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螃蟹多长时间: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七)【江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43:16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七)【江蘇】
★★★還舊樓主2010年11月14日收集整理★★★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 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江蘇
001、江苏扬州莲性寺白塔


扬州蜀冈中峰有寺,因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名大明寺。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寺建一座木结构楼阁式栖灵塔。唐敬宗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字乐天)和刘禹锡(字梦得)共游扬州(古称广陵)时,曾同登此塔。刘禹锡有诗云:"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闻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白居易也写下了《与梦得同登栖灵塔》。至唐武宗会昌三年(843),栖灵塔惜遭火焚。宋时,僧可政募款再建,不久又圮。后在寺门正南造了一座三檐四柱牌坊,中门正面篆书"栖灵遗址"横额,以示纪念。
扬州古木兰院始建于刘宋文帝元嘉十七年(440),已废。院中石塔始建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五年(840)告成,现矗立于石塔路中段绿岛。塔基座较低,四周围的石栏,栏板雕有龙、凤、牛、马等图案。望柱上刻如意花纹,形象生动,线条流畅,为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时所制。
塔身为石制仿砖木结构楼阁式,6面5级,每级均作飞檐瓦顶。除一、三、五级的南北两面辟为拱门外,余面嵌刻小龛,供浮雕佛像24尊。佛像体态丰腴,虽久经风剥雨蚀,轮廓模糊,但仍可见唐雕风格。塔顶六角攒尖,冠以葫芦形塔刹和宝瓶、宝珠,古朴典雅。
扬州古运河东岸旧有文峰寺,今已不存。寺中文峰塔建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扬州地震,文峰塔塔尖堕毁,翌年修复。后此塔屡损屡建,至文宗咸丰三年(1853)倾于兵火。民国初,扬州诸刹长老募议修葺。1923年新塔落成,8面7级,仿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基为石筑须弥座,塔身砖砌,每级设木构塔檐和平座栏杆,均开4门,底层外檐特长,造型雄伟庄重。
扬州瘦西湖莲性寺白塔建于清乾隆年间。砖石结构,外敷白垩,形制仿京城北海喇嘛塔,而稍见清瘦修长。底层为方形台基,四周围有栏板。前置小台,台北及两侧皆筑阶梯,可以登人。基座中央是砖雕须弥座,每面各有3个小龛,雕十二生肖像。座上有承托塔身的覆莲座与金刚圈。中层为龛室,形如古瓶,南面设"眼光门",内供白衣大士像。上层为圆锥形塔刹,有13层瘦长的圆圈,象征佛教"十三天"。刹顶置六角形宝盖,角悬风铃,上托铜质葫芦塔顶。
002、寒山寺古塔

寒山寺位于阊门外枫桥镇,现为佛教活动场所。唐诗人张继途经枫桥,写下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名句,从此诗韵钟声千古传颂。如今每到新年,人们都有到寒山寺听钟声,以抛弃烦恼忧愁的习俗。 寺院古又称枫桥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旧名妙普明塔院。相传因唐代高僧寒山石德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更名为寒山寺。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僧法迁重建寺院。该寺曾多次毁于站火。现存殿宇多为清代重建。1954年初曾进行全面整修,并移建宋仙洲巷某宅花蓝楼于寺中,恢复"枫江第一楼"旧额。1995年,建于寺后逾42米的五级四面楼阁式仿唐佛塔"普明宝塔"落成,成为枫桥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寺院坐东朝西,占地约1.06万平方米。大雄殿正中设须弥座,上供如来佛坐像,左右立阿难、迦叶胁持。两侧沿墙列坐鎏金铁罗汉十八尊,神态各异,为明代成化年间所铸。左右设钟鼓,钟系仿唐式青铜乳头钟,是日本人士于光绪三十二年送来供奉的。藏经楼在殿后,面阔三间,两层,硬山造,下层左右各接单坡顶禅房一间,并前伸作卷棚歇山顶,相对似两厢。楼下额寒拾殿,供寒山、拾得塑像,扇面墙嵌千手观音像碑,为清嘉庆年间物有苏州状元石韫玉题字。左右壁面嵌石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38方,南宋,1246年张即之行书,后有董其昌、林则徐、俞樾等11人题跋。寺内有俞樾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石刻,以及历代名人如唐寅,文征明,康有为,锣聘等的诗问石刻等。
003、江苏天宁塔


位于江苏省仪征市。
坐落在城河南岸,与鼓楼对峙,隔河相望,与鼓楼并称为真州“双壁”。始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公元709年),毁于五代十国,宋代重建,又毁于宋元战火,历代屡建屡毁,现存为明代初年建筑。塔身外部为正八面形仿楼阁形状,外部层层有徊廊,砖木结构建筑;塔体内部为正方形,层层收宿,交错上升,总体气势十分壮观,现仅存塔身,高47.2米,仍为江苏省境内最高之塔。
004、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舍利塔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的一座古代密檐式石塔,在栖霞山栖霞寺内藏经楼南侧。始建于601年(隋仁寿元年),南唐时重建。通高18米,五级八面,雕饰华丽。壁上有浮雕,刻四天王像及佛教经文。塔基浮雕表现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八相图:托胎、诞生、出游、逾城、成道、说法、降魔、人灭。每幅像结构严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衣饰器具雕刻精细入微,富有想象力,为中国五代时期佛教艺术的杰作。         1988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05、江苏灵谷塔

灵谷塔是南京地区最高最美的八面九层宝塔,它由钢筋混凝土及苏州金山花岗石建造。
灵谷塔的原名叫阵亡将士纪念塔,始建于1931年是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记载,在率师北伐、建都南京、统一告成后,1928年国民政府“眷念前劳,凯旋者概予登庸,惨逝者追加怃恤,惟兹阵亡将士杀身成仁,尸骨遍野,忠魂无依,乃拟搜集阵亡将士骸骨,建筑公墓,安慰忠魂。”因此,1928年11月设立建筑阵亡将士公墓筹备委员会。所有建筑中,纪念塔耗资最多,造价35.5万元于1935年建成。
灵谷塔是一座新颖别致的宝塔,塔高66米,九层八面,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各层外面,都围以花岗石走廊,塔的中间建有螺旋形扶梯,可沿梯252级直登九层。该塔由茂菲和董大酉设计,造形优美,典雅庄重,具有民族风格和特点,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塔的内外四壁上,镶嵌着青石碑刻。该塔的八面,每层都有四门四碑。塔内计28块碑刻,第二、三、四层的12块碑上,镌刻着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三日《孙总理北上时在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辞》全文,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于民国二十三年七月标准草书遗墨,游人到此观赏后,无不喷啧称美。第五、六、七、八层16块碑镌刻的是民国十三年四月十四日《总理孙先生在黄埔军官学校开学训词》,为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小篆所题,均由苏州吴县唐仲芳勒石。
塔的第九层没有碑刻,供游人登临环顾钟山风光及绿浪涛涛的林海。
塔外第一层是蒋介石亲笔书写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第二层是叶楚伦书写的蒋介石所撰的《遣阡表》,第三至八层仍是蒋介石所撰的“黄埔军校第一至六期同学录、序”各一篇,分别由戴季陶、张静江、钮永健、刘纪文、周伯年、杨天骥等人书写。除第一层清理了涂盖的砂浆后,重现了“精忠报国”四字外,第二层至八层目前尚未清理。
塔的第一层正面门楣上楷书阴刻的“灵谷塔”三个镏金大字,也是高艺林的遗墨。第一层背面门楣上镌刻有“有志竟成”四个大字,是原中山陵园园林组主任傅焕光的手迹。第—层东西门楣上分别镌刻“成功”、“成仁”四个篆字。
现在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游人登上灵谷塔,纵目远眺,观赏钟山林海和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市容市貌,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阵亡将士公墓区,分别由第一、二、三公墓组成。第一公墓在中轴线上,也就是无梁殿的后面,它在“文革”期间被改建为四个花坛。第二公墓在灵谷寺东侧,1957年改建为邓演达烈士墓。第三公墓在无梁殿西侧,在“文革”中已废。
当时公墓区的所有墓穴,全以红砖砌筑为长方形,上盖水泥预制板,南北朝向,每墓前立一块约30厘米高的半卧形青石碑,不刻姓名,全以编号代姓名,而阵亡将士名单则在南京市档案馆保存。
阵亡将士公墓从1931年3月动工,到1935年11月竣工。公基建成后,于11月20口在公墓祭堂举行了盛大的公祭,国民党中央和各界人士万余人参加,蒋介石亲自担任主祭。根据蒋介石的指令,1936年7月,阵亡将士公墓移交给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管理。除灵谷寺驻有警卫保护外,同时成立了阵亡将士公墓区,有10多名陵园职工管理公墓,承担清洁、绿化等工作。
阵亡将士公墓落成后,国民党党政军各界人士赠送了许多珍贵的纪念物,供公墓及纪念馆陈列,并对外开放,让游人观瞻。
据史料记录,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赠送了一对高四英尺的紫铜狮子;天津市长张自忠赠送了高五英尺的紫铜鼎一只;杨虎城将军赠送了石鼎一座,鼎刻“铭鼎垂勋”四字;第十七军赠送的汉白玉石刻貔貅一对立于牌坊前;陈济棠赠送的一只铜香炉供陈列祭堂;刘镇华赠送石罄一只陈放纪念馆外平台正中。此外,还有商震、何键、刘峙、关忠信、顾祝同、蒋鼎文、卫立煌以及许多其它团体和个人赠送的石鼎、铜鼎、石狮、银鼎、银盾、银花圈等纪念品。这些礼品,现在只有红山门大门口两侧的一对石狮、牌坊前的一对汉白玉石刻貔貅以及松风阁后的一座石鼎尚存外,其余都不知下落了。
抗战期间,公墓建筑群曾遭到破坏,特别是纪念馆(今松风阁)破坏严重。抗战胜利后,国府还都,曾做了简易的维修。1947年6月国民党政府制定了《春秋二季祭奠阵亡将士办法》,决定每年春祭日期为3月29日,即黄花岗起义纪念日;秋祭日期为9月3日,即抗战胜利纪念日。1949年国民党败退前夕,“代总统”李宗仁还曾率领文武官员到阵亡将士公墓举行了最后一次春祭。
新中国成立后,阵亡将士公墓区改为灵谷公园。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文物部门,都十分重视保护这里的文物史迹,派公安部队所属的陵园警卫中队日夜放哨巡逻,与整个中山陵园地区一样,每天24小时从不间断,使建筑物和树木没有受到破坏。
灵谷公园成立后,国家屡次拨款维修,对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十年动乱中遭到破坏的建筑物,中山陵园管理部门已分期分批进行了整修,逐步恢复了历史的原貌。
006、江苏南通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南通市城区东南古运盐河畔,有一组明清建筑,园林风光别具一格。这里史称“五福寺”,现名“文峰塔院”,为南通市文联、南通书画院和个艺术馆所在地。院内有文峰塔一座,为南通三塔之冠。
文峰塔始建于明万历年四十年((公元1618年)。塔为砖木结构,五级六角,每级均有小室,每面一门两窗,内设扶梯,外有护栏。飞檐翘脊,饰以龙首、仙人、走兽,系以金铎。塔顶有刹,高10.33米,刹座作覆钵形状,上置承露盘。刹杆穿以七重相轮,顶由仰月、园光、宝瓶构成,并用铁索与塔顶相连,使宝塔显得庄重华丽,挺拔高耸。
文峰塔高39米,雄立城之东南,是南通人崇文兴业的文化象征。相传,明代兴风水之说,言自淮水以南一马平川,千余里内仅南通有狼五山,此为南通的“官禄宫”。当时凿山取石,构筑新城,营造园林,破坏了“官禄宫”,以致通籍举子屡试不爽;通籍官员多被贬斥。于是有人提议城东南地势低洼,润泽文脉,可造文峰塔、三元桥,必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兴盛。或许历史的巧合,南通建城千年中的前500多年里,没有出什么名人。直到16世纪初明后期,方有了凌相凌楷兄弟、马坤、陈尧陈大科父子及侄儿陈大壮、顾养谦顾国宝祖孙以及范风翼、包壮行等近百个进士,遂出了胡长龄、张謇两个状元。其实“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才辈出,这是历史的必然,以塔附会,仅是美谈而已。
文峰塔院,是先有塔,后建寺院的。因塔建寺,名曰“五福寺”。相传建寺时,曾有五个大蝙蝠出现,巨如车轮。也有传说文峰塔上曾有五个红蝙蝠做窠,所以这座塔院定名为五福寺,这是另一番神话。岁月侵蚀,五福寺早已废毁,而文峰塔却几经修复而保留。这一切,院内的六朝古松是最有权威的见证人。
2005年,南通市人民政府拨巨资重修文峰塔,再现文峰塔雄姿。现在,登塔眺望,濠河波光,繁华市井,历历在目,令人心旷神怡。左图:修葺一新的文峰塔。
007、江苏光孝塔

光孝塔位于江苏南通天宁寺西北隅,在南通,其历史最久,有“未有城,先有塔,前人就塔建城”之说,是“南通三塔”(还有支云塔,文峰塔)中最古老的一位。此塔建于公元864年即唐咸通五年,后历代修葺,为五级八面砖木塔,塔身颀长玲珑,为濠河西北一景。
008、江苏苏州瑞光塔


瑞光塔,又称“瑞光寺塔”或“瑞光院塔”,是位于苏州盘门内的一座宋代古塔。始建于东吴赤乌十年(247年),孙权为报母恩所造,共13层。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重修。北宋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重建时改为7层8面,即保留到现在的规制。塔高约43米,为砖木混合结构,砖砌塔身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瑞光塔历史在苏州诸塔中仅次于虎丘云岩寺塔。
瑞光塔中曾多次发现珍贵文物。1963年,于第一层塔壁内发现木佛两尊,第三层塔心内取出石佛一尊以及大中祥符年间砖刻题等文物若干件。1978年4月间,又于第三层塔心砖龛内发现舍利宝幢、观音、如来铜造像、木刻印刷和碧纸金书的经卷共100多卷,为五代至北宋时文物。
009、江苏云岩寺塔(虎丘塔)
 
150年前的虎丘塔为原形的模型        云岩寺塔,也叫虎丘塔,位于苏州西北部的虎丘山顶,是三吴时代重要的建筑。。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此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苏东坡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
虎丘古迹很多,传说丰富,集林泉之致,丘豁之韵,堪称“吴中第一名胜”。虎丘的著名景观有:断梁殿、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千人石、剑池、天下第三泉、孙武亭、望苏台等。
入虎丘后,沿山路而上,一路可见著名的虎丘十八景。这些名胜古迹都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十八景中,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也就是虎丘塔。虎丘塔是建于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偏离已达2.3米(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其塔顶偏离4.4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碗罕见的艺术珍品。
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镌刻着四个大字:“虎丘剑池”。据说这四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另有传说,现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颜氏原书,而是后人补书刻上去的,所以在当地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所谓剑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长剑的水池。吴王阖闾墓可能在这里,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
山上有一石井,传为唐代陆羽所挖,称为“陆羽井”。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寓居虎丘,一边研究茶叶,一边著作《茶经》。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五泉”。
宋代诗人苏轼曾经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诚为憾事。"这次到苏州绝不能不到古人曾称赞过的地方一游。
世界闻名的虎丘塔在苏州西北七公里处,高高耸立于景色幽雅的虎丘山巅,是苏州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塔,由于风格与同一时期建的杭州雷峰塔相似,被誉为江南二古塔。
走过一段山路,眼前豁然开朗,已经千年的巍峨古塔呈现在眼前。据导游介绍,虎丘塔是云岩寺的塔,称云岩寺塔。该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据记载,隋文帝就曾在此建塔,但那是座木塔,现虎丘塔即在木塔原址上建筑的。高七层,塔身平面呈八角形,是一座砖身木檐仿楼阁形宝塔。由于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因而顶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毁坏,原来的高度已无法知道。据有关专家调查,虎丘塔在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改建第七层时,发现明显倾斜。当时曾将此位置略向相反方向校正,以改变重心,纠正倾斜,也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近300多年来塔身倾斜还在继续发展中,可能是由于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所引起的。现在看到的虎丘塔已是座斜塔,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塔中心垂直线已达2.34米,斜度为2.48度。
杭州雷峰塔已经倒塌,建于公元961年的虎丘塔还依然矗立着,已有1000多年历史。今天,这座耸立于虎丘山巅的千年古塔,已成为古城苏州的标志,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 这真是:
沧浪网狮拙政园,天岩北寺虎丘山。
蔚林双塔枫桥夜,美景长留天地间。
最近听说杭州还要重建雷峰塔,再现雷峰塔的风采。虽然新塔远不及旧塔,但这也充分体现了现代人对我国博大精深的古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为子孙后代所建立的一个功德。
010、江苏苏州报恩寺塔


苏州报恩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北部偏西报恩寺中(人民路652号),又称北寺塔。塔高9层(76米),占地1.3亩。该塔号称“吴中第一古刹”。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俗称北寺,是苏州最古老的佛寺,距今已1700多年。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五代北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
报恩寺塔是中国楼阁式佛塔,传始建于三国吴,南朝梁(公元502-557年)时建有11层塔,北宋焚;元丰(1078~1085)年间重建为9层,南宋初建炎四年(1130)在宋金战中复毁;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改建成八面九层宝塔,现存北寺塔的砖结构塔身就是构筑于当时的原物。塔身的木构部分为清末重修,已不全是原貌。此塔曾刻入南宋绍定四年(1229)的《平江图》碑中。塔正当平江(即今苏州)最主要的南北向大街北端,成为大街的对景。
寺南向,塔在大殿以北中轴线上,八角9层,砖身木檐混合结构。砖构双层套筒塔身,在内、外塔壁之间为回廊,内壁之中为方形塔心室,经由2或4条过道通向回廊,梯级设在回廊中。回廊地面为木楼板上铺砖,楼板由下层内、外壁伸出的叠涩砖支承。回廊、塔心室和过道均以砖砌出仿木结构的壁柱、斗拱或藻井。塔外各层塔身以砖柱分为3间,当心间设门,塔身以下为木结构平座回廊,绕以栏杆,栏杆柱升起承托塔身上的木檐,柱分每面为3间。底层之檐在重修时被接长成为副阶。全塔连同铁制塔刹共高约76米,其中塔刹占全高约1/5,底层副阶柱处平面直径约30米,外壁处直径17米。尺度巨大,但比例并不壮硕,翘起甚高的屋角、瘦长的塔刹,使全塔在宏伟中又蕴含着秀逸的风姿。
011、江苏无锡宛山塔

宛山塔在锡山市宛山上,为明朝建造。宛山塔实心,塔身用不规则石块砌成,用石灰糯米计拌砂浆灌缝,非常坚固。平面呈六角形五层,每层有石凿的腰檐。塔身上下无一门,亦未凿成假门形式,只在西南面的第三、第五两层及南面的第五层壁上凿有佛像。塔南面的第三层壁上嵌有“大明嘉靖二十六年了未正月吉旦顾与清率男六栋孙男贵寿同建造”的石刻。
宛山塔外形简朴,很像一根大石柱,矗立于宛山之巅,二三十里外都可看到。
012、江苏苏州光福塔



光福寺塔是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西郊光福镇龟山山顶光福寺塔院内的一座唐式方塔,为砖木混合结构。
光复寺塔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535年-546年),唐武宗会昌末年(846年)毁于大火,唐懿宗咸通年间(860年─874年)重建。后屡有重修。今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重建。光福寺塔在1995年被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省政府拨款大修后对外开放。
塔共7层,高35米,正方形平面,是中国境内为数不多的唐式方塔,在日本京都、奈良则常见,有好事者在光福寺塔周边种植樱花,宛如置身日本奈良。
出光福寺山门,经过一座宋代光福寺石板桥,登88级台阶即可抵达光福寺塔院大门。登塔可以观赏近处的邓尉山梅花(香雪海),远眺太湖和灵岩山、天平山,是一个不错的观景胜地。塔内现有49尊金色佛像。
013、江苏扬州栖灵塔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于大明寺内建栖灵塔, 塔高九层,雄踞蜀冈,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隋唐时期,扬州的政治经济发展甚快,已成为全国第三大都会,繁华仅次于长安、洛阳。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临栖灵塔赋诗赞颂。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古往今来观光者无不感喟怅惘。
基础工程 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谷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励图宏
业。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选址重建栖灵塔并立奠基石,仪式隆重。端祥法师圆寂后,能修法师主持大明寺工作,率众僧省吃俭用,募化资金,虔心操劳。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12月7日正式动工打桩,工程桩柱36根,另有锚固桩9很。每根桩径为0.9米,桩深25米。不久栖灵塔将以空前之新貌展现于人间。
栖灵塔设计 能修法师欲以一流的风采,恢复当年栖灵塔之优峻,专请扬州市建筑设计院精心设计,塔身方形、平面为22米×22米,底层面积484平方米。 九级佛塔置于2.50米高的承台之上,塔下设地宫4.00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木构楼阁式,总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风格仿唐,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平座与屋檐由斗拱支撑,出檐大而平,柱以腰鼓形,窗形直棂。塔高各层不一,第一层8.20米、第二层6.30米、第三层6.20米、第四层6.15米、第五层6.10米、第六层6.05米、第七层6.00米、第八层5.95米、第九层8.50米,塔尖10.55米,总高度为70.00米。该塔设计气势雄伟,建成后雄踞蜀冈,扬州景观尽收眼底。栖灵塔建筑总造价约在一千万元以上,大明寺为重建栖灵塔募化缘起,敬望海内外缁素大众,护法擅越,广种福田,共襄胜举,则功德无量矣!大明寺对募化一千元以上者,在栖灵塔塔廊立石留名。
014、江苏僧伽塔

僧伽塔始建于唐,原在洪泽湖南岸的泗州城,瘗西域高僧僧伽(624--710)真身,故名。南宋绍兴(1131--1162 )间,因避战乱由泗州高僧等慈奉僧伽像来镇江,于寿丘山建造僧伽塔。明万历(约1595)迁塔于鼎石山上,成为镇江东大门的重要标志,此塔按明代风格复建,七级八面,密檐疏层,内为方形,错间而上,塔壁厚达一米,为砖砌仿木结构楼阁式,高32.5米,承于白石须弥座上。塔身四面辟卷形门,塔周建围墙,砌山门,立“古僧伽塔”石额。此塔在光绪中叶曾遭火劫,木结构部分烧毁,1983年全面修复。1961年从塔下地宫中发掘“石函”一个,内藏珊瑚、玛瑙、珍珠和两座六面七级鎏金小塔等文物。鼎石山雄踞江南,塔又立于山之巅,紧依大运河,南山风景尽收眼底。清汪琬的《鼎石山野眺》诗云:“城南依孤棹,极目但苍苍。白马吴门回,青山楚塞长。桃花临断岸,兰若出斜阳。惟羡东流水,潺湲到故乡。”
015、江苏北固山铁塔

位于北固山后峰,原为石塔,唐宝历元年 (825) 李德裕所建,又名卫公塔,距今已有逾千年历史。乾符中 (874-879) 遭火毁,宋熙宁年间重建为铁塔。明万历十年 (1582) 海啸,铁塔倾倒,重修时改为七级。清同治七年 (1868) 和光绪十二年 (1886) 先后两次遭遇狂风疾雷。
现存塔基及残塔四层,高约 8 米 ,塔座及一、二层是宋代原物,余为明代所铸。铁塔呈楼阁式,八角形,塔身八面四门,每面都有形态各异的佛像和飞天造型。第四层塔身上有铭文,铸有“奉政大夫”、“承直郎”、“文林郎”等明代文官称谓。塔基须弥座上还铸有云水纹、莲瓣和二龙戏珠等图案,形象生动,呼之欲出。
1960年5月铁塔整修过程中,对塔基进行了发掘,共出土文物2576件,内有金棺、银椁、舍利子,其中李德裕所撰《重瘗禅众寺舍利题记》最有价值。
016、江苏昭关石塔


昭关石塔位于江苏镇江市西云台山上的西津渡古街,北临长江。因塔上刻有“昭关”两字,故名“昭关石塔”。又因其外形像一只瓶子,故又称“瓶塔”。相传为三国时孙权与刘备联姻时所建,当年称之为“石瓶”。其实它建于元末明初,下面便是长江上的千年古渡。附近有观音洞(古代渡船者候船时拜佛烧香处)和救生会遗址。
昭关石塔是喇嘛式的石塔,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下面可以通行人马。它横卧在小街中间,给这个临江小镇增添不少古朴的雅趣。石塔即建于这个台座上。塔高4.69米。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皆用青石雕刻建成。塔座用两个相同的须弥座迭成,须弥座上为覆莲圆座和扁鼓形塔身。再上有13圈带形浮雕,象征13层天,上置法轮和圆形仰莲小座,轮上刻有“八宝”,其上便是塔顶。石塔台座的东西两面横额上有相同的刻字,左右分别镌刻着丹徒、镇江的知县、知府等题名。
2006年05月25日,昭关石塔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017、江苏淮安月塔

月塔,又名石橛塔、法济塔,在今唐集镇月塔村。 据《雍正安东县志》记载"法济寺去治75里。""法济塔在法济寺山门外,塔有三:左藏佛牙,右藏佛骨,西南大者藏舍利。高七级, 有门可登。万历三十四年重修。寺东有通济桥,石刻神智大师四字。由此可见,古代涟东曾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法济寺,法济塔即今月塔只是寺中三塔之一。
据当地人说,法济寺确实宽宏。它前在丁梁,后在后营,中在中营,分别建有前大殿、后大殿、中大殿。果真如此,则法济寺南北长 约有15公里左右,难怪当地有"跑马关庵门"之说。口传未必真实, 但中营的中大殿直到1 946年还存在,被涟东县民主政府拆除另用了。见眼的人说,中大殿三间,有长廊,柱子粗至一人抱不过来。而 前、后大殿的损毁时间,已无人说得清楚,怕是年深日久了。 至于月塔建于何时,就更无确言,甚至连哪个朝代也不得而知。当地也有传说:"唐初李世民八叔东征时,曾率部驻屯法济寺。 后来在战斗中负伤,又死于法济寺中。李世民命尉迟敬德在寺中建塔,表示纪念。"据此,则先有寺而后有塔,且寺在唐朝初年已存在,塔则建于唐朝初年。考唐太宗李世民诸叔父(包括支出)中,唯长平. 王李叔良是在作战时负伤后死去,且又是在唐武德四年(621年) 与突厥人交战中,中流矢后死于道途中的,故此传说殊未可信。至于另一传说"姑嫂建塔",则纯为民间文艺之作,理当置之。
尽管月塔有许多未解之谜,但是作为千年古迹和特殊的建筑艺术品,仍然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在《中国古塔精萃》一书 中,就有《江苏涟水月塔》专篇记录。全文如下:"塔平面八角形,当年可能七层,今残存六层,通高24米。亦是一座楼阁式的塔。这座塔没有基座,只有塔的简单台基。第一层塔 身特别高,东西南北四面各开折角式门洞(圭形),塔身光平,无装 饰,至檐部做单抄斗拱,除转角外,每面各出两朵,这是宋塔上一般常见的。檐子很短,转角用石条做角梁,由于塔檐破落亦无平座之余意。第二层第三层塔身四面四个门窗洞口,其余四面为花窗子, 构造与第一层大致相仿。第四层为直棂窗;第五层第六层已破坏。塔之内部为"壁内折上式"。这座塔,根据门窗洞口以及斗拱式样做 得非常标准来判断,是一座宋代的塔。
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月塔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018、江苏楞伽塔

楞伽塔又称“上方塔”,位于苏州石湖上方山顶。始建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由吴郡太守李显建,重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塔壁留有多处宋代铭砖。如今屹立山顶的古塔是一座宋塔,七级八面,塔身为砖结构。现有塔高二十三米,各层高度依次递减,平面大小亦相应逐层收敛,整体比例和谐。乾隆数次到此,留下《雨中游上方》、《上方山楞伽寺》、《游上方山》等诗作。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019、江苏镇江慈寿塔



慈寿塔位于江苏镇江金山寺内,此塔初建于齐梁,距今已1400余年。金山过去曾有双塔,已废,现存此塔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塔身为木结构,塔高36米,七级八面,有梯可上下,每层均围以走廊和护栏。
020、江苏妙光塔

妙光塔,位于无锡市南门外运河东岸,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984—987),由邑人未承福捐资募建。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赐塔名“妙光”。元明两代屡有兴废,明正统十四年(1449)重建后,即为今塔。后历经修缮。清咸丰、光绪年间遭火灾,仅剩无顶荒塔。1926年,无锡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和唐申伯出资重修,将塔屋檐、平台及护栏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80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清理出了埋藏地下多年的塔基台座,恢复了底层环廊,对外开放。妙光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分为塔基、塔身和塔顶三个组员部分。塔基台座直径13.5米,塔身八面七级高16米,逐层收分,塔顶6米,共高43.3米。从明代永乐中起,“南禅宝塔”就被列为“锡山八景”之一,至今仍在旅游观光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957年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完成于2010年12月5日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返回古塔目錄         返回古塔形制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七)【江蘇】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十七)【河南、香港】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二)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八)【江蘇、安徽】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山西】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一)【陝西】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二)【陝西、海南】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三)【遼寧】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五)【浙江】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六)【浙江、青海】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九)【江西、甘肅】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二十四)【吉林、黑龍江、廣西】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四)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五)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七)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八)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古塔大全(九)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亚洲风情摄影50篇】之二十七:走进乌兹别克斯坦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实用祝酒辞大全之二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儒家文化(二) 张子林书法 收藏 雪雕欣赏(二)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二) 张子林书法 收藏 话说夫妻(二) 张子林书法 收藏 中國歷代書法(卷二)