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竞技场3多少钱:中国试图告别盲目崇拜“城市化” 期望理性繁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8:50:35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许晓青 周蕊 仇逸)北京西直门地铁站,被网民戏称为“世界上行人最稠密的地方”。正在此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切身感受到,常住人口近2000万的中国首都,地下和地面交通的沉重负荷依然无法彻底改观。
正在提请人大会议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新战略布局,同时主张“城镇化健康发展”。种种迹象表明,在下一个五年,中国将反思以往过热的“造城运动”,减轻特大城市的人口承载压力,避免无序的城市扩张。
有别于“城市化”,中国政府现在较多地使用“城镇化”这个名词,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二三线城市。过去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从43%增长至47.5%,到2015年,中国希望将这一数字再提高至51.5%。这意味着,中国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
来自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的一项统计显示,过去30年里,中国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数量增长极快,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全球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四分之一在中国。
在去年举行的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的城市化被专家称为“世界同期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瞭望东方周刊》的一项调查则称,中国有655座的城市宣告正在“走向世界”,183座城市要建“国际大都市”。
“中国经济加速发展,滋生出一种‘大城市崇拜’。‘钢筋水泥’建起来很快,但这不是城市化的全部,更不能等同于现代化。”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说。
他认为,“从‘城市’到‘城镇’的用词变化,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城市化的一种忧虑。”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杨伟民认为,目前,中国存在各级行政区都追求城市化的现象,导致城市化的空间布局分散,出现各种问题。
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指出,实现城市化是就国家发展的总体而言,并不是每个层级的行政区都要实现城市化。就城市化的空间布局而言,大部分国土应为农业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
“城镇化并非‘大城市化’,”全国政协委员、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中国城市化已进入一个需要考核运行质量的阶段,也就是说核心问题不是建设城市的数量、城市扩张的面积,而是城市运行的质量。”
近年来,人口膨胀、空间匮乏、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已让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不堪其扰。面对压力,北京市在今年早些时候将“努力遏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写入该市“十二五”规划。全国性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也提出,“大中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
事实上,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面临考验,还只是中国城市化的一面,另一面是如何尊重农民和农民工意愿的难题。每年两会开幕前,中国周而复始地面临着“春运”的人口超大规模移动,引发人们对中国城乡差距与经济布局失衡的深思。
“现实中,城乡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正在加剧,30年后,个别地方很可能出现农业劳动力所剩无几的‘空村’现象,而特大城市人满为患。”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
“十二五”规划草案,已将城镇化与“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或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等建立关联。蔡继明指出,当务之急,是让农民在土地所有制属性不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分享到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土地红利”。
“没有农村,城市无法生存,在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注重‘城乡互动’,这是当年国际展览局讨论中国申办世博会《注册报告》时,向中方提出的诚恳忠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说。
德国波恩国际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专家多丽·斯菲舍尔认为,德国在城市化过程中相对保持了经济发展和收入均衡,这是德国“城市病”不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德国城市规划非常严格,对中国来说,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城市规划,还需要时间。
杨伟民认为,中国“十二五”所提出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梳理了一个更为清晰的城市化空间布局,考虑到了城乡关系、交通干线、文化传承等,追求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城市协调发展。
此间观察家认为,在告别“GDP崇拜”的同时,中国也正试图告别对城市化的盲目崇拜,走向理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