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你命3000 gre:中国特色的“短命建筑”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3:36:44
3月30日凌晨宁波爆破两幢高层建筑,为修建地铁让路腾地,这引发了国人对中国特有的“建筑短命”的争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国,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建筑平均寿命仅25-30年。许多建筑并非因质量问题而拆除,在商业利益和GDP崇拜的背后,反映出中国城市缺乏成熟谨慎的城建规划和保护意识。【详细】
中国“短命建筑”不完全名单

按国家《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至10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表示,中国城市建筑生命平均只能维持25年到30年。翻阅近年新闻报道,不难列出一份长长的建筑"死亡名单"。除了那些引人关注的地标性建筑以外,还有大量普通住宅,在建成后不长的时间内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提前拆除。[详细]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5.8%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过“短命”建筑。对于自己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50.1%的人表示不满意;在谈及城市建筑总“短命”的原因时,83.5%的人选择“地方领导片面追求形象、政绩”71.8%的人认为是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接下来还有:豆腐渣工程(39.6%)、商家急功近利(36.3%)、审批拆除程序有问题(36.2%)、建筑设计有问题(28.8%)等。[详细]
短命建筑:耗能耗财
据统计,2002年中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2亿平方米,相当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2亿平方米的37.5%;2003年中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4.2%,相当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9亿平方米的41.3%。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这一切却只持续25到30年时间。
 

对于建筑"短命"的原因,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中,有83.5%%的人选择了"地方领导片面追求形象、政绩"。专家称一些省、市为了追求GDP增长,"建完就拆、拆完再建"。

短命建筑造成巨大浪费,城市记忆随之流逝
消耗全世界40%的水泥钢材,造出不到30年的建筑
在这场“拆了建、建了拆”的运动中,中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短寿命”与资源高消耗并存,已成为中国建筑产业的一大通病。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却只能持续25到30年时间。[详细]
每年拆掉上百亿元建筑材料,耗费1183万吨原煤
2003年,中国城镇共拆除1.61亿平方米房屋,按每平方米需水泥200公斤、钢材60公斤计算,总共浪费了3220万吨水泥和966万吨钢材,均占我国2003年竣工房屋所需钢材和水泥的8.9%;若按每吨水泥300元、每吨钢材4000元计算,则仅建筑用的水泥和钢材就损失了483亿元;另外,按生产1吨水泥消耗145公斤原煤、生产1吨钢消耗741公斤原煤计算,则共浪费掉1183万吨原煤。[详细]
拆房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每年可达4亿吨
在过度消耗水泥、钢材、煤炭等资源的同时,大量的重复建设的“短命建筑”,制造大量建筑垃圾。据国家住建权威部门研究报告,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吨至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至12000吨建筑垃圾。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至40%,每年产生新建筑垃圾4亿吨。这些垃圾的运输、处理和存放,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详细]
 
百年建筑如何打造
国外建筑规范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与我国大致相同,如欧洲标准Eurocode1和国际标准ISO2394:1998均规定房屋建筑和其它普通结构50年,纪念性建筑、其它特殊或重要结构、桥梁等100年或100年以上,但国外建筑平均使用寿命却长得多。

欧洲城镇对于旧建筑的“拆迁”总是慎之又慎,欧洲古城风貌得以保存。

鸟瞰巴黎,并无太多高楼,散布的传统建筑以及合理的布局,都使得这个城市呈现出独有的文化韵味。
日本打造“百年住宅”:用比中国质量更高的混泥土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百年住宅”的建设构想,建设房屋时使用的都是标号40以上的混凝土,而中国大部分短命建筑使用的都是标号20的混凝土,仅此一项差距就使中国房屋至少短寿十几年。据2009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建筑与住宅统计,日本房龄50年以上的房屋建筑面积占6.6%,30年以上的比例为38%。据2009年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统计,美国31.1%的住房已经有50年以上历史,58.8%的住房超过了30年。[详细]
保护建筑成西方传统:匈牙利法定50岁建筑不准拆迁
因对城市规划方面做得特别出色,西方诸多城市不会轻易建,也不轻易拆,所以很少有大规模的拆建。在布达佩斯市,政府就明文规定所有门面建筑超过50年的一律不准拆迁;法国对有20年历史的或在国内外有过影响的场所,都被政府立了标记予以保护。在美国巴尔的摩市,一个废旧的电厂经过精心改造后,变身成为一个书店。整个建筑至今还保持着发电厂原有的红色砖砌外形,甚至保留了四根醒目的烟囱。如今,这座上百年的建筑已成为巴尔的摩市的标志性建筑——这些不仅仅得力于建筑质量过硬,更提现了城市规划的谨慎长远,以及政府不及利益地保护。[详细]
欧洲人以老建筑为荣:房屋经久耐用修缮紧跟时代
保护老建筑,在欧洲是一种普世文明。在英、法等欧洲国家百年以上老宅比比皆是,许多老住宅在显要位置用醒目的阿拉伯数字标注着建造年代,说明当时的建造者对它能够经久耐用、世代相传充满自信。当今欧洲的居民也以能住上老住宅为荣,并且认为其建造年代越久价值越高。老住宅的门窗、地板、室内管线和设备等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多次更新,有时还对主体结构进行修缮,但其室内的现代化程度比新建住宅毫不逊色。[详细]
在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上急功近利,重速度、轻质量;对政绩工程和GDP的盲目崇拜;加上开发商的商业利益。三者相结合,造成目前大量不该拆的房屋大量被拆除。这些应该引起城市当政者与规划者的关注,让中国城市在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能保持百年建筑的风骨,避免再出现因给各种新规划让路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消耗与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