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大全:莫里斯·迈斯纳:旁观毛泽东时代的巨大经济成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6:10:01

莫里斯·迈斯纳:旁观毛泽东时代的巨大经济成就

(美)莫里斯•迈斯纳(耶鲁大学教授) 
  
  【龙吟注】本文是莫里斯•迈斯纳所著《邓小平时代:19781994,对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考察》一书第八章“毛泽东时代的经济遗产以及毛泽东身后改革家们”的第一部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对于毛泽东时代取得的物质成就闭口不谈,也许是对早些年从北京传播出的言过其实(而且经常赋予虚假成分)的宣传的一种自然反应,然而这些宣传却常常被外国的评论家们所重复,许多外国人一度曾热切地相信,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取得了最大的经济成就,现在却倾向于对它作出最糟的评价,似乎以此来弥补他们早先的轻信。这种倾向与现时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方向是一致的,目前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人们都普遍对市场的魔力赞不绝口,而对中央规划的效能持很大的怀疑态度。 
    当前的中国领导人更关注于他们迫在眉睫的经济问题和成就,而不是过去毛泽东时代的成就,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而西方学者们未能提出一个更全面些的总的设计,这一点就有些不好理解了。他们的遗漏促成了一种普遍的印象,即:毛泽东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停滞的时代。现在惯常的说法是把毛泽东描绘成一个在贫困的条件下徒劳地寻找一个社会主义精神乌托邦,使发展服从于意识形态纯洁之需要的人。 
    然而,如果不去正确地评价毛泽东时代把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家之一变成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止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取得的惊人成就,就不可能理解毛泽东时代遗留给邓小平时代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毛泽东发展策略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中的大部分都是高速工业化的副产品,如果不正确评价这个基本的经济事实,就无法理解在毛泽东之后时期占支配地位的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史以一个小小的工业生产基地为发端,这个工业生产基地甚至比比利时的还要小一些,当时,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不及比利时的工业产量的115。然而,是在物质资源最贫乏的基础上,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中和极少外援的情况下,中国在14世纪的时间内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工业大国。 
    在毛泽东当政期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0多倍(如果从1952年算起则增长了12倍),其中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0倍(1949年以前中国重工业特别匮乏)。从1952年(当时工业生产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到毛泽东时代结束为止,尽管“大跃进”造成了工业生产的混乱,工业产量仍在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增长。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的百分比最大,当时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还不止。其后一些年里增长的速度尽管不稳定,但仍然很快。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在这个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140万吨增长到了3180万吨,煤炭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了61700万吨,水泥产量从300万吨增长到了6500万吨,木材产量从1100万吨增长到了5100万吨,电力从70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2560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10400万吨,化肥产量从39万吨上升到了8693万吨。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还在生产大量的喷气式飞机、重型拖拉机、铁路机车和现代海船。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成了一个主要的核强国,完成了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生产了第一枚氢弹,1970年把一颗卫星发射进了轨道。 
    当然,工业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劳动力以及社会结构的构成。尽管大多数的中国人民依然是紧紧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城市无产阶级的人数却已从1952年的300万上升到了1800万。此外,毛泽东的农村工业化运动???“大跃进”中硕果仅存的几个成功之一???把2800万农民(当时农村总劳动力约达三亿)变成了农村工厂的工人,尽管许多工厂的工作技术水平简单而原始。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另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主要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这些经济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己通过劳动取得的,在那个时代,毛泽东思想仍能够给人一种使命感和目的感。除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极其有限的援助之外,中国没有接受过任何外援。敌对的国际环境(在美国对中国革命的敌意之上又加上苏联对毛主义的敌意),与毛泽东“自力更生”的思想原则,起到了双重强烈的作用,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到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实际上一直处于经济自给自足的状况。毛泽东的自力更生的国家政策造成了经济上额外的不利与艰苦,但是它也使中国可以自豪地说:在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国实际上是以拥有一个既无外债亦无国内通货膨胀的经济,而在世界发展中国家绝无仅有。 
    在毛泽东身后的时代里,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记录的污点和罪过吹毛求疵,而缄口不提当时的成就已然成了一种风尚??常恐提及后者便会被视为对前者的辩护。然而,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承认,即毛泽东时代在促进中国现代工业改造??而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做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不就等于是为历史作非分的辩护。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与80年代一同出名的经济改革家们将找不到他们要改革的对象。 
    尽管毛泽东思想强调农业,称颂农民的创造性,但在毛泽东的时代农业发展却远非如工业成就那么可观。1957年以后,食品生产仅与人口增长同步,当时人口以平均每年2%的速度增长,使得毛泽东时代,中国人口几乎翻了一番。1975年人均粮食总产量几乎与1957年农业集体化之初时一样。在毛泽东时代的20年里,农村生活水平实际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每年平均增长不到1%,而且是在一个低得可怜的基础之上增长的。1952年至1975年间,在工业生产总值增长十倍的同时,农业生产仅仅增长了两倍,甚至那也是通过大量地扩大农村劳动力规模而取得的。此外,尽管毛泽东不断提倡缩小城乡差别,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异还是加大了。 
    然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农业也绝非如今被描绘的那样惨不可言。维克多•李皮特曾指出,毛泽东时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大大快于1868后至1912年日本明治年间备受称赞的成功的近代工业化时期。从1952年至70年代中期,中国农业净产量增长为平均每年25%,而1868年至1912年间日本工业化最强阶段的数字也只有17%。正如马克塞尔顿曾指出的:“1977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粮食生产却比印度高30%到40%,而且是把粮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0%的人口手中。” 
    经济统计资料并非告诉我们全部事情。经常有人指出,对于收入与消费的常规性测度并不能充分表明实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必须考虑到教育、保健、卫生以及老人与贫困者的福利措施等这样一些基本的而必要的方面的公共消费,但是这些东西是难以用标准的经济测度来数量化的。在所有这些领域,毛泽东时代都取得了伟大的社会进步,在大多数关键性的社会和人口统计指标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比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低收入国家强,而且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五倍于中国的“中等收入”国家要强。在毛泽东时代,中国人由大 
  部分人口是文盲的状况变成了大部分人识字。在农村差不多普及了小学教育,在城市几乎普及了中等教育,而且在城乡皆开创了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规划。基本的社会保护措施得到了贯彻,如禁止童工,还有农村最低限度的福利方案等,后者中最著名的是对最穷困者们的食品、物、住房、医疗以及丧葬费用的“五保”。国营企业的城市工人们享有工作保障以及国家拨款的福利待遇。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能够声称,它拥有一个虽刚起步但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使得它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都独一无二。医疗保健以及营养和卫生的改善,共同造成了中国人寿命的极大增长,从1949年以前的平均35岁到了70年代中期的65岁。 
  
  毛泽东时代的真正成就(附明细表)搜索引擎 
  
  
  
  转自海外中文网站 
  "毛泽东不懂经济”几乎成了定论,而被海内外人士所接受。至于这个结论的根据是什么则很少人细究。就井冈山和延安根据地时期来说,在中国也算是最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满足几十万军民的生活和战争需要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没有成功的经济管理能力,要确保根据地的长期生存是不可想象的。建国之初,中国根本没有值得一提的工业基础,甚至连灯油要靠进口。经过二十八年的高速工业化,中国成功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在毛领导下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三十倍。即使“文革”期间,工业平均发展速度也在10以上。这样的高速增长居然被贬之为“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让人不仅要问:“何处不是边缘?” 
  
  
    以下是几个关键部门的发展数据: 
  
  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吨,煤炭产量从六千六百万吨增长到了六万一千七百万吨,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了六千五百万吨,木材产量从一千一百万吨增长到了五千一百万吨,电力从七十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两千伍百六十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一亿零四百万吨,化肥产量从三万九千吨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万三千吨。同时,中国从无到有,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航空、航天、原子能及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巨大成就。至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由一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共完成了一百多万公里的公路,两万多公里的铁路(改革开放二十二年所建铁路仅一万多公里),其中绝大部分是穿越于群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使西南三省、青海、广西、福建、新疆、宁夏、河套平原等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在水利建设方面,完成了主要大江河的治理工作,兴建了五万多座水库。在文教卫生方面,在“文革”结束时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教育经费的投入最高曾达国民生产总值的5,建立了近千所大专院校、数千所的各类中专及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在“文革”期间,学龄儿童根本不存在上不起学的问题,与现在普遍存在的失学儿童现象形成鲜明对照。在各县城和公社建立了卫生院,并培养了遍布乡村的赤脚医生队伍。城市居民实现免费医疗,农民看病也收费低廉,发烧感冒类打针吃药费用一般在一元(人民币,下同)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成就是在国际环境恶劣、大战不断的情况下,通过自力更生实现的。在毛逝世时,即没留下外债,也无通货膨胀,这在发展中国家是极其罕见的。 
  
  
  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生产总值基数低,即使保持10的年增长率也难以支持如此快速的工业化进程,支付如此庞大的教育、福利和军费开支。实际上,毛泽东时期的经济增长数据并没有反映经济的实际活跃程度,只反映了其中的一部分。另一大块未被计入的经济成分,如果按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是劳动力的成本。例如,在华北平原上某低洼处修建一座水库,因无需炸药开山,也没有机械参预,只有发动群众义务劳动建造,这座水库的建设成本约为零。这一经济活动在当时的经济统计数字上根本反映不出。但同样一座水库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造,其劳动力成本将成为投资部分,建成这座水库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将等于其实际投资额而被计入。铁路建设是另一特例。两万多公里的铁路因多建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工程之浩大是难以想象的,最著名的要数桥隧占30以上的成昆铁路。在今日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将难于应付如此庞大的铁路工程项目。但当时铁路建设是由劳动力零成本,训练有素的铁道兵完成,在低投资下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毛泽东时代,劳动力开支的低微对确保重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至此重新回到主题,即到底何谓“懂经济”?如果以经济增长速度来衡量领导人是否懂经济,那么毛领导下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不包括广泛存在的劳动力零成本所关联的经济活动)无疑证明毛泽东是一卓越的经济领导人。是否只有懂得市场经济才能称之为懂经济呢?市场经济是否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唯一选择?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在短短二十八年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无疑给了一否定的回答。 
  
  
  以毛泽东的智慧和他在旧中国生活的经历,他不可能不知道市场经济、股票市场等概念。但他试图寻找发展经济的一条新路,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更快地赶上英美等发达国家。这条新路作者称之为基于计划的“人本经济”。它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它并不否定货币,但仅作为调节物质资源的手段,而不用于购买劳动力。而市场经济体系中,人和其它生产资料一样,不过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相对而言,人本经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但它的实现需要较苛刻的环境,即:高尚道德的领导集体,群众觉悟的空前提高,明确的发展目标,将个体意志转化为群体意志的共同信仰。相对来说,市场经济实现的条件比较简单,即为个人欲望的实现创造一公平竞争的环境即可。 
  
    综观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他始终将人和人的教育改造放在中心地位。他用最通俗的语言、简单的口号让他领导下的军人和群众明白国家的目标、个人的价值和信仰。这是他领导下的军队战胜强大对手的重要法宝,也是他领导下的群众在没有物质刺激情况下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的重要原因。这是他比其他领袖们远高一筹之处。 
  
    虽然人本经济已不适于今天的现实,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昨天的理由。毕竟毛泽东创建了适于人本经济发展的环境,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对昨天的简单否定将使今人失去了吸取其精华,并完善当前市场经济的机会。毛泽东的经济实践为人类的发展道路开辟了新的思路。未来的经济学家将会发现,毛泽东的人本经济实践很可能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未来状态,毕竟它比市场经济更好地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当然也能更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譬如,中国在工业和科技基础极其薄弱的环境下,只用十年的时间就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并不很差的基础上并同时还伴随着技术的引进,至今推不出一辆象样的国产轿车。 
  
  
    当有人否定毛泽东的经济成就时得到群众的附和,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发展消费品工业,满足了人民的消费。而毛泽东时期,敌对的国际环境要求中国不得不将重工业的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有重工业优先、轻工业优先、进口替代、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并重等。对于象新加坡这种小国来说,出口导向是唯一选择;中等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等,轻工业优先,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并重则为合适选择;但对中国这种大国来说,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兼顾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就成了毛泽东时代的不二选择。除军品工业的需要外,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也对基础装备工业和工业母机提出了庞大的需求;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完全依赖进口根本不现实。没有毛泽东时代奠定的重工业基础,后来的轻工业,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将不得不拿出大量的外汇去购买昂贵的电站设备、大型机床、采矿机械和载重车辆;彩电、冰箱生产线的引进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毛泽东时代在中西部地区交通、能源、原材料、军工企业和三线企业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今日的中国将面临更加棘手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很明显,轻工业的发展要比发展重工业和搞基础建设容易的多。 
  
  
  令人遗憾的是,当中国人在吃完第十个饼不再肚饿时,将前九个饼的功劳忘得一干二净。当一些国营企业的退休老工人因目前企业的困境而不能及时领到退休金时,中国政府和民间是否已忘却了他们的贡献?正是他们这一代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在个人不计酬劳,国家高积累的情况下,才有了中国工业化的辉煌成就,才为今日丰富的消费品供应打下雄厚的基础。 
  
  
  文革时期(1966-1976年)我国经济大事记(全) 
  
  1966年 
  ----------------------------------------------------- 
  128日 中共中央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 
  同日 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219日 主席指出,用25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221日 中共中央界定增加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 
  34日 贵昆铁路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接轨。 
  53日 我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 
  108日 我国制成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015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1223日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1967年 
  
  15日 我国石油产品品种和数量自给自足,勘、采、炼技术登上世界高峰。 
  116日 我国第一台载重150吨中型平板车造成。 
  4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 
  6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1日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77日 全国夏粮丰收,比去年增长一成。 
  726日 我国第一台100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 
  95日 中国援助赞比亚政府10一无息贷款修建坦赞铁路。 
  105日 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015日我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115日广交会开幕 
  1129日我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1968年 
  
  18日 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 
  111日 《人民日报》发表《“自由市场”是杀人不见血的屠刀》 
  223日 我国特大型轴承制成。 
  4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涝灾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开工。 
  620日 我国夏粮丰收。 
  818日 我国早稻丰收。 
  93日 我国研制成第一批液压传动内燃机车。 
  1120日万吨远洋巨轮“高阳”号下水。 
  1225日富春江大型水电站建成发电。 
  1228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新的氢弹试验。 
  
  1969年 
  
  221日 
  《人民日报》宣布,截止到1968年底,我国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级没有内债,有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42日 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55日 我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613日 决定在上海、天津、大连6个船厂新建8个万吨级船台。 
  630日 《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麦类作物丰收。 
  78日 十年时间建成河南红旗渠。 
  913日 丹江变电工程提前完成。 
  925日 药品大幅度降价,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926日 无偿援助越南5.56亿元。 
  930日 北京燕山炼油厂全部建成投产。 
  930日 我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标志我国奠基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03日 我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生 
  104日 我国第一座旋转氧气转炉投入生产。 
  1028日加速第二汽车厂建设。 
  1114日加速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 
  1116日我国农业丰收 
  
  1970年 
  
  426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61日 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厂。 
  717日 农村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过去的20年的两倍。 
  1016日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投产。 
  1017日中国全民援助朝鲜13.14亿。 
  1225日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1971年 
  
  12日 我国轻工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33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515日 开展工业学大庆 
  627日 第一艘两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 
  78日 转发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报告。 
  927日 中国无偿援助越南36.14亿元。外援金额70亿,建国来最多的一年。 
  102日 追加基本建设投资51亿。 
  1025日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1118日新华社报道,全国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厂。 
  1118日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 
  1130日调资28%。 
  127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年度水利建设50亿立方米,增加农田3000万亩。 
  
  1972年 
  
  113日 从国外引进化肥、化纤成套设备8套,以后又提出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128日 解放军落实五七指示,发展农副业生产,许多部队做到肉菜自给。 
  221日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双方同意互相发展贸易。 
  513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电子工业进一步发展,1971年收音机产量相当于1965年的4倍。 
  821日 从联邦德国、倭国进口一米七轧机,建在武汉钢铁公司,领有设备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910日 4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户。 
  1013日连接中南和死难地区的重要干线湘黔铁路通车。 
  1126日月住越南抗美26.57亿元。 
  1226日我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1973年 
  
  11日 人民日报发表新年献词,农业夺取好收成,工业生产上升。 
  12日 国家计委提出进口43亿美元国外设备的方案。 
  213日 新华社报道,1972年是解放以来电力发电站装机最多的一年。 
  37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发展组合机床取得显著成就。 
  320日 部分企业和县社试办出口工业品专厂、专车间、出口农副土特产生产基地。 
  410日 决定建设邯邢钢铁、煤炭基地。 
  4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与我国发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 
  54日 中国倭国共同投资施工建设中日海底电缆。 
  618日 国际大米价格上升,中国增加出口100万吨大米换回小麦。 
  628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氢弹试验。 
  716日 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81日 新华社报道,夏粮丰收,这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大丰收年。 
  85日 全国环保会议召开,制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816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水田农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826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827日 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93日 我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91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钻井进尺和建设投产的油井生产能力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926日 国务院重申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则。 
  930日 新华社消息,我国化肥产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15日秋季广交会开幕,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 
  1025日西藏发现几十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11日 新华社报道,几十座大中型水电站建成投产,小型水电站5万多个,遍及全国。 
  118日 西藏军区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这是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 
  1113日国务院转批环境保护若干规定。 
  1220日新华社报道,中国航空线80多条,连接全国70多个城市,于100多个外国航空公司建立业务往来。 
  1222日新华社报道,5年来,8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226日新华社报道,同我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50多个,其中50多个国家同我国签订了贸易协议。 
  
  1974年 
  
  112日 为在本世纪内实现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用几个五年计划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的战略思想,国家计委提出《关于拟定长远计划的报告》。 
  121日 国务院要求跟抓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严格控制粮食销量等四点要求。 
  122日 国务院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钢板轧机等设备。 
  130日 国务院批示防止沿海水水域污染。 
  217日 新华社报道,胜利油田去年创年钻井进尺150105米的全国石油钻井最高纪录。 
  219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农村掀起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 
  224日 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建成。 
  323日 我国西南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建成。 
  330日 地热发电站在河北怀涞建成。 
  42日 我国第一艘二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建成。 
  415日 第三十五届广交会开幕,规模为历届之最。 
  431日 我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515日 华北滨海地区又建立起一个新油田??大港油田。 
  717日 我国冬小麦产区推广优良品种,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89日 伞式太阳炉研制成功。 
  912日 国家计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钢材、化肥进口。 
  912日 我国第一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 
  915日 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 
  930日 新华社报道,大型油田??胜利油田建成。 
  103日 我国最大竖井钻井研制成功。 
  1023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地方小煤矿去年产量比1965年增长两倍多,占全年28%。 
  1026日无偿援助越南11.17亿元物资。 
  1219日三门峡水电站建成。 
  1227日新华社报道,大庆至秦皇岛输油管道建成。 
  1231日中央要求切实着金计划生育工作。 
  
  1975年 
  
  113日 周恩来提出,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114日 新华社报道,四川省开发天然气取得新成就。 
  115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红麻、黄麻实现自给自足。 
  125日 降低半导体收音机零售价格。 
  23日 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10万千瓦燃煤气轮发电机组成功。 
  24日 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3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530日 我国第一次发现古生界地层油田。 
  531日 国务院界定出口黄金,引进铜、铝、橡胶、涤纶等原料。 
  75日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78日 秦皇岛至北京输油管道建成。 
  719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化肥产量显著提高,上半年增产的化肥可增产粮食100多亿斤或3000多万担棉花。 
  728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铁路上半年货运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88日 河南地区特大暴雨,国家拨7亿元救灾费。 
  819日 国务院决定2亿美元进口。 
  819日 无偿援助柬埔寨6亿元物资。 
  830日 新华社报道,最近三、四年来,每年有一大批电站建成投入生产。 
  91日 新华社报道,我国今年早稻丰收,单产、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93日 新华社报道,截止到1974年底,我国小水电发电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914日 新华社报道,一亿只广播喇叭连接千村万户。 
  107日 水稻培育出新品种,亩产达千斤左右。 
  1027日我国成功进行一次核试验。 
  1117日我国原盐丰收,创历史最好水平。 
  1126日我国成功发射回收式地球卫星。 
  1224日焦枝铁路通车。 
  1239日新华社报道,我国农业连续13年全面丰收。 
  
  1976年 
  
  121日 又一艘万吨级浮船坞“华山号”研制成功。 
  313日 大型火力发电厂??莱芜电厂投入生产。 
  322日 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讯技术。 
  415日 广交会开幕 
  421日 京沪杭载波电缆投产。 
  424日 6011米超深井打成。 
  51日 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数比1965年增加7.5倍,调查工作发展到黄海、东海和南海。 
  512日 有点职工建成全国微波通信干线。 
  66日 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629日 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铁轨建成通车。 
  7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麦在我国西南、西北、华北推广。 
  76日 滇藏公路建成通车。 
  72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水平。 
  723日 沿海铁路干线津沪复线工程提前接轨。 
  728日 唐山地震。 
  87日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修复。 
  823日 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 
  99日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逝世。 
  105日 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116日新华社报道,全国80%以上的县建立水泥厂,产量比1965年增长4.1倍。 
  1210日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谈储量比文革前增长了2倍。 
  1211日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