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龙潭小学规划:中国的民族精神(二) - 中国的民族精神(二) - 草根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7:24:51
中国的民族精神2011-03-10    中国人一盘散沙,这是百年来对中国文化最多的评论之一。为什么是一盘散沙?因为彼此间没有共同的坚定的精神信仰;为什么没有共同的精神信仰?因为中国文化最大的崇拜偶像孔子本人,没有(也没有条件)把自己树立为偶像崇拜,孔子也不承认任何世俗权利的最高权威,更不崇拜自然界任何人格化的鬼神。

  中国文化的源头,没有建立任何人格化的精神信仰偶像,而是把一种绝对抽象的“道”的精神(即道德),放进人的心灵世界加以崇拜,与此同时,中国文化确立了君主的最高世俗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必须符合“道”的精神,才具有理论上的合法性。这好比西方的政治文化,立法权和行政权是彼此独立的。

  因此,中国式的精神信仰,就表现为一种精神不断提高的修养活动,主要是内心体验,这种修养要靠自觉,如若主观上一放松,信仰就跑掉了,信仰一跑掉,中国人就没有灵魂了,彼此没有灵魂,就成为一盘散沙。

  而另一头,中国的君主权力,虽然强大无边,但是权力的精神理论基础却不能依靠权力来自我证明,而必须求助于“道”的精神,一旦离开“道”越来越远,被“道”抛弃了,世俗的权力就会兵败如山倒,君主的生命就如同草芥。

  如此,中国的文化虽然具有永恒的“道”的信仰精神,但中国文化又是先天的具有不可靠的和怀疑的基础,即世俗政治文化的绝对权威是建立在变化的“道”的基础之上,而个人信仰的绝对性,又是建立在自我修养不可靠的主观努力基础之上。中国文化因此而含有国家权利崇拜和个人自我信仰双重的不可靠性。中国文化的这种不可靠性,怀疑性,早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就得到了深刻和充分的表述。

  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文化特征,在《道德经》中已经被寓意。

  一盘散沙,是优是劣?

  客观的说,专制政治最容易驯服一盘散沙的国民。

  客观的说,一盘散沙的国民,容易适应开放的社会,容易和外来文化和谐相处,容易在世界各种文化国家中忍耐而顽强的生存。

  客观的说,一盘散沙的国民,最容易毫无顾忌的信奉物质功利主义,因此一旦政治和文化放开,这些民众就如鱼得水,没有任何禁忌的唯利是图,这些人中的强者会很快暴富,这个社会很快会发展成两极分化。

  客观的说,市场经济“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文化信条,和一盘散沙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天然相一致。

  中国文化中能够超级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部分,绝不是儒家文化,而是中国文化一盘散沙的趋利方向。这种超级适应,在一盘散沙的中国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市场经济,种种突出表现:

  就是发展至上,见物不见人,用经济价值衡量一切社会价值和国际关系价值,把社会文明的发展简单的看成是物质文明的发展,一切社会价值让位于经济价值,等等,在马克思的眼中,这一切无疑是十分的异化,是违背了人类的健全理智。

  因此在一盘散沙的文化下,发展市场经济,表现出了更多的利令智昏的疯狂特征:目光短浅,盲目混乱,顾此失彼,以邻为壑,竭泽而渔,恨不得一夜之间,将地下的资源全部攫为己有,结果不仅会使人类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将十分难以预料自然界会以什么样的严厉方式报复人类。

  有句着名的宗教警句: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宗教文化超脱了人类的世俗功利,其旁观者清,今日在众文化皆陶醉于功利之时,这句话岂不当头棒喝,唤醒我们猛然回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