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牙户外温柔斌哥哥:震后日本:同情过后是羡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44:03

译自《纽约时报》 原文标题:Sympathy for Japan, and Admiration   作者:NICHOLAS KRISTOF

今天,日本遭受了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地震,我们的心将与她同在。但容我再加一句:请留意日本未来几天甚至几周的表现,我们定会受益匪浅。这一论断来自1995年我作纽约时报驻日主编时采访神户大地震的经历,那次浩劫令6000人罹难,30万人无家可归。

但观察的对象并不是日本政府。它并不擅于应对地震。在神户地震中,政府救援不力,只会依靠外国救援犬,可谓丢尽颜面。在震后最初的几天慌乱中,由于政府的无能,很多瓦砾下的幸存者失去了本应保住的生命。

我们要观察的是日本的人民,他们坚韧、淡定、坚守秩序,洋溢着高贵的气质。日本人常常用一个词“我慢”(忍)——英语里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对应的词——有点类似于toughing it out(勇于承受、坚持到底)。这正是神户民众展现出的品质,他们同心同德、勇于担当,令我敬畏。

在日本的日子里,我屡屡被端庄的礼仪和井然的秩序打动,但从没有像神户大地震中这样被震撼过。整个神户都被摧毁,所有商店橱窗都被震碎。我在城里四处游荡,企图找出抢劫或暴力争抢救援物资的事件。最后,我终于如愿,找到一位货店老板,他刚刚遭到两名男子劫抢。我有点夸张地问他类似“你对本国同胞借天灾之机犯罪感到吃惊么”这样的问题。他面露惊色,答道:谁说抢劫我的是日本人了,他们是外国人。

日本也有底层社会,也有(针对韩裔人士的)民族歧视。但与其它国家相比,日本人鲜有极端贫困者,也因此更加心齐。中产阶层异常宽泛;因在民众眼中收入过高商业巨子常常尴尬。同心同德是社会结构的支柱,这在灾难或危机后尤为明显。

我并不想粉饰日本社会。扯下端庄的面具,日本从学校到工厂恃强凌弱曾出不穷,黑帮利用非法活动肆意谋取暴利,政客勾结地产大亨掠夺纳税人的钱。但令人震惊的是,神户大地震后,连黑帮也建立站点向幸存者分发物资。日本的社会组织罕遭挤压,更未曾被撕裂。

这种淡定节制已经进入日本的语言。人们经常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另一句常用的话是“不要放弃”。自然灾害被视作日本“命运”(生命+运动)的一部分。我曾读到一段古代著述——应该是16世纪耶稣会人士写的——说一场强震摧毁了村庄,但村民几小时内就开始重建家园。

日本人灵魂中深浸着无怨无悔、共克时坚的精神。我的长子曾在日本学校短期就读,所有孩子都必须在严冬中穿短袖上学,这一幕令我至今难忘。此举是为了塑造孩子的品格,我觉得会令孩子感冒。但它也是灌输“忍”的一种努力。这种忍的精神使日本能从二战中重新崛起,也能在19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失去的十年”中淡定自若。也许,日本人应该学会一点抱怨,这样政客们才能更加体恤民情。

日本民族性格中关键的一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美国人认为二者是对立的,人需要征服自然。相反,日本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与之同起同落——包括经历无数次的地震。1923年关东地震令10万人罹难。直到100年前,日本进入现代社会后,日语才用“率真”一词专门表示自然。之前根本没必要表达这个概念,因为它已浸在人们的生活中。在神户地震后一篇随笔中,我也提出了类似观点,并以日本17世纪著名诗人芭蕉的俳句结尾:

人有悲欢离合

忧伤散去,新笋已然发芽

日本人的坚忍中,有一种高贵的勇气,这在未来几天将充分体现。同时,日本如织的社会结构,也将透过其坚强与韧性焕发光芒。我预测,日本大体上将共克时坚,这与从威斯康星到华府充斥争吵、撕咬和偏激言论的政治模式形成鲜明对比。所以,我们兴许能从日本学到些什么。今夜,我们的心与日本同在。大地震后,我们要给予日本的不仅是深深的同情,还有深深的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