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呢子布料:初中初三九年级人教版上册化学全册教案下载2xind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57:07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净化

 

   

教学媒体

多媒体  实验器材

 

 

知识

技能

1.了解蒸馏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过程

 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

态度

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水净化的几种方法、过滤操作的原理及实验。

教学难点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的操作方法、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洪灾图片

(提问)1.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2.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讲解)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活动探究净化方法

(实验)将所展示的3杯相同的浑浊的天然水中的其中2杯中加入明矾,并且进行搅拌,之后放置一会儿,观察现象

一、沉淀

(分析)这3杯水放置一会,上层水会更清澈,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沉淀。没有加入明矾的方法,我们称为静置沉淀,而加入明矾的称为吸附沉淀,明矾在这个过程中起的作用——吸附其周围小的沉淀颗粒然后逐渐变成大颗粒,当达到一定重量时,沉到容器底部,我们把明矾称为—

—絮凝剂。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二、过滤

【提问】1.那么沉降下来的这些不溶性的杂质我们要如何将它们分离出呢?

2.大家从自己的感性认识觉得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是过滤?

教师归纳:茶壶的漏斗、施工现场的漏沙、淘米、豆浆机里剩下的豆渣

师:化学中过滤指: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过滤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书本P35图3-17 过滤液体图示。并回答图中所包含的仪器和用品有哪些?

教师演示过滤操作

引导学生归纳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三、吸附

【提问】通过沉淀、过滤操作此时所得到的水是否为纯净物?

师: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一些可溶性的物质。

【提问】颜色和异味我们要如何除去呢?大家回想下,我们家的冰箱里所放的除臭剂是什么?

【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介绍)活性炭——吸附剂

活性炭利用其自身疏松多孔结构,将有颜色和气味的分子储存其内。所以可以用于除臭和除颜色。这种方法称为——吸附

【展示】自制简易净水器。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所用的自来水的水源来自于何处?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长江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

【播放】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影片。

 

(提问)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为什么?

介绍硬水和软水

【过渡】经过除颜色和异味的水,里面还会含有其它的一些可溶物, 比方说钙镁化合物,而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软水。

【提问】我们要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

【演示】将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

肥皂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指导阅读) 教材P54内容

(讲述)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

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可以使硬水变为软水?

(讲述)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播放】“蒸馏水的制作”的教学短片。

介绍蒸馏

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

用蒸馏的方法可以把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液态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使用硬水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总结交流

同学们,我们要使被污染了的河水,得到初步净化,要经过哪些操作?

由此我们看到,若使污染的河水变得更清更蓝,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一定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水的净化很复杂,洁净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布置作业:写调查报告、完成课本相关练习。

 

观看图片

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回答: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思考、回答:不纯净,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听课

 

 

 

请一位学生上台,

 

观察并思考

一位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加明矾的2杯水比没有加入的更加清澈

 

 

 

静听

理解

 

学生活动

 

 

答:过滤

 

联系生活举例

 

 

 

 

 

生答:滤纸、漏斗、玻璃棒、烧杯    铁架台(带铁圈)

观看操作并动手制作过滤器

 

归纳

 

 

 

答:不是

 

答:活性炭:

 

 

 

 

 

 

让学生自己回家自制这样的简易净水器。

 

口答

欣赏观看。简要说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生答:不是

结合家中烧水时由水垢说明

 

 

知道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讨论

观察、描述:产生泡沫较多的

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并有浑

浊生成的是硬水。

 

阅读教材P54内容,了解硬水有哪些危害

 

 

 

学生活动

 

 

 

答:煮沸

 

听课,了解硬水软化的几种方法:煮沸,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蒸馏。

 

观看教学短片

 

 

 

 

认真听教师讲解

 

 

回答: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卫生安全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归纳净化水的方法。

 

倾听、思考。

 

 

 

 

 

【作业】社会调查: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治理污染的水。写出调查报告

 

 

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旧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描述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

 

 

 

 

 

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沉淀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学习化学的奥妙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硬水和软水的签别方法

 

了解硬水的危害

 

通过教师的讲解,认识到硬水的危害及软水的应用。

设计意图

 

 

 

 

 

学习硬水软化的方法。

 

 

 

通过短片的观看,在有限时间内,传递了大量信息,直观地学习了蒸馏的实验方法。

 

明确水的蒸馏原理。

 

 

培养学生合理饮用水的意识。

 

 

 

 

 

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引起对下节课学习的欲望。

 

 

 

提高实践能力。

 

 

课题三  水的净化

1、沉淀   絮凝剂:明矾

2、过滤  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1、定义

2、区别

3、吸附

4、蒸馏

3、硬水的危害

4、硬水的软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二、硬水和软水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教学媒体

多媒体

 

 

知识

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

 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

态度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树立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学习写调查报告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一、提出问题,强调水资源的重要,引出新课: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水和我们的关系,你将如何形容?

补充: 地球上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如果离开了水将不复存在。生命是从海洋中诞生,走上了陆地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生物圈。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产生于大江大河:古代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代印度位于南亚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位于东亚黄河流域。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文明。

设问:水如此重要,我们应如何对待给予我们生命和美好生活的水资源呢?

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

二、投影展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人类拥有水资源情况)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

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

 4、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多少种?

5、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几位?

6、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

7、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8、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哪个省?最少的省是哪个省?

9、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在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赞扬的语言,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们的自学能力给予肯定。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师生互动,知识小结:

1、概括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情况:总量大,淡水少,分布不均.

2、给我们哪些启示?

(1)关于海洋水你有哪些认识?

 

 

 

(2)什么原因造成水资源缺乏和水体污染?

 

(3)我们应如何去做?(在师生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完成下列课程内容。)

三、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设问】面对水资源日益紧缺,每一个用水者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

 (1)自我中心者:我交了水费,用多少水是我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

 (2)生活节俭者:用鱼缸里换出的水浇花,用洗完衣服的水冲厕所,但就是不愿意更换滴漏的水龙头。

 (3)生活品质追求者:很担心环境污染,最不能容忍停水,但觉得节水主要是节约公共场所用水。

 (4)自我封闭者:水费多少钱一吨,不知道,反正很便宜。

 (5)自我节制者: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节约用水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你大致属于哪一种人呢?

【启示】节水从我做起

 让学生列出日常生活用水的方方面面,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否有浪费水的地方?怎样改进?投影展示展示节水标志。

【总结】采取哪些措施可以节约用水?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回答问题)

(1)水体污染是指什么?

(2)水体污染源有哪些?

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④其他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石油泄露造成的海水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水污染。

(3)水体污染的危害: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四、结束语

(1)课下完成教材63页的调查与研究。启发学生以“我认识的水”为题,从名称、化学式、组成元素、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等方面写一篇小论文。

(2)调查了解你生活周围有哪些污染水的源头?记录下来,并把你的设想建议写下来。

(3)播放碧水清清的图片配合自然和谐的音乐。

 

发出倡议: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来爱护我们珍贵的水资源。

 

 

回答:重要,不可或缺…

 

倾听

 

 

 

 

 

 

 

 

各抒己见:应爱护水资源…。

 

 

 

自主学习教材59页----61页内容,找到问题答案

 

 

 

 

 

 

 

 

 

 

 

学生活动

 

总结。

 

交流回答:①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②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蕴藏化学资源③探究方向:淡化海水

 

讨论回答:由于人口增多、工业、生活用水量增大,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缺乏。

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

 

 

结合实际讨论交流,说出自己见解。

 

 

 

 

 

 

 

 

 

 

反省自己平时用水的态度,明确意识到自己平时的行为是否正确。

 

 

结合实际谈自己生活中用水情况,并对浪费水的行为剖析改正。

 

结合实际,讨论回答。

 

 

 

 

自学教材内容,相互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课下完成。

 

 

 

 

引起共鸣。

 

唤起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

 

 

 

 

 

 

 

 

自然地引出新课

 

 

通过这些题目,同学们知道了水的分布现状,也证实了自己的自学能力。

 

 

 

 

 

 

 

 

 

 

 

培养总结归纳的能

 

力。

 

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问题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容易说出自己的观点,同时由此引出下一环节,过渡自然。

 

从生活中人们的真实情况引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通过学生反省自己平时行为,树立自我批评意识。

 

 

 

有助于真正树立节水意识,并落到实处。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交流加深认识。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提高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能力。

 

 

 

知识升华。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总量大,淡水少,分布不均。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改变习惯等

(2)防止水体污染

①污染源  :工业,        农业,     生活

                                         

②防治措施:应用新工艺  合理使用   污水处理

            处理后排放  农药化肥   后排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教学媒体

多媒体

 

 

知识

技能

1.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

 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

态度

1.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可分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

2.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体会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

原子的构成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分的最小粒子,如果抛开化学变化这一前提,原子能否再分?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有没有可以证实你说法的事实依据?

【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探究原子的构成

[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引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让我们追逐科学家的足迹看他们是怎样发现原子结构的。

[多媒体呈现情景]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

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

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对于这种现象,利用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因此作为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的设想:他认为原子中,原子核居于中央,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几乎所有的质量,而电子带负电,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提问】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解释】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卢瑟福同样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将金原子改为氮原子,发现了原子中含有质子,经过其他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原子核中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

【展示】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

(介绍)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问题促思】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那么,你们能否想像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播放】flash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

【投影】P70图4-1

中子(不带电)

原子

原子核

1个碳原子:1.977×10-26kg

1个氢原子:1.67×10-27kg

1个氧原子:2.657×10-26kg

用这样小的数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很不方便,能不能用一种化繁为简的方法使原子质量好写、好记、好用呢?

[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诱    思] 会计记帐通常用“万元”作单元,例如5万元记作“5”,不用画那么多“0”了。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很多,如商店以“件”为单位记录当天销售汽水的量……

[交流讨论]

学生1:我明白了,用一个比实际质量更小的质量作比较的标准,小的原子质量被它除,得数就变大了。

学生2:这样的数字最好在两位数以内,这样用起来方便一些……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高中化学还会遇到。今天你领悟了这种思想方法,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帮助。

[投影出示]“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阅读感知]下面让我们来熟悉一下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思考这些数值的来历。

[简    介]结合课本图示,向学生简要介绍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课堂小结]小组交流“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什么?”

学生1:我们知道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学生2:我知道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学生3: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质子(带正电)

(居于原子中央)

核外电子(带负电)

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并结合图4-1,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谁能概括一下?

(小结)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活动探究]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阅读课本表4-1、表4-2,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出示三种原子的质量测定值

1个碳原子:1.977×10-26kg

1个氢原子:1.67×10-27kg

1个氧原子:2.657×10-26kg

用这样小的数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很不方便,能不能用一种化繁为简的方法使原子质量好写、好记、好用呢?

[诱    思] 会计记帐通常用“万元”作单元,例如5万元记作“5”,不用画那么多“0”了。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很多,如商店以“件”为单位记录当天销售汽水的量……

 

 

 

 

 

 

同学们说得很好,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高中化学还会遇到。今天你领悟了这种思想方法,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帮助。

让学生阅读教材P71的相关内容

[投影出示]“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个简洁的式子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质量的关系?

 

从中我们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运用这个式子我们来计算一下碳、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阅读感知]下面让我们来熟悉一下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记住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投影】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0

1

2

6

6

6

12

8

8

8

16

11

12

11

23

17

18

17

35

26

30

26

56

请同学们观察上表: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什么有关?

 

 

 

课堂小结

小组交流“学完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思考举例

 

 

观看

 

 

 

 

 

交流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静听

 

 

理解

 

观看

学生活动

 

 

 

 

 

 

 

 

 

 

 

讨论分析现象

 

 

 

理解

 

 

 

 

静听

 

 

 

 

 

观看模型认识原子内部的结构

 

自由想像

分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边欣赏边与刚才的想像对比

 

交流讨论

个别发言,相互补充,不断完善

 

 

 

 

 

 

 

 

 

学生活动

 

对比归纳

学生1: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学生2:我认为应该加“一般”两个字。

学生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学生4:原子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学生5: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虽然由一些带电的微粒构成,但它并不显电性。…

 

 

 

 

观看

 

 

[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流讨论]

学生1:我明白了,用一个比实际质量更小的质量作比较的标准,小的原子质量被它除,得数就变大了。

学生2:这样的数字最好在两位数以内,这样用起来方便一些……

 

 

 

阅读

 

口答

 

 

 

练习 计算

 

阅读P71资料及P75表4-3

练习查表

 

 

学生活动

 

 

 

观察找规律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学生1:我们知道了原子的构成

学生2:我知道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学生3: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步建立原子可分的观点

 

 

 

 

 

 

设疑引起思考,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

 

 

 

 

 

 

 

 

 

 

 

通过原子结构发现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永无止境,学习科学家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的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

 

 

 

 

 

 

 

 

 

 

 

 

 

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通过模型,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初步认识原子结构和物质的微粒性。

 

 

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

 

运用现代技术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神奇,激发兴趣

 

 

 

让学生学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表达能力

 

 

 

 

 

 

 

 

通过列举数字,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原子质量书写、使用时的不便,从而更能理解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学以致用,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意图

 

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与分析,找出规律,拓展思维,便于运用。

 

 

 

 

 

 

 

 

使知识形成脉络,让学生巩固知识

 

 

 

 

 

 

 

 

 

 

中子(不带电)

原子

质子(带正电)

(居于原

子中央)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         

课题1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计算式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不显电性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元素

 

   

教学媒体

多媒体、提前让学生准备商品标签

 

 

知识

技能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过程

方法

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改变。

情感

态度

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投影展示】电解水实验装置图

【提问】说出主要现象,请写出电解水实验的文字表达式,此实验说明什么?

。认识元素,理解涵义

【设问】的确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什么叫元素呢 ?

【提问】⑴回忆原子的构成。

⑵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种碳原子?

你认为有没有其它的碳原子?

【投影展示】    

 质子数6,中子数7

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6

氧原子

   质子数8,中子数8

质子数8,中子数9;

 质子数8,中子数10

提问: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投影展示】在上面投影的基础上指出这些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这些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

碳元素

 质子数6,中子数7

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6

 

氧原子

氧元素

   质子数8,中子数8

质子数8,中子数9;

质子数8,中子数10

提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板书展示元素的准确概念,

强调:1.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质子数”是决定原子属于哪种元素的依据。

2.元素是一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

3.【投影展示】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和联系表格。

4.讨论:以电解水实验为例,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改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教师配合演示此反应的微观活动图板。

【巩固练习】投影展示关于元素概念的两个习题。

 二.元素的存在和分类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目前知道110多种元素,组成了三千多万种物质。

1.元素的存在

【创设情景】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指的就是元素,

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各种元素含量如何?

【引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P73第三段并认识图4-4。

【归纳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计,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记作一只羊、二只龟、三头驴,用铁锅煮。

【提 问】水占人体体重的70%左右,能否猜想一下,我们人体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哪些?

【评价诱思】说的很对!那么还含不含其它元素?指导学生阅读P73资料。

【提问促思】从“资料”中获得的结论与刚才的猜想一致吗?生物体中元素含量居前三位的是什么?怎么记?地壳中这三种元素的含量多吗?

【创设情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药品或一些商品贴有标签,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标签上都写了些什么?

【引导探究】⑴请各小组把课前准备好的标签拿出来,你能否从上面找出该药品或商品所含元素呢⑵请用图表表示该药品或商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展示评价】各小组展示答案,老师给予激励性评价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欲望。

2.元素的分类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引导发现规律】书写几个字:氦、氧、氢、碳、铁、溴,引导发现元素汉字偏旁与它们组成单质

的种类或状态之间的联系。

【归纳】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固、液、气)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的表示方法

【提问】为了交流方便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如:N,P,O、Ca等,阅读教材说说这些符号表示能什么含义呢?

⑴Fe  ⑵3Fe  ⑶nFe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5页-76页内容。

【布置任务】熟记P75表中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创设情境】投影展示门捷列夫头像和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

【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结合附录(元素周期表)完成教材76-77页的活动探究。

五.归纳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大家交流交流。

六、布置作业

 

观看、回忆。

回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回忆并回答。

碳原子是指碳12原子(质子数6,中子数6的碳原子)。

猜想:有、不确定、可能有。

 

观察两组原子。

 

 

 

 

回答:每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倾听,观看屏幕,注意变化。

 

 

 

 

交流,试着说出元素的定义。

 

学生活动

 

理解记忆元素的概念。

 

 

回答并说明理由。

 

 

 

 

 

 

填写表格

讨论得出结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元素种类不变。

完成练习。

 

 

倾听、理解。

 

 

 

 

 

 

 

 

自主学习。

 

 

归纳,记忆

 

 

学生回答:有氧元素、氢元素。因为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交流回答       生齐答:一致!氧、碳、氢,记作“氧探亲”;氧元素很多,而氢元素、碳元素较         少。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从标签上获取信息,并绘制图表。

 

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

 

观察偏旁与它们组成的单质种类状态之间的联系,

并将元素分类。

一起整理。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宏观:表示这种元素,微观: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完成3个例题。

阅读教材总结书写元素符号的方法、注意事项。

 

 

 

观看,聆听,阅读.。

 

 

参与活动。

 

 

总结、交流。

 

课下完成。

 

问题的提出既让学生复习了知识,也为新授内容作知识铺垫同时引入新课。

 

从已有知识入手,自然且便于理解。

 

 

 

 

培养观察力,分析能力。

 

 

 

 

 

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元素的特点。

 

 

 

让学生在琢磨中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举例可将理论难度降低,使学生真正掌握其内涵

 

 

 

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学习。

建立正确的理论观。

 

 

 

 

 

 

 

 

 

 

培养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记忆,归纳的形象、生动。

从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入手,引导学生猜想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引导记忆,归纳得生动,有趣。

 

 

活学活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学生再认识元素的存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提高自学能力。通过练习检验自学成果,查漏补缺。

 

 

 

 

通过对化学史的了解,增加热爱科学的热情。

激发兴趣,增进对元素周期表的了解。

培养学生归纳、表达能力。

 

 

元素

 


 

 

 

课题2     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原子的总称。

                       写法:第一字母大写,第二字母小写

表示:元素符号    

                 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共2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

 

 

知识

技能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过程

 方法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情感

态度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朗读】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子的构成。

(过渡)100多种元素的原子中,除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外,其他原子核外都有多个电子,这些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呢?(画简图表示)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活动1:

【设疑】请发挥你的想象猜想这些电子如何运动?

[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否如同学们所画的?

【探究证明】阅读课本第78页图4-9和第二自然段

 

[介绍]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设问]核外所有电子是否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

[点拨]核外电子就像人一样,小时候完全靠父母,随着年龄,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小。那么电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提示]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讲解]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介绍]1.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

最多的有7层。2.离核最远,能量最高的电

子层叫最外层。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小结]

1. 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离核的距离:最近———————→最远

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

【提醒】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过渡)当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我们就可以画出一种示意图来表示原子的结构了。(边讲边画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原子结构示意图

【指导阅读】教材第78页第三自然段,弄清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巩固练习】画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展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发现哪些规律?找到之后记录下来,看谁找的多。

引导学生观察、互相讨论,

【小结】将学生获取的信息分类板书

【引导关注】4、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及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形成结论】

金属元素: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元素:一般或多余4个,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一般为8个(氦为2个)

【介绍】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8个(只有一个电子层为2个)

【提问】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推导元素的性质如何,

【小结】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最密切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探究离子的形成

【展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提问)原子如何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追问)稳定以后结构图如何画?

【播放动画】原子形成稳定结构的过程

【讨论】原子得失电子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介绍)离子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补充)带电的原子团也叫离子

【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离子可以分成哪几类?如何区分?如何表示离子?

(介绍)离子符号的书写: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

[提问]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

[归纳]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

【提供信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课件演示]动画:氯化钠的形成

(提问)你从中可获得什么信息?

(介绍)离子化合物(不带电)

[议一议]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点拨]带电的原子团这类离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变。

 

 

 

 

 

 

 

 

[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归纳]明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阅读P79关系图

【巩固练习】

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2.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E共表示四  种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填序号,下同);③表示阴离子的粒于是    ④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3.画出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请回答:(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         相同;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相同”)。

总结反思: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画图

 

 

 

 

画简图表示

 

 

 

 

猜想

交流,找学生向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阅读后[归纳]核外电子运动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猜想

 

理解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静听:知道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

 

 

[理解]各原子的最外层可能不相同。

 

学生活动

 

 

归纳知识

 

 

 

 

 

 

 

猜想

 

 

 

 

 

 

 

阅读

 

交流:结合黑板上的示意图,找学生叙述各部分的意义

观察

 

互相讨论

 

交流

分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及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归纳交流

 

 

 

 

 

讨论交流

 

 

 

 

 

思考

 

 

 

思考口答:钠原子失一个电子,氯原子得一个电子

画图

观看

答:电子数变了、带电了…

叙述定义

学生活动

 

准确理解定义

 

讨论交流

 

 

写钠离子、氯离子的符号

 

口答

 

 

观看

 

答:离子可以构成物质

[小结]1.区别:①原子结构一般不稳定(稀有气体除外);而离子结构稳定; ②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电;③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离子可能变;④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

2.联系①都能构成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用图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阅读

 

 

 

练习

 

 

 

 

 

 

 

 

 

 

练习

 

 

 

练习

 

交流反思

 

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概括能力

 

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理解及归纳能力

激疑启思,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想像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及应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再次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认识原子核外排布的一般规律,初步积累对“结构决定性质”认识。

 

 

 

 

 

制造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下一步的探究

 

 

以疑带思,让学生在问题中理解离子的形成

培养学生合作、分析、归

纳、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使思维上升

 

 

 

 

 

 

 

 

 

学会归纳整理

 

 

 

 

 

 

 

 

 

 

 

学会归纳整理

 

 

 

 

 

 

 

 

 

加深对稳定结构的认识

 

 

 

 

 

 

 

 

 

学会通过结构示意图区分原子和离子

再次对原子离子进行对比加深认识

 

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课题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    一、二、三、四、五、六、七

离核的距离:最近———————— →最远

2、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原子结构示意图

4、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特点

结构

元素性质

得失电子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电子,

不稳定 

不稳定

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一般或多余4个,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不稳定

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一般为8个

(氦为2个)

比较稳定 

比较稳定 

不得不失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8个(一个电子层为2个)

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最密切。

二、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形成方式:原子得失电子

3、离子的分类:阳离子和阴离子  

4、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1)阳离子  :H Na  Mg2+  Al3+  NH4

(2)阴离子:Cl、O2-、S2-、OH、SO42-、CO32-、NO3

(3)离子符号的意义(数字2的意义)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 Mg2+

            表示两个镁离子

离子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

5、、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

6、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小论文                   漫游原子世界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在原子内部很大的空间中围绕着原子核这个小老头不停地转动;我们在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因为这老头长得很特别:虽然占据原子中央很小的地盘,却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因此,这小老头也带正电,很有能耐,正好把我们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所以我们很难脱离原子核的怀抱。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1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

 

 

知识

技能

1.了解化学式的含义,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

2.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过程

 方法

通过图、表的观察,让学生学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初步运用。

情感

态度

通过自编化合价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交流讨论,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难点

化合价的理解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一、化学式的定义和涵义

【展示图片】

               如果用        表示“H”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你认为这个图片表示什么?你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图片里的意思了吗?

【提出疑问】H2O只能表示一个水分子? 

【顺水推舟】很好,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H2O就是水。更可贵的是,是同学们自己的见解,不过,你们的见解到底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教材:P81相关内容。

【提问】你有何收获?

  

 

 

 

 

【鼓励】同学们,你们认为A同学的回答好不好?

【设问】谢谢A同学。我们注意到A同学刚才提到一个新的概念:化学式。老师不知道“化学式”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最好举例说明。

【追问】①你认为什么物质可写出化学式?②纯净物的化学式是只有一个吗?为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什么?

 

【归纳】在知道化学式H2O的定义后归纳化学式的意义。引导学生从微观、宏观、量

三个角度归纳。

【投影】

 

化学式的涵义

宏观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有哪些元素组成的

微观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分子里有多少个原子

 

待续…

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试着说说化学式CO2的意义吗?

【提问】这个问题都没有难住你们,好,下面这个问题看看谁能回答正确。

【投影】符号H、2H、H2、2H各具有什么意义?

二、化合价

【过渡】既然化学式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同学们想不想很轻松地正确地写出各种物质的化学式呢?那好,让我们先来做一下准备:请同学们先观察下面的表格并讨论完成表格中的内容,然后思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

物质的名称

所含的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      

化学式

1、氯化氢

H:Cl=

HCl

2、氯化钙

Ca2+:Cl-­=

CaCl2

3、硫化铜

Cu:S=

CuS

4、碳酸钙

Ca2+:CO32-=

CaCO3

给予恰当的鼓励。

【提出疑问】为什么形成化合物时要按照一定个数比进行呢?

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以氯化钙为例),引出化合价。

【指导自学】阅读教材P82内容,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归纳关于化合价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归纳】用投影展示,内容如下:

+2

1.化合价的标法

如:镁的化合价   Mg   镁离子的表示Mg2+                                           2.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3.化合价有正负之分教材83页4条规律

4.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应用: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由化学式判断某元素化合价(配合习题)

【引导】学习P82页原子团的内容。

给学生展示记忆化合价的顺口溜。

你们呢,能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

三、化学式的读和写

1.指导学生阅读82页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2.已知化合价写化学式教材(教材84页例题)一起来归纳书写化学式的几个步骤:写、标、  交、查。

3引导学生完成已知化学式求某元素化合价的练习并归纳方法

【比一比】给学生下发预先准备好的“化学式书写、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竞赛题

【回顾小结】你能说出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些什么吗?

【布置作业】想办法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己编写一些有利于我们记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口诀、快板,下节课我们拿出来比一比,我们会将好的在全班推广。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图片可以表示一个水分子。

 

用符号表示:H2O

 

 

 

齐答:H2O还能表示水!!

 

 

阅读教材。

谈收获:学生A:H2O是一个化学式,它的含义有下列四个: ①表示“水这种物质”②表示“一个水分子”③表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④表示“1个水分子由1 个氧原子和2个氢分子构成”

齐答:好—— (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学生B: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就叫化学式。例如:用O2表示氧气、用HgO表示氧化汞等等

回答:有固定组成的物质即纯净物可写出化学式。

学生活动

 

一种物质化学式只有一个,因为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归纳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将表格填完整

 

 

 

 

 

 

 

 

 

 

 

学生c说出二氧化碳化学式的意义

 

通过思考,顺利完成。

 

 

 

齐答:想

 

 

 

 

仔细观察,热烈讨论,个别发言:

学生D:我们发现,原子个数比在不同的化合物里是不一样的。

学生E:我们发现2、4中离子个数比=离子所带电荷数之比的倒数

思考,分析、回答。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

 

与教师一起归纳。

 

 

理解、记忆。

整理、体会。

以一化合物为例说明。

 

完成练习。

理解,记忆常见原子团。

与教师一起分析顺口溜、记忆。

 

阅读,体会。

尝试一下:已知S元素有+4、+6两种价态,请写出S元素的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

 

学生归纳

竞赛

 

回顾,归纳总结

 

课下完成。

用图片切入主题,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能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表达能力。

 

 

 

 

 

使学生的信心得到很大激励,学生的自尊心也得到极大满足。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通过练习加深对化学符号含义的认识,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肯定,方式灵活多样,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洞察力。

 

 

 

 

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更让学生在评比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式书写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新颖的作业方式,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而且从学生的自编口诀中我们看到学生不凡的创造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定义  宏观:表示这种物质,可知组成物质的元素

        意义:微观: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可知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

化学式        量  :①各原子个数比②待续…③待续…

书写:

读法:

①表示原子间化合时的数目

②化合价有正负

化合价  ③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④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2课时)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教学媒体

多媒体

 

 

知识

技能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能看懂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

 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情感

态度

通过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会利用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的互求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1.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据此你能知道关于Fe3O4的哪些信息?铁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2.下列粒子各表示什么意义?

(1)2H (2)H2O (3)2CO2

3.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过渡]

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质量仍然很小,又如何表示呢?

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教材84-85页知道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如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模仿练习]

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请A、B、C三同学演板。

⑴氢氧化钙[Ca(OH)2] ⑵CuSO4·5H2O  ⑶5P2O5【总结】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相对分子质量。

[设问]从化学式MnO2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设问] MnO2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思考,并回答问题。

 

 

 

 

 

 

倾听,思考。

 

 

 

阅读教材

[自学交流]1 说出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2、怎样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完成练习。

 

讨论交流: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

 

[讨论得出]1、组成的元素  2、原子间的个数比;3、原子的总个数;

学生活动

 

通过习题回顾学过的重要知识,加深理解。

 

 

 

 

 

通过旧知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让学生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获得结论。

[指导自学]教科书P85例2:元素间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模仿练习]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请D、E、F三同学演板。

 1、水(H2O)    2、二氧化碳(CO2)  

 3、硝酸铵(NH4NO3

[设问]知道元素间的质量比的表示方法,我们还能知道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吗?

[指导自学]教科书P85例3:并强调什么叫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表示出来?注意解题格式。

[模仿练习]投影:已知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试计算:⑴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⑵氧化铁中铁、氧两元素的质量比;⑶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⑷如有1000t氧化铁,则可生产多少吨铁?请G、H两位同学演板。

[分析纠正]: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G、H两位的解答并强调解题方法。

[指导观察]:展示几种药品的标签,请I、J、K等同学描述组成药品成分和纯度,纠正上述三同学描述中的错误信息。

[投影展示]:展示部分药品的标签,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

 [拓展应用]:投影:

配料表:食用盐、碘酸钾

食用方法:待食物烹调好后再放入碘盐

储存方法:密封贮藏防潮湿

产品标准号:GB5461

碘元素(符号为I)具有预防和治疗甲状腺肿大的作用,人体缺碘时易患粗脖子病。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所以食盐中常含有一种补充碘元素的盐。如图4-5所示为湖北省盐业公司专营的“云鹤牌”精制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已知碘在碘酸钾中的化合价为+5,由此可猜想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相对分子质量为           ,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自主学习

 

巩固练习

 

 

 

 

 

自主学习,明白什么是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去求。

 

 

按照解题格式完成练习

 

 

 

 

结合自身答题情况,整理规范的答题方法。

 

观察标签,回答问题。最终学会认识标签,并理解标签上各个量的含义。

 

 

 

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学生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模仿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创设新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

 

 

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

 

收集一些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

 

 

 

培养读题、审题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⑵假设某1000g碘盐中含20mg碘。

①这里标明的碘的含量是指(    )

A、碘单质  B、碘元素  C、碘原子  D、碘分子

      g碘酸钾中含有20mg碘。

③已知成人每天约需0.15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则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             g。

[整理归纳]: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哪些?

 

【布置作业】

1、教科书P87页7、8、9、10

2、各实验小组从P87页11题中任选一种产品标签或说明书按题目中的要求完成任务,下次课进行交流。

 

 

完成练习。

 

 

 

 

 

自己完成归纳总结。

 

 

 

 

课下完成练习和实践活动。

改编习题,抓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学习,使研究性学习不断提高。

 

 

 

 

归纳有助于知识系统化。

 

 

通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采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产品说明书的意识。

 

 

 

 

 

 

 

课题4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

利用化学式可进行以下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个数之和

2、计算组成物质元素的质量比:

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个数之比

3、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个数/相对分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