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光的手诊视频1至12:范蠡三聚三散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4:30:16
灭吴后,范蠡给勾践上书说:我听说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当年大王受辱于会稽,我之所以没死,只是为了今日。现在是我该为会稽之辱死的时候了。勾践对他说:我刚要把越国分一部分给你来酬答你的功劳,你如果不服从,我就杀了你。范蠡知道该急流勇退了,喟然叹息说:我从计然那里学到的本领,已经让越国富强了,我再用在我自己的家上吧。于是在一个深夜,范蠡携带金银细软、带领家属和手下,驾一叶扁舟泛于江湖,开始了经商致富之路。
几经辗转,他来到齐国。范蠡跳出是非之地,又想到风雨同舟的同僚文种曾有知遇之恩,遂投书一封,劝说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富贵,你为何还不离去?”文种看到书信后,便称病不上朝。后来有人诬告文种要造反,勾践便赐剑一把,令其引颈自杀。
范蠡在齐,改姓换名,亲自率领儿子们耕作于海边,齐心合力,同治产业。由于经营有方,没有多久,产业竟然达数千万钱。齐国人听说范蠡的贤明,要请他作齐相。范蠡却喟然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这都为世人所得意之事。但久受尊名,不详啊!”于是,他把家财都分给亲友乡邻。或许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慈善行为,尽管这种行为并非是出于一赶真正的仁爱,是迫于“逃避做官”的境难,但仍然泛射着仁爱的力量。
从齐国逃出的范蠡,只带了最值钱的珠宝,来到了陶,变易姓名为陶朱公。由于陶的地理位置很好,往来贸易非常发达,范蠡便做起了买卖,没有几年又置下了千金的产业。《史记》“货殖列传”称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范蠡老死于陶。一生三次迁徙,皆有英名
古人云:“如积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饥寒困厄之患至。”范蠡视钱财如粪土,几次把累积的财富散尽,接济穷人,19年之中先后三次积累财富至千金,又三次散尽家财,其“三聚财、三散财”,被后世尊为财神。
范蠡是《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记的第一人,博学多才,谋略超群,有渊博及系统化的经济思维,现代经济学很多供求机制的理论,我国历史早有记载。范蠡的“积著之理”研究商品过或短缺的情况,说出物价涨跌的道理。怎样抓住时机,货物和现金流的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生生不息。范蠡的“计然之术”,还试图从物质世界出发,探索经济活动水平起落波动的根据;其“待乏”原则则阐明了如何预计需求变化并作出反应。他主张平价出售粮食,并平抑调整其他物价,使关卡税收和市场供应都不缺乏,才是治国之道,更提出了国家积极调控经济的方略。“旱时,要备船以待涝;涝时,要备车以待旱”。强调人们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运用和把握客观规律,应用在变化万千的经济现象之中。
遗憾的是,人们今天提到范蠡,只记得他这些“聚财”之道,而忽略了他“散财”之善,因而也就无法获得懂得财富真因。
聚是大道,散是大德。范蠡,中国慈善第一人,也是第一位真正了解财富真因的圣贤之人。以大聚创造大散,这也是李嘉诚推崇的“财富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