂腐脑袋的说辞。漫画不为说教,所以问题不是看完以后学到了什么,而是“享受”了什么?表现在画面上,就是超酷的造型,夸张的表情和类似电影电视的活动画面,其间用读者的想象力来填充。何况像这样的cult comic,它并非像朋克音乐一般歇斯底里的暴力咆哮,也不似如荒诞文学里用想象世界对现实的嘲笑。Sin City在这一点可谓完美表现——完全忠实原漫画的造型,把画面框架原封不动般上银幕,辅以出色的特技和背景音乐,变本加厉的表现暴力来满足天生本狂的人性。漫画爱好者们怎能不欣喜若狂?

漫画、暴力、与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成为本片能够虏获好莱坞愚人节周末大批观众的原因,而色彩、表演、独白,当然也可以算上并非首创的环形结构,是本片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漫画电影得出彩之处。仅仅是后期制作中的色彩应用已经足以把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斯记入电影史册。还有,别忘了,无处不在的昆汀这回也在Sin City中导演了一小段系列镜头。如此就不难解释不少人会把此片与Pulp Fiction以及Kill Bill联系起来的原因了。

垂直落下的雨点和急速升起的虚拟镜头将整个黑夜城市化作 Sin City 几个血红的字母。孤独、迷离,爱情与原始欲望之都,它用暴力的电影语言和独特的影像方式告诉我们,这即有可能是2005年介于cult与entertainment之间近乎完美的一部电影。
《罪恶之城》:风格化的黑色布鲁斯



  记得俺在看完《墨西哥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之后,曾讽刺小罗是"流氓无产者"。看完《罪恶城市》(Sin City)后,俺最大的感受是:错怪你了,小罗,你还是好同志D!《罪恶城市》至少证明在有好材料的情况下,小罗还是能完美地再现人家的精华。

  漫画版《罪恶城市》的精华是什么呢?无疑是它别具一格的图像与另类的反英雄角色,在一片彩色漫画的世界里,弗兰克米勒采用了黑白两色的风格,然后又在一些比较特别的目标上施加夺目的彩色,颇有新鲜感。小罗的电影版在这点上最值得称道,几乎每一幅电影画面,都可以和漫画中的原格图画相对应。其实,原版漫画对黑白两色的运用,并非塑造"怀旧风格"这么简单,其中还有一些更复杂微妙的处理。例如部分画面的剪影效果,就不是遵循黑白勾勒的原理,而更多的是借鉴版画或摄影底片的效果了。

  单纯的黑白影像是容易以镜头还原,但加上众多其他效果之后,要想以常规镜头还原漫画的风格,就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了。小罗聪明地以数码摄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拍摄的时候,他只要注意让镜头忠实米勒原漫画和新画的分镜图中的角度与景深即可,一切有关风格的问题,都是通过后期制作来解决,包括添加数码背景和制造彩色或剪影效果。如果说迈克尔曼以DV拍摄《借刀杀人》(Collateral),还只是看中数码摄影在某些质素方面超越传统胶片的地方的话,小罗这次在《罪恶城市》上的DV实验,则可以证明数码摄影完全可以在塑造影像艺术上和传统胶片分庭抗礼。到了这一步,DV就不再是一个便利手段,而更多地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新途径。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小罗才能够说服有点顽固的死党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也在数码的世界里插上一脚吧。毕竟相对于胶片与数码在物理素质上的纷争,如何去表达一个艺术的概念显得更为重要。小昆是聪明甚至狡猾的人,先前批判《黑客帝国》等数码特技,只不过是发泄一下自己对于"胶片才是展现影像艺术最纯粹方式"的看法;当他发现原来数码摄影也可以创造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时,这家伙的脑筋就开窍了,并放言也要拍摄自己的数码作品。这让身为小昆FANS的俺,几乎要无限感激小罗同学,因为电影顽童小昆又有了可以"胡来"的新玩具,多么令人期待啊。

  由于有数码武器在手,小罗拍摄该电影,基本上就和米勒在图纸上画漫画没什么两样了。通过数码的加工与再现,电影版的《罪恶城市》堪称历史上与原漫画风格最为一致的电影,这种一致是非常完全的:从外在的影像到内在的情感乃至思想,全部体现出原版漫画的气质,这是以往所有漫画改编电影,包括《蝙蝠侠》、《蜘蛛侠2》和《地狱男爵》所无法达到的"完满"。注意俺说的是"完满"而不是"完美",上述几部漫画改编作品都是比较优秀的漫画电影,和《罪恶城市》不同的是,他们实际上是以电影的独特方式对原漫画进行"再加工",在保留原版漫画人物性格与故事精髓的同时,很可能损失那只有漫画才能表达的特殊效果。一般说来,这种效果往往是视觉风格,例如《地狱男爵》就很明显,尽管导演德托罗(Guillermo de Toro)也和小罗一样是原版漫画的死忠FANS,但他无法让电影画面带来漫画那样独特的视觉风格。小罗这次改编《罪恶城市》的"完满",就在于他让观众真实体会到"在银幕上看漫画"的效果,真正原汁原味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俺忍不住要为这部影片大声喝彩,并忍不住要把它捧上天。

  但是,从贡献上来说,俺还是有点怀疑小罗的功力。可以说,如果没有米勒原版漫画那超一流的镜头感,以及米勒在电影拍摄时重新提供的分镜表,单凭小罗一个人的功力,电影版的《罪恶城市》很难达到目前的完美效果。所以俺很理解小罗为什么宁愿退出美国导演协会,也不愿把米勒的名字从导演的栏目下去掉,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他将成为电影史上的大笑柄。将米勒同列为导演,固然有小罗尊敬米勒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一种自知之明:没有米勒,绝对没有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罪恶城市》风格。米勒的漫画,不仅提供了剧情和角色设定,更是在影像风格与镜头移动等细节上,给最后的电影以全面的指导。小罗是聪明的,所以他甚至把米勒的导演位置放在了自己前面。个人无比赞同这点,如果以"作者电影"的观点来看的话,米勒才是本片真正的导演,而小罗更多意义上是个摄影助理、制作人和后期处理总工程师的角色。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小罗的功劳。至少在组织情节素材和控制影片节奏方面,他是起了主要作用。由于漫画创作的特殊性,影片实际上是截取了米勒漫画系列其中的三个故事来演绎"罪恶城市"的世界。这三个故事分别是"罪恶城市"(Sin City,原名为《伤别离The Hard Good-Bye》)、"杀个痛快The Big Fat Kill"和"该死的黄皮佬The Yellow Bastard"。每个故事的内容其实都差不多,无非是某位同志为了自己心中所爱,而去杀人或保护人。当然,杀人和保护人是相互依存的:杀人是为了保护人,为了保护人就要杀人,不管是杀别人还是杀自己。从结构来看也并不复杂,因为三个故事之间虽然有人物的交叉,但这种交叉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先后,所以三个故事以怎样的顺序发生都无所谓。小罗所做的,就是分别在片头片尾加上同一个杀手的行动,使得电影有种整体的感觉。如果他想要的话,就像《杀死比尔》系列一样给每段加上标题也是丝毫不影响影片的叙事结构的。有评论说这种结构像《低俗小说》,个人不这么看,《低》片每段故事之间是有联系的,看到后一段会对前面某段有更深的理解,小昆只不过把本来有强烈逻辑关系的故事给砍开了。而《罪》中的三个故事是彼此平行的,没有必然的逻辑关联,小罗完全可以将他们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替换成米勒的其他故事,而毫不妨碍影片的完整性。

  如果说这种结构上的处理还比较简单的话,影片气氛与节奏的控制,就比较费事一些了。本片观赏性很强的一点,就在于两个小时之内绝无冷场,让观众的神经时刻保持兴奋状态,到影片结束了还恨时间太短。每段故事内部的叙事非常简练干脆,不少转折让人惊奇而不觉零乱,快速前进的节奏也没有给人仓促或者堆砌的感觉。从故事之间的衔接来看,第一段"伤别离"节奏最快,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的角色基本上每分钟给人一个惊喜;第二段"杀个痛快"则是有张有驰,开头和结尾都很狂放,中间部分则用冗长的对话展现人物性格;第三段"黄皮怪"是节奏最慢的,但是一点也不闷,小罗彷佛是淘气地在考验观众地耐心,实际上是在暗中积累情绪,当最后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情节忽然狂飙突进,既符合角色忍辱负重的坚韧性格,也让观众有情绪猛然释放的快感。结尾与开头的同一个杀手,除了造成呼应效果外,也有了让人回味的余地,让人猜疑这个罪恶城市的背后,还真是有那么多没有揭开的故事。

  最让俺惊奇过瘾的,其实还是影片中的暴力场景。俺曾经议论过小罗在《墨西哥往事》中不懂得制造风格化的动作场面,这回在《罪恶城市》里他总算让我满意了。从暴力指数来看,本片恐怕是创了本年度好莱坞电影的记录,枪击、鲜血、痛打这些都是小case了,爆阴、肢解、砍头、一箭穿心等极端血腥残忍的场景,在本片中都成了家常便饭。且不说米基洛克的角色是个"见佛杀佛"的主,在他那一段故事中至少以各种方式弄死了一打以上的人,尤以对付偶们的"护戒使者"弗罗多弟弟最为残忍,《魔戒》的FANS不要吐了才好哦~~但是艾利加伍德在片中愣是眉头都没皱一下,甚至连山姆同学的三围数字都没透露一声,再次展现了霍比特人的坚贞情操。即使是片中算是最温柔的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最后发起飙来,恐怕连《功夫》中的火云邪神也自叹弗如。人家小火只不过打爆了周星星同学的"大头"而已,老布不仅做了同样的事情,还将人家的"小头"都硬生生扯掉了,要知道那人的"小头"本来就是被老布一枪爆掉以后辛辛苦苦重新培植起来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根",呜呼哀哉,老布如此决绝,真是令每个男人都后背发凉。

  尽管从内容或意识来看,本片的暴力场面无比血腥残忍,远胜《杀死比尔》系列,R级的限定根本太温柔了;但是影片的视觉风格柔化了暴力场景,使之并没有直观地对美国花朵们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这种暴力风格也是与影片内容相统一的。不如此暴力,就无法体现出"罪恶城市"中极致张狂的暴戾和人物善恶分明的个性。例如很难想象长得像"地狱男爵"似的米基洛克会以阴险狡猾的方式对敌。在漫画的世界里,暴力就是人物的行事方式,同时恐怕也是那个世界里唯一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工具。此外,小罗一贯喜欢的矫柔造作的动作姿势,也很奇怪与影片的风格融为一体。那些在《杀人三部曲》里荒唐到让人爆笑的动作,如今似乎要成为罪恶城市诸公耍酷的招牌。米基洛克在本片中的走路姿势,如果放到别的电影中,肯定会让人喷饭;克里夫欧文(Clive Owen)与罗莎莉奥(Rosario Dawson)的率性接吻,如果换到《墨西哥往事》里肯定令人狂吐,但在本片中却具有难得的幽默感。

  实际上,影片从头到尾都透露出宝贵的黑色幽默。不仅是人物的行事乖张、不依常规让人发笑,影片的叙事方式,也有意强化这种幽默效果。其中人物旁白的使用尤其值得一提。从使用频率来看,本片中人物旁白恐怕要比真正的对话还要多;而且与其他影片中旁白一般用来交代剧情不同,这里的旁白是来交代人物的心理的,其实相当于文字化的心理描写。米勒漫画的另一个特点--语言的犀利,也通过旁白而突出来了,类似于"心脏啊心脏,你他妈的可要撑住啊~~~~啊哦~~看来还是撑不住,老子这下完了~~~"之类的旁白,配合画面上人物的行动,是很难让人忍住不笑的。此外,在情节转换的突然性,和人物塑造的夸张程度上,影片也都强化了幽默效果,留待大伙自己去一一拾趣,这里就不罗嗦了。

  最后差点忘了小罗的另一功劳,那就是他有能耐聚集起一个星光灿烂的A级卡司,难得的是演员与角色配合得几乎是没有瑕疵的。这当中,从抢眼程度来说,米基洛克同学无疑是最突出的,这哥们一辈子恐怕也没演过如此让人无法忘记的角色了。小罗挖掘出了米基同学那块大身板之内的不羁与幽默感,还有那狂野外貌遮掩不住的敏感内心。不过,个人却最中意老布。似乎通过《人质》(The Hostage)和本片,老布终于找到了一个转型动作英雄的定位,在表演层次上有了不形于色的内敛和沉稳老辣的微妙,实在是可喜可贺。相对而言,偶感觉欧文同学大对劲,不能说没有胜任工作,而是感觉他的气质还不是那种又冷又热、又狠又温柔的类型。当然,这是个人观点,说不定MM们都喜欢被他抱住狂吻呢?配角们也都个个精彩,特别要提出表扬的,是德托罗(Benicio del Toro)与美女杰西卡阿巴(Jessica Alba),前者以一种看似随意的方式传神再现了一个讨厌而倒霉,同时也很具幽默感的坏蛋形象,后者则让人时隔多年之后,重温《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中的动人情怀。至于里面一大群光屁股MM,俺也不要提了,关键是"看",不是吗,兄弟?何况,俺可以负责的告诉你,本片中有今年银幕上最美丽的胸部哦,而且还不止一对!可怜的男同胞们,自己一个人偷偷看本片时,如果擦鼻血的纸巾不幸被小甜甜封锁,也请一定要带着能上纸巾的翠花哦……

  极端具有风格却也有细腻的艺术表现,张狂的人物性格点缀着欲盖弥彰的孤独与温柔。特立独行的米勒与聪明爱玩的小罗联手,终于奉献给我们一部难得的漫画改编精品。也许影片风格上的独特大于内容上的意义,但俺却不想大家忽视片中很感性的因素。不少人在看完本片之后有摇滚一样的快感,但俺个人更倾向于将本片看成是具悲悯气息的布鲁斯。酣畅淋漓的发泄过后,还是有几丝让人心动的情绪,微妙地缠绕在心间的。相信多看几次以后,观众们会从中体会到原著漫画中这种真正让人心动的因素,并继续将本片捧成一代cult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