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耳机内部元器件:“短命”建筑之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09:54

“短命”建筑之痛    亚都炫特

(2011-03-05 06:43:00) 

                                     “短命”建筑之痛

 

    运行了29年零两个月的嘉陵江索道于2月28日停运,将被拆除。据索道公司统计,2月28日当天,嘉陵江索道共迎来对此留恋不舍的乘客1.2万人次,这个数量却是最近10多年来的历史新高。(《重庆晚报》3月1日)

  

    重庆标志性景观嘉陵江索道将被拆除!近来“地标建筑或景观”被拆除的消息愈演愈烈,“短命建筑”的话题再度引发广泛关注,从相关媒体列举出的名单中,很多都是轰动一时的地标性建筑,包括位于北京建国门黄金地段、建成仅20年的凯莱大酒店,建成仅15年、曾一度是亚洲跨度最大拱体建筑的沈阳夏宫等。当然,类似于江苏镇江市“世纪巨蛋”之类从未投入使用被拆除……这些建筑,都遭遇了“英年早逝”的厄运。

 

    据了解,即将要拆除的嘉陵江索道建成于1982年1月1日,是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它的建成使得重庆的交通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29年来,嘉陵江索道载客量已突破1 亿人次。作为重庆交通工具重要历史见证的索道,如此轻易地就被与相关桥梁建设规划“撞车”,决非是重视历史价值的远见卓识之举,嘉陵江通过重庆市区那么长,决非只有这一个地方才是比较佳的建桥位置。“短命”建筑屡遭百姓诟病,成为民生之痛,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拆了建、建了拆”乱象背后推手多多,值得思考的空间也很大,建筑标准、建筑文化、城市规划、政绩评估、政府角色、经济发展方式等,都值得省思、重构。建筑“短命”现象,由质量产生的问题毕竟只是少数。倘若“政绩冲动”和“规划短视”的问题难有改变,建筑质量再过硬也难逃“短命”厄运。有官员曾坦言,政府的盲目拆迁一直是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个难题。事实上,很多地方规划的随意性强。一些地方甚至存在“规划跟着领导变”的怪现象,领导换一届规划就得调一回,一些不合领导口味的“年富力强”的建筑自然逃不过被拆除的命运。

 

    究问“短命”建筑的前生今世,主客观原因皆有:规划缺乏前瞻意识,造成号称“50年不落伍”的建筑,捱不过十年八年便丑陋不堪,只有一拆了之;建筑的潮流化、同质化,扼杀了个性与特色,千人一面的建筑经受不起时间的考验,拆是它们最终的命运;囿于当时的经济与技术,建筑物功能滞后,唯有推倒重来;贪大求新的城市美学,难容见证了城市发展、保存着城市记忆的旧建筑;大量的“豆腐渣工程”为日后大拆大建埋下伏笔,大动土木之后的若干年后,必然进入建筑质量事故的频发期。

 

    很多曾经的地标性建筑使用不久即遭拆除,更直接驱动力还来源于“土地财政”支配下的逐利冲动。这些建筑大都处于城市黄金地段,随着城市区域地价飙涨,将这些建筑拆了重建,可以让很多城市直接“享受”到土地增值带来的巨大收益。以沈阳夏宫为例,其1994年建成时是亚洲最大跨度拱体建筑,但因为其处于沈阳的商业黄金地带,其周边的建筑相继被拆除,最终其因为“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而被整体爆破。据称,在其原址上将建设“新地标”。如果追逐短期利益的冲动不减,所谓的“新地标”也可能重蹈“覆辙”。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加快,如果跳不出“破坏式建设”的怪圈,城市建设在耗费大量资源的同时,却难以带来社会财富的真实增长。好端端的建筑物说拆就拆,一座座建筑“非正常死亡”,资源的巨大浪费,也生产出每年高达4 亿吨建筑垃圾,令人头痛不已。由于城市建设随意性大,很多所谓地标式建筑,都存在模仿、抄袭的痕迹,“山寨鸟巢”、“山寨中国馆”频现,这些建筑价值大打折扣,从开始建设那天起就注定要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