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斯元电饭煲好吗:美丽的珠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41:35

            美丽的珠江     

珠江,从发源起,就显现独有的风采。

  《珠江源碑记》云:“珠流南国,得天独厚。沃水千里,源出马雄。古隶牂牁,今属曲靖。地当黔蜀之冲,山接乌蒙之险。三冬无冰雪,四季尽葱笼。滴水分三江,一脉隔双盘。主峙巍峨,老高峙立。溪流涌泉,若暗若明。汇涓蛰流,出洞成河,水流汩汩,终年不绝。是乃珠江正源。” 

抚仙湖,是珠江上游第一大湖。传说玉皇大帝派石、肖二仙到人间巡查,来到澄江府,见一池碧水,清澈明净,为之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久之,二仙搭手抚肩化为山石,抚仙湖因此得名。徐霞客记:“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至今,抚仙湖仍是我国水质最好的淡水湖之一。

异龙湖,以其“三岛九曲”之胜,镶在南盘江畔。有大水城的海潮寺、小水城的后乐亭、来鹤亭、白浪水月寺、龙港广胤寺、五爪山罗色庙等人文景观。盛夏,荷花盛放,清香远溢,吸引四方游客。

马岭河是南盘江北岸的重要支流,上游叫清水河,河水在平川上切出一条地缝峡谷,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天下第一缝”。峡谷中有“百瀑,百帘,百泉”,有的如白练悬挂,有的如银沙轻抖,有的如珍珠飞洒,千姿百态,十分壮观。

北盘江从马雄山北面出发,东流经贵州省西南部,在望谟县蔗香附近和南盘江汇合。其支流打邦河有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国第一大瀑布。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

 南盘江与北盘江汇合后,流经一段红色岩系地区,每年汛期,河水含沙量大增,呈红褐色,故名红水河。而当洪水过后,河水则变得分外清澈。千姿百态的山峰、垂直陡峭的岸岩、滴翠的竹木、绚丽的花草,倒映水中,红水河变成“绿水河”。其中大化段“八十里画廊”,两岸山奇水秀,花红、竹翠、果甜,壮村瑶寨隐约可见,美不胜收。

 红水河有一条支流叫布柳河,“布柳”在壮语意为酒泉。河水就像醇酒,流淌在山间,令游人如痴如醉。

郁江,是珠江一条重要的支流。其上游分为左右二江,归春河是左江的支流,也是中越边境的国界河,德天瀑布则是它流经浦汤岛时的杰作。江水从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坚石上,水花四溅,水雾迷朦,远望似缟绢垂天,近观如飞珠溅玉,透过阳光的折射,五彩缤纷。 

如果从人文的角度来看,灵渠,也是珠江的一个源头。这条人工运河始建于秦,以拦河坝拦断湘江的上游海阳河,抬高水位,分水入南渠和北渠。南渠穿越太史庙山,与始安水汇合,汇入漓江;北渠汇入湘江,从而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成为沟通中原与岭南的第一条通道。中原文化首先由此传入。

 

韩愈诗云:“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漓江的迷人景色,千百年来,令多少骚人墨客、旅行者流连忘返!  

贺江,发源于萌渚岭,上游通过岭口道连接潇水。湾多水缓,自汉武帝时起成为中原进入岭南的主要通道。罗香林指出:“由西安经汉中沿汉水南下,至洞庭湖,溯湘水而至粤桂交界。中原的学术思想,由此交通孔道,向广东传播。东汉时代,印度佛教,以至海外各国的文化、亦多自越南河内以及广东的徐闻、合浦与番禺等地的港口传入,而扼西江要冲的苍梧,遂成为中原学术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的重心。现在广东的封川,就是汉代交州刺史驻地及苍梧郡治的广信。”

 

七星岩原是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七座石灰岩山峰,排列如北斗七星,撒落在碧波如镜的湖面上,湖光山色,绰约多姿,正如叶剑英诗云:“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

五羊的传说,在广州已是家喻户晓。而据西江民间相传,当时仙人所赶来的是六只羊,途经西江时,见山川秀美,便将其中一只羚羊留于此,化为“羚羊峡”。羚羊峡不仅风景优美,还是端砚的原材料——端石的产地。

珠江流域呈现扇形的地理格局,西、北、东三江分别从不同的源头与方向汇聚珠江三角洲。在北江的支流武水,有“九泷十八滩”,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两岸层峦叠嶂,怪岩奇洞,千姿百态。屈大均《泷中号子》云:“舟子穿腰欲上天,下泷船笑上泷船。上泷争似下泷险,一片风帆乱石边。”“舟随瀑水天边落,白浪如山倒翠微。巨石有时亦却立,白鸥欲下复惊飞。”

苏东坡诗云:“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清远峡又名飞来峡、中宿峡,位于北江中下游,江面开阔,峡江对峙。屈大均《广东新语》记:“相传轩辕二庶子,长太禺,次仲阳,降居南海,与其臣曰初曰武者隐此。太禺居峡南,仲阳居峡北,故山名曰二禺。在南者曰南禺,北曰北禺,七十有二峰相对,一一奇峭。”若逢风和日丽之时,风平浪静,山峦青翠,江湾碧绿,一派诗情画意。

北江的支流绥江,两岸绿竹青翠,景色秀丽。其中广宁是全国著名的竹乡。百里竹廊,绿浪翻滚,令人心旷神怡。

东江上游的万绿湖,本是华南最大的人工湖——新丰江水库。因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称为万绿湖。浩淼碧水,延绵青山,绿色岛屿,在蓝天、白云、朝霞、夕阳的映衬下,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理想乐园。

传说天上七仙女中的五姐镜前梳妆,见韶容已老,情无所托,伤感万分,失手将梳妆镜跌落凡间,摔成五瓣,加上泪水灌注,成为五湖:丰湖、平湖、鳄湖、菱湖、南湖,合称惠州西湖。其实,五湖由东江支流西枝江改道后遂冲积而形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至惠州期间,带头捐资在湖边上筑桥修堤,后人将堤坝取名为苏堤。苏东坡在《赠昙秀》一诗中,首先将丰湖称作西湖,后“西湖”便成为五湖之统称。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西湖景湖回环二十余里,分里外湖,为三堤间之,水颇高,注江如建瓴,恃三堤以为蓄泄,故堤岁必修筑。三堤各长里许,有桥六,曲曲相通,中有漱玉滩、点翠洲、明月湾及大小岛屿。每当烟雨之际,乍有乍无,远近望之,有海上神山之势。”

白水寨位于东江支流增江上游,一道气势磅礴的瀑布从山顶飞泻直下,以落差与外形称雄天下,形似一位秀丽瑞庄的古代仕女,冰清玉洁,手托白莲,迎风而立,霓裳翩翩,神态安详,雍容大度,相传那是何仙姑的化身,得道升仙时把自身的形态化为瀑布,故称白水仙瀑。除了瀑布之外,山上还有众多天池,犹如散落在绿色群山之中的一块块蓝宝石或翡翠碧玉。

 珠江从广州穿过,两岸景色琳琅满目。梦幻一般的白鹅潭,汇集世界各国古建筑风格的沙面建筑群,经历世纪风雨的粤海关大楼,富于欧陆风情的地方典型的西方骑楼建筑爱群大厦,古代专为迎送官员而设的天字码头,古老的琶洲塔,二沙岛与珠江新城的现代建筑,令人目不暇接。夜游珠江,观赏璀璨华灯之中的两岸景色,可以感受珠江的魅力,追寻广州悠久的历史以及新潮的文化风情。

珠江三角洲,河网锦织,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当地人民根据地区特点,将低洼土地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形成“桑基鱼塘”及“果基鱼塘”。现在西樵山南麓,仍然保存着连片的桑基鱼塘,蔚为壮观。

“八口归海”,是珠江地理格局上的一大特点。八大出海口是: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崖门是珠江最西边的出海口。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崖门,在新会南,与汤瓶山对峙若天阙,故曰崖门。自广州视之,崖门西而虎门东,西为西江之所出,东为东北二江之所出,盖天所以分三江之势,而为南海之咽喉者也。”崖门外有一条长逾百丈的石矾,叫门限石。海潮初涨,巨浪汹涌奔向崖门,为门限石所阻,激起浪花飞溅高达数丈,声如巨雷,极为壮观。南宋末年崖门战役的古战场、国母殿、崖门炮台等古迹,将我们带回如烟往事。

 

虎门是最东面的入海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门在广州南,大小虎两山相束,一石峰当中,下有一长石为门限,潮汐之所出入,东西二洋之所往来,以此为咽喉焉。”发生于1839年的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漫步林则徐销烟池及威远、沙角两大炮台遗址,可以感受到一股浩然正气。

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汇合,形成一个喇叭形河口湾,称零丁洋。这里是中国的南大门。宋末,文天祥在此吟出绝笔之作《过零丁洋》,留下历史的回响。当代,深圳与珠海两大特区遥遥相望,共同演绎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