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谦唱歌车祸现场:专家称农民工幸福感最强让人惊讶 政府不能忽悠农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35:24
专家称农民工幸福感最强让人惊讶 政府不能忽悠农民

2011年03月10日 13:1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赵威

字号:T|T
2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广东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经验,就是把乡村治理转化为城市治理,这个改革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广东的同志们就是在这样做,但是他们没有这样说。我觉得步子可以再迈得大一点,把全覆盖的问题解决好。”

昨日,著名三农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在南方报业2011全国两会直播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纵论过去五年中国农村发展,把脉广东农村综合改革经验,为“十二五”广东城乡一体化建言献策。

【观点】:

○农村政策思路从原来的“农民不要到城里去,就地转移劳动力”转变成“让农民进城”,在高度城镇化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

○农民“被上楼”的情况,这两三年的确很突出,地方政府要通过利益的诱导,让农民自愿搬家,不能搞强制,不能忽悠农民。

○一个家庭有两个人出去打工了,主要生活在城市,他们是农民吗?其他三个收入渠道可以有,但真正的农民一定是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

○云安实践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山区县都能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迈出很大的步子,别的地方难道不能吗?云安的做法可能比顺德、南海的经验更具有推广示范价值。

谈18亿亩耕地

18亿亩耕地红线有希望保得住。据一定渠道的信息,我们的耕地比现有公布的数据要大。考虑到国家有占补平衡政策,保住18亿亩更有希望。根据国土资源部的信息,过去几年内基本上实现了占补平衡目标。再过20年,中国仍然有可能有18亿亩耕地。

谈农民幸福

根据我了解到的一项调查,农民工是很多群体当中幸福感最强的一个,我很惊讶。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农民工群体相对封闭,不好高骛远,不知道城里的有钱人怎么样过日子,所以有幸福感。

但我认为农民的幸福程度远远不够。我们大大低估了农村的自杀率,尤其是农村妇女特容易喝农药自杀,自杀并不主要是富士康的人,而农民的自杀关注非常少。从这一点上看的话,我们很难说农民的幸福感强。

问候农民朋友

我想告诉农村的小女孩们,你的爸爸妈妈不让你上学的时候你坚决要抵抗,一定要上学;第二句,我告诉成年的农村女性,你家里的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你一定要让他们平等地获得读书的机会,这是最有用。

盘点十一五农村工作

战略调整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

南方日报:过去五年,中国的“三农”工作有哪些突破性的进展?

党国英:最大的亮点在于,决策层在“十一五”期间对农村发展战略思路的调整,标志性的事件是2008年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随后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这个思路就从原来的“农民不要到城里去,就地转移劳动力”转变成“让农民进城”,在高度城镇化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

在这个思路下,农村土地产权问题,从定期承包转成长久不变。意义在于实际上就把土地给了农民。再不能说村委会的干部想收回去就收回去了,我觉得这是一大突破。

第二个突破,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了新的解释。分指的还是农民承包经营;统的任务则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体制,不再是传统上的集体经济。

过去讲壮大集体经济,实际上这是产权不清的一个经济组织方式,它与农民自愿参加的新型合作组织完全不一样。过去的集体经济,农民是不能退出的;而合作组织农民是可以自愿退出的,性质上有根本性的差异。

南方日报: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三农”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急需破解?

党国英:要搞城乡经济一体化就要解决要素市场问题,也就是农村的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改革。比如,要解决乡村的建设用地和城市的建设用地的统一市场问题,这个事情过去30年基本上都是在打擦边球。遗憾的是,全国的总体政策还是停留在原则性的号召这个层面上。

有些地方先行先试,特别是成都、重庆做了城乡统筹的改革试点,珠三角地区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在城乡一体化方面迈的步子也比较大。但这些地方你不能老让他们做试点,尤其是成都的改革很早了,在中央部署城乡一体化之前就有改革,试点的时间太长了。顺德、南海、重庆、成都都应该及时总结它们的试点,比较成熟的就向全国推广,现在遗憾的是推广的力度不够,我希望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能够把这些好的经验推向全国。

南方日报:过去五年,新农村建设成为“三农”领域最热门的词汇,各地推出很多试点村,有些地方出现了样板化,甚至农民“被上楼”的情况,政策的落实是否出现偏差?

党国英:现在搞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公正的问题比较多。地方政府在追求GDP的时候,要引进项目搞工程增加用地,在土地市场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非常容易成为剥夺农民权益的一个通道,征农民的地基本上不是市场化的行为。

农民“被上楼”的情况,这两三年的确很突出,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错在什么地方?第一,就是搞强制。要通过利益的诱导,让农民自愿搬家,不能强制,不能忽悠农民。在很多地方这个问题相当突出。第二,专业农民,就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这些农民,或者是大农户,不能上楼集中。让农民开个农用车,早出晚归,这是不行的。一定要在自己的耕地旁居住。遗憾的是,很多地方政府的做法是集体上楼。第三,新搞的集中区搞得不好,鸡肋一样,基础设施不配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特别是对年轻的农民没有吸引力,最终一定是浪费。这些问题其实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纠正的问题,真是要纠正的。

展望十二五农业新政

希望中国人吃饭便宜一些

南方日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重点强调,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并指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您认为从今年的政府报告中能解读出哪些新的惠农信息?

党国英:在投入的方向上今年是强调水利,重点还是强调粮食安全,这是与国民战略生死攸关的事情。我觉得粮食就是要多,就是要便宜,我不赞成粮食不停地涨价,尽管涨价对农民收入有好处,但农民增加收入不能靠粮食涨价。农民不是把粮食卖贵,是把粮食卖多,薄利多销。

中国人自己把粮食问题搞好,是对世界人民的贡献。所以总理讲这个粮食安全问题是非常对的。我是希望中国人吃饭便宜一些,一包方便面3块钱太贵了。

南方日报:“十二五”规划当中重点也强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但农民增收的途径似乎并不明朗?

党国英: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常讲这几个方面,一是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二是打工资性收入;三是财产性收入;四是转移性收入。目前的情况下,转移性收入不可能太多;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一个问题是,实际上他们已经不是农民了,真正以农为主的这些农民财产性收入比重不能太大,一个家庭有两个人出去打工了,主要生活在城市,工资性收入,他们是农民吗?

只有中国讲农民工,从行业性质来讲,他不是农民。自己在外打工赚钱,家里面几亩地出租,他是个小地主。我在农村老家还有半亩地,你说我是农民吗?所以后三个收入渠道可以有,但真正的农民一定是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

南方日报:但现在农民家庭性经营收入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种地不赚钱。

党国英:要命就是这个问题。但我也作过一些调查,很多地方种地赚钱。江苏一个乡镇18个行政村,村里面被称为农民的这些人一个都不种地,收入靠其它三个渠道,我们偏偏说这些人是农民。他们把这些地租给河南人,所以18个行政村的原住民不是农民,是假农民。真正的农民是那些河南人,他们种地非常有钱。有些不亚于18个行政村的原住民,承包100亩菜地,靠起早贪黑种地赚钱。

假农民把地转给那些真农民了,好多地方其实真农民收入很高,我认为珠三角最为典型,把鱼塘包给人家,真正包鱼塘那个人才是农民。真正搞鱼塘的收入肯定不错。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赵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