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井レイナ:(转载)治痔瘡要穴─齦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8:19:51
治痔瘡要穴─齦 交


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台灣


〔取穴法〕正坐或仰臥,在上唇繫帶與齒齦連接處取穴。

〔操作方法〕
1.三棱針點刺放血法。常規消毒患者上唇繫帶(齦交穴),痔瘡患者的唇繫帶一般可見芝麻大小的結節。醫者以左手翻開上唇,用三棱針對準唇繫帶上的結節或唇繫帶根部齦交穴點刺放血1滴,出血少者可用手擠壓,術後局部常規消毒。每日1次,一般治療1—3次。
2.剪治法。患者坐穩於靠背椅上,頭部稍後仰,醫者以左手拇指、食指翻起病者的上唇,唇內正中與牙齦交界處的繫帶上(齦交穴),有形狀大小不等的小濾泡或小疙瘩。先用2%碘酒及75%酒精消毒後,用3號眼科小剪將其剪掉,術後無出血或出血點滴。對於出血期、急性期,局部可用1%高錳酸鉀溶液或淡鹽溫水清洗後,採用“七花散”調醋塗於患處,每日2—4次。

〔適應症〕痔瘡。內、外、混合痔。

〔釋義〕齦交穴因位於上唇繫帶與齒齦交接處,故名齦交。

  齦交穴是督脈之終止穴,又為督脈之絡穴。《素問?氣府論》王冰注:齦交穴為“督脈、任脈二經之會”,《針灸聚英》又謂:“任、督、足陽明經之會”。因本穴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等功效,古代醫家多用於治療督脈、足陽明經之局部病症,主治牙齦腫痛、鼻中息肉、鼻淵等病。如《甲乙經》云:治“齒間出血者、有傷酸、齒床落痛、口不開引鼻中”、“鼻中息肉不利、鼻頭額竇中痛、鼻中有蝕瘡”。《大成》也云:“主鼻中息肉、蝕瘡、鼻塞不利、額竇中痛”,《百症賦》載:“鼻痔必取齦交”。齦交穴為督脈之絡穴,督脈通於腦,故本穴又有調節陰陽、開竅醒神之功,所以除能治療局部的病症外,並且還有疏通督經經脈調節氣血等作用。近代醫家進一步擴大其治療範圍,獨取本穴治療癲狂、酒糟鼻、急性腰扭傷、痔瘡等病,在臨床實踐中多獲顯著效果。

  三棱針點刺或剪治上唇繫帶(齦交穴)治療痔瘡及肛門疾患,是根據“病在下者高取之”的取穴原則。因為齦交穴是督脈上的最後一個穴位,督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部,繞肛門向後,經尾骨下(長強穴),沿骶、腰、背、項後正中線上行,至風府穴進入腦內,越過頭頂,經額鼻上唇正中,進入口腔內上唇繫帶處的齦交穴。又因本穴為任、督、陽明之會,故痔瘡或肛門疾病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轉輸反映於口腔內的上唇繫帶。所以痔瘡病人多能在口腔內上唇繫帶上查找出陽性反應物(多為圓形成長形濾泡),且還可根據陽性反應物的位置以確定出肛腸病是內痔、外痔、混合痔、肛門裂等病症,還可反映出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的,是單純性、還是合併症等。故而用三棱針點刺法或剪治法的治療,通過經絡的轉輸、傳導而起到調節陰陽氣血的作用,使氣血周流於全身,從而使局部氣血得以疏通,改善了局部的血行和營養作用,達到治療痔瘡等肛腸疾患的目的。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對痔瘡等肛腸病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斷其源,截其流”的作用。即可斷絕形成肛腸病的源泉,又可使形成肛腸病的各種因素、渠道衰竭,促使疾病痊癒。

相关主题

  • 五粮液宣传涉嫌违规 保健酒功能只是传说
1

评分次数

  • 我很赞同!   积分 + 1

    温针灸-风

收藏 分享 评分 送花 扔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