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机用桥接还是nat: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防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24:46

陈宝贵院长近照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胃镜的普及,本病确诊的难度不大,其检出率约占胃镜受检病例的14.2%。而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病例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因此开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变的干预阻断是胃癌预防工作的重点。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范畴。临床上以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纳少,大便或干或稀为主要表现。我们根据其病因病机,提出“治胃八法、重建脾胃生理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一)疏肝和胃法:肝主条达,七情郁结最易伤肝伤脾,调畅气机、情志,协助脾胃之气升降有常,是消除胃脘不适的最基本方法。疏肝和胃法常用于以下主症:胃脘胀痛,以胀为主,或攻窜两胁,或胃脘痞满,恼怒生气则发作或加重,嗳气则舒,胸闷叹息,纳呆腹胀,排便不畅,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药用:柴胡、芍药、佛手、香附、陈皮、枳壳、甘草等。
(二)养阴益胃法:主要适用于胃阴不足型。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种:1.素体胃阴亏,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2.患热性病,高热耗损津液而阴伤;3.患溃疡病,胃次全切除术后,胃液不能生;4.妇人产后伤血、伤津;5.糖尿病人,津气下夺。因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而致。主症:胃脘隐痛或灼痛嘈杂、嗳气、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剥苔少苔,舌面有小裂纹,脉小弦或细数。治以养阴益胃。药用: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石斛、芍药、甘草等。
(三)健脾温胃法: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日久不愈,脾胃阳气虚弱,阳虚生寒,胃络失温;或脾胃素虚,均可致该证。主症:胃脘隐痛,喜按,食欲不振,呃逆嗳气,脘腹胀满,面色无华,四肢无力,日久可消瘦,大便稀溏,手足冷,畏寒,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沉弱无力。治以温胃健脾。药用:炙黄芪、桂枝、白芍、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甘草、干姜、良姜等。
(四)化滞开胃法:饮食不当,诸因之首,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而致胃中气机阻塞所致。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弦滑。治以消食导滞,开胃止痛。药用:山楂、神曲、半夏、陈皮、茯苓、连翘、莱菔子等。
(五)泄热清胃法: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而致胃痛。主症:胃脘灼痛,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脉弦数。以清胃舒肝泄热方法。药用:青皮、陈皮、丹皮、栀子等。
(六)健胃祛湿法:脾属阴土,喜燥恶湿,湿胜势必困脾,或脾胃功能失调,湿邪内生,作为病理产物及病因的湿邪在脾胃病中是不容忽视的。湿郁型主症:胃脘隐隐作痛,缠绵不愈,口淡无味或口渴而不欲饮,还可兼见倦怠、身重、肢节重痛、大便溏薄、头重如裹、眼目昏蒙,舌淡苔腻,脉沉而濡。治以健胃祛湿。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川芎、苍术、厚朴、藿香等。
(七)化淤调胃法:脾胃之病,易伤气及血,病久而致血淤。主症:胃脘部疼痛如针刺,固定持续,昼轻夜重,经久不愈,甚或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淤点淤斑,脉沉涩或细弦涩。治以温中理胃、活血化淤之法。药用:桃仁、红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饴糖、甘草等。在该型治疗中,可看重白芨一味。其性味苦甘,入肺胃经,过血分,富有黏性,止血消肿,敛疮生肌,不仅能止血散淤,通络缓痛,且能改善胃脘胀、痛、嘈杂等诸症,促进胃黏膜溃疡愈合,常被选为护膜止痛之上品。若出血量较多时,常伍用云南白药内服以止痛止血。此方多用于重症,或溃疡病。
(八)开窍醒胃法: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中医向来认为“心脑相通”。《吴医汇讲》即提出“胃之权在心”。充分说明胃的功能活动由心脑作用在支配。《素问·脉解篇》说:“阳明络属心”,亦表明胃与心脑相通。若心神失调(包括脑血管病后)可影响脾胃功能,痰浊困脾,致出现纳呆、脘胀、隐痛、便溏等症状,而脾胃功能的失调亦可影响心神。脾胃与心神的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于临床指导治疗胃脘痛非常有意义,提出心(脑)胃相关理论,运用开窍醒胃法,拟开窍醒胃汤。药用:葛根、半夏、陈皮、胆星、枳壳、茯苓、菖蒲、远志、桃仁、砂仁、鸡内金、焦三仙等。
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与饮食不节、烟酒过度、情志所伤、环境、免疫力、年龄、慢性肝胆疾病以及合并消化道溃疡、胆汁反流等有关。新近发现血液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因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有重要影响。本病发病缓慢,病势缠绵,迁延难愈,且有癌变可能,施治常感棘手,且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和病变常不相一致,故胃镜、病理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胃镜下萎缩的程度,可分为三级:轻度:胃窦部浅层腺体呈局灶性萎缩,减少,而大小弯腺体正常。中度:胃窦部及小弯腺体均有萎缩,减少,且范围较轻度广泛。重度:胃窦部大部分萎缩﹑减少,仅残留少数原有腺体,大﹑小弯及弯腺体萎缩;或黏膜显著变薄,原有腺体完全萎缩﹑消失,而代之以化生腺体。还可根据胃镜下萎缩性胃炎发生的部位结合免疫学改变,包括自身免疫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可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B两型。A型萎缩性胃炎系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抗体阳性。B型萎缩性胃炎并非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呈阴性。
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化学合成药物很多,这些药物可以改善一些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可选用弱酸治疗、抗幽门螺旋菌治疗、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加强胃黏膜营养、增加胃黏膜更新以及增加胃蛋白酶原分泌等方法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调养方法
在萎缩性胃炎的防治中,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自我调摄至关重要。
(1)祛除病因:首先要彻底治疗急性胃炎,以及口、鼻、咽喉部的慢性感染,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否则细菌或病毒经常被吞入或直接刺激胃,致病情反复发作。(2)饮食得当:暴饮暴食、饮食过冷或过烫,喝咖啡、浓茶以及偏食等,可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引发萎缩性胃炎。食物不新鲜、质硬、不易消化及不规则进食,都可对胃黏膜产生物理性和化学性损害。高脂、高糖、高盐、高油食物,油炸、腌熏、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均可增加胃的负担。因此,患者要改变以上不良饮食习惯。另外,还要少吃碱性强的食物,长期食用高碱性食品,会使胃酸更缺乏,加重病情。(3)戒酒忌烟:长期的尼古丁刺激,可使胃酸过多,从而产生有害作用。长期酗酒,可致胃黏膜损伤,乙醇(酒精)浓度越高,损伤越严重。(4)稳定情绪:精神压力重、情绪低落或焦虑、怨恨、紧张、恐惧等情况如果持续存在,而且强烈刺激患者,常可影响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从而诱发胃炎或使病情加重。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绪,是维持胃正常蠕动,改善萎缩性胃炎的前提。(5)防止传染:在胃炎患者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达50%以上,并且可传染。因此,提倡分食制(尤其是有胃炎患者的家庭),把好进“口”关。做到不喝生水,不吃生菜,饭前便后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食后漱口或刷牙,使口腔细菌及时得到清除。(6)合理用药:有些药物对胃黏膜有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和溃疡。这些药常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止痛药、抗癌药、激素等,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红霉素等。患者不能滥用这些药物,即使要用,也最好在饭后服用。(7)劳逸结合:患者应注意锻炼身体,加强体质,适应气候冷暖变化(有些胃炎发作与季节变化有关,如秋冬之交或冬春之交)。体力和脑力劳动不要过于繁忙、紧张,养成按时就餐的习惯。(8)定期检查:对萎缩性胃炎的随访,主要靠胃镜检查,故定期胃镜观察,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对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可1年至1年半复查1次;重度萎缩性胃炎,3个月至半年复查1次;怀疑恶变时,应及时手术治疗,以免失去治疗时机。遇有症状加重、消瘦、厌食、黑便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需要强调的是,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如此小心,其亲属也不应掉以轻心,因为萎缩性胃炎患者亲属的发病率较常人高2~3倍,因此患者的亲属不仅应掌握以上调养方法,而且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作者介绍:陈宝贵,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天津市首批名中医。从医40余载,长于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在脑病和脾胃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
上一篇:张氏胃病八法 【中医临床经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