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叶黄素有什么功效:中国的GDP(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05:22

GDP含金量:上海、北京、安徽位列前三

上海连续两年最高

那么,用什么来衡量GDP的含金量呢?

程恩富认为,“GDP含金量”、“人性化的GDP”与“幸福指数”、“幸福感”基本上是一致的,其核心都是“提高居民收入”。

怎样才能计算出GDP的含金量,体现“人性化的GDP”呢?

对此,继本刊2010年3月8日首次推出“2009年全国各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之后,《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为期3个月的专家调研、统计、计算,绘制出了“2010年全国各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提供了对应的计算公式:先计算出“人均GDP”,即用“当地GDP”除以“常住人口”;然后用“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得出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相当于人均GDP的含金量。

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又将如何计算出呢?统计学专家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是近似值,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

根据杨开忠提供的计算公式,从全国各省、区、市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经济周刊》计算得出了全国各省区市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绘制出了“2010年全国各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这大致可以看作是人均GDP的含金量,或是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数。

通过该表格显示,2010年31个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

上海、北京、安徽、贵州、广西、海南、江西、云南、重庆、浙江、广东、黑龙江、福建、四川、湖南、天津、吉林、湖北、山西、宁夏、辽宁、甘肃、江苏、河南、河北、陕西、山东、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

在这里,人均GDP是分母,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是分子,也就是说,人均GDP高的反而不一定好,还取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似值的高低。

数据还显示:GDP高的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并不靠前,很多还很靠后。2010年,GDP总量前5名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其对应GDP含金量排名则为:第11位、第23位、第27位、第10位、第24位。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贵州的GDP总量排第26位,其GDP含金量却为第4位。

与去年各省GDP含金量相比较,排名前两位的上海、北京没有变化,而西部地区提升较为明显,次位提升最大的是贵州、广西,由2009年的第11、12位升至2010年的第4位和第5位;贵州、广西、云南首次进入GDP含金量的前10名;此外,天津、四川、河南名次也有明显提升;而黑龙江、浙江、海南等出现名次下滑。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在“增加居民收入”

去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淡化了GDP指标,被认为是中国加快发展转型的重要信号。

“我个人感觉到‘十二五’规划完全是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划,这个规划落实得好坏,最后的检验标准也将是全国乃至各省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程度多少的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

有专家分析认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要解决这种居民收入与GDP增长速度之间的不平衡。过去5年,尽管居民收入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老百姓也明显觉察到了自己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之间的脱节,感受到了两者之间的“落差”。

“收入分配的问题、收入差距的问题必须放在无比重要的位置,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间可以看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淡出,有一句,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任务。四个改革、四个建设齐头并进,这也是水到渠成的问题。”

有专家提出,“地方政府本身也需要对考核指标进行转型,不在只是单单考核经济增长速度,还要强调民生,强调和谐发展。换而言之,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评价要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杨宜勇表示:“要像抓节能减排那样通过可量化的方式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节能减排目标当时写进‘十一五’规划时,也顶着很大压力,但正是有了量化目标,才倒逼各地抓下去”。

他认为,居民增收纳入“十二五”规划,也要有可量化的方面,比如城乡、行业收入差距比、基尼系数等主要指标,未来几年控制到什么水平,是可以有阶段性目标的。当然,在增收同时,还要配套制度跟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不光有钱花,还能放心花,这才能真正提振经济信心,让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位列全国经济总量前3位的广东、江苏、山东等三省都下调了“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对此,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如此解释:暂时的稍慢是为了将来的更好和更快,只要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过来了,即使一段时间速度和总量被别人赶超,还可以东山再起,迎头赶上。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近日则说,包含9%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的设定,坚持积极稳妥留有余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留出空间。

据悉,深圳、石家庄和天津滨海新区均向外界透露了各自在“十二五”期间的GDP发展目标,增速均比“十一五”期间有所下降。其中,深圳的GDP年均增速将从13.5%降到10%,石家庄市的增速将从13.1%降到12%,天津滨海新区的增速将从22.5%降到以17%为基点。

对此杨宜勇认为,东部发达省份快速发展多年,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环境、土地等要素,现有条件下再也无法支撑快速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十二五”规划要求实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步,实际上地方政府目前是无法实现“两个同步”,只能放缓经济发展速度、提升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以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要数字还是要幸福?

今年2月20日,人民网就“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推出的调查结果显示,34.4%的网友(3957票)认为“经济状况、生活质量”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有31.4%的网友(3612票)认为“权力规范、公共服务”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27.7%的网友(3194票)认为“社会保障、体面尊重”与生活幸福感关系最紧密。

此前的1月12日,“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低收入家庭的幸福感明显降低(我国目前低收入群体人数较多);收入对居民个体主观幸福感影响明显。(调查结果详见本刊2011年1月10日出版的第2期封面报道)

事实上,伴随着中国各地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出台,期待幸福感与经济指标“比翼齐飞”的民意正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出来。最近各地相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纷纷透出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幸福感”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

1月16日,北京市长郭金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十二五”期间,北京地区GDP年均增长目标规划为8%,比“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低1个百分点;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目标也为8%,比“十一五”规划目标高两个百分点。同样是两个8%,一降一升。

对此,郭金龙表示:“降低我们的发展速度,有利于我们的结构调整。”这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居民收入终于有望追上GDP的增长速度了。

广东省提出“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具体包含促进城乡居民增收、降低失业率、完善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等若干要求。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今后,每年省里都要做几件改善民生的实事,形成制度长期坚持,实事做好了,人民群众就很温暖,幸福感很强。”

尽管山东省“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目标由“十一五”期间的13.1%下调至9%,但要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而且争取农民收入增幅更高一些。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率先将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指标“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制定了降低基尼系数的路线图,并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十二五”期间要求“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5%”。

四川省今年“两会”提交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1年全省GDP增长预期目标是12%,并首次提出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在近日召开的武汉市“两会”上,刚刚履新的武汉市代市长唐良智提出,未来5年,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努力建设人民幸福城市。建设“幸福武汉”要成为“十二五”时期武汉市的主要目标之一。

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到一定阶段,需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阶段,是经济结构升级约束增多、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新的期待。

但如何使低收入明显增加,提升“幸福感”?杨宜勇认为,“靠等、靠要是不行了,还要靠个人。”杨宜勇说,“政府除了补贴和政策扶持之外,更需要给低收入群体对远期价值的导向和鼓励,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当然,在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各级政府还是应该予以重视,可以有所作为的。”

对于如何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杨宜勇认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一是要靠谈判,靠争取;二是要靠提升自己的素质,靠一技之长;三靠创业,靠创新。

他认为,创业是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中国大学生创业率偏低,只有百分之几,而韩国高达20%以上,所以韩国低收入人群逐步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明显增加。他风趣地表示:“都说老板黑,那就自己做一个好老板吧。”(本刊记者王辰越、张璐晶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