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达的皮囊: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49:14
 

 

 

 

 

 

 



1. 刻度读取方法: (1)       数显千分尺 测量值:直接读出所显示的数据。 (2)       刻度显示千分尺: 测量值:主轴刻度+副轴刻度 根据如下图所示的主轴和副轴放大图,说明如下。 〈1〉       首先读出副轴边缘在主轴上的刻度。 在下图中,由于其边缘在主轴上处于7和7.5之间,所以主轴刻度是7mm. 〈2〉       读取和主轴刻度基线重合的副轴刻度。 在下图中,主轴刻度基线对齐到副轴上的37和38之间位置,再根据刻度分量读出其分刻度,就可得0.4,因此副轴刻度是37.4。 〈3〉       往在〈2〉中得到的数据上乘于主轴1个刻度的单位。 在下图中,由于主轴1个刻度单位是0.1mm,因此 0.01×37.4=0.374mm。 〈4〉 把〈1〉和〈2〉的结果相加,就得到(最终)测量值。       在下图中,其测量值是7+0.374=7.374mm 2. 使用顺序: 3.1 使用前的检查确认。 1)在测量面(基准面,锭子)上,不能有缺口,异物附着现象。 2)旋转棘轮,检查确认,锭子移动顺利。 3)用棘轮旋转移动锭子,使基准面和锭子缓慢地接触,然后再空转棘轮2~3次。     在此时,检查确认基点(零点)正确。 *数显千分尺:进行复位,使显示为00.000。 *刻度显示千分尺:确认主轴零点和副轴零点重合,如果不重合,需通过调整千分尺 主轴来使主轴零点与副轴零点重合。 4)在被测件的测量处上,不许有粘污,油等异物。 3.2 使用方法: 1)千分尺的保持方法 〈1〉 在原则上是必须按照下图所示,但根据情况,为了测量方便,允许用一只手保持,进行测量。 〈2〉 在测量时对被测件施加的压力是由棘轮来控制,旋转副轴进行加压和棘轮来加压是相关的,因此要充分利用此关系。 2) 测量顺序 〈1〉 用一只手轻轻拿起被测件。 〈2〉 旋转副轴,扩大基准面和锭子间的间距,然后把被测件夹进去。 〈3〉 旋转副轴,使测量面和被测件轻轻接触。 〈4〉 然后再旋转棘轮,当棘轮旋转2~3次时,所显示的数据就是测量值(金属硬物等测量适用) *反向缓慢旋转副轴,当被测件在测量面间可移动时,所显示的数据就是测量值(塑料件等测量适用) 3) 在测量上的注意点 〈1〉 必须正确,确实地把被测件的测量处,夹在基准面和锭子内。 〈2〉 在数显千分尺里装有自动停显装置,因此平时是不显示,但一旦旋转副轴就开始显示,便开始可测量,所以如果零点不准,就有可能带来误差。      (这种场合的追溯处理是困难的),因此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零点调整。 4) 使用后的处理 〈1〉 在使用后,不要使基准面和锭子紧密接触,而是要留出间隙(大约0.5~1mm)并紧       锁

〈2〉 如果要长时间保管时,必须用清洁布或纱布来擦净成为腐蚀源的切削油,汗,灰尘等后,涂敷低粘度的高级矿物油或防锈剂。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的量程是0-2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

  
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不一样,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的方法。

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而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测砧的左侧,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出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



    

有的千分尺的可动刻度分为100等分,螺距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动刻度的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有的千分尺,可动刻度为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无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进行估计。对于已消除零误差的千分尺,当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线的两线中间时,若可动刻度的读数在40-50之间,则其前沿未超过0.5毫米,固定刻度读数不必加0.5毫米;若可动刻度上的读数在0-10之间,则其前端已超过下刻度两相邻刻度线的一半,固定刻度数应加上0.5毫米。


外径千分尺的零误差的判定

  
校准好的千分尺,当测微螺杆与测砧接触后,可动刻度上的零线与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横线应该是对齐的,如图2.4-4甲所示。如果没有对齐,测量时就会产生系统误差——零误差。如无法消除零误差,则应考虑它们对读数的影响。若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上方,且第x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即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小x/100毫米,这种零误差叫做负零误差,如图2.4-4乙所示,它的零误差为-0.03毫米;若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的下方,且第y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则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大y/100毫米,这种零误差叫正零误差,如图2.4-4丙所示,它的零误差为+0.05毫米。



对于存在零误差的千分尺,测量结果应等于读数减去零误差,即物体长度=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零误差。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摘自百度知道,http://taiweirg.blog.sohu.com/142359037.html 仅供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