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传奇vip12要多少钱:批注阅读6法--守候阳光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02:05

 “批注阅读”就是在阅读时把文章要旨、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勾画在书上或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它是读书笔记的形式之一,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批注阅读”它呈现的是一种学生在思考中动手,在动手中表达的“自我思考”。它像一条索道,将学生的思维及体验与文本联系在一起,和教师的思维体验联系在一起。它从根本上避免了教师对课文的肢解,也回避了课堂不断提问和浮躁作答的现象。但如何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阅读批注同时,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性呢?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引导,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方法。

1比较评注。

比较,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放在一起考虑,以确定、突出其异同的行为或过程。比较,能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或者通过正反对比中洞察事物,探幽发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能比较的内容——言行举止、环境描写等,在批注中谛听作者的心声,感悟问题的底蕴,做到辨是非,明得失,察优劣,鉴真伪,显特征。

例如:北师大语文第十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第二自然段,写徐霞客的卓尔不群。就可引导学生对“群”的做法与徐霞客立志考察祖国山川地貌的做法进行批注,对比中,徐霞客的“卓”的不求功名,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的壮举就跃然纸上了。

2、疑点评注。

学生对一篇课文的阅读,从初读到细读,直至有感情地研读,必然会有不同的疑惑。质疑力的高低,反映了对文本理解思考的程度。因此,学生对疑点的批注,是一种用心地探究,是一种对文本解读的甄别,它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途径,也是学习过程中的建构和创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思想价值、构思、表达技巧以及炼字炼句进行质疑而做批注。

例如北师大语文第八册的《丝绸之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六自然段,让学生在自读中针对疑点批注。一位学生就抓住了“一转眼,就是十年过去了。”这句话做批注。批注这样写:这句话在这里似乎矛盾。因为这句话的上文写的是时间漫长,而这句话的下文说的是张骞在漫长的岁月的煎熬中所做的事。这一学生的质疑点是针对句子之间的承接而提出来的。这是一种生成资源,引导学生们细细研读,都感觉换种方式叙述,更能体现张骞经历的11年岁月漫长,从而衬托出张骞历尽艰难险阻。因此,学生提出承接句:斗转星移,漫漫的11年岁月中或漫漫岁月,在受尽煎熬沉寂的11年中等。这样的承接既顺畅又合理。学生的质疑批注,往往是一种学习资源,疑点来于学生,又回学生中去,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因果批注。

不管是诗歌,还是记事写人,或者是写景状物的文章,文脉之间因果联系之多。因此,引导学生由果溯因的分析思路,或由因揪出果的感悟品析,在批注式阅读中广泛运用。“果”是既成现象,“因”是深层本质,任何结果都有内在之因,即生成结果的条件。在文本中,值得追问的“果”,小至炼词炼句,甚至一个标点;大至综合内容,都可以冠以“为什么”。况且,“为什么”是打开阅读思路的一把钥匙。

例如北师大语文第八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引导学生阅读2—5自然段,解读“渴望读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阅读,扣住每一个自然段的重点词发问“为什么”并进行批注,学生在细读中分别扣住“明亮”、“忧郁”、“讲述”重点词由果研究原因批注,在炼字炼句的探究、推敲交流中,学生“知其所以然”地全面感悟文本的思想内容。这样地批注学习,学生在探究中注重地的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了用词的切确,为习作的准确用词奠定了基础。

4、想像批注。

编入小学的教材,大多是语言优美,内涵丰富且文化含量较大的美文。因此,文本的语言艺术乃至情感韵味,有的是直现的,有的是蕴含的,教师要善于开发文本中创造性思维资源和创造想像之机,引导学生大胆想像,细心批注,使文本阅读成为再造新形象,再创新情节,再释新观点的想像活动。想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但必须遵循原则:为体验或感悟文本的情感服务,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凝练。

例如:北师大语文第八册《乡村大道》最后一节诗歌,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全文,想像批注:乡村大道的明亮与丰沃,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山山水水,开拓的黄金世界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启示到的。这样,学生在批注中就有了独特的体验,他们看到了乡村大道的变化,四季变换丰收景象,听到了大自然赋予的万物欢畅,感受了人民的辛勤创造了财富,对锦绣江山的缔造,学生对乡村的热爱油然而生,同时,也体验了这乡村的路也就是人生之路的写照,开拓自我,走向的是金光大道。这样的想像批注,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一个整体的回归并再创,心灵沐浴的是七色的阳光般的美好。

5、赏读批注

作品阅读的一个基本规律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特别是赏读,它是在感悟语言文字韵味的基础上的美读。因此,赏读批注,不仅是体验作者的意图、情绪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经历,而且是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感受、情趣去体味作品,这就为学生多元解读创造了空间,从而实现个性化阅读。

例如北师大语文第八册《欲速则不达》,赏读批注:课文2—5自然段,将景公的“急”表现出来。对“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赏读中有的学生批注:这句话读的速度要快还要大声点,“霍地站起来”要读重音,因为景公听到晏婴危在旦夕惊讶而心急;有的学生这样批注:这句话应读轻而稍快,但“霍地站起来”应重音轻读,才能体现惊讶中的急,才能与后面的更急形成对比。依据赏读批注,引导学生对比读中鉴赏,学生终于感悟第二种读更能体现气氛与景公的心情。这样的赏读批注,体现的是关注自我,重在体验中反思,从而透析。

6、复述批注。

复述批注,即将文本中的知识、信息、特征、形象、情节真实地传达出来。这种复述有二,其一,依据文本,教师进行课前布置预习收集信息,补充拓展相关知识,从而为理解内容奠定基础。这种信息、相关知识的展示,根据需要,融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进行。例如《和时间赛跑》,理解最后一句话:假如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就可以让学生来交流收集到的相关于林清玄事业成功的信息,这样更有说服力,更能激励学生在赞叹中去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

其二,就是专题复述课文信息。复述是一种创造性地展示文本内容和思路的方法。特别是语文教学的整体感知及其回归整体的总结,这种复述课文信息输入,学生在倾听中对文本整体地了解,又从总结内容复述中具体地巩固。

阅读批注,记录的是学生探究的历程、思维碰撞的火花、瞬间心灵的感动,是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达到了百花齐放,提高了理解、感悟、欣赏和评价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