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薏米仁的区别:20年酝酿,12年研究,3年制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7:54:00
有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实现一个梦想总是那么难?
最后发现:如果一件事情不难,那么还需要做梦都还想着它吗?
所以,梦想一般都是难以实现的,但却给予我们动力去实现...
每一个寂静的夜晚,我的心情总是被一个火热的名词燃烧着,这个名词就是“全集然文明”,它并不是已开始就有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变,最后形成的一个系统,也是我现在的梦想

为此我用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等软件制作了自己的官方网站、新浪博客(搜索全集然文明就可以找到)

这个帖子会详细的描述它是怎么出现的,又有什么意义等

为此我会将核心理论写成一本书,它的名字就叫:《生活的饮料》(浓缩自然,创造生活的饮料——全集然文明.集然架)(理论是饮料,行动是主食,一切理论的终点都是生活——生活的饮料,一切理论的理论),讲的是:自然、生活、思想等存在物具体有哪些共同的规律(并形成一个完整专业研究本质规律的系统),我们又要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让自己更快的获得更多的技能和更好的精神状态。

我将会在苹果电脑上使用各种不同的平面、三维软件来综合设计各种插图和页面(如:photoshop、illustrator、painter、zbrush、maya、3dmax、poser、realflow等),同时也用flash、dreamweaver和以上的软件设计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和新浪博客(搜索“全集然文明”就可以找到)。
要说这个故事,还得从那一颗思想的种子开始萌芽的时候说起...

时光倒转,回到了二十多年前,我蹲在一棵很大很大的树底下,斑斓的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撒在地上,依稀能够嗅到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当时我很无聊,周围很寂静,我拿着一根小树枝,用幼嫩的小手在地上画圈圈,画着画着,突然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出现在脑袋里:我为什么会存在?

似乎从那时候开始,我才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也许这就是“我思故我在”的感觉吧,于是我开始不停的思考,就像森林的小野兽发现了自己可以奔跑...

在一个秋风落叶的日子,我接触到了哲学,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想象着马哲、道德经等等哲学著作里一定会有我想要的答案!于是我拼命的寻找着、期待着...

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马哲和道德经等著作都只是说这个世界上有“规律”(道),我们需要按照这些规律去做事,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却都几乎没有说: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哪些具体的本质和规律,万物共有的规律是都有哪些?本质和规律的系统是什么样子的?生命为什么会存在?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基本上都是一些没用的废话(没什么实质性内容),而哲学也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谁也说不清它是什么,拿来干什么?这让我很伤心,我开始不能忍受等待别人给我答案了,所以我必须亲自去寻找答案...

生活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嘲笑着人们,这包括:你觉得重要的东西,别人觉得可有可无;你觉得有趣的事情,别人觉得苦涩无味;你觉得可以让人们惊喜的事物,别人却毫无感觉;你觉得可以去做的事情,别人总是抢先一步做完了。

我带着十几年生存的经历来到了高中,还记得在物理课上听到磁力作用时,我和朋友提出了磁悬浮的设想(几年后在日本出现),而我朋友却提出超光速的设想(依靠加速度原理,让飞船一次又一次的加速度,直到超光速);后来出现了网络,我又设想做搜索引擎,不久后又看到了百度和谷歌,总之只要是我想到的,别人总是接着做出来了(当时我并不知道有人在做磁悬浮或搜索引擎等,我也没必要骗人),所以我必须做一个很复杂的,或者没人敢去想/做的事情,这样就会比较少人和我竞争,但那又是什么呢?

有时候,时间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它总是让一些美妙的时刻很快的逝去。
就比如:我的很多好朋友,一个又一个的离开了我,或者开始与我保持比较冷漠的关系了。

于是我在想:人类的心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心理都遵循哪些规律呢?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万物共有的规律,那么心理是否也要遵循这些规律?

还记得那应该是我的生日(高二了吧),我觉得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心想:我也应该对这个世界有更高层次的认知了吧?于是我来到了河边,用手指舞弄着清澈的河水,努力的去思考世界万物共有的规律,但是还是没有结果。本来想回家的我还是不甘心,于是我来到了一个新建小学的操场,周围很大,很空旷,我闭上了双眼,只感觉到微风从我的身体和头发经过。突然!就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的脑海,我发现了一个很明显但却一直被忽视的规律:自然万物都需要存储它们的空间,就像这个操场存储着我、地球存储着空气、河水存储着小鱼、大脑存储着思想等...

我很兴奋!因为我终于得到了第一个突破...

(我就把这个现象/规律简称为“储空”,存储事物的空间,后来我发现:不仅事物都需要存储它们的空间,而且每个事物本身就是存储其它事物的空间,因为它们都可以套入句型“在xx里“,xx就是储空,因此自然万物只是不同的储空而已)

也许在学校的课堂中,最能激发别人创意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写点东西/做点事情,而并非学习课本中的内容。

在高中的语文课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家庭作业,那就是:写“周记”(每周写一篇记录性的文章,就像日记),这也增加了我去思考的动力...

我开始思考:我这一生也许还有好几十年的时间可以活,那么我就需要一个人生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一定要大,大得可以用我一辈子的时间去完成,免得我要重新寻找目标,那么这个人生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不知道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还是怎么回事,从我们那一届的高中起,需要考“大综合”(就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综合交叉),本来就很烦人的功课,又被加重了一大层...

于是我就在想:所谓的“大综合”不也就是要探讨各个科目共有的规律或者联系吗?如果我能继续挖掘出更多事物共有的规律,那么我不就可以轻松的应对所谓的“大综合”了吗?

于是我继续探索...
你认为万物都需要空间,

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就已经认为了,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是非存在,是存在的另外的一种状态。

而你所说的 而且每个事物本身就是存储其它事物的空间, 因为它们都可以套入句型“在xx里“

xx其实就是原子,
因为在这里,你的表达混淆了本原和逻各斯,所以诸空这个概念是很空洞贫乏的,没有实在。例如你可以说是语句的指向需要诸空,而诸空的本质就是原子,诸空就是原子。
这里就有了一个明显的矛盾了。。。你找得着不
还有不知道你几岁,,,

巴门尼德很早就提出了,从“是者”也就是存在,这个具体感性事物中,从人们头脑反映出来的事物的共性,作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

是用逻各斯将感性经验抽象化,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效果来的。

所以说,你的感悟只是浅显的经验,没有抽象成概念,

至于你看的“哲学书”,那称不上入门。。。
在高中的这么多科目中,其实我最喜欢“化学”,这不仅是因为那个化学老师比较有趣,更重要的是:化学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一个物质变化和进化的秘密..

最后我发现了:其实化学隐藏了一个物质本能的秘密!
没错,就是物质的本能(而不是什么动物的本能),这个物质的本能就是:寻求稳定!

我们经常都会在化学书上看到:因为xx和xx会产生更稳定的xx化合物,所以它们就发生反应了,如此的语句。而且从根本上来讲:各种物质发生反应,就是因为原子电子层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不能让该原子有稳定的状态,于是就开始与其它原子产生一些化学键(包括共价键)来形成稳定状态...

这些让我很惊讶,就像看到了世界的根本...
风卷残沙,路靠崖,高中的生活总是残酷的,无尽的试题、无尽的计划...

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终于摆在了我的面前:选择文科还是理科?

对于理科成绩比较好的我,似乎大家都料想到我的决定,但我却出乎别人意料的选了文科,朋友们纷纷问我“为什么?”,我总是敷衍的说:因为我看到很多理科生都像书呆子,没情趣

其实,在心里我还对哲学抱有一线希望,而且似乎语文课里有很多引人入胜的道理(还有,我喜欢的女孩子都在文科班)...

每次在哲学课上听说:世界上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规律时,我就开始恼火,难道前人说没有,它就真的没有了吗(毕竟我已经找到了很多线索)?

但既然这么多人都相信世界上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规律,那么也就意味着去寻找的人寥寥无几了(竞争者也就很少了),包括我自己也总是问自己“可不可能有”、“我可不可能找到”,并犹豫着要不要投入全部精力去探索,毕竟那太难了,要花太多的时间。但如果你不花全部精力投入去探索,那么得到成果的几率几乎为0...

于是我决定:停止思考“可不可能”,而是拼命的,努力的去寻找所有事物共有的规律,最终如何,都无所谓(毕竟我已经努力了)(当时我对自己说:有些事情是必须去做的,所以不要再问可不可能做到)

从此我知道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自然万物都属于存在物这个类别,而同一个类别的事物,就必然有其共同的规律! 这也是我现在探索的信念)

时光的利剑总是容易让人忘记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可以时刻提醒你的东西,那么你就很难坚持自己的目标...

在一个寂静的星空下,我发现了一种可以每时每刻提醒自己的方法,那就是给自己的名字添加含义。于是我给自己的名字添加了含义:君不问吾等何用,吾等即将取世之精华,芳泽万世!(我的真实姓名都在里面,但不便说出来,还望见谅)

从此,只要别人叫了我的名字,就等于在提醒我自己要做的事情...

时间的年轮停在了高三,同时我也老了一岁,按照我默认的思想:老了一岁就应该有一个对这个世界更深层次的认知,那么今年我能不能找到呢?

无数的观察、无数的分析、无数的留意,我似乎发现了什么,但总是想不出来,那是什么...

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河水印着夕阳朝着远方流去,微风绕过我的身体朝着前方进军,自己又在思考着:各种证据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时,我们就找到了真相...

突然我想到了:自然万物总是朝着特定的方向集中,就像一些人朝着金钱的方向集中、各种工具朝着相关专业人士的方向集中、水果朝着土地和水果商场集中...

那么,什么是发散呢?

最后发现:就连“发散”,也只是该事物朝着相对反方向的空间集中而已

我就把这个规律简称为“集然”

接着我发现,重心是重力的集然点,各种表格、计划、示意图、目录都只是相关事物的集然架(集然的框架)...

那天回家后,我开始收拾东西,将厚的衣服集中在一起,薄的衣服集中在一起,就自然分成了春夏秋冬;将物品的尖角与其它物品对齐,就自然扩大了视野和活动空间...

于是我在想:如果把整个自然都集中在一起,浓缩在一起,那么它们会变成什么呢?

应该是浓缩成事物共有的规律了吧...

那不就是我研究的内容了吗?所以也许应该命名自己的研究为:“集然学”(当然“学”这个字并不好,于是后面改成集然架)

电视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它包含了影像、声音等太多的信息,所以它对人们的影响比书籍要来得快,而我也慢慢的喜欢上欧美的电影,因为制作水平和内涵都很好,后来discovery的探索节目也很吸引我,这些让我觉得画面的设计可以引起人们观看的兴趣,而我们教科书中的插图等实在和其它书籍不能相比,甚至有些倒胃口,所以如果我要些点什么理论的话,就最好能配上制作精良的插图...

于是我更加强了自己在美术上的训练...

全集然如果形成一种潮流或文化的话,它就是另一个宗教了。而大家都明白,未来是万教的融合,归一,我想作者20年前的酝酿是对的,如果全集然在20年前做出来了,那么会成为一个潮流,而现在20年后,是没有存在潜质的,是作者的自我思想作祟而已,可能中心思想是好的,是共存与和谐,但是起发展的前途也许会形成一条很长的扭曲线。
一个世界的大同,必定在规律内,自然规律之外还有宇宙法则,所以有些东西是必须遵行法则/ 全集然带着商业性质,又带着疯狂的宗教传播形式,而不是一种新时代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分享形式存在和经验智慧分享规则,不要误导别人啦。。
如果不以人类整体的觉醒形式来,而是用自我与个人的理论和观点去改变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和现在有什么区别啊?和统治与阶级文明是一样的。

未来是个人人平等的世界,平等在于内在与心灵的共识与共振,而不是某个人的观点和理论。
楼主去看看混沌理论吧!从简到繁,当繁到一定程度就彻底变了。
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飘舞,而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理论缺少了点什么,后来发现:是缺少了一种系统感...

也就是说:只研究事物共有的规律太不系统化了,因为那只是本质规律系统中的一部分,那么整个本质规律的系统又什么如何的呢?

多少的深思、多少的等待,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这个系统,那就是“本质球”

本质球的球心是引发所有本质规律的东西,本质球的内环是事物(包括思想意识)共有的规律,越靠近内环的越是普遍的规律,越远离内环的越是不普遍的规律,一直如此以致无限...
所有事物所遵循的规律都只是在这个本质球的不同部分运动而已...

于是我有了描述本质规律的系统工具“本质球”,我很开心,所以吃了顿好的...
语文老师说:世界上最难发现的错误就在我们的语言里

当时他举例说:就像老板问你要a还是要b,这个时候人们一般都会在a和b里选择一个,却很难跳出来选择c或d。换句话说:语言引导着人们的思维...

于是我就在想: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有没有可以用来客观思考的“新词汇”,就比如中国以前没有原子、分子、电子、细胞、等词汇,所以那时候的中国人也就根本就不可能去研究原子、分子、电子、细胞的结构、功能、作用等等,于是才会落后西方那么多年!所以如果要打破思维的局限性想到更多东西,就必须增加“新词汇”!

另外,之所以很多历史遗留的难题、争议之所以不能解决,也是因为他们都在使用旧词汇进行探讨争论,那么就像古人使用猪狗牛羊的旧词汇去思考地球公转和身体结构一样,怎么可能呢?因此就算再让全世界人用旧词汇去思考100年也是徒劳无功...

接着我就想:如果前人的理论和词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思考,那么也许我应该忘记所有的理论,甚至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以最客观的态度去亲自观察研究亿万个自然现象,分析它们的异同点,最后总结出客观事物共有的规律,最后再回来对比现代文明的各个理论,从而得出最客观,最实用的理论。

于是我就这样去做了...

按照校园生活的轨迹,我也到了填写志愿(选择大学和科目)的时候,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个大学能够给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环境,最好是靠近大自然,也能放松思想...

于是按照这个想法我找到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武夷山”的一所大学,选择了一个可以接触很多事物的科目:旅游管理。后来也被录取了,这样我就可以在大自然的熏陶下继续我的探索...
武夷山的空气、绿化都很好,而我就经常一个人在河边、草地上散步和思考...

有一天,我在草地上来回的走动,尽量回想各种自然物间的关系,不久后,我开始用石头乱扔,寻找点线索...

当石头碰上其它石头时,它们按照不同的方向弹开了,于是我就在想:这些石头按照不同的方向弹开,就是因为它们碰上的石头以不同的角度和表面引导着这些石头弹出的方向...

那么自然万物的存在,是不是也有一定的事物在引导着呢?

后来发现了:第一次引导事物存在的东西,就是本质和规律(简称一次导存);第二次引导事物存在的东西就是动物的意识(简称二次导存)...

换句话说,我终于找到研究心理的切入点:“引导存在”(后来发现人类的情感就是二次导存用来引导存在的特殊指示工具等)...

这也证明了我最先的设想是没错的:心理/意识与其它所有事物遵循着同一套规律...

回旋在武夷山的绿野中,渐渐的我发现自己的认知只是停留在那些规律的表层,似乎最实用的规律是深入的那些,那么要怎么深入呢?

这次我从“导存”上得到了启发,因为我已经把它细分为一次导存(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二次导存(动物的意识)...

于是我就在想:既然“导存”可以细分,那么每个规律应该都是有自身细分的...

所以,我就开始为以前所发现的规律进行细致的分类了...

如果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已经是一个多维的世界的话,人类所能触碰到的,只是这个3维世界的规律,如果说作者你所追求的最终规律是在一个更高维度上定义的,那注定是徒劳并且失败的,我也不是泼冷水,我对作者你的作为很钦佩也很支持,但是,如果这条路注定没有终点,甚至说是人类在没有进化出高维度的感官之前不可能达到终点的情况下,人类该怎么办呢?

思考的习惯持续了这么多年,我终于感觉到传统的思考方式太过于单调和枯燥,也许我得升级一下我的思考方式,让自己更乐意的去思考,更有激/情的去思考,那么又要怎么升级呢?

最后发现:我可以用科幻片的特效引入到思考的世界,将各种自然物/自己要思考的东西都漂浮起来,进行各种360度的旋转、解剖、重组、试验等,进而更有趣的进行视觉化思考...

于是这也开始成为我可以持续思考的动力(因为有趣),同时我也开始看更多的科幻片,吸取更多的视觉特效...

有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去深山里游玩,我爬到了一个很高很高的山顶,看着脚下连绵起伏的绿树山峦,还有些轻云环绕着山峰,真有点仙境的感觉...

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发现了: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的衍生物(就像地球衍生出动植物,动植物又衍生出更多事物),而这些衍生物在客观的角度来讲也还是自然物,所以客观世界就是这样自然繁衍自然以致无限的...

后来我把这种规律简称为:衍然(自然繁衍自然),并开始思考如何细分这个规律...
人这辈子,活着,就要开心点,但是要如何才能最大程度的获得人生乐趣呢?

这次我在同学中获得提示,在大学中我遇到了几个同学,他们在时会说些笑话或搞点活动等让气氛变得很好,所以我很开心。但问题是:只要离开了他们就不能持续那种开心了。那么我们又要如何持续的开心呢?

最后发现,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成为开心的源泉。

所以我也研究如何让自己称为开心的源泉...

由于自己对人类心理的话题很感兴趣,同时又发现了可以用“导存”这个属性来作为研究心理的新方向,于是便把在大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拿来研究导存了...

当我深入的研究导存这个属性后,发现人类的“情感”就是二次导存的特殊指示工具,比如:难受/坏的感觉就是指示人们“有危险了”,要逃离危险。同时给予人们特殊的动力(比如:人们在逃跑时肾上腺素增加,产生巨大运动力量);好的感觉就是指示人们:“你现在做的事情有利于你/世界的更好存在”,请继续!同时给予人们继续的力量(比如:对爱人的痴恋、梦想的力量等);正常感/平常心指示人们:这个很正常,可以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去理它(并给予人们无所谓、懒散的力量)

按照它们指示方向的的不同,就命名好的感觉为“正向特示”;坏的感觉为“反向特示”;正常的感觉/平常心为“中向特示”......

在狂风的洗礼下,才能看出哪颗树木最坚韧;在战场的烈火后,才能体会哪个将领最顽强。

其实一直以来在我的脑海里不断的形成各种各样的新发现和新名词,但是我并没有把它们都下下来,而是让它们在我的脑袋里进行战斗,进行自然的优胜劣汰......

在时间和实践的双重打击下,还能闪闪发光的,那才是我想要的!另外我也相信,如果那个发现真的很重要,那么我也不会真的忘记它,所以我以前从来不做笔记(但这样很危险,因为那意味着:如果我死去,根本就不会有人知道我研究的进程)。

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我辗转着思考着如何细分“储空”,各种事物飞速的在我的脑海中通过,突然,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储隔”(储空的隔板),就像墙壁隔开了两个空间;皮肤隔开了身体与外界;果壳隔离了种子等,最后发现之所以我们可以区分各种不同的储空,也就是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储隔。

(后来发现:在我们的语言中,各种“定义”就相当于虚拟的储隔,来区分不同的词语)

走在一条春雨滋润过的街道,依稀能嗅到清水在热石上蒸发出来的味道...

我开始思考:我要如何将新词汇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呢?
我想:既然这些新词汇是自然万物共有的规律,那么要完全发挥它们的潜力,也许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让它们代替所有其它词语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做到:用区区十几个词语来思考一切事物,成为最精简和浓缩的语言...

于是我就这样去做了...

时光几番辗转,人事尽已非初,在大学的我终于把高中那个“化学的秘密”正式纳入到“储空”的体系中,作为储空的细分...

也就是:储空(存在物的代名词)内部都有“储差”(储空差异/不平衡/不稳定)到“储平”(储空平衡/稳定)的“本能”,它们的过程就像流水,所以称之为:储流(相当与事件和运动)...

武夷山的冬天是有下雪的,漫天的大雪将整个世界刷成了白色,透过清亮的白雪晶体,我的思想似乎也越来越透澈了...

我开始思考: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答案就是因为自己的思维能力还不够,所以也许我应该先得到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然后再回来思考那些问题(就像:生物为什么会存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等)...

是的,我需要让自己的那些发现(事物共有规律的发现)变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系统,去思考那些悬而未解的疑问...

有些时候,一些事情思考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出现水到渠成的效果,就像在思考“怎么细分衍然”这件事情上。

我发现可以把衍然细分为:1号衍然(繁衍自己)、2号衍然(繁衍其它)、3号衍然(既不繁衍自己,也不繁衍其它,而是作为中介来繁衍事物)...

时间的船舶停留在了大二

我开始觉得学校的课堂还是浪费了我大部分的时间,而且对我的的思考和研究有很大的干扰,加上遇到了一个不太愉快的事情,我决定退学。

当然,这个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也不可能给我生活费来继续我的研究,于是我又回到了学校...

但这件事让我清楚的知道,没有什么人可以真正的帮助我,包括我的家人,所以一切都得靠自己(对他们希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

所以我得培养好自己的各种技能...

当亿万种自然物一遍又一遍的从我脑海中经过时,我开始注意到一个自然物最基本的规律,那就是:可以存在(简称“可存”)...

也许您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叫“存在”呢?
因为“可存”包括那那些还不存在,但可以存在的东西;而且就连“不存在”这种现象也是可以存在的,因此“可存”是更好的...

当现实的光芒打破虚幻的天际,我开始思考:就算我把所有最根本的规律和本质都研究出来了,有了更好的思维模式,但如果没有应用起来,那么又能有什么用呢?一切还不是白搭?

于是我开始寻找应用的方式...

经过仔细的思考,我发现:理论的应用范围来自于理论的适用范围,而“集然架”这个理论是研究所有事物共同规律的,所以它的适用范围也是所有的事物。

而既然它可以应用在所有的地方,那么我就得选择一些重点去应用......

最后发现: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加的美好,最好是活在天堂之内,于是我定了一个最大的应用计划,那就是“天堂计划”,把人间改造成我们心目中的天堂。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计划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因为只要人类还存在,那么就会努力去创造他们更美好的“天堂”),但这却正是它的美丽之处,因为:正因为它不可能真正实现,所以它就没有终止的一天,然而它却可以最大限度的发展人类社会,所以它就是值得任何人去奋斗一生的计划(毕竟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会完成目标,然后失去目标、最后从新寻找人生目标了)。

在大学的时侯霍金的宇宙大爆炸论开始传播,他说:宇宙起源于“奇点”的大爆炸。但问题是:他并没有说“奇点”是哪里来的?或者说:那个奇点又起源于哪里?是否也存储在真空中?(如果奇点没有起源,那么宇宙还有真正意义上的起源吗?)或者真空才是宇宙最初存在,并一直都存在着的东西?

另外,我也在想:真空,这个巨大的储空与人类是如何互动的呢?(比如:人在真空中走过,是真空穿过了人体,还是...?

续存主要是说:各种属性程度的连续存在,比如:大小、多少、疏密等;并且可以整合“突变”和“渐变”的两种进化情况(只是时间长短不同的续存)。与现代科学没有矛盾

续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时空的连续性
渐渐的,我发现“理论”这个东西就相当于人脑的软件,处理着某类的信息。而电脑软件在不断的升级,那么这些人脑的软件——理论是不是也该不断的升级呢?(比如:在优化内核、扩展外部应用的方面进行升级)

还有,电脑有系统软件,那么人脑是否也会有系统软件(与所有事物相关的理论),并可以升级呢?

好吧,也许我还需要把“集然架”发展成一套大脑的系统软件(因为它是一套与所有事物相联系的理论,所以才有潜力作为大脑的系统软件),并不断的升级...

如果按照楼主的理论,那么该如何解释元素周期中的“幻数岛”?以及氢原子光谱的非连续性呢?
当然,如果说氢原子光谱可以用经验公式表示数学上的连续性,那么如何解释量子力学中能量传递的非连续性呢?
我想你的问题应该也是很多人对“续存”这个属性的疑问,那么我现在就告诉你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续存”并不是指单个事物在各方面都连续存在。而是指一个类别的属性程度连续存在。也就是说:人类从年轻到年老的岁数是连续存在的,但你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是小孩子和老人。

所以,一个类别的属性程度是连续存在的,区别只是存在于哪里/何时。


现在来解释幻数和光谱非连续:
幻数只是描述在中子/电子数在某个“续存点”(如:2、8)等时更加的稳定,但并不代表中子/电子数没有1、3、4、5、6、7等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个类别的数目还是连续存在的,只是不同的续存点有不同的性质。

就像人们的同情心大小也是连续存在的,有人多,有人少,这才区别了所有的人
氢原子光谱的非连续性

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它续存段的光谱在其它原子的光谱/情况下中显示,这才区别了它是氢原子,而不是氧原子。
总结:

也就是说,所有的事物其实都拥有相同的属性,而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们都处于这些属性的不同续存点(如:年轻、年老、知识多、知识少等等),这也就是区别所有事物的地方,让它们变得特别的地方...
看着天上的云彩拼合成各种形状,地下的水滴汇集成流水,日日夜夜的思考累积,又一个比较明显而容易被忽略的事物之共有规律出现在了我的面前,那就是:拼源(各种事物都是拼合不同资源,而形成的),就像原子是质子、中子、电子作为资源拼合而成;分子是原子作为资源拼合而成;细胞是DNA和其它有机分子作为资源拼合而成;动物是细胞作为资源拼合而成等等...

那么“拼源”还有什么潜在的特性呢?

于是我继续思考...

在冬日的阳光下似乎更加让人觉得温馨,因为我们不会像其它时候那么惧怕太阳的温度,反而欣喜的面对着太阳,在它的温度下吮吸着灿烂的光芒...

我坐在阳光下,想着:自然界有这么多事物共有的属性(如:储空、集然、导存、衍然、拼源等),那么这些属性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有一个最主要的属性/规律呢?

于是我开始探索这些规律之间的关系,并努力的将它们形成一个坚固的系统...
我已经给这个理论配了数百个图片了(都在《生活的饮料》这本书里)

还有一个问题∶“拼源”我不反对,因为一个复杂的系统确实是由更简单的系统组成的。但这里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源”的问题,根据“拼源”,必然存在一个无限可分的状态中,那么是否有一个最基本的“源”,此时不再可分了呢?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最底层的资源,暂时叫作“根源层”,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它的拼源属性就只表现在它可以作为其它事物拼合的资源)

也就是说:拼源属性并不需要一个无限可分的状态,因为就算根源层不再可分,那么它也具备拼源的属性,只是表现为:成为其它事物拼合的资源而已
一个朦胧的早晨,我从梦乡中醒来,顺着安详的气氛,我开始思考“可存”这个属性...

我发现只要是一个事物可以长时间的存在,那么就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而纵观人类的历史,我们却都可以看到“宗教”的存在,而且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可是为什么呢(毕竟宗教中似乎很多事物都是那么的虚假、荒谬)?难道宗教必须存在吗?宗教一直存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它有什么重要性吗?

最后我终于发现了:

其实,宗教是一个提供完整生活观念的系统,比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亲情观、友情观、道德观等。而这些观念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必需的,所以这就是宗教可以一直存在的原因(因为大家都需要这些系统观念,而科学暂时还没有提供这些系统观念)。

然而,因为这些宗教都不是客观、严谨的,所以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观念的错误,进而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迷信等)。

那么,也许我应该用我的系统理论“集然架”来推理出一个最客观、严禁的生活观念,让大家有理可依,有物可仰(是的,这是一个没有副作用的信仰,而它只是“集然架”的其中一个应用而已)。

自从20岁以后,时间就学会飞翔了,没有一眨眼的功夫又到了大学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里我交了个女朋友(很可爱,不过两年后分手了),同时也面临着毕业后择业的问题,很明显,做导游将会浪费我更多的时间,所以我必须选择一个不仅不会浪费我更多时间而且还能全力帮助我写书的职业...

我发现一个理论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晦涩难懂的,但如果能够配上精美的图片那么就大不一样了,最好还能是三维的!这样不但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简单化的描述出来。再且:如果能设计各种精美的图片,那么也可以用来宣传自己的理论(制作网站、海报等),毕竟所有的理论都是需要宣传的。所以我必须要会平面、三维、网页甚至影视制作...

我知道这个很难,但这是必须去做的!

于是我就踏上了设计之路(而我的理论竟然也在自己培养技能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走在夜晚的街道上,几盏路灯发出斑斓的色彩...

我开始思考:如果我要设计出大家都觉得好看的图片,那么就要知道哪些设计更有美感。那么,到底是每个人的审美观都完全不同,还是大家都有相同的基本美感呢?

于是我在想:既然每个人的意识都是引导他们存在的东西(二次导存),那么“美感”这个思想意识中占重要地位的东西,是不是也来哪个方面引导着我们的存在呢?

是的,因为这很明显,比如:我们看到新鲜的蔬菜/水果/粉嫩的皮肤就会有美感,而看到那些腐烂的蔬菜/水果/皮肤就会厌恶(除非,这些东西对你有很大利益时,才感觉美),因为那些新鲜的蔬菜/水果/粉嫩的皮肤就代表了健康/无危险,于是就产生美感,让我们继续追求和亲近它们;相反的,我们会厌恶那些腐烂的东西,并远离和消除它们...

于是我继续用“导存”这个词语来思考“美感”这个问题...

从客观(或其它生物)的角度来讲:人类本来就是个自然物(自然人),人造物也是一种自然物,这就是自然繁衍自然的“衍然”属性
思考的方向错了,就会出问题

所以最好以“让生活更美好”的方向去思考
淋浴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温和而又密集的水柱打在头皮上,顺着头发层层叠叠的流过脸蛋、流过身体、流过脚跟,让人不知不觉就沉浸在一个温暖的世界里,张开了所有的毛孔,洗去了所有的烦恼...

顺着柔和的气氛,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各国的语言在含义和句型上都那么相似?为什么在语言中只有那么少的句型和词语却可以用来思考万事万物?语言中是不是隐藏一个巨大的秘密?句型里是否也隐藏着事物共有规律的秘密?(毕竟只有这样,它们才可以用来思考万事万物)

于是各国的语言又给我提供了一条探索的道路...

坐在小溪边,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听着动人的音乐,闭上眼睛享受这一刻的完美...

听着,听着,不禁开始思考:我们已经用“分子”、“原子”等名词来描述组成客观物质的微粒。那么是否也应该有一个名字来描述“感觉”的最小部分呢?(进而可以更细微的研究我们的思想意识)

那么,就叫“感子”(感觉的最小微粒)吧!这样,我们的思想意识就是一整个“感子世界”,而感子又可以总的细分为:视觉感子、听觉感子、嗅觉感子、味觉感子、触觉感子等...

最后发现:
当我们想象一个点着的烟头与塑料杯相接触的时候,那个塑料杯会自然凹进去。而问题是:“塑料杯凹进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内容,我们只想象了“烟头与塑料杯相接触”。所以:这个思想活动的整体并不能用“想象”这个词来描述,但却可以用“导存感子世界”(引导感子世界中的事物存在)来描述...

(在大一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思考,也许对大家来说有些意思,所以现在补上)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各种事物发着奇妙的光芒在我的脑海里飞速的成长消完,我开始试图了解事物进化的具体方式...

最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各种事物,特别是动物的发展和进化都是“旋环”的,比如:鸡生蛋,蛋又生鸡的旋环,但每次旋环却都有改变和进化(又如:有了牙膏后就有了牙刷,有了更好的牙刷又会出现更好的牙膏等)。那么这种具体的进化方式就叫做“旋进”(旋环进化),参与旋进的元素越多、越好,那么进化得就越快、越先进(比如:动物出现了雌雄、更多同类后,进化就加速了)。一个产品如果有更多相关产品/配件出现的话,那么也可以加快这个产品的知名度和使用人数等(就像苹果电脑以前很少人知道,但ipod和iphone畅销后也就带红了苹果电脑)...

因此,我想我也得做更多的好产品,那么这样它们就可以“旋进”成为一个良性旋环(良性旋环就是正向旋进,恶性旋环就是反向旋进)...

三维思维无法想象更多维时空,待宇宙重新诞生时时间空间物质属性又变了,知识毫无意义智慧才是真的是
随着四季的步伐,社会的钟声离我越来越近,开始要做毕业论文了...

幸运的是:毕业论文并不一定要有关旅游的,所以我就用很生疏的技术(在选修课上有教了几次网页设计,我自己又看了一下书)做了一个有点恶心的网站,作为毕业论文交上去了,并作了论文答辩等,也许对于旅游系的人做设计类的毕业论文比较稀少,所以还算顺利...

终于毕业了,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陌生的“生态系统”——社会...

要融入这个新的“生态系统”,首先我得找一个工作,而做平面等图形设计的,一般都是在广告公司工作的,于是我也找到了武夷山市区的一家广告公司开始工作,毕竟那时候我的技术真的很低,所以我想在武夷山先练兵一年再到上海(因为我觉得上海是一个比较先进的地方,我的理论也需要在那么先进的地方进行发展)...

于是我开始了新的生活,并继续着自己的研究...

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着电线通向遥远的地方,晚霞照亮了下班的道路...

看着几个孩子在扯着细线控制着几只风筝,我又发现了一个简单而容易被忽视的事物共有规律,那就是:自然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存在着的,简称“联存”。

是的,看起来是很简单,很无用的一个规律,但我知道只要将这个规律细分,并深入研究,那么又会是一番动人的景象...

于是我又开始细分并研究“联存”...
越来也觉得:人类的智慧很大程度的集成在软件里了,特别是三维软件(因为它们可以模拟现实的世界)...

而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讲,多掌握几个软件,那么我就越能在设计行业站稳脚跟,也可以快点给自己的理论配上精美的图片...

要导存好这些技能,我就得有去获得这些技能的内在动力,而这些动力就是情感的动力(好的情感是:二次导存的正向特示,提供行为动力)。所以,我开始看很多主流软件制作出来的精美图片,这样我就可以用“美”的动力去驱使自己锻炼相关软件的技能。

下载软件后,先不看教程,利用“好奇心”的动力去探索各个软件的功能(包括:猜想设计这个软件的人会如何设置各种功能/菜单),积累很多疑问后,再用“疑问”的动力去看书和视频教程。

有了这么多的导存动力,我掌握起软件来,速度就比较快了(同时也证明了自己对“导存”这个词的应用有了效果)...

蹲在石头边,看着蚂蚁们互相触碰着,搬运着自己的食品,我想到了:在社会上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否则情况将会很糟糕...

于是我就开始思考:既然所有的事物都只是不同的储空,那么如果我把每个人也当作不同的储空,是否可以呢?

最后发现:的确是可以这样思考的,各种戒备心理、时间/空间的不相交等都成为人们和谐交流的“储隔”(储空隔板),阻碍着人际关系的发展,那么如何消除这些储隔呢?

接着发现:要消除这些储隔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帮助”别人导存一些事物。另外也可以依照具体情况用金钱、工具(电话等)来消除一些人际储隔...

坐在穿插城市的公交中,看着窗外的风景从眼前飞逝而过,我想到了一个常见的现象:这些公路都交叉在一起,所以才具备了互相流通的功能,就像所有的水管交叉在一起才能互相联通等...

再想到:各种树干之所以大多数都是圆柱体,是因为那样的形状有利于躲避外界的伤害,而且具备更大的体积来存储水分等。所以,我可以肯定一件事情了,那就是:形状隐藏这一个巨大的功能秘密,也就是说:一个事物具备了某种形状,就具备了相对应的功能(或潜在功能)...

而这点正是研究储形(储空形状)的重点,是的,我要找到各种形状的功能...

两年(由于某些原因还是待了两年)过去了,我的掌握的软件也已经开始达到一定的水平(可以在上海找到较好的工作了),于是我来到了上海。

当时上海给我的印象是:马路特别宽,墙体广告屏幕特别大,人特别多...

为了能够得到更多信息,我在上海最大的书店旁边找了工作,这是一家中美合资的广告公司,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东方明珠(由于我用的软件还算全,所以被录用了),也在那旁边找到房子住下来...

那时候我会用两个平面设计软件,3个网页设计软件和一个三维制作软件,但还没达到顶尖的水平,因此除了继续我的研究项目,还需要多熟练一下软件,并掌握更多的软件...

社会的生活与学校的生活的截然不同的,所以要坚持研究自己的项目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太多的干扰,太多的加班,太多的金钱关系,一切都指向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如果我真的要继续研究,那么就必须在某个时刻辞职,并专心的进行剩下的研究。

而我所研究的东西也是很难告诉别人的,毕竟这些事情有点奇怪,因此很多时候都觉得很孤独,但这也是必然的...

于是我也因此总结出了一个事物的共有规律,那就是:殊存(自然万物都是唯一的特殊存在物,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而后,我开始细分“殊存”这个规律...

走在上海的街道上,穿插在茫茫的人海中,这时侯区分不同类型的人也显得比较重要,否则会惹上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一个和“殊存”相对应的规律也浮现在了眼前,那就是“类存”(自然万物都是属于某个类别的存在物)

接着,我也开始细分“类存”这个规律...

也许在城市中,公园是思考的最佳地点,因为那里空气好,阳光又充足,也有很好的轻松氛围...

深深的吸一口气,闭上眼睛,让自己融入大自然,去发现它们的奥妙,各种事物的发展再次浮现在我的面前,是的,我看清楚了:随着事物的存在,它们的属性和衍生物也都会周而复始的存在,就像随着我们的存在,各种情绪、情感也就周而复始的存在。这种规律就是:周存(事物的属性和衍生物周而复始的存在)

当然,按照老规矩,我又开始细分“周存”...

还记得那时候每天晚上我都会出去,在步行街的灯火下,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来回的走动和思考,似乎在运动中思考也可以让自己的思想更快的运动起来...

我发现了:各类事物的属性程度都是连续存在的,就像大小、深浅、多少的程度连续存在一样,这种规律就是:续存(各类属性程度的事物连续存在)

有趣的是:续存的中点是个重要的东西,比如:如果一个米粒有鸡蛋那么大,那么我们就会觉得它是超级大了(虽然相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它还是很小),这是因为米粒大小的续存中点(正常大小)就是很小的,所以我们才会有那种惊讶的感觉。

另外:续存是针对类别而言的,并不是针对个体而言,就像:在人类中贫穷和富裕是连续存在的,但一个人不会同时有很多钱又没有一分钱。正因为有了属性程度的续存,所以才出现了所有事物的差异,或者说:所有的事物都有相同的属性,而差别就是那些属性程度是不同的,进而组合成了不同的个体。

于是我继续细分“续存”

时间过得真快,三年就过去了,我对各种根源规律(那些事物共有的规律就是事物最根源的规律)也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和细分...

我的年龄也一天天的大起来,很多同学都结婚成家了,而我却连女朋友都没有(大学那个已经分手了,也没时间谈恋爱了),现在我还要做一个最艰难的抉择,那就是辞职!

这意味着:我将会没有任何积蓄(因为都要投资到自己的研究中),我将一无所有。

但是,我觉得:那样很有价值,至少对于我自己来讲,等我老后回忆起来不会后悔。

所以我就辞去在一家日本广告公司的工作(前面经历了中美合资、台湾企业后来在一家日企工作),老板要给我更高的工资我没要,另一家模特公司(也做设计)想挖我,我也不要,因为我已经无法忍受那些工作干扰我的研究和思考了...

果然,不出所料,辞职后,各种思想就像被拦截了几百年的洪水,大坝瞬间崩塌,各种思想和答案都汹涌而来,思考势如破竹,以至每天都有很多新发现...

为了更好的深入研究各种根源规律,我想我必须了解各国的语言,从中吸取养分,因为语言,特别是那么少的句型之所以可以应用于万事万物,肯定是有其特殊原因的...

于是我找了42个国家的语言资料进行研究,这很难,但这也是必须的

所以我就开始了这趟语言之旅...

我是不会把一个没有经过验证的理论公布出去的,而要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是非常困难,但又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那么我该怎么做呢?

最后我想到:既然根源规律可以应用在所有的科目上,那么我何不亲自应用,去用同一套逻辑思考万事万物,如果真的可以用来思考所有的科目,并且有所发现,那么也就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毕竟只有事物共有的规律才可以作为同一套逻辑去思考所有的事物。

我想,我辞职一年多的时间应该大部分用来做这些事情吧,因为要将根源规律运用到所有的科目中,还要研究42国的语言,已经很够呛了...

还记得有一天,我在公园里思考问题,公园的湖水折射在凉亭里,出现了斑斓灵动的光影。

我突然回忆起高中语文老师说“人类最难发现的错误就在语言里”,那么语言里到底有什么错误或陷阱呢?
同时我又在思考教学系统为什么gai+革了那么多年还是那么糟糕呢?

最后我发现:问题就出现在那个“教学”这个文字里,
在中文的5000年历史里从来没有把教和学像现代那样嵌入到所有与知识有关的词语里,如:古代的学生是书生、教师是先生、教科书是四书五经、学校是私塾等,
而所有外语都没有将教与学这样嵌入到所有与得到知识有关的词语中,如:英语中的学校是school,学生是student,学期是term等等都不是和教(teach)、学(learn)直接连接/组词在一起的而yapian战争后,中guo“觉醒”了,觉得要学习外国,虚心受教,于是在所有与知识有关的词语中都嵌入了“教”与“学”
显然这种大变动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埋下了一个逻辑陷阱的定时zha弹。什么逻辑陷阱呢?那就是:绝大部分中guo人只要想到知识就只想到学习,想到学,又想到“教”,那么谁还能轻松的走出教与学的怪圈,亲自去观察世界、研究世界,进而创造新事物呢?
所以这个定时zha弹就是:最后中guo将变成一个模仿大国(很少创新)!
另外这两个词中还隐藏着一个态度的错误:任何信息都不一定是真理,所以我们不能用“学”并“练习”的态度去对待它们(该用查看资料的态度),也不能用“教”的态度去告诉别人这些信息(只能用提供信息资料的态度)。
所以我正式把我自己的理论“集然学”改成“集然架”(集中构架自然万物的框架),并寻找解除嵌入式语言逻辑陷阱和错误的方法...
在我们就来拆卸这个炸弹。
一个对生命和大自然好奇的人!这是值得赞扬和鼓励的。

先贤诸子,为什么两千多年前,他们的思想,我们仍然觉得经典?那是因为先贤诸子生活方式质朴,生活环境与大自然亲近。故先贤诸子揭示的是生命与环境最根本、最源头的思想。
万物有律,百事轮回。如12就是神奇的数字。是岁月的重复,电脑的键盘上有12个功能键,标准的数字电话有12个拨号键,我们身上有十二指肠、十二12对骨..........

我们需要敬畏、尊重这些规律。很神奇,但已经存在

在一个休闲的夜晚,我走到南京步行街上,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将灯光分散开来,一个问题突然涌现在脑海里:集然架的最大潜力到底是什么?

最后我发现:既然这些根源规律可以用在所有的地方,并形成一套全新的逻辑系统,那么它就有潜力可以改进的思想,从而改进人们生产创造的方式,最后改变整个人类文明,是的,它的最大潜力就是产生一个全新的文明,而这个文明与其它文明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有根源规律作为贯穿所有事物的线,将自然信息都集中在一起,用同一套逻辑思考万事万物。

所以我就把这个即将出现的人类文明称之为“全集然文明”(完全集中自然的文明),相对应的就是“半集然文明”(不完全集中自然的文明:没有事物共有的规律来集中联系各种信息,各科目的联系鲜为人知)。

就像大家看到的,这个理论从最先的一个很小想法到集然学,再到集然架,最后才出现了全集然文明的概念...
还记得这一切的开始起源于孩童时代的那个小疑问:“我为什么会存在?”,在这么多年来,我也看过很多人对人生意义的描述,但是没有一个是我满意的,现在我终于有了新思维,那么我也该用它来再次思考这个问题了。

最后发现:
这一切都是“可存”发展的结果,因为A次可存是“可以存在”,B次可存是“可以更好存在”,而如果一个事物需要在更多不同环境中“可以更好存在”的话,就必然产生了进化,最后进化出人类这种有意识的动物,制造各种工具让自己在更多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存在(如:太空、海底、火里,只要穿上防护服等就可以)。

而且:正因为“可存”质决定了自然万物可以存在,那么一些破坏整体宇宙存在的事物也将会存在,这时候也就需要进化出有“选择”能力的物种来选择让有利于整体宇宙更好存在的事物存在,让有害整体宇宙存在的事物消失,这也就是人类和所有高等动物存在对宇宙的客观意义。

另外:人类共同的人生意义都是:“导存”(引导自己、家人、爱人、朋友、梦想、快乐、社会、国家、地球、太阳系甚至宇宙的存在),只是导存的事物不一样而已。

每个人独特的人生意义就是:导存特定事物的存在(比如导存自己的事业、爱人、家人等)

这也是我最满意的答案,因为它经得起推敲。

时光的利剑总是容易让人忘记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可以时刻提醒你的东西,那么你就很难坚持自己的目标...

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去了,在那一年中,我研究言语的同时也会说十几种常见语言(比较熟练的有:英语、日语、韩语、粤语、上海话、闽南话等,不是很熟练的有: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希腊语、新埃及/阿拉伯语等),当然很多都是不精通的,只是为了研究方便,主要是时间不多(后来又在网络上研究了几十种语言,加起来有上百种语言,我主要是研究和对比它们的语法)。

而我的重点就是将各种根源规律更加的细分,并应用到各个现有的科目中,去用同一套规律/逻辑思考万事万物。最后,出现了近300个具体的推测和发现,这也就证明了那些根源规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后来花了近1个月的时间将它们写下来(以前是只思考,不做笔记),整理成了“全集然文明x档案”(称之为x档案是因为:在宣传之前,没有任何人知道其中的内容)。

由于这些都证明了这些根源规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再加上自己的资金已经快用完,所以我决定开始在网络上宣传自己的理论,那是2008年底,我建立了新浪博客,在新浪论坛里发了连载贴(得到首页推荐的荣誉),也做了一些百科词条。不过由于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所以还是没多少人知道,但算是努力了。

在网络宣传后,网友的态度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是说我哪里都好,一种是把我说得一无是处,处于中间态度的几乎没有(庆幸的是:支持的人比反对的人要多)。这就像每天被人抬到天空,又被人摔到地上,最后摔麻木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

所以我觉得,不管别人怎么评价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必须把自己的理论给做踏实了,应用得广泛了,资料也做得美观了,那么当初反对的人也会改变他们的态度,毕竟我所做的事情并不损害他们的利益,相反的,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生活。

于是我没有用太多时间与网友争论什么,只是默默的继续自己的研究和制作插图去了...

在宣传的期间也想到要去投稿一些权威杂志,最后发现:外国杂志(自然和科学杂志)需要那些内容没有公开过,所以不能投了(已经在网络公开了);国内权威杂志一问,工作人员居然说要7000~几万不等的发表费(也就是说:人们辛辛苦苦的去研究,最后研究成果不但得不到奖金,反而要自己掏钱才能发表,这个世道...),而且还问:你是要考级(公务员升级一类的)还是要学位(学位论文),难道现在就没有人为了追求真理而发表论文吗?(后来有家新办的教育杂志想要发表我博客的文章做一个专栏,免费的,那我就答应了,但具体是哪个杂志也记不清了,聊天记录都找不到,死无对证了,但我也没必要骗人)。

因此我对正统的论文渠道表示悲哀,再加上我的理论是一整套比较复杂的系统,里面会有太多的文字,一篇论文也是无法表达完整的,所以对于我来讲最合适的方式就是:写书。那么我就静下心来,去把这一整套理论写成书籍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要表现这本书最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浓缩自然”,还要表现“为了生活”的理念,所以,最后就定下来这本最核心书籍的名字叫作《生活的饮料》(浓缩自然,创造生活的饮料,只要一点点就可以全方位的滋补人们的思想)。

积蓄终于用完了,所以又要去找了工作了,并准备再存点钱继续我的研究和写书。也许您会问我:为什么不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写书呢?那是因为我需要100%的专心,而工作真的太分心了,而且边工作边研究,那么要做到何年何月呢?所以要完美的,尽快的完成自己的研究,我必须辞职。

这次找到一份薪水不错,也不是很忙的工作,于是又开始了工作...

在重新工作的期间,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帮助和意见

这包括:
“必存”这个词语是“为爱等待”(网友)促成的,当时他说一切都是注定存在的,所以叫“注存”,但这个词的宗教色彩太重,所以我改成“必存”(必然存在)。以前必存的含义是包含在“拼源”里的,只要资源条件充足,就必然产生(拼合成)一个特定的结果,后来也觉得的确需要给它新取个名字,有利于人们做事坚定决心,所以就叫必存。

“罗琴散人”(网友)说“导件”(导存事件)这个词语没有“导事”好,因为没有抓住核心,我觉得有道理,所以也改了,但为了和储空中的细分(储流)相统一,导存事件由“导流”(导存流程)取代,这样就有了主流、支流等(更系统一些)。

这里衷心的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网友,谢谢你们!

这次是在一家高尔夫公司里做专职的内部宣传设计(如:网站、宣传册、海报等),不久后就调到一个高尔夫球场(挺漂亮)里,住在里面做设计,也认识了一些同事,多了些乐趣。闲下来也可以打打高尔夫球,不过不是很感兴趣,也不想花太多时间在上面,于是我就在一个新环境里继续着我的研究...

那天走在球场的草地上,想着对于人们还有什么规律比较重要呢?

最后发现:所有的事物,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都需要其它一些事物的存在,从而保证自己的稳定和更好存在,这种规律就简称为:需存(需要其它事物的存在)。

于是我也开始细分各种不同的需存...

接着我很自然的发现了一个与需存相对应的规律:助存(所有事物都有其它事物帮助它们的存在),毕竟各种事物既然有需存,那么必然就有它们的助存...

于是也开始细分各种不同的助存...

过了几天,我发现需存和助存又形成了一个自然万物共有的规律,那就是:共存(自然万物都与其它事物共同存在)。

于是也开始细分各种不同的共存...

接着我开始思考:如果要让人们更方便的记住这些根源规律名词,那么就应该将它们编成一首顺口溜/诗歌。

于是根源规律记忆诗就出现了:

万物可存生本质
储空拼源衍集然
类联殊导续周存
我等必需助共存

相对应的规律:可存、储空、拼源、衍然、集然、类存、联存、殊存、导存、续存、周存、必存、需存、助存、共存。

为了让人们更好的记住这首诗,还得解释它的本身内涵:自然万物的可以存在产生了各种本质和规律。拼合各种存储空间的资源,就繁衍和**了所有的自然物。 各种类别的事物互相联系着,以特殊的方式引导事物连续、周而复始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需帮助万物的共存(因为我们也和其它事物联系着)。

一年的合同马上又要到期了,想到要将全集然文明这个理论正规化,我决定开始筹划制作一个官方的网站,而且还需要有些创意和技术含量...

于是我决定做一个全flash网站,从策划到制作完成总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最后通过审核,成立了官方网站:http://www.wgn-civilization.com/

同时,我也再次辞职,开始我的写书之旅...

再次辞职后,我觉得自己需要用尽可能高的装备来进行书籍的制作,所以就买了苹果电脑、iphone、1000G的硬盘,装了几十个设计软件(经过五年多的实战训练,我已经会网络、平面、三维、影视制作的数十个软件,当然常用的还是那些业界较大的软件),终于等到可以亲手为自己的理论配图的一天了...

由于设计和写作追求完美,所以经常翻新重新设计和描述,导致写作进度很慢,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写了220页,还剩80页左右没写完。

最让我伤心的是在3个月前我的那个苹果电脑在图书馆(打盹的时候)被偷了,损失了我1个月的写作,连官方网站的源文件都丢失了,后来我就又买了一台苹果电脑,继续我的写作...

一个宇宙毁灭或诞生后,我们现在所电子电路化学合成方程式统统作废。因为物质属性改变了规律就不一样,知识是学不完的,本质规律才是重要的
毁灭、死亡、不存在都是可以存在的,已经包含在“可存”这个属性里(属于B向可存)。

大道至简,那就是“储空”(自然万物都只是不同的储空而已,各种其它规律都是储空的规律)

但太简单的描述是很难应用的,所以才需要其它的规律作为辅助


楼主,不知道你看不看的到。有些东西肯定与否定没什么定论,做好自己就OK。

谁知道呢,冥冥之中,我也感叹过,有时我想到了什么,别人也做了。偶尔也感慨,这也是我回复的原因。

这里我也提供下我曾想到的东西。

规律,我们存在的宇宙或者我们定义的“一切”,所要达到的最终状态也许就是 趋向稳定和静止。

宇宙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开始于爆炸,然后扩张,之后渐渐停止扩张,收缩与否并无定论。
参考化学,或物理,分子在运动,两个铁块放到一起时间久了会发生分子运动以至于连在一起。
参考常识,一滴燃料滴到水中,它最先开始的就是迅速扩散使自己均匀的分散到水中。
为什么会这样,这些分子,这些燃料,这种宇宙扩张 到底想干什么?

我认为是为了去占领,并使之减少差异。

反观现实世界,某地有大量的水资源,或有较纯净的矿石等,就是任意一种聚集性较大,数量较多的东西,无论什么,即使是山多,即使是水多,即使是空气相比更干净,都可以成为一种趋向目标。

为什么你脚底下的土地没人来搬运?或来开发?因为它够复杂,含有的成分太多,或者还没有被发现其中存在的某种含量过高的东西。那用来开发房产很挣啊?那就是搬运,你认为开发房产之中之后会如何?会有人来因为人自身的欲望而对这个地方进行装修搬运来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东西又从哪里来?例如一只木头椅子,那么木头椅子在开采,加工,制作以及运输,直至送到你手中,其中用到的东西有哪些?这些东西又从哪里来?至少包括了汽油,沥青,铁质,电力,沙石,油料…… 这些东西你去调查下,必定是天南海北,进行了一次次的小的集中,然后再进行小的整合,在分散到各处,其中的一点点到了你这里为你做这把椅子。再单独说做椅子用的刨刀或其他铁制品,相较于整个铁矿,这个比例是多大?

从整体来看,所有的原型地都是一个大量的集中地,然后进行一次次小的**,小**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的与之相关的大量的集中地的物质进行更高速的加速转移。

钱的产生根据以上的模型,目的是更有效的调动物质转移,你想想,钱可以买到某些小的**的东西,然后再做成一些小**,去转移某些大**。

至少地球上产生的物质,事务都是这样,那么为什么产生了植物,动物,单细胞生物,细菌等?
我并不确信进化论,但我想用这个理论的先后顺序来说明,早期的地球没有生物,后来有了细菌,再后来有了微生物,有了植物,有了动物,有了人。

那么按照人的观点来看,就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问,为什么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有了高级有什么用?
地球上的生物生存都需要一个条件,进食,转换能量支持自身活动,这个进食就有的研究了。为什么要进食,而且需要限制进食某些东西?因为其产生就是为了某些目的的进行,例如说植物吧。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某些东西然后生长,当这个植物吸收的土壤里没有它的食谱,它就死亡,当产生的某一植物其存在的目的就是消耗并搬运这个地方的元素,例如氮磷钾,那么当这个条件不适宜了,那么就灭绝。为了是植物吸收后可以将元素进行释放出去,需要有东西搬运,这时食草动物有了,食草动物吃掉植物进行了转换,并通过例如粪便等将其搬运走。如果这个地方氮磷钾平衡了,植物死掉了。动物有两个选择,要么再吃其他的,要么也跟植物一样灭绝。显然一点点的进化发展,专门吃一种的情况消失了,这算是进化的进步,而实际上,动物的使命扩大了,不仅仅是在一片小地方进行搬运,甚至被要求如非洲野牛般进行长途运输。同样,吃草的动物如果一直可以进食而不死等,那么就会造成基础建设,植物的生长不够吃的,从而会减慢这种搬运速度。而且,动物的童年都是好奇的天性,这样的天性可以使他们可以进行新的搬运方式的开发,同时可以使自然规则可以更优化的进行更新,例如原来只吃一种草的动物,进过这样的更新可以吃多种草。吃肉动物的存在是为了控制,将个体干掉,最好的下手目标,是老弱,所以在大方向的变动上会是一个缓慢修正的过程,用长时间来验证修正的结果,例如可以吃多种草是不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有那些不允许吃就会在几代的尝试中再毁灭掉。

人目前站在了地球生物的最高点。人性中某些部分的阴暗,邪恶其实我觉得也可以靠谱,大家都喜欢钱,原因是钱可以换东西,东西的产生是将大集散地的物质进行搬运然后产生。你看看定价最贵,最高端的东西一定是不容易得到的,而且是越费力的就越贵,而人性中的贪欲,虚荣,羡慕等为了这种搬运创造了前提,否则大家都不喜欢这个,自然就不会有人去搬运,去将物质一点点的集中。从大方面来讲就不会有分量散发,那宇宙规则就停止了,这是不被允许的,当然有少量的情况不能被解释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这种情况,例如,同性直接的吸引,这个问题可能大家想到的是这也是违反规则的,因为其不能产生更新和进步,而我觉得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或许是一种毁灭方式,尤其如果产生大量此现象,就是对其个体占据的资源进行新的分配。
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看明白,我写的没什么逻辑。

太简单的东西只是容易理解,而不容易应用。

简单的说:

1:万物都是存在物,而同一个类别的事物必然有其共同的规律。

2:既然万物有其共同的规律,那么必然可以用这套规律来思考所有的事物。

具体内容请以后查阅《生活的饮料》(浓缩自然,创造生活的饮料)
金钱、房价等都只是暂时的,而有些理论却可以与世长存,那才是最真实,最值得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